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和正史罗氏人物传记(二)
发布时间:2023-12-03
《金史·卷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七十二》节选:罗氏
原文:明昌四年,仁孝薨,子纯佑嗣立。承安二年,复置兰州、保安榷场。承安五年,纯佑母病风求医,诏太医判官时德元及王利贞往,仍赐御药。八月,再赐医药。泰和六年三月,仁孝弟仁友子安全,废纯佑自立,再阅月死于废所。七月,使纯佑母罗氏为表,言纯佑不能嗣守,与大臣定议立安全为王,遣使奏告。夏使私问馆伴官:“奏告事诏许否?”馆伴官曰:“此不当问也。”夏使曰:“明日当问诸客省,若又不答,则升殿奏请。”上闻之,使客省谕以许所祈之意,乃赐罗氏诏询其意,夏人复以罗氏表来,乃封安全为夏国王。
今释:罗太后 汉人,战乱流亡于北方,西夏仁宗李仁孝纳为皇后,生子纯佑,封为“章献钦慈皇后”。宋光宗绍熙四(1193)年,李仁孝去世,子纯佑继立,是谓桓宗,其母为太后。金章宗泰和六(1206)年,仁孝弟仁友之子安全,发动政变,废纯佑自立。逼廹罗太后上表金庭,言纯佑不能嗣守。安全借罗氏之名,被金庭任为夏国王。
《金史·卷一百三十四 列传第七十二》节选:罗世昌
原文: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托跋氏。按《唐书》党项八部有托跋部,自党项入居银、夏之间者号平夏部。托跋思恭以破黄巢功赐姓李氏,兄弟相继为节度使,居夏州,在河南。继迁再立国,元昊始大,乃北渡河,城兴州而都之。
今释:罗世昌 西夏汉臣。银州(今陕西榆林南)人。历仕桓、襄、神、献诸朝,累官南院宣慰使。天庆五(1198)年后,三次使金,见金朝国势已衰,上言金援不足恃。旋上疏辞官归里。时银州已为蒙古所陷,遂流寓龙州(今陕西靖远东南)。著有《夏国世次》20卷,但今已失传。
《辽史··卷一百九 列传第三十九》节选:罗衣轻
原文:伶,官之微者也。《五代史》列镜新磨于《传》,是必有所取矣。辽之伶官当时固多,然能因诙谐示谏,以消未形之乱,惟罗衣轻耳。孔子曰:“君子不以人废言。”是宜传。
罗衣轻,不知其乡里。滑稽通变,一时谐谑,多所规讽。兴宗败于李元昊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先是,元昊获辽人,辄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追及。故罗衣轻止之曰:“且观鼻在否?”上怒,以毳索系帐后,将杀之。太子笑曰:“打诨底不是黄幡绰!”罗衣轻应声曰:“行兵底亦不是唐太宗!”上闻而释之。上尝与太弟重元狎昵,宴酣,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重元喜甚,骄纵不法。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重元既恃梁孝王之宠,又多郑叔段之过,朝臣无敢言者,道路以目。一日复博,罗衣轻指其局曰:“双陆休痴,和你都输去也!”帝始悟,不复戏。清宁间,以疾卒。
《元史·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三》节选:罗璧
原文:罗璧,字仲玉,镇江人。父大义,为宋将。璧年十三而孤,长从朱蜺孙入蜀,累官武翼大夫、利州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壒孙移荆湖,璧从之,至江陵。右丞阿里海牙领军下江陵,璧从壒孙降,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隶丞相阿术麾下。招收淮军,讨歙寇有功,领本州安抚事。至元十五年,从元帅张弘范定广南,赐金符,升明威将军、管军总管,镇金山。居四年,海盗屏绝。徙镇上海,督造海舟六十艘,两月而毕。
至元十二年,始运江南粮,而河运弗便。十九年,用丞相伯颜言,初通海道漕运,抵直沽以达京城,立运粮万户三,而以璧与朱清、张瑄为之。乃首部漕舟,由海洋抵杨村,不数十日入京师,赐金虎符,进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二十四年,乃颜叛,璧复以漕舟至辽阳,浮海抵锦州小凌河,至广宁十寨,诸军赖以济,加昭勇大将军。二十五年,督漕至直沽仓,潞河决,水溢,几及仓,璧树栅,率所部畚土筑堤捍之。升昭毅大将军、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请两淮荒闲之田给贫民耕垦,三年而后量收其入,从之,岁得粟数十万斛,升镇国上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大德三年,除饶州路总管,改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山海獠夷不沾王化,负固反侧,乃诱致诸洞蛮夷酋长,假以官位,晓以祸福,由是咸率众以归。除都水监,改正奉大夫。通州复多水患,凿二渠以分水势;又浚阜通河而广之,岁增漕六十余万石。奉命括两淮屯田,得疾,归镇江而卒,年六十六。子坤载。
今释:罗 璧 (1244――1309)元代镇江(今属江苏)人,字仲玉,父大义为宋将。璧年十三而孤,长大后从朱禩孙入蜀,累官武翼大夫、利州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元世祖至元二(1275)年,随朱降元于江陵,授职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十五年,从元帅张弘范定广南,赐金符,升明威将军、管军总管,镇金山。居四年,海盗屏绝。后移驻上海,督造海船60艘。十九年,奉命与朱清、张瑄由海道运粮至京师,赐金虎符,升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二十四年,乃颜叛,元军往讨,璧由海道运粮至辽阳以供军需,加昭勇大将军。二十五年,因率所部抢堵潞河决堤有功,升昭毅大将军,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他上书请将两淮荒闲之田给贫民耕耘,三年以后根据收入定税,上从之。成宗大德三(1299)年,除饶州路总管,改任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后任都水监,改正奉大夫。通州(今河北通县)复多水患,又浚阜通河而广之,岁增漕运粮60余万石。奉命扩两淮屯田,得疾卒于镇江。
《辽史·卷一百九 列传第三十九》节选:罗衣轻
原文:罗衣轻 不知其乡里。滑稽通变,一时谐谑,多所规讽。兴宗败于李元昊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先是,元昊获辽人,辄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追及。故罗衣轻止之曰:“且观鼻在否?”上怒,以毳索系帐后,将杀之。太子笑曰:“打诨底不是黄幡绰!”罗衣轻应声曰:“行兵底亦不是唐太宗!”上闻而释之。上尝与太弟重元狎昵,宴酣,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重元喜甚,骄纵不法。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重元既恃梁孝王之宠,又多郑叔段之过,朝臣无敢言者,道路以目。一日复博,罗衣轻指其局曰:“双陆休痴,和你都输去也!”帝始悟,不复戏。清宁间,以疾卒。
今释:罗衣轻,辽之伶官(戏剧演员)。为人诙谐多智,常于谐谑中多所规讽。当时辽兴宗与皇太弟重元狎昵(过于亲热而态度不庄重),且许以身后传位于重元;又与弈双陆,赌以城池百姓。重元因此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者。衣轻巧设讽谏,令兴宗幡然自悟。辽道宗清宁年间去世。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节选:罗开礼
原文:罗开礼,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元史·卷一百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三》节选:罗开礼
原文:罗开礼,宋相文天祥署其将罗开礼、叶良臣,集众谋复吉、赣、临江,(赵)宏伟斩良臣,俘开礼,释其余众。
今释:罗开礼,字正甫,号水心。罗水心出生在永丰县永丰乡湖西村,罗开礼成年之后,在河围寺隐居读书。罗开礼本无心仕途,所以没有参加科举。南宋末年,时值社稷危难之际。罗开礼怀抱救国梦想,以古稀高龄走出河围寺参加科举,并且高中进士。罗开礼金榜题名之后,被朝廷任命为武冈军教授。南宋朝廷只给了罗开礼一个官号,没有给罗开礼一兵一卒。罗开礼散尽家财,在永丰县组织起一支义军。罗开礼在河围寺练兵,文天祥亲自登门拜访。文天祥与罗开礼合兵,一起收复了永丰县城。文天祥表奏天子,任命罗开礼为永丰招抚大使、永丰知县。罗开礼率领永丰乡勇,追随文天祥南征北战,收复了江西大部分地区。文天祥连战连捷,元军不得不调集五万骑兵,向文天祥所部发起猛攻。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罗开礼为了掩护文天祥突围,毅然换上了文天祥的衣冠。罗开礼率领永丰乡勇,假扮文天祥的主力部队,吸引元军追击。元军把罗开礼当成文天祥,一路穷追不舍。文天祥抓住机会,得以突围而出。罗开礼且战且退,退到了大仙岩。大仙岩位于永丰县陶唐乡,是永丰县最大的溶洞,里面可以藏千军万马。罗开礼率领残部,隐藏在大仙岩。由于叛徒告密,元军包围了大仙岩。罗开礼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之后被元军俘虏。元将许与高官厚禄,劝罗开礼投降。罗开礼宁死不投降,李恒把罗开礼关进吉州大牢。元军派人日夜劝降,罗开礼为了表达宁死不投降的决心,在狱中绝食。罗开礼绝食八日,壮烈殉国。文天祥知道罗开礼殉国的消息,亲自设坛祭奠罗开礼。文天祥亲笔撰写《祭招抚罗水心文》:“江西义士勤王者众,未有如公之劲气诋胡,奋起死节,捐躯就义。若风霆日星,忠烈伟哉!”罗开礼的后代罗伦,在明朝成化二年高中状元。
《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三列传一百二十九》节选:罗邦佐等
原文:罗邦佐,石城人。平海寇,授廉州总管。子震,敦化州总管;次子奇,曹州路同知;子奇子元,廉州路同知;一门父子兄弟皆死节。
原文:庐陵人罗辉,字明远,以字行。性侗傥好义。闻红巾贼至,即散家财,招死士为战守计。贼攻吉安,明远率敢死士三百余人,与贼战于城东。贼败走,郡城立复。明远阵殁。
原文:(游)宏道与主簿木薛习、同知罗武德及张友明,俱(与红巾军)战死。
今释:罗邦佐,石城人。平海寇,授廉州总管。子震,敦化州总管;次子奇,曹州路同知;子奇子元,廉州路同知;一门父子兄弟皆死节。罗辉,字明远,(?――1352)又名文辉,元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散家财,蓄死士,为战守计。至元十二(1352)年,天完红巾军攻破吉安城,他率敢死士300余人入城东,杀天完军将领,复吉安。本人战死。罗武德:只知在同知任内与与红巾军作战死。
《明史·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节选:罗良
原文:漳州守将罗良不平,以书责之曰:“郡县者,国家之土地。官司者,人主之臣役。而廥廪者,朝廷之外府也。今足下视郡县如室家,驱官僚如圉仆,擅廥廪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欲为郭子仪乎,抑为曹孟德乎?”友定怒,竟以兵诛良。
今释:罗良,字彦温,号云峤,长汀大同乡罗坊村人,生年不详。元至正四年(1344),南胜(今平和县)畲族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率兵围攻漳州,守将搠思监战败,罗良变卖家产招募乡兵,跟随平章别不花迎战,镇压李志甫起义后,-行赏,罗良擢任长汀县尉。后因相继平定战乱和镇压农民起义,提升漳州主簿,南剑士翼千户,漳州新翼万户。至正十八年(1358)又升漳州总管,子罗安宾承袭新翼万户职。至正二十一年(1361),罗良升福建行省参知政事,次年,升资政大夫,福建省右丞兼广东道宣尉司使都元帅,仍镇守漳州。罗因屡立战功,忠于职守,深得元顺帝赞赏,授予光禄大夫兼内劝农防御使,并进封晋国公。
罗良长期镇守漳州,修建文庙,创建清章书院,重视育才养士,全力发展农业,定赋必均,课农必慎,奖励开垦土地;兴利除弊,建谯楼,迁驿舍,筑城浚池;邻县有逃荒至漳州者,加以救济安置;凡民间诉讼,均认真查核,着实解决;寓兵于农,入耕出战,食足兵强,军威大振。深受漳州人民赞誉。
至正二十二年(1362),福建行省参政陈友定,存窃据福建之心,威逼平章燕只不花将各郡县仓库物资交友定,违者诛杀。二十五年(1365)出兵攻打各郡县,远近闻风献城请降。唯罗良坚守漳州,并写信责骂友定,友定大怒,即兵发漳州,并扬言:“罗若早日投降,终生享受荣华富贵;如不投降,斩尽杀绝。寸草不留。”罗良率兵三千,埋伏江东要地,严阵以待,并告诫部下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不料,千户长张石古有违罗告诫,友定趁隙渡过柳营江,罗良迎战,败于马岐山。友定兵逼漳州城下,当地父老劝慰罗良说:“江南与中原道路阻绝,(元朝)皇帝远离漳州万里。孤城无援,朝夕难保。况且元朝大势已去,你坚守此地,替谁效力?”罗说:“皇帝令我守此地,我理应与漳州共存亡。”于是,下令死守漳州。二十六年(1366)六月四日,北门把总善征里应外合,开门投降。友定兵冲进城里,罗良率兵抵抗,战败而死。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节选:罗友贤
原文:池州帅罗友贤据神山寨,(以池州叛,无为知州董曾陷死,四面皆贼境。见卷130)通张士诚,遇春破斩之。
今释:池州土人罗友贤 ,元末曾任池州府总兵,据神山寨,将与张士诚连合,数州震动,被开平王常遇春讨平。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节选:罗思
原文:万历元年,姚安蛮罗思等叛,杀郡守。昌祚与都御史邹应龙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
今释:云南省楚雄姚安彝族土司首领罗思带兵杀了郡守,后被明军征破,罗思被俘。
《明史·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节选:罗复仁
