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1901~1987年),又名罗亦平、罗菩培,广东省大埔县人。
罗明青少年时期,先在本村小学就读,后考入潮州金山中学。中学毕业后,民国9年(1920年)4月起,在大埔百侯步梯小学任代课教员;课余,常和同校年轻教员邱泮林等人阅读革命书刊,探讨社会问题。民国10年夏,罗明离开家乡,来到被誉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的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在此接触一些革命师生和进步书刊,萌发民主革命思潮。翌年初,罗明与大埔、闽西和闽南在集美求学的罗扬才、李觉民、刘端生、邱泮林等人秘密组织学习小组,研读《响导》、《中国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书刊,初步萌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民国12年4月至5月间,全国各地掀起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收回旅顺、大连的保卫国权运动,集美学校师生积极参加5月1日和4日两天在校举行的罢课、请愿活动。罗明和杨望苏、刘荆荫等学生代表首倡将师范、中学、女师、水产、商科5部联合,成立“对日外交后援会”,组织演讲团分赴厦门、漳州等地进行演说,发动群众抵制日货。5月10日起,学校当局以“煽动风潮”为由,接连开除14名学生。罗明患病,暂时回家疗养。
民国13年春,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开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掀起反帝反军阀的工农运动。罗明内心向往,决定自筹旅费前往参加,于同年8月自家乡启程,途经汕头,在客栈中巧遇金山中学的老同学蓝裕业(时为共青团广东区委领导人之一)。蓝向罗明介绍大革命形势和任务,耐心说服罗明重返集美活动,罗明表示服从革命需要,同年9月,回到集美学校。经与罗扬才、李觉民、刘端生、邱泮林、陈乃昌、罗良厚等同学多次商议,在校中各部秘密建立国民党左派组织,对外用“福建青年协进社”的名义,内设研究、教育、出版3个股,直接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杨匏安(共产党员)联系。罗明等人经常将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东区委邮寄来的革命书刊密发各部左派组织传阅。不到3个月,左派成员发展至100多人。这年冬天,罗明和罗扬才、刘端生在集美学校创办《星火周报》,从油印到铅印,从送阅到出售,成为福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书刊之一,得到当时团广东区委的充分肯定,并委任罗明为共青团通讯员。
民国14年春,罗明以学校为阵地,以左派组织为核心力量,恢复上年夏天被解散的集美学生会,使之在学生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噩耗传到集美,全校师生于16日举行隆重追悼大会,罗明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向孙中山遗像敬献“公真民国伟人一生奋斗为光五族;我是先生同志从此努力提倡三民”的挽联,并登台发表演说,呼吁全校革命师生“一定要有孙先生那种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5月1日,集美学校学生会组织规模更大的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除全校师生员工参加纪念活动外,连校外的筑路工人、打石工人也来参加,声势很大。学校当局害怕学生又闹风潮,就在大会结束后的几天内,派人找罗明谈话,责令罗明离开学校。5月10日,罗明被迫离校回乡。6月初,蓝裕业以国民会议促进会代表身份来到集美学校,依照罗明早先开列的名单,先后与罗扬才、刘端生、邱泮林、罗良厚、罗贤开等人取得联系,并于6月下旬将他们吸收为共青团员,成立厦门第一个团支部。
同年6月至7月,罗明由家乡来到广州,报考广东大学,9月初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入学的第十天,罗明经饶卫华和张穆介绍,在校加入共青团组织,旋转为中共党员。不久,罗明在广州见到由闽返粤的蓝裕业。蓝当时担任全国总工会期刊《工人之路》的总编辑,即聘罗明为省港罢工委员会采访员,专为《工人之路》期刊编辑地方新闻。同年10月下旬,罗明担任团广东区委宣传部干事。这时,他坚持半工半读,每天上午在学校读书,下午就到宣传部工作,样样都做得很出色。
罗明身在广州,心系集美学友,经常向团区委书记杨善集谈及厦门集美地区学生运动的情况。民国14年11月,厦门大学共青团员罗扬才应邀到广州出席广东学联代表大会;翌年1月,李觉民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明与杨善集先后将罗扬才、李觉民介绍给大会的中共支部,由他们吸收入党。罗明还积极向中共广东区委建议,让共产党员、广东大学学生罗秋天转入厦门大学读书,开展党的工作。月底,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正式成立闽南第一个中共支部,罗扬才任书记。
