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性罗名本,字贯中,太原(或谓钱塘)人,生于元末,卒于明初,约为公元1330—1400年间人,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的革命活动有过关系。他一生到处流浪,致力于文学创作,擅长词曲,写过三本杂剧,今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他编写的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北宋在遂平妖传》等,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撰工作。
根据古籍中的片断材料和罗贯中的作品内容,可以推想,他是封建社会里一位有理想,有抱负,并有一定军事、政治经验的非凡人物,帮明代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是“有志图王者”。可惜,他的宏图无法实现,只能四海为家,浪迹天涯,但他那渊博的学识,明晰的理智,他那深沉的政治道德眼光,和驾驭鸿篇巨制的艺术气魄,都表明他比当时一般的文人高出一个层次。
奠定了罗贯中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不朽地位的主要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起自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祭天地桃园起义”,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王澄计取石头城”,前后凡97年。它集中描绘三国时代魏、蜀、吴等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方面或明或暗的种种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统治者的残暴凶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灾难痛苦、爱憎向背以及他们对“乱世”的反对、对“广泛批评社会的小说”(《大英百科全书》评语)通过描绘一系列战争,为人民提供了许多生活斗争的经验和策略,给人以很大启迪。
罗贯中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是和他付出艰辛劳动、写作专心入神分不开的。
相传:一天罗贯中的家里人都出去了,他一人留在家里专心致志写《三国演义》。一个乞丐来讨吃:“秀才行行好,小人断粮几天了。”他这时正写到:“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领蒋干察看后营粮草,听说“断粮”,头也没抬就连连念道:“营内粮草堆积如山,即可取之!”说完,仍只顾埋头写书,乞丐便毫无顾虑地拿了些米走了。一个小偷乘火打劫,进屋把米粮全部盗走。妻子回家发现,着急地说:“家里没吃的了,你到底管不管啊?”哈巧他刚写完“出陇上诸葛装神”,听妻子说:“没吃的”,不禁搁笔哈哈大笑起来:“陇上麦熟,何不食之?”其实妻子还未吐穗,妻子只好借些粮米度日。其后,他还用“水淹七军”、“火烧连营”的办法对付麦田里的野猪,弄得人们啼笑皆非,都说他一心写《三国演义》,简直快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