原文: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已,复使扩廓。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还占城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今释:罗復仁 (1308~1381)吉水人,自幼好学,通晓天文。初任陈友谅编修,“知其无成,遁去。”后于九江投归朱元璋,从战鄱阳时,齑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咨议。从围武昌,说降陈理。迁国子助教,太祖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奉命出使扩廓蒙古,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1368)年擢编修。又奉使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还占城侵地。安南奉诏后,却其所赠,太祖“闻而贤之”。洪武三(1370)年,置弘文馆,以其为学士,与刘基(伯温)同位。帝前每率意陈得失,帝喜其质直,不呼其名而呼老实罗。有一次,太祖亲临其在郊外的陋舎,复仁正在粉刷墙壁,急呼妻抱凳让帝坐。太祖称叹不已,遂赐第于城中。不久请求辞职回乡,太祖赐给大布衣一件,并在衣襟上题诗褒奖赞美。后来又召他至京师留住三月。他上奏请求减免受灾的江西秋粮及兵饷,帝皆照准。回乡时,太祖又赐给他玉带、铁柱、坐墩、裘马、食具等。寿终时年74岁。有《玉堂唱和稿》存世。
《明史·卷一百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节选:罗性
原文:罗性,字子理,泰和人。洪武初举于乡,授德安同知。有大盗久不获,株连系狱者数百人。性至郡,悉出所系。约十日得贼即尽贷。众叩头愿尽力,七日果得。尝治蔬圃,得窖铁万余斤。会方赋铁造军器,民争求售。性曰:“此天所以济民也,吾何预焉。”悉以充赋。秩满赴京,坐用枣木染军衣,谪戍西安。性博学。时四方老师宿儒在西安者数十人,吴人邹奕曰:“合吾辈所读书,庶几罗先生之半。”年七十卒。
今释:罗 性 字子理,泰和(今属江西)人,博学有行谊。洪武初举于乡,授德安同知,有善政,秩满赴京。因棗木染军衣坐事,谪戍西安。时四方老师宿儒在西安者达数十人,大家都很尊重他。吴人邹奕曰:“合吾辈所读书,庶几罗先生之半。”卒年70岁。
《明史·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节选:罗恢
原文:建文初,修《太祖实录》,董伦、王景为总裁官;升与高逊志为副总裁官;李贯、王绅、胡子昭、杨士奇、罗恢、程本立为纂修官。皆一时选。
今释:罗恢任为纂修官,参与纂修《太祖实录》。余不详。
《明史·卷一百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节选:罗璟
原文:罗璟,字明仲,泰和人。天顺末,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修撰。预修《宋元通鉴纲目》。累官洗马。孝宗为太子,简侍讲读。母丧归。璟与尚书尹旻子侍讲龙同娶于孔氏。旻得罪,李孜省指璟为旻党,调南京礼部员外郎。孝宗嗣位,王恕等言璟才,乃授福建提学副使。弘治五年召为南京祭酒。久之,卒。
今释:罗 璟 (1342~1503),字明仲,泰和人。明英宗天顺末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修撰,预修《宋元通鉴纲目》,累官洗马。孝宗为太子,他简侍讲读。后因连襟罪受株连,调南京任礼部员外郎。孝宗嗣位,乃授福建提学副使。弘治五(1492)年召为南京祭酒,久之,卒。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节选:罗秉忠
原文:罗秉忠,初名克罗俄领占,沙州卫都督佥事困即来子也。兄喃哥既袭父职,英宗复命秉忠为指挥使,协理卫事。既而喃哥率千二百人内徙,诏居之东昌、平山二卫,给田庐什器,所以抚恤甚厚。喃哥卒,秉忠为都指挥使,代领其众。
英宗北狩,塞上多警。朝议恐降人乘机为变,欲徙之南方。会贵州苗乱,都督毛福寿南征,即擢秉忠都督佥事,率所部援剿。积战功至左都督。天顺初,始赐姓名。曹钦之反,番官多从之者。秉忠亦坐下狱,籍其家。久之,上章自辩,乃得释。成化初,尚书程信讨山都掌蛮,秉忠以游击将军从。既抵永宁,分兵六道。秉忠由金鹅江进,大破之。论功,封顺义伯。十六年卒。谥荣壮,子孙世指挥使。
今释:罗秉忠 (?~1480),初名克罗俄领占,沙州卫都督佥事困即来之子。兄暔哥袭父职,英宗复命秉忠为指挥使,协理卫事。后兄弟二人率众千二百人内迁,居于东昌、平山二卫,明政府“给田庐什器,抚恤甚厚”。暔哥去世后,秉忠代领其众,为都指挥使。贵州苗民反明,秉忠率部随都督毛福寿南征,任都督佥事,积战功至左都督。天顺初(1457),始赐罗姓。成化初(1465),秉忠以游击将军随尚书程信征讨山都掌少数民族。论功,封顺义伯。卒后,谥“荣壮”,子孙世袭指挥使。
《明史·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节选:罗汝敬
原文: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
今释:罗汝敬(1372--1439),名简,以字行。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人。明初朝廷重臣罗复仁之孙,1404年中进士,官历任庶吉士、翰林侍讲、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职。永乐二年庶吉士,就学文渊阁,诵书不称旨,即日遣戍江南。数日复之。自此刻厉为学,累迁侍讲。仁宗时,上言时政十五事,忤旨下狱。既与李时勉同改御史,直声震一时。宣宗初,上书大学士杨士奇曰:"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区。然犹翼翼兢兢,无敢豫怠。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简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先皇帝怜其孤直,宽雷霆之诛,俾居方路,抚躬循省,无可称塞。伏见今年六月,车驾幸天寿山,躬谒二陵,京师之人瞻望咨嗟,以为圣天子大孝。既而道路喧传,礼毕即较猎讲武,扈从惟也先士干与其徒数百人。风驰电掣,驰逐先后。某闻此言,心悸胆落。夫搜苗猕狩,固有国之常经。然以谒陵出,而与降将较猎于山谷间,垂堂之戒,衔橛之虞,不可不深虑也。执事四朝旧臣,二圣元辅,于此不言,则孰得而言之者?惟特加采纳,以弘靖献之思,光弼直之义。" 寻擢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时黎利言其主陈皓已死,而张筵设女乐。汝敬叱之,利惧谢。还督两浙漕运,理陕西屯田,多所建置。坐受馈,充为事官。英宗立,遇赦,汝敬误引诏复职,复逮系。以在陕措置劳,宥死戍边。寻复职,莅故任。塞上有警,汝敬往督饷。遇敌红城子,中流矢,坠马得免。以疾告归,卒。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七》节选:罗文
原文:英宗即位之明年,(李仪)请以大同东西二路分责于总兵官罗文、方政。(英宗)从之。
今释:罗文生平不详,只知曾任总兵官。
《明史·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节选:罗通
原文: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挥郭赟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奸利,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忤旨,出为交阯清化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贼方围清化,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贼,杀伤甚众。贼将遁而檄至,通曰:“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乃与忠益固守。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通登陴大骂。贼知城不可拔,引去。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改户部员外郎,出理宣府军饷。奏言:“朝议储饷开平,令每军运一石,又当以骑士护行,计所费率二石七斗而致一石。今军民多愿输米易盐,请捐旧例五分之二,则人自乐输,饷足而兵不疲。”帝可之。
正统初,迁兵部郎中,从尚书王骥整饬甘肃边务。从破敌于兀鲁乃还,以贪淫事为骥所觉。骥遣通奏边情,即疏通罪。下狱,谪广西容山闸官。已,调东莞河泊所官。九年,都督佥事曹俭荐其有文武才,乞收用。吏部执不可。
景帝监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俄进郎中。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天大寒,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召还。时杨洪督京营,命通参军务兼理院事。言:“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向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辇下且然,何况塞外。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苴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意盖诋谦与石亨辈。谦疏辨,言:“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石亨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升爵削夺。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疏下廷议。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通志在灭贼,无他。帝两解之。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通言而发也。给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者。已,又言:“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诏皆行之。
宣府有警,总兵官朱谦告急。廷推都督同知范广帅兵往,以通提督军务。寇退,驻师怀来、宣府,以边储不敷,召还。六月,于谦以山西近寇,请遣大臣往镇,杨洪亦乞遣重臣从雁门关护饷大同。帝以命通。通不欲行,请得与谦、洪俱。谦言国家多难,非臣子辞劳之日,奏乞躬往。帝不允,卒命通。通本谦所举,而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通。
二年召还,仍赞军务。东宫改建,加太子少保。上言:“贡使携马四万余匹,宜量增价酬之。价增则后来益众,此亦强中国弱外裔之一策。”帝以所贡马率不堪用,若增价正堕贼计,寝通奏。四年进右都御史,赞军务如故。
通好大言,遇人辄谈兵。自陈杀贼功,求世袭武职,为给事中王竑所劾。帝释不罪。天顺初,自陈预谋迎驾,恐为石亨等所掩,乃授其二子所镇抚。三年致仕。成化六年卒。赐祭葬如例。
今释:罗 通(1389~1470),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1412)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因忠谏忤旨,出为交阯清化知州。宣德元(1426)年,清化为黎利叛军包围,通与指挥使打忠率部坚守。因功还京,宣宗大奖劳之,改户部员外郎,出理宣府军饷。正统初(1506),迁兵部郎中,从尚书王骥整治甘肃边务。后因罪下狱,谪任广西容山闸官,不久调东莞河泊所官。景帝监国时,因于谦等推荐,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不久升郎中。景帝即位,升右副都御史.也先进犯京师,通在居庸关用“汲水冻冰”之法抗拒,敌不得近。七日后敌军遁走,通率军出关追击,大破也先军。景泰元(1450)回京,命通参赞军务兼理院事。四年升右都御史,继续参赞军务。天顺三年退休,成化六年去世。按先例赐祭葬。
《明史·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节选:罗绮
原文:罗绮,磁州人。宣德五年进士。英宗即位,授御史,按直隶、福建,有能名。
正统九年参赞宁夏军务。逾年当代,军民诣镇守都御史陈镒乞留。以闻,命复任。寻擢大理右寺丞,参赞如故。常以事劾指挥任信、陈斌。二人皆王振党。十一年四月,信、斌讦绮不法事,下总兵官黄真覆核。真谓绮常詈宦官为“老奴”,以激怒振。召还京。法司拟赎,振改令锦衣卫再鞫。指挥同知马顺锻炼成狱,谪戍辽东。景帝立,绮诉冤,不听。寻用尚书于谦、金濂荐,召复故官,进右少卿,副李实使瓦剌。
上皇还,以劳擢刑部左侍郎。明年二月,出督云南、四川军储。已,代寇深镇守松潘。贼首卓劳纠他寨阿儿结等频为寇,绮擒斩之。土官王永、高茂林、董敏相仇杀,守将不能制。绮捣永巢诛之。又败黑虎诸塞番,斩馘三百五十。在镇七年,威名甚震。
天顺初,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御史张鹏、杨瑄劾石亨。亨谓绮与右都御史耿九畴使之,并下狱,降广东参政。绮鞅鞅未赴。明年闰二月,绮乡人告磁州同知龙约自京还,与绮言天子仍宠宦官,刻香木为王振形以葬。绮微笑云:“朝廷失政,致吾辈降黜。”奏上,捕绮下吏,坐死。籍其家,陈所籍财贿于文华门示百官。家属戍边,妇女没入浣衣局。宪宗立,赦为民,还其资产。
时与绮先后镇四川者,张固,字公正,新喻人。宣德八年进士。正统初,授刑科给事中。改吏科,奉命抚裕州流民。景泰改元,给事中李实请于四川行都司设镇守大臣,乃迁固大理右少卿,镇建昌。有政绩。三年还理寺事。山东盗起,奉命督捕。适霖潦灾,流人载道,固尽心振衅,盗贼弭散。还,卒于官。固在谏职敢言,大臣多被弹劾,又劾都御史陈镒等举属官出身掾吏者为知府。自是掾吏不得历知府,著为例。英宗将北征,偕同官疏谏。复辟,追念之,已卒。遣使谕祭,官其一子。子黼,仕至广西按察使。