民国15年2月,罗明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来福建招收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同时整顿与发展厦门的党团组织。经过一个多月紧张工作,招收朱积垒、李联星、郭滴人、陈隆庆等9名学员,发展刘大业、阮山、林心尧、庄醒人、柯子鸿、严子辉等43名党团员(其中党员18名),先后成立了共青团厦门特支和中共厦门特支。至4月初,罗明回到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秘书,负责主办地方党员干部训练班。
同年7月,罗明调任中共广东汕头地委书记。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的指示,在汕头创办东江农讲所。同一时期,罗明在汕头会见随北伐军东路军回闽的广州农讲所学员朱积垒、郭滴人、李联星等人,向他们介绍闽西南的政治形势和当前革命任务,并指定李联星、朱积垒为汀漳办事处负责人。罗明还拜会了国民党左派、北伐东路军政治部主任江董琴等,为策应北伐军入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北伐军入闽后,江董琴于11月致电中共广东区委,要求派员来漳,区委将任务交给罗明,罗明即找彭湃商量,决定派遣国民党左派、广东揭阳县县长陈卓凡到漳州担任汀漳龙监察署专员。12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闽南特委以加强闽省工作,并调罗明入闽负责筹备成立特委事宜。
民国16年1月,中共闽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漳州召开,成立中共闽南特委,罗明任书记,翁泽生、刘端生、邱泮林、李联星等为特委主要成员。特委成立后,罗明和特委各委员分赴厦门、漳州、泉州、龙岩、汀州、兴化等地发动群众,开展工农运动。同年2月,罗明经与监察专员陈卓凡磋商,决定在漳州丹霞书院创办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陈兼任所长、罗明兼任秘书长。罗明在特委繁忙工作中,还亲赴讲习所讲授中国民族革命史等课目。
同年3月下旬,罗明从翁泽生翻译台湾出版的日文报中得悉蒋介石即将发动反共政变的重要消息,联想到在广东工作期间,周恩来和陈延年曾提醒他们:要注意资产阶级右派的政变,提防他们的突然袭击。他立即召开特委紧急会议,研究对策。4月9日,厦门反革命事件发生后,罗明接到罗扬才、杨世宁被捕的报告,心急如焚!连夜在漳州召开特委会议,制定4条应变措施(即:讲习所提前结束;加强秘密斗争工作;考验党员和整顿党的组织;主要力量转移农村)。第二天,罗明赶到厦门,向中共厦门市委传达特委的4条决定,把已暴露身份的市委书记罗秋天调任永定县委书记,并派刘端生接任厦门市委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罗明和李联星、罗秋天等特委委员转入闽西南的农村山区。罗明和邓子恢、张鼎丞、卢肇西等在上杭官田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以红色恐怖消灭白色恐怖”这一新的工作方针,会后分头深入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做好农村革命工作。
民国16年8月初,中共中央派陈明和谢景德来到漳州,在南靖县境内一家旅店秘密召开中共闽南特委扩大会议,对闽南特委进行调整与充实,陈明任特委书记,罗明改任宣传部长。会议根据闽南的革命形势,确定建立农民武装,推动减租和抗捐,准备举行武装暴动。会议指定罗明为特委全权代表,前往上杭迎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周恩来已先期到达。周恩来指示罗明,要把群众武装组织起来,准备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南昌起义军临走时,还调拨几十杆枪留给上杭、永定的农民武装。在此期间,罗明积极指导闽西党组织搞好交通运输、粮食储备,还做好警卫、情报和收容伤病员的工作,有力地援助起义军南下广东。
同年12月4日,罗明出席在漳州举行的福建各县党的负责同志联席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罗明被选为常务委员(翌年2月,罗明任临时省委书记)。会后,罗明赶到平和长乐,指示平和县委,学习海陆丰,成立农民自卫军,以长乐为中心,造成农村包围县城的局面。会后,罗明写信介绍县农协会同志前往广东省饶平县农协会运回十多杆长枪。
民国17年初,广州农讲所总教官赵自选到长乐找罗明,罗请赵给平和县委讲述广州起义经过及其经验教训,使朱积垒等更加坚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的决心。罗明在“四一二”以后的半年多时间里,3次到平和,指导县委建立农民武装,终于在3月8日举行武装暴动。“平和暴动”前夕,罗明还将省委机关由厦门迁至漳州,并派得力干部前往长乐,便于直接指挥暴动中的军政要务。“平和暴动”后,省委机关迁回厦门。在罗明主持下,省委认真总结平和暴动的经验教训,以及各地开展武装斗争的情形,向党中央上送了《福建省临委三月份工作报告》。
同年6月18日下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隆重开幕,罗明是出席大会的84位正式代表之一。会议期间,罗明被选为“六大”的组织委员会、职工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成员。6月25日,罗明在讨论瞿秋白的政治报告大会上发了言。“六大”闭幕时,周恩来找罗明谈话,问他是否愿意留在莫斯科学习。罗明考虑到同来的许涂淼已病逝,孟坚又调离福建,自己应当回福建传达贯彻“六大”决议。因此,在莫斯科参观后即经海参崴回国。
