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罗炳辉与罗占云

  发布时间:2005-01-02


   罗炳辉于1897年出生于彝良县阿都村,罗占云于1910年出生在大关县,相隔不过百里之遥。虽然他们之间相差13岁,但其身世经历、个性品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就过去征集采访到的有关史实作一介绍。 二人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帮工,受尽欺凌,愤然从穷山沟里走出。他们先后投奔滇军朱培德部,受过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教育。国共合作后在朱培德三军九师分任营长和排长,随中路军北伐,主战军阀孙传芳部,二罗率部立了不少战功。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国民革命抱有莫大希望的二罗义愤填膺,思寻新的出路。几经周折,入党起义,走上中共领导下的革命道路。罗炳辉先后任红军团长、旅长、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团长和新四军支队司令员、师长、副军长等职;罗占云先后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分区司令员,陕北军事部参谋长和新四军团长、旅长、分区司令员、淮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们英勇善战,叱咤风云、指挥有方,战功卓著,成为红军优秀指挥员和抗日名将。1930年8月,毛泽东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进攻中小城市。下旬,红军围攻浏阳文家市,战斗异常激烈。有一个碉堡射出的炮火十分猛烈,使我军前进道路严重受阻。时任红十二军军长的罗炳辉摸清了堡内守军营长姓杨,在滇军时曾是自己的部下,也是劳苦出身。他不顾生命危险冲到碉堡脚下喊话:“杨营长,我是罗炳辉,共产党是为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恋其他们是滇军故交,又都是吃过苦头的人,希望你改恶从善,停止炮击,共产党的政策是宽大为怀,既往不究,并欢迎你率全营官兵过来当红军……”堡内炮击停息,罗占云率部随主力趁着这短暂的沉默发起强攻,直捣敌军司令部,全歼守敌一个旅,毙敌纵队司令兼旅长戴斗垣、团长白应堂,死伤和俘敌4000多人。支队长罗占云注重战前练兵,战斗中身先士卒,全支队战士个个如猛虎扑食,强悍异常,单这个支队就歼敌400多人,缴获武器400多件。1940年8月初,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主力开辟淮宝地区,日寇趁我津浦路东根据地空虚之机发动“七路大扫荡”,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独立四团团长罗占云,以独四团为主力,组织地方武装、民兵英勇抗敌。8月下旬到9月上旬,日寇出兵17000多人,飞机24架,大炮10门进行规模空前的“九月大扫荡”,路东危急。罗炳辉在淮宝闻报,即率四支队七团和五支队八团急速南返,罗占云率部密切配合主力与敌兜圈子。深入发动群众,严惩汉奸,以堵塞敌耳目;坚壁清野,断敌粮草;乱敌视线,掩护我军行止。部队时分时合,时隐时现,时战时走,如流水无形,疾风无声,在敌万军阵中穿插迂回,甚至并肩而过敌也无察。小部正面出击,以主力猛击敌侧后;声东击西,速战速退,以避敌合围;隐伏奔袭,机动灵活,时而如入无人之境,时而如神兵天降,搅得敌人晕头转向。尽管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兵十几路来往穿梭,还是连连扑空,处处挨打。与敌作战65次,毙敌600多人。日寇预定一个月的”扫荡“,只勉强支持了12天便草草收场。我军民扬眉吐气,信心大增。1945年4月,二师主力全部在路西作战。日寇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汉奸汪精卫坐阵南京密谋策划,趁我路东空虚,派出日寇第十三师团山本旅团和伪军几千人进行大“扫荡”,来势凶猛,横行无忌。师长罗炳辉身患重病,分区司令员罗占云的伤口也在发炎,面对疯狂的敌人,二罗怒而奋起,与路东省委书记方毅、副书记刘顺元等反复策划,组织地方武装、民兵,运用”梅花点式纠缠战术“,抱病亲临前线指挥,不能打大仗就打小仗,一点一点地吃掉敌人。经历两月,进行24次战斗,先后攻入天长县的金沟,高邮湖西的黎城,六合县的八百里桥、大英集等地,截获敌运输船80余只,毙伤日伪军少佐以下700多人,并对南京造成直接威胁,日伪只好收兵。粉碎了冈村宁次妄图并吞路东、打通淮河到高邮湖的交通线,控制高邮湖西和分割淮南与苏中、苏南根据地联系的罪恶计划。20多次战斗以金沟战最为精彩。从2月14日起,日伪就开始西犯,盘踞在天长、高邮的日伪300多人,15日侵占了龙岗,闵桥、金沟等镇,挖战壕、修堡垒长期据守。罗占云把攻占金沟的任务交给独立四团一营,并与团长彭思忠、政委赵荣一道参加一营排以上干部会议,营长杜跃清、教导员黄锦思主持讨论,研究战术。会议未结束,罗炳辉到了。听取汇报后,他提出不用大部队硬攻而以小分队夜袭、奇袭、伏击、挖战壕贴近敌人而猛攻的战术,罗占云和与会者一致赞成。此战术击敌十分成功。根据大金沟水网密布的特点,二罗又与团营干部研究如何大摆水雷阵,并亲自指挥围攻金沟,迫使敌人向高邮湖逃跑。事先埋伏在高邮湖主要河道两岸的我军指战员,待敌进入雷区被绊索阻挡时,即拉响水雷并猛烈射击,乘木船和汽划子准备逃亡的日伪军,被击沉溺死者甚众,有幸上岸逃命者经搜捕俘获,截获满载物资的大小木船6条。金沟又回到我军民手中。 罗炳辉与罗占云牺牲时分别是49岁和38岁,他们都未能看到新中国的建立。但他们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深厚情谊比乌蒙山高,比横江、淮河长,比洪泽湖、高邮湖深,与江淮大地和云岭高原共存。


 

上一篇:罗聘传记
下一篇:罗尔纲年表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