今释:罗 绮 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宣德五(1430)年进士。英宗即位,授御史,巡按直隶、福建,有能名。正统九年参赞宁夏军务,一年后当由别人取代。但军民乞留,英宗知晓后,命复往任。不久升大理右寺丞,继续参赞宁夏军务。因劾指王振宦党,调京受审,谪戍辽东。由于于谦等的保荐,复职后迁右少卿,随李实出使瓦刺。英宗还朝复位后,因功升刑部左侍郎,不久,出督云南、四川军储。又代寇深镇守松潘七年,威名甚震。天顺初,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因讥朝廷宠宦官而失政,下狱至死,“籍其家,陈所籍财贿于文华门示百官,家属戍边,妇女没入浣衣局。”宪宗立,赦为民,还其资产。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节选:罗以礼
原文:罗以礼,桂阳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由郎中知西安府。遭丧,补绍兴。再以丧去。代者不称职,部民追思,乞以礼于朝。诏起复视事。岁满,进秩复任。已,移知建昌。所至皆有惠爱。历三郡,凡二十七年,乃致仕。
今释:罗以礼 桂阳(今湖南汝城)人,永乐十三(1415)年进士。由郎中知西安府。遭丧事,补绍兴,再以丧事去职。代者不称职,部民追思,乞以礼于朝,诏起复视事。岁满,进秩复任。不久,移知建昌。所至皆有惠爱。历三郡,凡二十七年,乃退休。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节选:罗俊
原文:(代宗)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杜宥、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帑金易米,不知栉风沐雨之边卒,趋事急公之贫民,又何以济之?近闻造龙舟,作燕室,营缮日增,嬉游不少,非所以养圣躬也。章纶、钟同直言见忤,幽锢逾年,非所以昭圣德也。愿罢桑门之供,辍宴佚之娱,止兴作之役,宽直臣之囚。”帝得疏不怿,下之礼部。部臣称其忠爱。帝报闻,然意终不释。未几,诏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令去之。御史罢黜者十六人,而敬等预焉;皆谪为典史。……英宗复辟,诏皆授知县,…… 盛昶等五人,皆进士。……罗俊尝巡按四川,有廉声。仕终南雄知府。
今释: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的倪敬、罗俊、黄让、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明景帝不悦,下书至礼部。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景帝听後仍然不宽恕。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罗俊尝巡按四川,有廉声。仕终南雄知府。
《明史·卷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二》节选:罗汝敬:
原文:永乐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三殿初成,帝方以定都诏天下,忽罹火灾,颇惧,下诏求直言。及言者多斥时政,帝不怿,而大臣复希旨诋言者。帝于是发怒,谓言事者谤讪,下诏严禁之,犯者不赦。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俱下狱;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俱左官交阯。…(后)罗汝敬抚谕交阯,不辱命。
今释:罗汝敬(1372~1439),名简,以字行。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人。明初朝廷重臣罗复仁之孙,1404年中进士,官历任庶吉士、翰林侍讲、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职。永乐二年庶吉士,就学文渊阁,诵书不称旨,即日遣戍江南。数日复之。自此刻厉为学,累迁侍讲。仁宗时,上言时政十五事,忤旨下狱。既与李时勉同改御史,直声震一时。宣宗初,上书大学士杨士奇曰:"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区。然犹翼翼兢兢,无敢豫怠。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简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先皇帝怜其孤直,宽雷霆之诛,俾居方路,抚躬循省,无可称塞。伏见今年六月,车驾幸天寿山,躬谒二陵,京师之人瞻望咨嗟,以为圣天子大孝。既而道路喧传,礼毕即较猎讲武,扈从惟也先士干与其徒数百人。风驰电掣,驰逐先后。某闻此言,心悸胆落。夫搜苗猕狩,固有国之常经。然以谒陵出,而与降将较猎于山谷间,垂堂之戒,衔橛之虞,不可不深虑也。执事四朝旧臣,二圣元辅,于此不言,则孰得而言之者?惟特加采纳,以弘靖献之思,光弼直之义。" 寻擢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时黎利言其主陈皓已死,而张筵设女乐。汝敬叱之,利惧谢。还督两浙漕运,理陕西屯田,多所建置。坐受馈,充为事官。英宗立,遇赦,汝敬误引诏复职,复逮系。以在陕措置劳,宥死戍边。寻复职,莅故任。塞上有警,汝敬往督饷。遇敌红城子,中流矢,坠马得免。以疾告归,卒。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节选:罗如墉
原文:罗如墉,字本崇,庐陵人。进士,授行人。从北征,濒行,诀妻子,誓以死报国,属翰林刘俨铭其墓。俨惊拒之,如墉笑曰:“行当验耳。”后数日果死。
今释:罗如墉(1404~1449年),字本崇,庐陵人。明朝官员。正统七年(1442年),罗如墉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跟从明英宗北征,临行前诀别妻子,发誓以死报国,并叮嘱翰林院翰林刘俨写好他的墓志铭。刘俨惊恐拒绝,罗如墉则笑道:"行当验耳。"果然,次年,明军遭遇土木之变,罗如墉死难。
《明史·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节选:罗亨信
原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出视浙江水灾,奏蠲三县租。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核通州仓储,巡按畿内,清军山西,皆有声。宣德中,有荐其堪方面者。命食按察佥事俸,待迁。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今释:罗亨信(1377~1459),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140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因犯错误贬谪到交阯为吏。仁宗初,召入为御史,核通州仓储,巡按畿内,清军山西,皆有政声。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参与征讨阿台、朵儿子伯,因参赞有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回朝后,改命巡抚宣府、大同。数次进言,多被采纳。十年(1446),进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后,力守宣府,抗击也先进犯。景帝(代宗)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1451),亨信七十有四,乞准退休,归八年,卒于家。
《明史·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节选:罗刘宁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朱)英会师破灭之。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今释: 天顺五年(1461年)九月,邑人罗刘宁聚众千余,先破兴城,官署民居全遭焚毁;又续攻长乐、程乡(今梅县)。后受接察司副使陈廉招抚。朱英会师破灭之。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明史·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节选:罗伦
原文: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
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曩陛下制策有曰:“朕夙夜拳拳,欲正大纲,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风俗厚于下。”窃谓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子夏问:“三年之丧,金革无避,礼欤?”孔子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陛下于贤,以为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未之有也。以大臣起复之欤?则礼所未见也。夫为人君,当举先王之礼教其臣;为人臣,当守先王之礼事其君。昔宋仁宗尝起复富弼矣,弼辞曰:“不敢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起复刘珙矣,珙辞曰:“身在草土之中,国无门庭之寇,难冒金革之名,私窃利禄之实。”孝宗不抑其情。此二君者,未尝以故事强其臣。二臣者。未尝以故事徇其君。故史册书之为盛事,士大夫传之为美谈。无他,君能教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于君也。自是而后,无复礼义。王黼、史嵩之、陈宜中、贾似道之徒,皆援故事起复。然天下坏乱,社稷倾危,流祸当时,遗讥后代。无他,君不教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于君也。陛下必欲贤身任天下之事,则贤身不可留,口实可言。宜降温诏,俾如刘珙得以言事。使贤于天下之事知必言,言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必行,行必力。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苟知之而不能尽言,言之而不能力行,贤虽起复无益也。
且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庶官无贤士。君,盂也;臣,水也。水之方圆,盂实主之。臣之直佞,君实召之。陛下诚于退朝之暇,亲直谅博洽之臣,讲圣学君德之要,询政事得失,察民生利病,访人才贤否,考古今盛衰。舍独信之偏见,纳逆耳之苦言。则众贤群策毕萃于朝,又何待违先王之《礼经》,损大臣之名节,然后天下可治哉。
臣伏见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缙绅以起复为美名,食稻衣锦之徒,接踵庙堂,不知此人于天下之重何关耶?且妇于舅姑,丧亦三年;孙于祖父母,服则齐衰。夺情于夫,初无预其妻;夺情于父,初无干其子。今或舍馆如故,妻孥不还,乃号于天下曰:“本欲终丧,朝命不许”,虽三尺童子,臣知其不信也。为人父者所以望其子之报,岂拟至于此哉。为人子者所以报其亲之心,岂忍至于此哉。枉己者不能直人,忘亲者不能忠君。陛下何取于若人而起复之也。
今大臣起复,群臣不以为非,且从而赞之;群臣起复,大臣不以为非,且从而成之。上下成俗,混然同流,率天下之人为无父之归。臣不忍圣明之朝致纲常之坏、风俗之弊一至此极也。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其他已起复者,仍令奔丧,未起复者,悉许终制。脱有金革之变,亦从墨衰之权,使任军事于外,尽心丧于内。将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亡何,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
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方伦为提举时,御史丰城涂棐巡按福建。司礼中官黄赐,延平人也,请见,棐不可。泉州知府李宗学以受赇为棐所按,讦棐自解,赐从中主其奏。棐、宗学俱被征,词连伦,当并逮。镇抚司某曰:“罗先生可至此乎?”即日鞫成上之。伦得免,棐亦复官。
今释:罗 伦 (1430――1478)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读不辍”。成化二(1466)年丙戌科状元,廷试对策万言,直斥时弊,名震京都,授翰林院修撰。因大学士李贤居丧奉诏还朝任事,不守礼制。伦上疏论贤之非忏旨,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李贤死后复职,改任南京。两年后因病退职归家,以后一直没有复出。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之所在,毅然必为,对富贵名利看得相当淡薄。居家乡里,衣食粗恶,倡行乡约,邻里相亲无犯。见金牛山人迹不到,就在山中筑室著书,潜心注《易》、释《礼》、说《春秋》,均有独到见地,四方之士从学者甚多,称他为“一峰先生”。卒年48岁,赠左赞谕德,谥曰“文毅”。著有《一峰集》。
《明史·卷一百八十九 列传第七十七》节选:罗侨:
原文:罗侨,字维升,吉水人。性纯静,寡嗜欲。受业张元祯,讲学里中。举弘治十二年进士,除新会知县,有惠爱。
正德初,入为大理右评事。五年四月,京师旱霾,上疏曰:“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沴作。顷因京师久旱,陛下特沛德音,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滞。臣窃以为天心仁爱未已也。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文网日密,诛求峻急。盗贼白昼杀人,百姓流移载道,元气索然。科道知之而不敢言,内阁言之而不敢尽,此壅蔽之大患也。古者进退大臣,必有体貌,黥劓之罪不上大夫。迩来公卿去不以礼。先朝忠荩如刘大夏者,谪戍穷边,已及三载,陛下置之不问,非所以待耆旧、敬大臣也。本朝律例,参酌古今,足以惩奸而蔽罪。近者法司承望风旨,巧中善类。传曰:‘赏僣则及淫人,刑滥则及善人。不幸而过,宁僣无滥。’今之刑罚,滥孰甚焉。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庶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时朝士久以言为讳。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其秋,瑾败,侨寻召复官,引病去。宸濠反,王守仁起兵吉安,侨首赴义。