罗明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期间,福建发生临时省委代理书记、原省委组织部长陈祖康叛变投敌的严重事件,省委为此召开紧急会议和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刘乾初为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主持福建的工作。同年10月,罗明和孟坚一起回到上海。随后按党中央指示,罗明于11月回闽,在福州参加福建省委会议,同刘乾初一起研究传达贯彻“六大”会议精神的具体事宜。会后,罗明和省委同志分赴厦门、闽西等地区传达“六大”精神,并巡视指导工作。
民国18年2月,党中央调刘乾初赴山东省委工作,不久,罗明从永定、平和回到厦门,接任省委书记。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到闽西,歼灭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解放长汀、龙岩、永定、上杭和武平、连城、漳平等地,罗明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先后成立6个县、60多个区、557个乡的苏维埃政府。6月,罗明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7月,中央派原广东省委书记黄钊到福建担任省委书记,罗明改任宣传部长。
民国19年1月,因黄钊离闽,党中央又决定罗明任福建省委书记。2月15日,在厦门举行的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恽代英代表中共中央参加大会,会上改选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机构,罗明任省委书记。由于罗明立场坚定,作风扎实,党组织发展很快。当时省委下辖福州、厦门、漳州3个市委,闽西、闽北2个特委,此外还有12个县委和1个特支。
同年3月18日,国民党厦门当局缉捕了正在举行纪念“三一八”惨案大会的厦门反帝大同盟成员、厦门中华中学教师支部书记张经陶等多人。在此前后,共青团省委书记陈必新、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端生和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中共党员谢仰堂等人也被捕。其时,关押在厦门思明县监狱的“政治犯”达40余人。狱中党组织向省委作了“狱中防范不严,准备越狱”的情况报告,罗明即召集省委常委开会,决定设法营救,成立以罗明为首的“破狱委员会”,下辖特务队、接应队组织,由陶铸和谢景德带领。此后,罗明和委员们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破狱的行动计划。5月25日上午9时许,实施破狱行动,只用20多分钟,便成功救出全体被捕同志。越狱同志先到集美西北一个村庄隐藏,几天后便分批进入闽西根据地。
破狱后至民国20年1月,由于党内产生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统治,罗明被指责在福建农村搞游击战争是犯了“右倾”错误,在上海接受组织审查3个月。4月初,经周恩来提议,中共中央分配罗明到闽粤赣边特委工作,担任苏区特委组织部长。此时,特委下属的闽西肃反委员会主任林一株亦因受王明错误路线影响,开展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的斗争,致使苏区数千名党的干部和革命群众、红军指战员遭受了政治迫害。8月底,党中央纠正这一错误做法。此后,罗明和张鼎丞、郭滴人在上杭调查研究,根据革命群众的检举揭发,将林一株一伙逮捕处理,平息了公愤。后来,郭滴人、张鼎丞到江西瑞金参加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时,得便向毛泽东汇报闽西工作,特别是纠正闽西肃反错误,得到毛泽东赞许。同年11月,中共闽粤赣特委改为临时省委,罗明任临时省委宣传部长。后因书记卢德光携带巨款潜逃,苏区中央局决定由罗明接任临时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2月下旬,罗明在长汀主持召开中共闽粤赣临时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罗明、张鼎丞、李明光、谭震林、李坚真、方方、郭滴人等人为临时省委执行委员,罗明为书记。此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正确指导下,罗明等以汀州为中心,东向连城、新泉扩大,西向武平扩展,北与宁化、清流连接,南通饶和埔游击区,使闽西苏区扩展达10余县,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21年3月,在汀州基督教堂举行中共闽粤赣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任弼时传达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苏区党的紧急任务;罗明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提出今后的任务。会上宣布将中共闽粤赣省委改为中共福建省委,罗明为省委代理书记。
