罗孝尊(1894—1967)字彝恭,福州市人,出生于1894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新梅公支系第八世孙,排行六房罗忠榕(1860—1908)之三子,叔公罗忠忱(1880—1975)是唐山交通大学有名的力学教授。孝尊自幼聪慧,过目不忘,沉默寡言。1917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曾在陇海津浦、湘黔、黔桂等铁路局任工程师,从事勘测、选线、设计等工作。抗战时期存贵州大学任土木系教授。1950年3月,调铁道部设计总局任工程师,主持天(水)兰(州)、宝(鸡)成(都)、蓝(村)烟(台)、鹰(潭)厦(门)等线路的勘测设计,创造性地、出色地、按时地完成了任务。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富。1951年由铁道部记大功一次,1954年获部长奖金200元。1956年被评为国先进工作者,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被誉为中国铁路的选线专家,当时援华的苏联专家也不得不折服地说“中国竟然有这么好的专家”。他在设计工作中一贯坚持“人民财富,不能浪费”的原则,在天兰线设计中,为了尽可能缩短线路,1952年初他带领一个测量队,到大营梁段亲自勘测。时值严冬,气温在零下19度,顶风冒雪采用双机牵引,限制坡度为千分之二十,线路因此缩短了六公里,为国家节省了六百万资金。并在三个月内将定西到兰州120公里的设计方案交付施工,保证了天兰路在1952年10月1日通车。他对不合理的设计,勇于提出意见,并能坚持正确的方案。天兰路的终点—兰州车站,地形狭长,北面是黄河,南面是贺兰山,原设计车站要跨越城市,必须修建跨线桥,车站股道要临空建在街道上。他发现后,提出把车站移到贺兰山脚下被采纳,这不仅不防碍城市的发展,而且节省了巨大投资。宝成铁路是四川“天府之国”与北方的连接线,无论其经济价值或国防上都有重大意义。但是它要穿越著名的秦岭山脉,大部分地段是悬崖峭壁,山势高峻峭壁耸崎,高差达809公尺,地质结构复杂,岩层风化很深,崩陷、流泥、坍方、滑坡普遍存在,正如李白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过去几十年,中外工程人员多次勘测,都证实“此路不通”。解放后,中央决定再次勘测,设计局认为工程量和难度都很大,隧道多、高桥多,有的车站要设在高桥上或隧道内,只得从新设计。1952年底罗孝尊工程师主持设计,他根据地质不良、地形复杂、自然坡度陡峭,采取限制坡度千分之三十,这一大胆设想,符合当时苏联的设计规程标准,变更线路延展方法,采用螺旋线,充分达到高差的要求。这样不仅车站安排合理,而且比原来线路缩短了18。2公里,节约了工程费用6045万元,在限期内完全了这一重任,翻过了工程界认为“此路不通”的秦岭。1954年10月在修改蓝(村)烟(台)线设计中,他利用最小的半径,最短的坡段和地面自然坡度进行修改,节省了20万方土方,100万元的工程费,改变了原烟台站距离市区6公里的不合理位置,方便了十万居民。955年4月云南锡业公司要修建一条锡矿专用线,因地处海拔三千公尺以上,困难很大,重工业部邀请铁道部现场勘测设计,罗孝尊工程师主持设计,他利用限制坡度,缩短线路37。5公里,节约工程费用3800万元,是原造价的47%,并建议采用电气牵引,被当时的苏联专家誉为聪明的建议。罗孝尊工程师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钻研,对工作极端负责,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他不愧为中国杰出的选线专家。1969年农历五月逝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