世宗即位,即家授台州知府。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嘉靖二年举行卓异。都御史姚镆上书讼侨曰:“人臣犯颜进谏,自古为难。曩‘八党’弄权,逆瑾乱政,廷臣结舌,全躯自保。而给事中刘掞、评事罗侨殉国忘身,发摘时弊,幸存余息。遭遇圣朝,谓宜显加奖擢,用厉具臣。乃侨知台州,掞知长沙,使怀忠竭节之士淹于常调,臣窃为朝廷惜之。”帝纳其言,擢侨广东左参政,侨辞。部牒敦趣,不得已之官。逾年,遂谢病归。
侨敦行谊,动则古人。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侨以为非礼,遗书责之。其峭直如此。
今释:罗 侨 (1462――1533),字维升,明代吉水人。性纯静,寡嗜欲,弘治十二(1499)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有惠爱。正德初为大理寺评事。正德五(1510)年以京师旱霾,上疏言事:“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殄作。……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回旧德,与在廷臣工宵肝图治。并敇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庶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当时朝士久以直言为讳,罗侨上疏,自揣必死,早已备好灵车、棺木。权宦刘瑾见疏,果然大怒,欲处罗侨极刑。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免,谪原籍任教职。刘瑾败亡,罗侨复职。不久以病告归。宸濠造反,王守仁在吉安起兵平叛,罗侨在乡里首先响应。世宗即位,授侨台州知府。在任内,侨建忠节祠,祭祀方孝儒;延请布衣张尺,询问民间疾苦;还亲自循行阡陌,劝课农桑,讲明礼仪。在他任内,全境大治。嘉靖二(1523)年,因御史姚镆上书,极力颂掦罗侨的品德,帝升任侨为广东左参政。逾年,谢病归。侨敦行谊,动则古人,曾斥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
《明史·卷二百七 列传第九十五》节选:罗虞臣
原文:(罗)虞臣,广东顺德人。历吏部主事。好刚疾恶。嘉靖十五年,又以大猾刘东山讦告,尽斥诸刑曹郎罗虞臣、徐申等,犹以延龄故也。……会大猾刘东山亦系狱,上告延龄有不轨谋。憾前主事罗虞臣笞己,因讦及椿等。帝震怒,命执先后提牢主事三十七人付诏狱搒掠,……而斥虞臣为民。既归,结庐山中,读书纂述。年仅三十五卒。
今释:罗虞臣[明](约公元一五o一年至一五四五年间在世)字熙载,广东顺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至世宗嘉靖二十四年之间在世,年三十五岁。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进士。历吏部稽勋司主事,好刚疾恶,为刘东山所讦,下狱拷掠斥为民。既归,结庐山中,读书纂述。早卒。虞臣志趣不在诗赋,工于散文。著有《司勋文集》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明史·卷二百十 列传第九十八》节选:罗龙文
原文:会帝用邹应龙言,戍(严嵩子)世蕃雷州,其党罗龙文寻州。世蕃留家不赴。龙文一诣戍所,即逃还徽州,数往来江西,与世蕃计事。四十三年冬,润按视江防,廉得其状,驰疏言:“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群盗,悉窜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余人。道路恟惧,咸谓变且不测。乞早正刑章,以绝祸本。”帝大怒,即诏润逮捕送京师。世蕃子绍庭官锦衣,闻命亟报世蕃,使诣戍所。方二日,润已驰至。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龙文亦从梧州捕至。遂尽按二人诸不法事,二人竟伏诛。
今释:罗龙文(1515--1565)明嘉靖时著名墨工。字含章,号小华山人。卒于1565年。安徽歙县人。为明代制墨业"歙派"代表人物。罗龙文年轻时,就掌握了制墨业牛耳。善用桐油烟制造上品墨,誉为:"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当时"重赀争购""罗墨",有些人以贩墨致富。嘉靖时,得世宗赏识,在严嵩当权时,为严嵩子严世蕃幕宾,任中书舍人。四十一年被劾戍浔州,寻逃还徽州,数往来于江西,与世蕃谋策。后事察被杀。后严世蕃伏诛,龙文也被杀。
《明史·卷二百十六 列传第一百四》节选:罗喻义
原文: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直经筵。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
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后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复上言按亩加派之害,而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
明年九月,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目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今释:罗喻义 字湘中,明代益阳人。万历四十一(161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初历官谕德,负责经筵讲授。六年升南京国子祭酒,坚决反对为魏宗贤建祠,遭魏党打击。庄烈帝嗣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不久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后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于是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给皇上,帝为之褒纳。崇禎三年( 1630)进礼部左侍郎。明年九月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其中渉及时事,颇伤执政者温体仁。由于吏部偏向温,被革职归乡闲住。喻义雅负时望,遭温体仁倾压,许多人士感到惋惜。在家闲住十年后去世,谥“文介”。
《明史·卷二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八》节选:罗秀
原文:(罗秀),大学士申时行尝以管事指挥罗秀属遴补锦衣佥书,遴格不许。时行乃调旨责遴擅留御批,失敬上体。御史因交章劾遴,遴乞休去,张佳胤代之。给事中张养蒙言:“罗秀本太监滕祥奴,贿入禁卫。往岁营佥书,尚书遴持正,为所中伤去。未几秀即躐用,物议沸腾。”于是黜秀,佳胤亦罢。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余姚人),(陈)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于是备列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竖等。而世达故左都御史也,帝复不悦。
今释:大学士申时行尝以管事指挥罗秀属遴补锦衣佥书,(王)遴格不许。时行乃调旨责遴擅留御批,失敬上体。御史因交章劾遴,遴乞休去,张佳胤代之。给事中张养蒙言:"罗秀本太监滕祥奴,贿入禁卫。往岁营佥书,尚书遴持正,为所中伤去。未几秀即躐用,物议沸腾。"于是黜秀,佳胤亦罢。
《明史·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节选:罗大纮
原文:罗大纮,字公廓,吉水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十九年八月,迁礼科给事中。甫拜命,即上《定制书》数千言。已,复言视朝宜勤,语皆切直。先有诏以二十年春册立东宫,至是工部主事张有德以预备仪物请。帝怒,命夺俸三月,更缓册立事。尚书曾同亨请如前诏,忤旨,切让。大纮复以为言,诏夺俸如有德。大学士许国、王家屏连署阁臣名,乞收新命,纳诸臣请,帝益怒。首辅申时行方在告,闻帝怒,乃密揭言:“臣虽列名公疏,实不与知。”帝喜,手诏褒答,而揭与诏俱发礼科。故事,阁臣密揭无发科者。时行惭惧,亟谋之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遣使取揭。时独大纮守科,使者绐取之。及往索,时行留不发。大纮乃抗疏曰:“臣奉职无状,谨席稿以待。独念时行受国厚恩,乃内外二心,藏奸蓄祸,误国卖友,罪何可胜言。夫时行身虽在告,凡翰林迁改之奏,皆俨然首列其名,何独于建储一事深避如此。纵陛下赫然震怒,加国等以不测之威,时行亦当与分过。况陛下未尝怒,而乃沮塞睿聪,摇动国本,苟自献其乞怜之术,而遏主上悔悟之萌,此臣之所大恨也。假令国等得请,将行庆典而恩泽加焉,时行亦辞之乎?盖其私心妄意陛下有所牵系,故阳附廷臣请立之议,而阴缓其事,以为自交宫掖之谋。使请之而得,则明居羽翼之功;不得,则别为集菀之计。其操此术以愚一世久矣,不图今日乃发露之也。”疏入,帝震怒,命贬边方杂职。俄以六科钟羽正等论救,斥为民,羽正等夺俸。中书舍人黄正宾复抗疏力诋时行。帝怒,下狱拷讯,斥为民。时行亦不安,无何,竟引去。大纮志行高卓。乡人以配里先达罗伦、罗洪先,号为“三罗”。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今释:罗大纮 字公廊,明代吉水人。万历十四(1586)年进士,授行人。十九年升礼科给事中。刚上任,就奏数千言的《定制书》。不久又劝皇帝上朝应勤,言辞恳切、正直。后因立太子事,得罪首辅申时行,激怒皇上,被贬任杂职,后又贬为平民。大纮的行为为乡人所敬重,把他与前代的贤人罗伦、罗洪先并称“三罗”。天启年间,罗大纮被授予光禄少卿。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节选:罗一贯
原文:罗一贯,甘州卫人。以参将守西平堡。辽阳陷,西平地最冲,一贯悉力捍御。巡抚王化贞言于朝,加副总兵。时化贞驻广宁,经略熊廷弼驻右屯,总兵刘渠以二万人守镇武,祁秉忠以万人守闾阳,而一贯帅三千人守西平。已,定议,各缮隍坚垒,急则互相援,违者必诛。明年正月,大清兵西渡河,经抚戒勿轻战。兵渐近,参将黑云鹤出击。一贯止之,不从。明日,云鹤战败,奔还城,追兵歼焉。一贯凭城固拒,用炮击伤者无算。大清树旗招降,且遣使来说,一贯不从。又明日,骑益众,环城力攻。一贯流矢中目,不能战。火药矢石尽,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都司陈尚仁、王崇信亦死之。化贞知城未下,信游击孙得功语,尽发广宁兵。以得功及中军游击祖大寿为前锋,令会秉忠赴援,廷弼亦遣使督渠进战,遇大清兵于平阳。得功怀异志,欲引去。乃分兵为左右翼,稍却,推渠、秉忠前。渠等力战,颇有杀伤。得功及副将鲍承先走,后军见之亦奔,遂大溃。渠战死。秉忠被二刀三矢,家众扶上马,夺围出,创重,卒于途。副将刘征击杀十余人,乃死。大寿走觉华岛。得功遂降。越二日,广宁即破。事闻,赠一贯都督同知,世荫副千户;渠、秉忠少保,左都督,增世荫三级,再荫指挥佥事。皆赐祭葬,建祠并祀。
一贯子俊杰承荫,崇祯中仕至宣府总兵官,免归。李自成犯甘州,城陷,死之。
今释:罗一贯 (?――1622)甘州卫(今甘肃张掖)人,天启初(1621),以参将守西平堡。辽阳为清兵攻占后,西平堡首当其冲。因一贯悉力抗御有功,加授副总兵。二年,清兵渡河西进,参将黑云鹤不听一贯劝阻,出击战死。清兵包围西平堡,一贯凭城固守。清将树旗招降,且遣使来说,一贯不从。清军大队骑兵四周攻城。一贯目中流矢,火药、矢石用完,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而死。事闻于上,赠一贯都督同知,世荫副千户。子俊雄承荫,崇禎时仕至宣府总兵官。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七十》节选:罗钦顺
原文:罗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六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酒章懋以实行教士。未几,奉亲归,因乞终养。刘瑾怒,夺职为民。瑾诛,复官,迁南京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命摄尚书事。上疏言久任、超迁,法当疏通,不报。大礼议起,钦顺请慎大礼以全圣孝,不报。迁南京吏部尚书,省亲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未及拜。再起礼部尚书,辞。又改吏部尚书,下诏敦促,再辞。许致仕,有司给禄米。时张〈王总〉、桂萼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钦顺耻与同列,故屡诏不起。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以心学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师之。钦顺致书守仁,略曰:“圣门设教,文行兼资,博学于文,厥有明训。如谓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所不尽,必于入门之际,加以格物工夫哉?”守仁得书,亦以书报,大略谓:“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反复二千余言。钦顺再以书辨曰:“执事云:‘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自有《大学》以来,未有此论。夫谓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凡为物也三。谓正其物之心,诚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而论,以程子格物之训推之,犹可通也。以执事格物之训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论,则所谓物,果何物耶?如必以为意之用,虽极安排之巧,终无可通之日也。又执事论学书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各得其理者,格物也。”审如所言,则《大学》当云‘格物在致知’,不当云‘致知在格物’,与‘物格而后知至’矣。”书未及达,守仁已殁。