同年4月,毛泽东来到长汀,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红军东征漳州的政治和军事部署。会后,罗明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发布《为打破广东军阀进攻和消灭张贞宣言》。此后,罗明往上杭县作支援红军攻打漳州的动员工作。接着,罗明随毛泽东沿白沙、大池等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工农红军,成立工农运输队,到前线参战。
漳州战役胜利后,罗明积极为红军筹款扩军,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当时毛泽东收到漳州、厦门各地许多学生、教师和艺术工作者写来的信,请求参加革命。毛泽东把信件转交罗明,要他负责联系和帮助这批人随红军进入中央苏区。罗明努力做好这方面工作,很快就组织百余名学生、教师,连同大批军事物资,一起带往闽西苏区,再由闽西工农运输队转运到江西。
同年6月,罗明因病住进汀州医院。此时,蒋介石正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致使上杭、永定、龙岩(简称“杭永岩”)情势相当严重。8月某日,毛泽东找罗明谈话。从三次反“围剿”讲到第四次反“围剿”。毛泽东认为,福建和江西应该广泛地发展游击战争,以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要求罗明和省委的其他同志研究一下他的意见。罗明即召开省委会议,贯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组成前敌委员会,罗明为书记,与谭震林、方方等驻杭永岩指导游击战争。在三县县委扩大会议上,罗明传达毛泽东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此后三县的游击战争均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打了三次胜仗,闽西苏区做到县有独立团、区有独立连、乡有独立排,统一指挥,一集中就有几千人。
民国22年1月21日,罗明于新泉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后又在旧县写了《关于杭永情形给闽粤赣省委的报告》,反映边区斗争的实况和问题,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如:在武装斗争问题上,罗明提出要在杭永岩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随时打击入侵苏区之敌,以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在根据地建设问题上,提出“赤化连南、汀东南,让新泉与连城、长汀连成一片,使杭永岩不陷于孤立,以巩固闽西;同时要与宁化、清流联合,向永安方向发展,使闽西与闽北连成一片。”这些正确意见不但未被采纳,反而遭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残酷斗争和打击。
同年春,临时中央从上海迁驻中央苏区瑞金后,否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福建苏区搞一场反“罗明路线”的斗争,给罗明戴上“反国际反中央反党”的帽子,撤销其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及省委驻杭、永、岩全权代表的职务。当反“罗明路线”受到抵制时,“左”倾机会主义者便认为福建省委犯下不可容忍的错误,又将省委常委谭震林、张鼎丞、郭滴人和刘晓等人批斗、撤职,另行分配工作。……罗明被撤职后,调到刚刚创办的中央党校工作。他忍受委屈,认真工作,至民国23年3月,才担任中央党校教育处处长。
民国23年10月,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罗明随主力红军长征,翌年1月,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在长征途中罗明因负伤奉命留在贵阳郊区从事农运工作,但未能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上,罗明遂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不幸被捕,从此失掉组织关系。罗明在狱中,拒绝国民党的诱降。民国25年春,罗明获释,仍积极寻找党组织,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后来回原籍大埔县百侯中学任教。不久,罗明以代理校长的合法身份,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又培养了一批有志的青年。
民国26年暑假期间,罗明到闽西找到党组织,他向中共闽粤赣省委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汇报了他被捕前后情况,并要求恢复党籍。在当时情况下,省委亦未能解决他的党籍问题。罗明并不灰心,仍为闽西群众办了不少实事。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共潮梅特委和韩江工委负责人李碧山得知罗明的遭遇,也写信和寄文件给罗明。
抗战胜利后,罗明到海外去,在华侨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罗明长期在广东工作,历任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明曾多次来漳州,参加党史研究的会议,并作早期革命活动的报告。
1987年4月18日,罗明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