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玘 礼部尚书
发布时间:2003-02-04
罗玘(1417~1519),字景鸣,号圭峰。明南城(今睦安乡)磁圭人。博学,好古文,是著名学者、文学家。年青时,一直困于诸生境地,后入国学。祭酒邱浚试其文章,甚为叹服。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时称“解元”。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从此益发钻研古文,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为文精妙绝奇。他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弘治九年(1496),武冈知州刘逊为岷王膺钰所陷下狱,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救谏,亦被下狱。罗玘进言:应以宽容的态度来处理国家事务。十一年,宦官李广得罪于太皇太后,自杀身亡,遗下一书,记有大臣与其交往之事,孝宗十分震怒,令言官劾其党羽。罗玘上疏说,不能光凭一遗书来对大臣治罪,否则祸及无辜。只要密加查访,确有其事者令引疾以退,或以他事斥之,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弘治十八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遭寿宁侯张鹤龄所诬下狱,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罗玘升为侍读。正德元年(1506),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朝政多有微言。罗玘虽系李东阳所荐,但不以私交而弃大义。他写信给李,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不久,升为太常正卿。两年后,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他为人严谨,勤政务实,且不随流俗,遇事敢直言,为同事、部属所敬畏。他对宦官刘瑾引诱武宗游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朝臣遭诬等进行上疏劝谏,言辞激切。但武宗听不进去,罗玘常扼腕长叹,恨无能为力。正德七年调入京都,托病辞官,回乡为民。正德九年(1514),宁王宸濠欲谋叛逆,他仰慕罗玘名声,派人送来厚礼,欲与罗玘结为至友,罗玘坚辞不受,并避居金溪深山。十四年,宸濠叛乱,罗玘虽在病中,仍疾书声讨,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贼。未待举事即卒。葬于金溪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嘉靖初(1522),追赠罗玘为礼部尚书,谥“文肃”。学者称其圭峰先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四库全书》称“其文规抚韩愈,戛戛独造,多抑掩其意,使人思之于言外。”
罗玘(1447--1519)在众多的赣东古代名人之列,明代学者算是一位佼佼者。罗玘,字景鸣,成化进士,任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学者称圭峰先生。关于罗玘的生年,《明史》、《辞海》均无记载,在罗玘故乡发现的《罗耕隐公宗谱》内载:"五十二世,皑,字景鸣,号圭峰,生于证统丁卯年(1447年)十月十九日。"
他出生于隐居南城磁圭的罗氏仕宦家族,纲、坦、经、纯四兄弟,他排行第二。罗玘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但是,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才中举人,次年成进士。人太学时,京师学官邱浚挑剔阻拦,当时由于罗玘言才出众,受到一些臣僚的赞誉,才勉强答应暂时让他留在国子监试学。过了一段时间进行文考,邱浚看到他的卷子大吃一惊,难以相信这是出自罗王已之手。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见罗把学识渊博,著文奇奥,便极力向朝廷荐举。正德元年(1506年)被调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接着又提为正卿,正德三年提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罗咀为官正直,遇事敢言。弘治十八年(1505年),李梦阳在陈述当时朝政得失时,受到寿宁候张鹤龄的诬告,被捕入狱,罗玘上书,使李梦阳不久获释。对于宦官刘谨擅权天下和朝廷的腐朽,以及"各边屯田,倍增其税"的政策感到忧愤,曾多次迸谋,要求制裁刘谨,但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即使有人起来与宦官作斗争,结果郡不免受到他们的迫害,而宦官集团的势力丝毫没有触动。他的一些兴国安民主张一再受到奸臣排斥,而皇上却仍纵用侯官。目睹现状,他对于当今皇上丧失了信心,只好托病南归了。他的《红梅》诗"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的苛捐杂税深感不安,他的朋友即将到南城上任,他深情而直率地在《送赵君尹南城序》中写道:"官之敛也日增,而民之生也日璧而已耳。县官者,受之于其所临辖者也,胡能损其增也?新令尹太 平赵君,吾知其君子也,于其行也,故敢以告。"
罗把对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的肯定和传播有过一定的 贡献。韩、柳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对后代散文的发展 很有影响。可是,在明朝申期却受到一些文人的鄙薄,"弘治之世, 邪说始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读,""罗把即著文批驳"。当邪说始兴 之时,他不袭陈言,不厌薄韩、柳,对韩、柳的文学著作刻力介绍推 崇,在当时影响很大。故后人曾这样高度地评价罗玘,"韩、柳以为 可师者,皆公之力也。
罗玘的著作态度谨言宽博,每作文皆宾思人微,命词遣意,境界一新,"陈简奇严,不诡于法章,有坚节字无缓音,可谓匠心独照。"后人赞誉他的文章"韩子文变而法变,奇之奇也,圭峰文变而法不变,正而奇也。"先生为文拨山障海,打风擒龙,确为翰苑雄盖一世。"世宗也誉他为;《文章国学无双士,胜似京都第一人。"
正德七年(1512年),罗玘回到故乡,南昌宁王朱震漠素慕其名,派人给他送礼,他闻讯后,避而不见。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震壕在南昌图谋不轨,罗把正在病中,他写信寄往各府、县守臣,邀约共同讨伐叛军。可惜,"末举而卒",享年七十三岁,时为正德十四年七月初二。葬于金溪县三十一都张公岭,铅出状元费宏撰墓铭。罗死后三年,嘉靖元年(1522年),世宗皇帝为了褒扬他忠于明王朝,追赠罗为礼部尚书,溢号文肃,并在他的家乡磁圭村赖建"尚书里"门楼,以示恩赏。
罗玘的一生在为学、为官两方面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他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他的著作很多,《类说》、《圭峰奏议》、《T峰文集》是他的代表作。另外冈四库全书》还收有罗诗文三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