钦顺为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初由释氏入,既悟其非,乃力排之,谓:“释氏之明心见性,与吾儒之尽心知性,相似而实不同。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今人明心之说,混于禅学,而不知有千里毫厘之谬。道之不明,将由于此,钦顺有忧焉。”为著《因知记》,自号整庵。年八十三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今释:罗钦顺(1466~1547),字允升,号整菴,明代泰和(今江西泰和)人。弘治六(149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酒章懋一同以实行教育儒士。因奉亲归,请求终身养老,触犯权宦刘瑾,夺职为民。瑾诛复官,迁南京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升南京吏部尚书。不久省亲后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未及上任,又任为礼部尚书,再辞。又改吏部尚书,皇帝下诏敦促上任,他再一次辞任。最后准予退休,政府给予禄米。时朝中因张璁、桂蕚之流执掌朝政,以仪礼的争论,树党结派,屏逐正人。顺钦耻与同列,故累诏不就,固辞归乡。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他与王守仁就“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这两个传统言题,通过书信往来进行反复辩论,直到王守仁去世。钦顺为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著有《困知记》,还有《整菴存稿》。嘉靖26年卒,终年8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节选:罗循
原文:(罗)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今释:罗循,生卒年月不详,字遵道,明代陕西白河县吉水人。勤奋好读,冬夏不辍。弘治八年(1495)乙卯科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成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宦官刘瑾门,循悉罢其官事。历知镇江、淮安二府,迁徐州兵备副使,咸著声望。事迹见之于光绪《白河县志》、《涌幢小品》。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罗洪先
原文: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今释: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明代江西吉水的人。幼慕罗伦为人,并喜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后师事同邑李中,嘉靖八(1529)年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洪先事亲至孝,父母每次请客,洪先总是“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父母先后亡故,他守孝至诚,苦块蔬食,前后六年未入室。十八年,召拜春坊左赞善。因疏请皇太子受群臣朝贺,激恼嘉靖皇帝,被罢官,黜为民。洪先回乡后,以讲求王守仁之学为己任,并为之定《阳明年谥》,称门人。但他对王守仁之学不抱残守缺,对其学说有所取舍和发展。他甘淡泊,炼寒暑。常跃马挽强,考图观史,上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无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均加以采访。洪先关心乡里,常为民请命,解了不少民难。他认为:“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家乡附近山中有一石洞,旧为虎穴。洪先葺茅而居之,命曰石莲。他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嘉靖四十三年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东游记》、《念庵集》等。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节选:罗汝芳
原文:(罗)汝芳,字维德,南城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太湖知县。召诸生论学,公事多决于讲座。迁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民兄弟争产,汝芳对之泣,民亦泣,讼乃已。创开元会,罪囚亦令听讲。入觐,劝徐阶聚四方计吏讲学。阶遂大会于灵济宫,听者数千人。父艰,服阕,起补东昌,移云南屯田副使,进参政,分守永昌,坐事为言官论罢。初,汝芳从永新颜钧讲学,后钧系南京狱当死,汝芳供养狱中,鬻产救之,得减戍。(张居正方恶讲学,汝芳被劾罢,)汝芳既罢官,钧亦赦归。汝芳事之,饮食必躬进,人以为难。钧诡怪猖狂,其学归释氏,故汝芳之学亦近释。
(许)孚远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知建昌,与郡人罗汝芳讲学不合。及官南京,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并主讲席。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孚远作《九谛》以难之……。
东昌知府罗汝芳、提学副使邹善皆宗守仁学,与(张)后觉同志。善为建愿学书院,俾六郡士师事焉。汝芳亦建见泰书院,时相讨论。
今释:罗汝芳(1515~1588),字维德,号近溪。明代江西南城人。嘉靖三十二(1553)年进士。授太湖知县,迁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创开元会,罪囚亦令听讲。又劝首辅徐阶聚四方计吏讲学,阶遂大会群吏于灵济宫,听讲者达数千人。后补东昌知府,移任云南屯田副使、参政,分守永昌。汝芳初从永新颜钧讲学,后来颜钧入狱,汝芳供养狱中,并卖家产解救,使钧得以减戍(减少戍边年限)。颜钧特赦放回后,汝芳依旧服侍他,“饮食必躬亲,人以为难”。万历十六年卒,门人私谥“明德”。著有《孝经宗旨》、《明通宝义》、《广通宝义》、《一贯编》、《近溪子明道录》、《会语续录》、《识仁编》、《近溪子文集》等。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节选:罗玘
原文: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自此文益奇,玘亦厚自负。
尤尚节义。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及叛,玘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今释:罗 玘 (1447~1519)字景鸣,明代江西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求弄通古文中奇妙和深奧的道理。成化二十三(1487)年,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这时更加努力钻研古文,每写成一篇文章,他或上到高树,或闭坐一室,冥思苦想,使之更加完美。自此,他的文章更加奇妙,也更加自负。罗玘十分重视道德节义,他主张采用策略惩治违法官员,使他们的罪恶不致影响朝廷声誉,得到皇帝的采纳。后进升侍读。正德初(1506)年,调任南京太常少卿。当宦官刘瑾专权时,荐举罗玘的恩师李东阳对此态度模棱两可。罗玘写信给李,批评他不忠义,要求削去为他门生的名分。不久,进南京太常寺卿,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办事严谨,部属都很敬畏他。正德七(1513)年,通过考核后赴京城,接着就称病退职归家。宁王赵宸濠慕其名,派人来送礼,玘避之深山不受。宁王谋反时,玘已病重。他写信给江西的守臣,约定共讨叛贼。可惜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著作有《类说》、《圭峰奏议》、《圭峰文集》等。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节选:罗万藻
原文:罗万藻,字文止,世纯同县人。天启七年举于乡。崇祯中行保举法,祭酒倪元璐以万藻应诏,辞不就。福王时为上杭知县。唐王立于闽,擢礼部主事。(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斯文为任,乃刻四人所作行之世。世人翕然归之,称为章、罗、陈、艾。)南英卒,哭而殡之,居数月亦卒。
今释:罗万藻 字文止,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天启七(1627)中举。崇禎年间行保举法,他辞不应诏。福王时,为上杭知县,唐王时,任礼部主事。他与艾南英等以时文名天下。南英卒,哭而殡之,居数月亦卒。著有《此观堂集》。
《明史卷二百89·列传177》节选:罗子仁、罗明
原文:洪武四年,其党罗子仁率众潜入城,执名善,不屈死。……是时(正德七年),略阳知县孙玺、剑州判官罗明、梁山主簿时植亦皆死于贼。
今释:罗子仁为义军首领,罗明为明官剑州判官。
《明史·卷三百七 列传第一百九十五》节选:罗万象
原文:胡大顺者,……伪撰万寿金书一帙,诡称吕祖所作,……可却疾不老。遣其子元玉从妖人何廷玉赍入京,因左演法蓝田玉、左正一罗万象以通内官赵楹,献之帝。
田玉者,铁柱观道士。……为帝建醮。……得召为演法,与万象并以扶鸾术供奉西内,因交观楹。时帝方幸此三人,故大顺书由三人进。帝览书问:“既云乩书,扶乩者何不来?”田玉遂诈为圣谕徵之,至则屡上书求见。帝语徐阶曰:“自蓝道行下狱,遂百孽扰宫。今大顺来,可复用乎?”对曰:“扶乩之术,惟中外交通,间有验者,否则茫然不知。今宫孽已久,似非道行所致。且用此辈,孽未必消。小人无赖,宜治以法。”帝悟,报曰:“田玉无状,去冬代廷玉进水银药,遂诈传密旨,徵取大顺,不治无以儆将来。”阶对:“水银不可服食,诈传诏旨罪尤重。倘置不问,群小互相朋结,恐酿大患。”乃命执大顺、田玉、万象等下锦衣狱,不知其奸由楹也。锦衣上狱词,帝有意宽之,以问阶。阶力言不可不重治,乃下诸人法司,令重拟。楹伺间,具密奏,为诸人申理。帝大怒,付司礼拷讯,具得其交通状,遂与大顺、田玉、万象、廷玉、元玉并论死。
今释:罗万象 (?~1566)嘉靖时的道士,教中为左正一。以扶鸾术由中官赵楹引进到皇宫内。和胡大顺、蓝田玉等,深得信奉道教、企求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的喜爱,并宠一时。嘉靖四十四(1566)年,因首辅徐阶的直谏,被下诏入狱论死。
罗万化:《明史·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节选:
原文:《明史·顾允成传》: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明史·陈登云传》: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明史·顾宪成传》: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先前,吏部缺尚书,王锡爵想用罗万化,顾宪成认为不可以,于是就用了陈有年。后来廷臣推举阁臣,推荐罗万化没有被同意。王锡爵等很愤怒,罗万化才获得推举,正好皇帝又否决了这件事。)《明史·陈有年传》: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都是他的同乡,陈有年极力回避,朝廷商讨没有同意。)……《明史·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贞观及礼部尚书罗万化守故事极谏。不纳。
今释: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州,会稽伧塘(今浙江上虞长塘)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因不肯奉迎权臣张居正,多年不得升官。居正卒后升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因父病故而守丧回乡,曾赈灾活人甚众。丧服满后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因不满朝政,多次上表告老还乡,奏章十数皇上始允,不幸死于回乡途中,终年58岁。皇上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入祀乡贤。
隆庆二年廷试,穆宗命题为《外攘内安之道》。读卷大臣进呈十七份考卷,穆宗阅后都不满意。遂命取散卷读之,得罗万化卷,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涖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正合帝意,遂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黄凤翔第二,赵志皋第三。后黄凤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简;赵志皋亦为礼部尚书,官至首辅,谥文懿。该科一甲三名均为朝廷重臣,死后都赐予谥号,这在明朝并不多见。第一甲罗万化:贯浙江会稽县民籍,县学生,治易经,字一甫,行十二,年三十三,浙江乡试第八十四名,
罗万化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主修《大明会典》。当时,正是张居正为首辅,十分看中罗万化的才学和人品,想招至自己门下,曾托人将此意转告给罗万化,罗万化严辞拒绝。张居正的仆人尤七私下里请罗万化为其作记,罗万化怒道:“吾为天子侍臣,怎能为仆人作记呢?”罗万化为科考官时,张居正又为其子向罗万化讨教试题,罗万化拂衣而起,说道:“吾晚装两箧,明旦出宣武门,而谓我难去官乎?”因其刚直率真,多次开罪于首辅张居正,所以官职十年不得升迁。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后,罗万化才升为谕德,次年为国子监祭酒。万历十八年(1590)自请外任,授南京吏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1592)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首辅王锡爵将谢事,廷推阁臣,罗万化也在预选之内。有人指点他给司礼太监送些礼,罗万化叹道:“我乃一介贫寒之士,受天子恩遇到今天的地位,于我已是很过了,这是何等的官职还需要用钱来买吗?”结果罗万化落选。又一次推举家宰,因廷臣们对他有成见,因而又没成功。此时的罗万化已身患重病,多次上疏乞归,终得恩准,竟病逝归途中,享年59岁。赠太子太保,谥文懋(一作文懿)。
《明史·卷三百九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节选:罗岱
九年春,迎祥、自成攻庐州,不拔。……(卢象升)亲督祖宽、罗岱、杨世恩等来援,战于朱龙桥,贼大败,尸咽水不流。……献忠尝伪为官兵,欲给宛城,良玉适至,献忠仓皇走,前锋罗岱射之中额,良玉马追及,刃拂献忠面,马驰以免。……献忠去房县,左良玉追击之,罗岱为前锋,至罗猴山,岱中伏死,良玉大败。
今释:明代官方将领,曾大败义军。后中义军埋伏死亡。其生平不详。
《明史·卷三百九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节选:罗汝才
原文:崇祯三年,陕西贼大起,……聚众三十六营,献忠及高迎祥、罗汝才、马守应等皆为之渠。其冬,洪承畴为总督,献忠及汝才皆就抚。已而叛入山西,偕群贼焚掠。……
是时(九年),河南、湖广贼十五家,惟献忠最狡黠骁勍,次则汝才。……(十一年)夏五月,献忠叛,杀知县阮之钿,隳谷城,陷房县,合汝才兵,杀知县郝景春。十三家降贼一时并叛,惟王光恩不从。……
贼魁罗汝才、土寇袁时中皆归自成。时中众二十万,号小袁营。汝才即曹操,与献忠同降复叛去者也。……自成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号罗汝才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汝才妻妾数十,被服纨绮,帐下女乐数部,厚自奉养,自成尝嗤鄙之。汝才众数十万,用山西举人吉珪为谋主。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自成下宛、叶,克梁、宋,兵强士附,有专制心,顾独忌汝才。乃召汝才所善贺一龙宴,缚之,晨以二十骑斩汝才于帐中,悉兼其众。
今释:罗汝才(?~1642年),陕西延安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别号曹操。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三十六营,罗汝才是其中首领之一。随后自己建成一军,单独作战。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曾向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投降,屯于郧县,以"受抚"为名,休息兵力。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再次起事,随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罗汝才部进入巫山,为四川女总兵秦良玉阻遏。于是,这位绰号"曹操"的“黠贼”突然进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击走。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因与张献忠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因受人挑拨,私通明将左良玉,被李自成以此为借口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革左五营的贺一龙。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传三》节选:罗洛浑
原文:罗洛浑,岳讬第一子。初袭贝勒。崇德五年,迎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于杏山,遇明兵,搏战破之,赐御厩良马一。寻围锦州。复从伐明,克松山,赐蟒缎。八年,坐嗜酒妄议,敏惠恭和元妃丧不辍丝竹,削爵。旋复封,命济尔哈朗、多尔衮戒谕之。顺治元年,从定京师,进衍禧郡王。三年,偕肃亲王豪格征四川,薨于军。康熙间,追谥。
今译:罗洛浑 (?――1646)爱新觉罗氏,克勤郡王岳托长子。初袭贝勒,屡败明军,围锦州,克松山。崇德八(1643)年,因嗜酒妄议敏惠恭和元妃丧而不辍丝竹,被削爵。不久复封。顺治元(1644)年,从定京师,进衍禧郡王。三年,辅佐豪格征四川,卒于军中。康熙年间,追谥“介”。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传三》节选:罗科铎
原文:罗科铎,(罗洛浑子)袭。八年,改封号曰平郡王。十五年,从信郡王多尼徇云南,屡破明将李定国、白文选。十六年,赐蟒衣、弓刀、鞍马,旌其劳。康熙二十一年,薨,谥曰比。子纳尔图,袭。二十六年,以殴毙无罪人及折人手足,削爵。弟纳尔福,袭。四十年,薨,谥曰悼。子纳尔苏,袭。五十七年,从抚远大将军允昷收西藏,驻博罗和硕,寻移古木。六十年,摄大将军事。雍正元年,还京。四年,坐贪婪,削爵。子福彭,袭。
今释:罗科铎(?――1682)爱新觉罗氏,罗洛浑之弟。袭父爵,顺治八(1651)年,改封号为平郡王。十五年,辅佐信郡王多尼徇云南,屡破明将李定国、白文选等。十六年,赐蠎衣、弓刀、鞍马,表彰他的功绩。康熙21年卒。谥“比”。子纳尔图,袭。二十六年,以殴毙无罪人及折人手足,削爵。弟纳尔福,袭。四十年,薨,谥曰悼。子纳尔苏,袭。五十七年,从抚远大将军允昷收西藏,驻博罗和硕,寻移古木。六十年,摄大将军事。雍正元年,还京。四年,坐贪婪,削爵。子福彭,袭。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节选:罗纶
原文:(罗)纶:字子木,丹徒诸生。方成功败还,纶入谒,劝以回帆复取南都,成功不能用,乃从煌言。又有山阴叶振名,字介韬,尝谒煌言论兵事,煌言荐授翰林院修撰、兵科给事中。既,复上策,欲擒斩成功,夺其兵,图兴复。煌言死,登越王岭遥祭,为文六千五百馀言。与纶称“张司马二客”。
今译:罗 纶 (?――1664)字子木,丹徒的儒士。郑成功退到台湾时,罗纶入见后,劝郑以回帆复取南郡,郑没有釆纳。又投明将张煌言。罗纶与叶振名并称“张司马(煌言)二客”。康熙三年被清军擒于悬澳,与煌言并死。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七·列传十四》节选:罗硕
原文:(罗硕)顺治初,肃亲王豪格得罪,都统何洛会诬告扬善及其子罗硕谄附豪格为乱。罗硕能通满、汉、蒙古文字,太宗召直文馆,授内国史院学士、噶布什贤章京,兼刑部理事官。至是,父子俱弃市。世祖亲政,诛何洛会,复扬善世职,以其孙霍罗袭。
今译:罗 硕 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扬善子。因罗硕通满、汉、蒙古文字。皇太极召至直文馆,授内国史院学士、噶布什贤章京,兼刑部理事官。顺治初年,都统何洛会诬告扬善及其子罗硕谄附豪格为乱。父子俱弃市。世祖亲政,诛何洛会,复扬善世职,以其孙罗霍袭。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九·列传二十六》节选:罗绣锦
原文:(罗)绣锦,亦辽阳人,以诸生来归。天聪五年,与马鸣佩同授工部启心郎。六年,上以大凌河新附人众,计国中无问官民,计口储粮,有馀悉输官,视市值记籍,徐为之偿;有馀粮不输者,许家人告发。绣锦、鸣佩疏言:“民有馀粮,孰肯输之官?纵令首告,有仇则讦,无仇则隐,所得必少。且民不敢以粮入市,新人粮不足及旧人之无粮者,皆无所於籴。不若出令,无问满、汉、蒙古官生军民,人输粮一斗。有粮者固易办,无粮者人出银二三钱,籴以输官,亦无大损;其有馀粮原输官者,奖以升赏:此两便之术也。”崇德元年五月,授内国史院学士。纂太祖实录成,得优赉。汉军旗制定,隶镶蓝旗。七年,兼牛录额真。
顺治元年,从入关,七月,命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时李自成西走,其党掠卫辉、怀庆间,而原武、新乡诸县盗竞起。绣锦至官,与总兵官祖可法等谋防御。疏言:“自成之众二万馀,攻怀庆甚急。明尚书张缙彦等拥兵河上,副将郭光辅、参将郝尚周不应徵调,叛而为寇。明兵在南,流寇在西,请发兵靖乱。”上已令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帅师南征,令取道河南捕治群寇。绣锦亦遣卫辉参将赵士忠等攻破娄儿寺盗寨,擒其渠。绣锦请以河北荒地万馀亩令守兵屯垦,得旨俞允。
二年十一月,擢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四川。湖南诸州县尚为明守,自成从子锦拥众降於明,侵湖北。绣锦至荆州,锦率众来攻。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自江宁来援,锦败走。勒克德浑师还,锦又至,绣锦帅师御之,锦复败走。有胡公绪者,据天门八百洲,四出焚掠,戕署盐道周世庆,绣锦遣中军副将唐国臣、署总兵杨文富等分道讨之,获公绪,毁其巢。三年六月,遣总兵官徐勇击破麻城山寨,获其渠梅增、周文江;岳州署总兵官高蛟龙等击斩满大壮,获龙见明等。九月,明总督何腾蛟寇岳州,绣锦遣将御之,多所斩获。十月,遣总兵郑四维等定夷陵、枝江、宜都三州县。
四年,定南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等略湖广,取长沙、衡州、宝庆、辰州诸府。绣锦条奏增设镇协,下部议行。王光泰以郧阳叛,上命侍郎喀喀木帅师讨之,绣锦与合兵克郧阳,光泰走四川。五年,金声桓以江西叛,湖南骚动,常德、武冈、辰、沅诸府州复入於明。绣锦疏留喀喀木驻荆州,而分遣总兵徐勇、马蛟麟等分守要隘,屡败明将马进忠等。上复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共率师徇湖南,渐收诸郡县。绣锦疏请移降卒腹地,毋使师还后复为馀孽煽诱,上嘉纳其言。九年七月,卒,赠兵部尚书。(其)弟绘锦,自通政司理事官再迁,终贵州巡抚。
今译:罗绣锦(1590~1652)辽阳人,隶依彻满洲汉军镶蓝旗。清初将领。以诸生来归。天聪五年,与马鸣佩同授工部启心郎。六年,上以大凌河新附人众,计国中无问官民,计口储粮,有馀悉输官,视市值记籍,徐为之偿;有馀粮不输者,许家人告发。绣锦、鸣佩疏言:“民有馀粮,孰肯输之官?纵令首告,有仇则讦,无仇则隐,所得必少。且民不敢以粮入市,新人粮不足及旧人之无粮者,皆无所於籴。不若出令,无问满、汉、蒙古官生军民,人输粮一斗。有粮者固易办,无粮者人出银二三钱,籴以输官,亦无大损;其有馀粮原输官者,奖以升赏:此两便之术也。”崇德元年五月授内国史院学士。纂太祖实录成,得优赉。汉军旗制定,隶镶蓝旗。七年,兼牛录额真。
顺治元年从入关,七月,命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时李自成西走,其党掠卫辉、怀庆间,而原武、新乡诸县盗竞起。绣锦至官,与总兵官祖可法等谋防御。疏言:“自成之众二万馀,攻怀庆甚急。明尚书张缙彦等拥兵河上,副将郭光辅、参将郝尚周不应徵调,叛而为寇。明兵在南,流寇在西,请发兵靖乱。”上已令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帅师南征,令取道河南捕治群寇。绣锦亦遣卫辉参将赵士忠等攻破娄儿寺盗寨,擒其渠。绣锦请以河北荒地万馀亩令守兵屯垦,得旨俞允。
二年十一月,擢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四川。湖南诸州县尚为明守,自成从子锦拥众降於明,侵湖北。绣锦至荆州,锦率众来攻。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自江宁来援,锦败走。勒克德浑师还,锦又至,绣锦帅师御之,锦复败走。有胡公绪者,据天门八百洲,四出焚掠,戕署盐道周世庆,绣锦遣中军副将唐国臣、署总兵杨文富等分道讨之,获公绪,毁其巢。
三年六月,遣总兵官徐勇击破麻城山寨,获其渠梅增、周文江;岳州署总兵官高蛟龙等击斩满大壮,获龙见明等。九月,明总督何腾蛟寇岳州,绣锦遣将御之,多所斩获。十月,遣总兵郑四维等定夷陵、枝江、宜都三州县。四年,定南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等略湖广,取长沙、衡州、宝庆、辰州诸府。绣锦条奏增设镇协,下部议行。王光泰以郧阳叛,上命侍郎喀喀木帅师讨之,绣锦与合兵克郧阳,光泰走四川。
五年,金声桓以江西叛,湖南骚动,常德、武冈、辰、沅诸府州复入於明。绣锦疏留喀喀木驻荆州,而分遣总兵徐勇、马蛟麟等分守要隘,屡败明将马进忠等。上复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共率师徇湖南,渐收诸郡县。绣锦疏请移降卒腹地,毋使师还后复为馀孽煽诱,上嘉纳其言。九年七月,卒,赠兵部尚书。弟绘锦,自通政司理事官再迁,终贵州巡抚。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一·列传二十八》节选:罗硕
原文:罗硕,鄂硕兄也。初授刑部理事官。从入关,擢甲喇额真。顺治六年,姜瓖叛,命梅勒额真卦喇驻军太原。瓖遣兵陷清源,与卦喇分道击之,瓖兵弃城走,斩五千馀级。瓖遣兵犯太原,从端重亲王博洛破贼垒,斩万馀级。其徒围绛州,扰浮山,迭战胜之。八年,擢工部侍郎。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九年,从征湖南,失利,夺官,降世职。寻授大理寺卿。十七年,以从女追册端敬皇后,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四年,卒。鄂尔多,罗硕孙。初授侍卫,累迁至侍郎,历户、刑二部。授内务府总管,擢尚书,历兵、户、吏三部。卒,谥敏恪。
今译:罗 硕 (?~1665)栋鄂氏,满洲正白旗。初授刑部理事官,入关后升甲喇额真。顺治六(1649)年,与卦喇分道击败姜琅叛军,斩五千余众。又从博洛在山西境内累破叛军。八年,升工部侍郎,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九年,从征湖南,失利,夺官,降世职。不久,授大理寺卿。十七年,以从女追册端敬皇后,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四年卒。鄂尔多,罗硕孙。初授侍卫,累迁至侍郎,历户、刑二部。授内务府总管,擢尚书,历兵、户、吏三部。卒,谥敏恪。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一·列传二十八》节选:罗万仓
原文:罗万仓,甘肃宁夏人。官北路参将。凯战死,贼攻府城,万仓督将卒登埤,发大炮击贼,仆贼旗。贼大至,万仓出城与战,逾沟坠马,贼以竹篙刺其喉,犹挥刀杀贼乃死。妾蒋闻报,自经殉。
今译:罗万仓 (?~1721)甘肃宁夏人,台湾北路参将。康熙六十(1721)年,朱一贵反,守将欧阳凯战死,万仓督率将卒力战,他登上城墙发炮击倒叛旗,自已率先跃马出城,不幸墜入护城河。叛军以竹篙剌其喉,他仍挥刀杀敌,最后阵亡。妾蒋闻报,自经殉。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四》节选:罗思举
原文:罗思举,字天鹏,四川东乡人。少有胆略,蹻捷,逾屋如飞。贫困,为盗秦、豫、川、楚间。结客报仇,数杀不义者。遭阨,幸不死,久之自悔。教匪起,充乡勇,誓杀贼立功名。
王三槐踞东乡丰城为巢,众数万,官军莫敢击,出掠罗家坝,团勇不习战。思举见贼前锋数百,诡呼曰:“数十人耳!”众气倍,击走之。游击罗定国使侦丰城,还报:“请率死士夜捣之,官兵外应,可一举灭。”定国以为狂。思举愤,独携火药往,乘烈风燔之。贼黑夜相蹂杀,走巅岩,踣死无算,遂奔南坝场。是役,一夫走贼数万,声震川东,总督英善给七品军功,隶副都统佛住。川贼以罗其清、冉文俦、徐天德、王三槐为最强,徐、王二贼合窥东乡。思举请佛住严备,勿听。乃为知县刘清说其清降,知其诈,驰归,则贼已陷东乡,戕佛住,清亦拔营去。时嘉庆二年正月也。调苗疆凯旋兵犹未至,总兵索费音阿率甘肃兵来援,用思举策,紥营大团堡,开壕树栅,埋火药,诱贼入,轰之,遂夺金峨寺贼巢,复东乡。贼窜重石子、香炉坪,德楞泰、明亮并以兵会,思举请仍如破丰城事,德楞泰壮之。只身夜入贼营,会大雨,火药不燃,贼觉,惧而遁。自是常将乡勇,分路为奇兵,与官军犄角,或为前锋,歼孙士凤於净土庵,又败贼於峨城山,皆以火攻劫营获捷。
时川贼与襄阳贼齐王氏等合,云阳教党亦起应。获谍,知王三槐将赴陈家山,即假所获贼旗,夜驰往,声言白号贼至,贼下山迎,悉诱歼之,擒贼首高名贵,其党张长庚觉而奔,追斩甚众,擢千总。三年,总督勒保诱擒三槐,其党冷天禄踞安乐坪,环攻不下;召思举往,夜率死士焚其巢。将明,殿旅出,大呼曰:“我丰城劫寨罗思举也!”贼胆落,溃围走。思举战绩至是始上闻,擢守备。
德楞泰围罗其清等於箕山,复召思举问计。思举相地势,曰:“贼各隘皆垒石守,惟山后悬削数十丈,必恃险乏备。若官军攻於前,使不暇他顾;我率勇敢者梯而上,可捣也。”如其言,夹击,大破之,馀贼四逸。思举料其必走方山坪,率乡勇先往,伏坪后,越数日,贼为官军追击,果至,擒斩几尽,遂获其清。四年,其清馀党踞东乡四季坪,从提督七十五破之。秋,败贼巴州豆真坡,又援田朝贵於铁炉山。五年春,德楞泰剿冉天元於川西,檄思举率乡勇三千赴军。战青龙口,贼踞山险,选精锐九十人夜薄贼巢,破之。贼分趋农安,将入陕,思举献计,请致书额勒登保,约守阳平关,易装潜入贼卡,杀二贼,众追捕,乃弃所赍书逸出。贼果不敢前,回窜江油。思举先驱深入,伏起,奋斗,而贼以挡牌御矢铳,困德楞泰於马蹄冈;急趋救,使乡勇人取石乱击,毁挡牌。会冉天元马蹶就擒,贼瓦解。假贼旗追逐馀匪,斩雷士玉。攻鲜大川於天寨子,山险不能上,德楞泰遣箭手五百助之,令伏岩下,先以乡勇诱贼,俟擂石且尽,仰射,箭落如雨,贼退避,遂克之,思举手擒贼六十馀人。德楞泰诃其轻生,声色俱厉;思举跪谢,良久出,则冠上已换花翎,由是深感德楞泰,乐为尽力。
寻从勒保防嘉陵江,七十五以桂涵新败,调思举代领所部乡勇,擢都司。六年,歼张世龙於铁溪河,击援贼陈天奇,阵斩之,赐号苏勒芳阿巴图鲁,擢游击。自是转战老林,饷不时至,煮马鞯,啗贼肉以追贼。七十五卞急,屡为贼所窘,辄赖思举援救得捷。既而七十五坐事逮,德楞泰攻苟文明於瓦山溪,贼踞楠木坪,三战不克。召思举率乡勇至,皆衣狗皮,蹑草履,人笑为匄兵,夜越后山伏,一战破之,歼苟明献、苟文举。众诧曰:“匄兵破贼矣!”始补给饷,制衣履,擢参将。七年,迭败庹向瑶於风硐子、万古楼,破齐国点於通江,歼张天伦、魏学盛於巴州。秋,击刘朝选於仙女溪,遁鞋底山,擒之。又偕罗声皋擒张简、罗道荣於巴州。冬,唐明万窜大宁,追至石柱坪,贼方食,奋击,大溃,擒明万。仁宗以明万剧贼久稽诛,特诏嘉赉。诸贼渐就歼除,搜捕南山馀孽,两年始清,擢太平协副将。十年,德楞泰剿宁陕叛兵,檄思举赴军,寻就抚,尽释归伍。思举曰:“兵变,杀将陷城破官军,乱无大於此者。反赏,是劝叛也!何以惩后?请诛首逆,以申国法。”诸将不可。后川、陕兵果数叛。十一年,思举攻西乡叛兵,斩首逆於阵,风稍息。署川北镇,擢凉州镇总兵,未之任,调重庆镇。
二十年,中瞻对番酋洛布七力叛,夹河筑碉。总兵罗声皋不能克,许其降,以专擅遣戍。命思举进剿,克四砦,洛布七力就歼,请分其地以赏上下瞻对诸出力头目,事乃定。道光元年,擢贵州提督,历四川、云南、湖北提督。
十二年,湖南江华锦田寨瑶赵金龙为乱,与长宁赵福才纠合九冲瑶肆掠,提督海凌阿战死,势益炽。诏总督卢坤偕思举讨之,至永州,议遏贼南窜,断其西道州、零陵、祁阳山径,进兵兜击。於是驱诸瑶出山,皆东窜常宁洋泉镇,檄各路进逼合围,四月,大破之,金龙中枪死,擒其妻子及死党数十,赐双眼花翎,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时命尚书禧恩督师,未至军,先三日奏捷。禧恩方贵宠用事,怒其不待,盛气陵之。思举曰:“诸公贵人多顾忌。思举一无赖,受国厚恩至提督,惟以死报,不知其他!”禧恩无如何,则诘金龙死状虚实,思举获其尸及所佩印、剑、木偶为证,乃止。二十年,卒於官,赐太子太保,谥壮勇。子本镇,袭世职。
思举既贵,尝与人言少时事,不少讳。檄川、陕、湖北各州县云:“所捕盗罗思举,今为国宣劳,可销案矣。”再入觐,仁宗问:“何省兵精?”曰:“将良兵自精。”宣宗问:“赏罚何由明?”曰:“进一步,赏;退一步,罚。”皆称旨。晚年自述年谱。川中殄诸剧寇,多赖其力,功为人掩,军中与二杨并称。杨芳於诸将少许可,独至思举,以为“烈丈夫”。尝酒酣袒身示人,战创斑斑,为父母刲股痕凡七,其忠孝盖出天性云。
今释:罗思举 (?――1840)字天鹏,四川东乡人。家贫,少有胆略,逾屋如飞。以乡勇从征白莲教起义军。游击将军罗定国使其侦丰城,他回来报告,说可夜袭。结果用火攻一举克丰城,赶走义军数万。思举因此声震川东,总督英善给记七品军功。他又献策,夺金峨寺,复东乡。自是常将乡勇分路为奇兵,与官军相牾犄角,或为前锋,多以火攻劫营获胜,升千总。嘉靖三(1525)年,因夜率死士焚敌巢安尔坪,并大呼:“我丰城劫寨罗思举也”。敌闻风撤围逃离。思举战绩至此被皇上所知,升为守备。又献策,大败罗其清于箕山,设伏方山坪,生俘罗其清。不久,从勒保防嘉陵江,升都司。又歼张世龙于铁溪河,阵斩援敌大将陈天奇,赐号苏勒芳阿巴图鲁,升游击将军。转战老林,粮饷不济,煮马鞍,食死尸以追敌兵。德楞泰攻瓦山溪不克,思举率乡勇至,皆衣狗皮,穿草鞋,夜越后山,一战破之。从此朝廷开始给乡勇补给饷,制衣鞋。,升思举为参将。十一年,思举攻西乡叛军,斩首逆于阵前,署川北镇,升凉州镇总兵,未上任,调重庆镇。二十年,中瞻对番首洛布七力叛,总兵罗声皋不能克。思举奉命进剿,洛布七力就歼。道光元(1821)年升贵州提督,历四川、云南、湖北提督。十二年,再剿瑶族叛首赵金龙,亦获胜。二十年,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曰“壮勇”。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四》节选:罗其清
原文:川贼以罗其清、冉文俦、徐天德、王三槐为最强…… 德楞泰围罗其清等於箕山,复召思举问计。……三年,破高均德,歼齐王氏、姚之富,破罗其清、冉文俦。四年,破张天伦,擒龚文玉,擒高均德。……迭破罗其清於观音坪、大鹏寨、青观山,其清就擒。……
今释:罗其清(1760—1799),平昌县岩口乡方山坪人。7岁丧父,十岁时,母被逼债人杖死,其清带弟妹依舅织布为生,人称罗机匠。嘉庆元年(1796)春,湖北枝江、襄阳白莲教起义。同年,罗其情于笔山野猪垭诛族绅9人,聚义方山坪。次年春,巴州知州刘清遣罗思举带乡勇500余人去方山坪招降未遂,攻方山坪数月不下。时襄阳义军王聪儿等由陕入川,与东乡义军会合。九月,进军方山坪与罗其清所领导的义军会师,拥军十四五万,连营30余里。整编为八大支,分青、黄、蓝、白等号为记。罗其清为巴州白号首领。同年冬,罗其清、鲜大川、苟文明领白号义军,由通江县的刘坪(铁佛)渡化渔河,经上老官庙(铁佛),越九官渡,在通江蓝号首领冉文俦配合下,一举克通江县城,击毙知县陈策(一说徐陈策)。继而进军得胜山(得胜镇),分兵三路进攻巴州,歼清军600余人,游击王相龙战死,义军会集巴州。
清军下坚壁清野令,乡村各依洞寨固守。十一月,经略总督勒保,统军追袭义军,九节梁一役,义军战死数千,清军扼平梁城。十一月,襄阳义军张汉潮、阮正隆率军十余万,由广元入巴州,连营三四十里,支援罗部。
嘉庆三年二月,川北道台李鋐,派武生陈安邦、团首王汶沼、何霖 各带乡勇设防。罗、冉会师义陇县孙家坪,进逼马鞍寺,武生杜耀山堵御被困,求救寇家营(今平昌南风乡)团首陈廷鞠,陈命其侄陈大王介等数百人驰救,全战死。三月六日,王聪儿在湖北郧西卸花坡遇难后,所部2万余众入川,与罗其清、冉文俦会合。此时罗军已成为四川反清主力。嘉庆帝令尚书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直隶提督庆成,会同朱射斗合围孙家坪。义军凭险固守,清军累攻不下。六月,罗军移师营山县鸡山。襄阳王廷诏、高均德、达州徐添德等会师鸡山;襄阳阮正隆、太平唐大信左右立寨,相互声援。清廷乃调副都统额勒登保,自湖北领兵入川,纠合惠龄三面进攻鸡山。在众寡悬殊下罗其清退守营山大蓬寨(即大蓬山),冉文俦还据通江麻坝寨。
大蓬寨素称天险,西北扼观紫、龙台二山,东北有双山子相卫,东南的郑家山逶迤连绵,义军居高据险,清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嘉庆帝责诸将“防剿不力”,饬全力以赴,生擒“首逆”,全歼“贼众”。清军合力围攻大蓬寨,断其汲道,大川督粮又遭清军阻截。十一月十九日夜,清军合围数重,夺卡而入,义军伤亡过半。罗其清弟罗其书率军支援,内外夹击,方突围奔至渡口,又遇朱射斗阻击。时大雨如注,人马困于泥泞,罗其清兄弟率余部避走青山观,额勒登保追逼栅前,囊土为营,且战且筑7昼夜。其清终以势孤粮尽,于十二月一日偷过关卡奔仪陇县孙家坪,继退小方山,又被重围,冲杀终日,伤亡几尽。十二月十六日,其清率残部走官山、再进方山,据灯盏窝。朱射斗跟踪追击,其清急奔嘶风寨,其清弟其书、子咏福隐匿于蔡家梁,被清军副将德宁、游击喜明搜捕杀害。其清避鲝鱼洞被擒后遇难。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八列传二百七十五》节选:罗声皋
原文:罗声皋,四川双流人。由行伍授把总。从孙士毅赴湖北剿匪,克旗鼓寨、芭叶山,擢守备。嘉庆三年,勒保调回四川。四年,从额勒登保破徐天德、冷天禄,累擢游击。五年,授提标中军参将。破冉天士於南江长池坝,赐花翎。六年,偕薛大烈歼曹世伦,追汤思蛟、刘朝选入楚,败之於竹山柳林店。青、蓝号贼扰东乡,偕大烈败之,又偕击贼石鐍山,徐天寿就擒,赐号济特库勒特依巴图鲁。遂合击高见奇,擒冉学胜。冬,偕张绩擒萧焜於太平。黄号馀贼屯茨竹沟,声皋自花角园进攻,大军继之,擒葛士宽等。
七年,迁督标中军副将,充翼长。张简与汤思蛟合扰东乡,败之於老生园、杨家坝,偕田朝贵兵合击,蹙之河滨,贼争赴水,擒思蛟弟思武,追擒汪贵於太平梧桐坪。庹向瑶窜东乡凤皇山,偕达思呼勒岱合围,歼其众,擒向瑶。川匪渐清。楚匪被剿急,多窜川境。偕达思呼勒岱合击,歼赖飞龙於云阳阎王碥;又偕罗思举追贼巴州,分两路遁,思举擒简,声皋获思蛟於东乡村店。八年,搜剿馀匪,擒青号张朝陇、李明学。军事大定,赴达州办理凯撤兵勇事宜。十三年,从勒保剿马边凉山彝匪,克曲曲乌彝寨,擢重庆镇总兵,调松潘镇。二十年,剿中瞻对叛番,克沧龙沟。番酋洛布七力守险,未大创,乞降,受之,以专擅褫职,戍伊犁。逾三年赦归,卒於家。
今释:罗声皋,四川双流人。由行武授把总。从孙士毅赴湖北剿白莲教义军,连克旗鼓寨、芭叶山,升守备。破徐天德、冷天禄,升游击将军。嘉靖五(1527)年,授提标中军参将。破冉元士于南江长池坝,又歼曹世伦,追汤思蛟、刘朝迁,入楚,败之于竹山柳林店。再擒徐天寿于石漙山,赐号济特库勒特依巴图鲁。与薛大烈合击高见奇,擒冉学胜、葛士宽,偕张绩擒萧焜于太平。七年,迁督标中军副将,充翼长。在搜剿义军的战争中,擒汤思蛟、张朝陇、李明学。军事大定后,赴达州办理凯撤兵勇事宜。十三年,从勒保剿马边凉山彝族义军,克曲曲乌彝寨,升重庆镇总兵。又剿中瞻对,克沧龙沟。由于擅自受降番酋洛布七力,被削职,发戍伊犁。逾三年赦归。卒于家。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五列传二百七十五》节选:罗遵殿
原文:罗遵殿,字澹村,安徽宿松人。道光十五年进士,直隶即用知县,历南乐、唐山、清苑诸县,冀州直隶州,皆有声绩。擢浙江湖州知府,调杭州,擢湖北安襄郧荆道。遵殿在浙,以捕盗名。至湖北,檄所属治团练,楚北民团自此始。
咸丰二年,粤匪陷武昌,土匪郭大安谋应贼,捕斩之。三年,署按察使。会捻匪窥襄、樊,遵殿还襄阳筹防。总督张亮基疏陈遵殿得民心,请提标归其调遣。四年,武昌再陷,皖贼窜德安、安陆、荆门,遵殿率五千人出屯王家河遏贼冲,克潜江,赐花翎。寻破贼於京山,复其城,屡遣襄勇助总督杨霈防剿。五年春,武昌复陷,襄阳有备,贼不犯境。六年,迁两淮盐运使,留湖北治粮台。游勇煽饥民为乱,蔓延荆、襄、郧、宜四郡,遵殿固守,待援兵至,大破之。是年秋,武汉克复,遵殿力固上游。以盗贼起於饥寒,劝置义仓七十馀所,以税馀银修老龙堤捍水患,就迁湖北按察使。八年,迁布政使。时胡林翼为巡抚,百废具举,重遵殿清德,吏事悉倚之。
九年,擢福建巡抚,未之任,调浙江。自贼踞江宁,皖南军事饷事悉隶浙江。屯兵宁国,恃为屏蔽。及胡兴仁为巡抚,不欲饷邻军,又劾统将郑魁士他调去,贼窥浙益急。遵殿到官,痛吏习浮竞,乃严举劾,察营伍,或不便其所为,多毁之。省垣独总兵李定太军六千人,知不足恃,与胡林翼商调楚军,仓猝难应。贼已由宁国窜入浙境。遣李定太出防湖州,而广德已陷。
十年二月,贼由独松关逼杭州,湖南遣萧翰庆、李元度两军来援,翰庆战死,元度道阻不得前。贼壁城南山上,下临城中。乞师江南,未至,兵少,实不能战。浙西初经寇乱,人不知兵,议战议守,纷纭不定。会久雨,遵殿徒步泥淖中,守浃旬,城陷,仰药死,妻女同殉,诏予优恤。寻以御史高延祜奏劾遵殿不能御贼,罢其恤典。
遵殿任外吏二十年,廉介绝俗,家仅土屋数椽,胡林翼集赙,乃克归丧。同治初,诏允曾国藩之请,念其历官有声,到浙未久,追赠右都御史,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
今释:罗遵殿(?~1860)字澹村,安徽宿松人。道光十五(1835)年进士,授直隶即用知县。历知南乐、唐山、清苑诸县,冀州直隶州,皆有好名声和功绩。升浙江湖州知府,调杭州,升湖北安襄郧荆道,下令所属训练民团。咸丰三(1853)年,署湖北按察使。捻军进襄、樊,遵殿回襄阳筹防。四年,因率五千军克潜江,赐花翎。不久,又破敌收复京山城。六年,迁两淮盐运使。八年,迁湖北布政使。九年,升福建巡抚,未上任,又调浙江。遵殿到任后,整顿吏治,视察营伍。次年,太平军攻陷杭州,服药殉职。遵殿任外官二十年,亷介绝俗,家仅土屋数间。同治初,诏准曾国藩之请,念其历官有声,到浙未久,追赠右都御史,给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
《清史稿卷四百七·列传一百九十四》节选:罗泽南
原文:罗泽南,字仲岳,湖南湘乡人。诸生,讲学乡里,从游甚众。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二年,粤匪犯长沙,泽南在籍倡办团练。三年,以劳叙训导。曾国藩奉命督乡兵,檄剿平桂东土匪,擢知县。江忠源援江西,乞师於国藩,乃令泽南率以往。所部多起书生,初临行阵,战南昌城下,争奋搏,死者数人。国藩闻之,喜曰:“湘军果可用。”及围解,剿安福土匪,以三百人破贼数千,擢同知直隶州。归湖南,剿平永兴土匪,所部增至千人,屯衡州。与国藩简军实,更营制,教练历半载。
四年六月,偕塔齐布进攻岳州,以大桥为贼所必争,坚扼不动,伺便突出击之,三战皆捷,歼贼千。闰七月,破高桥贼垒九,贼退踞城陵矶,偕塔齐布乘胜进击,连破贼营,贼遂遁走,擢知府,赐花翎。自是湘军名始播,以泽南与塔齐布并称。转战而东,复崇阳,击走咸宁贼,再败之金牛,进驻紫坊。曾国藩会诸将於金口,议攻武昌。泽南绘图献方略,谓由紫坊出武昌有二道,请以塔齐布扼洪山,而自攻花园。贼万馀踞花园,筑坚垒,一枕大江,一濒青林湖,一跨长堤,深沟重栅,峙江东岸,与虾蟆矶对垒。列巨炮向江内外,分阻水陆两路。泽南率队直趋花园,贼凭木城发炮。士卒蛇行而进,三伏三起,已逼贼垒,分兵夺贼舟,舟贼退,营贼亦乱,三垒同下。翌日又破鲇鱼套贼营,其窜洪山者,为塔齐布所扼,贼夜弃城走。武昌、汉阳皆复,距会议仅七日。捷闻,以道员记名,寻授浙江宁绍台道,国藩请仍留军。
贼据兴国,分陷大冶。泽南驰克兴国,塔齐布亦克武昌、大冶,乃规取田家镇。贼以铁锁截水师,而踞半壁山为犄角,夹江而守。泽南进驻马岭坳,距半壁山三里许。贼数千突来犯,而由田镇渡江来援者近万人。泽南兵仅二千,令坚伏,度贼懈,奋击,贼大溃,后路为我军所阻,坠崖死者数千,遂夺半壁山,水师断横江铁锁,燔贼舟,克田家镇,赐号普铿额巴图鲁,加按察使衔。时议水陆军分三路进剿,总督杨霈督江北岸军,泽南偕塔齐布攻其南,曾国藩督水师循江下。霈不能军,贼复北趋,乃偕塔齐布改北渡江,复广济、黄梅。贼退踞孔陇驿、小池口,泽南约诸军会攻。渡江未半,贼来犯,军少卻,泽南伤臂,仍指挥冲突,分兵破街口贼垒,贼酋罗大纲引去。是役也,五千人破贼二万,贼乃尽撤沿江诸营,并守九江。塔齐布围攻之,泽南别剿盔山,遏湖口援贼。会水师入鄱阳湖,为贼所袭,辎重皆失。国藩驰入泽南营,而水师阻湖口不得出。
五年,湖北官军屡败,武昌复陷。泽南从国藩入南昌,赴援饶州,战於陈家山、大松林,大破贼,复弋阳。又援广信,破贼於城西乌石山,复之。连复兴安、德兴、浮梁,进剿义宁。败贼於梁口、鼇岭,复义宁,加布政使衔。泽南见江西军事不得要领,上书国藩,略曰:“九江逼近江宁,兼牵制武昌,故贼以全力争之。犯弋阳,援广信,从信水下彭蠡,抄我师之右;据义宁,守梅岭,从修水下彭蠡,抄我师之左。今两处平定,九江门户渐固,惟湖北通城等处群盗如毛。江西之义宁、武宁,湖南之平江、巴陵,终无安枕之日。欲制九江之命,宜从武昌而下;如解武昌之围,宜从崇、通而入。为今之计,当以湖口水师、九江陆师截贼船之上下,更选劲旅扫崇、通以进武昌,由武昌以规九江。东南全局,庶有转机。”国藩据以上闻,遂命泽南移师湖北会剿,以塔齐布旧将彭三元、普承尧所部宝勇隶之,凡五千人。
九月,至通城。贼号数万,皆乌合,一战而溃。进夺桂口要隘,克崇阳,驻军羊楼峒。悍贼韦俊、石达开合党二万馀自蒲圻来犯,截击走之。胡林翼来劳师,合攻蒲圻,复其城,乘雾进克咸宁。自是武昌以南无贼踪。十一月,师抵紫坊,与林翼议进取次第。泽南屯洪山,林翼屯城南堤上,水师驻金口。贼於城外筑坚垒十三,与城埒。初战,贼二万出十字街,林翼与交绥,数卻数进。泽南与李续宾分两路潜抄贼垒,破十字街营,尽毁城东南诸垒。八步街口为我军通江要路,塘角为贼粮运所出,先后攻破之,焚其船厂,环西北贼垒亦尽。贼又由望山门外葺石垒二,挥军蹋平之;又迭於窑湾、塘角逐贼,歼戮数千,贼遂闭城不出。
石达开自崇阳败后,窜入江西,势复张。曾国藩檄泽南回援,泽南以武汉为南北枢纽,若湘勇骤撤,胡林翼一军不能独立,现在贼粮将尽,功在垂成,舍之非计。其父年八十,贻书军中勖以忠义,林翼以闻,六年二月,诏特予泽南祖父母、父母二品封典,以示旌异。三月,贼开门出扑,泽南亲督战。援贼大队继至,我军自洪山驰下,奋击追逐,直抵城下,飞炮中泽南左额,血流被面。驻马一时许,归洪山,犹危坐营外,指画战状。翌日,卒於军。文宗震悼,诏依巡抚例议恤。赐其父嘉旦头品顶戴,子兆作、兆升皆举人,予骑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本籍、湖北、江西建立专祠,谥忠节。及江南平,穆宗追念前劳,加一云骑尉世职。
泽南所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方舆要览诸书。体用兼备,一宗程、朱,学者称罗山先生。尝论兵略,谓大学首章“知止”数语尽之,左传“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弟子从军多成名将,最著者李续宾、李续宜、王珍、刘腾鸿、蒋益澧,皆自有传。其早死兵事名未显者,有锺近衡,少事泽南,以克己自励,日记言动,有过立起自责。泽南语刘蓉曰:“吾门为己之学,锺生其庶几乎!”从平郴、桂土匪,叙从九品。咸丰四年,粤匪由江宁上窜犯岳州,偕弟近濂各将五百人从王珍破贼於靖港,追至蒲圻羊楼峒,战失利,死之。王珍退保岳州,贼又大至,近濂亦战殁。易良幹、谢邦翰,并战死南昌城下。邦翰死后,李续宾代领其众,所称“湘右营”者是也。诸人皆湘乡人,后并附祀泽南专祠。
今释:罗泽南 (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儒士出身,讲学乡里,从游甚众。咸丰元(18520年,举孝亷方正。二年,太平军进犯长沙,泽南在籍倡办团练。三年,以劳叙训导,又升知县。奉曾国藩令率师援江西,战于南昌城下,个个奋勇。剿安福土匪,以三百人破敌数千,升直隶州同知。回湖南后,剿平永兴土匪,所部增至千人。屯衡州(今衡阳),助曾国藩训练湘军。四年七月,偕塔齐布攻占岳州、城陵矶,升知府。接着攻占湖北崇阳、咸宁。八月,献计曾国藩,会攻武昌。不数日,连复武汉三镇。不久,授浙江宁绍台道,十月,会水陆诸军占田家镇,加按察使衘。不久与塔齐布等占广济、黄梅。又攻江西湖口、九江,受伤,退回南昌。五年,攻占弋阳、广信(今上饶)、兴安、德兴、义宁(今修水)等地,加布政使衔。六年,率军逼武昌,亲自督战,身中飞弹,重伤而死。谥“忠节”。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万舆要览》等。
《清史稿卷四百十四列传二百一》节选:罗逢元
原文:罗逢元,湖南湘潭人。由武生入伍,从剿广西。曾国藩治水师,充营官,转战湖北、江西,累擢副将。继从曾国荃克安庆,以总兵记名,赐号展勇巴图鲁。进克沿江要隘,抵江宁,还守太平,屯金柱关。贼酋陈坤书大举来犯,逢元坚守,屡战,以少击众,擒斩逾万,以提督记名。及克江宁,由南门旧陷口梯登,赐黄马褂,予云骑尉世职。以伤发假归,光绪四年,卒,赐恤。
今释:罗逢元 (?――1878)湖南湘潭人。以武生入伍,随清军入广西攻击太平军。曾国藩训练水师,调逢元为营官,并转战于湖北、江西,升副将。咸丰十一(1861)年,从曾国荃攻克安庆,以总兵记名,赐号展勇巴图鲁。同治元(1862)年,进兵连克长江各要塞,抵江宁(今南京)。后还守太平,屯兵金柱关,以少胜众,败太平军陈堒书部,赐提督记名。三年,率军由南门旧陷口用云梯登城,参与攻破江宁城,赐黄马褂,给予云骑尉世职。不久,因伤发请假回乡,光绪四年卒,赐卹。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一列传二百八》节选:罗惇衍
原文:罗惇衍,字椒生,广东顺德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督四川学政,召对,上以惇衍年少,语多土音,留不遣。二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讲。累迁侍读学士,转通政副使、太仆寺卿。二十六年,督安徽学政,迁通政使。
三十年,文宗即位,应诏陈言,略言:“古帝王治天下,根源祗在一心,要在览载籍,勤省察,居敬穷理,以检摄此心。圣祖仁皇帝御纂性理精义,於存养省察、致知力行,以及人伦性命,皆有程途阶级,其论君道,尤极详备。惟在皇上讲习讨论,身体力行。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於臣工奏摺,指示得失,明见万里。皇上几暇,日阅一二事,凡督抚陈奏,如能深谋远虑,措置得宜,即予以褎答;若有饰诈怀私,亦为之指示,庶大吏皆知警戒。他若御纂资政要览、庭训格言诸书,皆本心出治,一以贯之。伏原皇上法祖以修己,推而知人安民,皆得其道。”又请谕部院大臣各举所知,备京卿及讲读之任;敕直省督抚、提镇、学政皆得犯颜直谏,指陈利病,无所忌讳,藩臬亦许密封由督抚代为呈奏。疏入,上嘉纳之。咸丰元年,疏陈风俗侈靡,民生日困,请崇俭禁奢,以蓄物力。二年,署吏部侍郎,授左副都御史。
三年,擢刑部侍郎,仍兼权吏部。时军需孔亟,户部令京师商民以赁舍金一月纳公家,惇衍以为非政体,疏乞明定限制。又疏荐广东在籍给事中苏廷魁等任筹军饷。江宁既陷,寇氛复溯江上犯,惇衍疏请敕曾国藩练楚勇,自湖南移驻武昌,杜贼窥伺荆襄;苏廷魁募粤勇援江西;袁甲三回河南防捻匪,并会同已革两广总督徐广缙募新兵堵御凤、颍,遏贼北窜诸路;多被采纳。命随同惠亲王巡防京师,调户部。五年,以父忧归。
七年,英吉利兵攻陷广州,八年正月,命惇衍及在籍太常寺卿龙元僖、给事中苏廷魁为团练大臣。十年,款议定。十一年,召来京,擢左都御史。
同治元年,两广总督劳崇光被劾任用非人,调度乖方,命惇衍偕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按治,崇光坐罢。迁户部尚书,疏言:“吏治日坏,当奖廉惩贪。四川总督骆秉章、湖北巡抚严树森、山西布政使郑敦谨、山东按察使吴廷栋,清操较著,请奖之,以励其馀。”又疏言:“皇上求贤若渴,应诏者寥寥,即有登诸荐牍者,或由他省督抚保举,必待本省给咨,始能赴部,非所以示虚怀延揽之道。且但令封疆大吏保举,而未及京卿,恐驯致外重内轻,不可不防其渐。内阁、六部、九卿等朝廷重臣,素所亲信,必俾其各举所知,众正盈廷,然后可反危为安,转乱为治。请不必限以时日,拘以人数,但有操守廉洁,才猷卓越者,即许随时疏荐。倘所举之人,将来或犯贪污,罪其举主。”二年,兼署左都御史。
四年,兼管三库,署翰林院掌院学士。伊犁参赞大臣联捷、御史陈廷经先后论劾“陕西布政使林寿图沉湎於酒,巡抚刘蓉未谙公事,举劾悉听寿图”,及“蓉疏奏失体,漏泄密保”。命偕协办大学士瑞常赴陕西按治。惇衍等为疏辨,仅以微过议处,吏议寿图迁调,蓉革职留任。寻蓉复以他事罢,陕民为蓉、寿图讼冤,总督杨岳斌以闻。惇衍等已回京复命覆奏,遂合疏言:“刘蓉秉性朴直,办理甘肃溃勇,不动声色,悉臻妥善。甘肃乱回窜扰,遣兵分布要隘,陕民以安。林寿图身任劳怨,勤奋有为,惟参劾属员,间有轻重失当,致谤毁纷兴,而其廉洁之操,究不能稍加訾议。”诏蓉仍署巡抚,寿图来京候简用。六年,兼署工部。八年,以母忧归。十三年,卒,谥文恪。
惇衍学宗宋儒,立朝正色,抗论时事,章凡数十上,无所顾避。著有集义编、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语等书。
今释:罗惇衍:(1814~1874年),字星斋,号椒生、兆蕃,广东顺德人。惇衍生时红光满室,甫周岁,就有异於常儿。幼聪慧,年十一岁能作文章。年十六,补弟子员。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第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道光十七年,督四川学政,召对,道光皇帝以惇衍年少,语多土音,恐於事务未能周悉,命仍留京供职。二十年五月,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二月,充文渊阁校理。二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七月,充山东乡试正考官,转侍读。二十四年,擢侍讲学士,充咸安宫总裁。二十五年,充恩科会试同考官。五月,充通政副使。九月,擢太仆寺卿。二十六年,督安徽学政,以白鹿祠规课士,士多化之。二十九年九月,迁通政使。次年正月,道光去世,咸丰即位。惇衍上疏陈法祖训以端本善俗,另片奏请谕部院大臣各举所知以备京卿及讲读之任,并请敕内外诸臣指陈天下利病无所忌讳,得旨嘉奖。
咸丰元年(1851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冬十一月,疏请崇俭禁奢以省物力,报可。二年,充会试知贡举。八月,署吏部右侍郎,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十一月,以日食疏请,严饬廷臣,实力修省,略言:“皇上御极以来,孜孜图治,求言求才之詔屡下,而盗贼未平,干戈未息,国用未足,民困未苏,在廷诸臣非不循分供职,而迟回慎重之意多,奋发振兴之意少,因而莅官行政卤莽粗疏之弊少,游移迁就之弊多。执持不定,则号令之颁忽行而忽止;担当不足,则补救之术愈合而愈离行。一事牵制而不前,发一议观望而不决,廷臣首尾两端,疆臣亦互相推诿,大员委蛇容悦,属员亦专务趋承。敬请我皇上因日食而修省,嚴饬廷臣将平日取巧之积习,一旦悚然改悔。事可行则行,勿泥成例;费可节则节,勿避众怨;人可举则举,勿限资序;法可改则改,勿惮更张。总期合力振作,锐意奋兴,略浮华而本肫诚,破情面而大彰公道,深究利害,确定是非,人人有实心,斯事事有实效而天灾可弭矣。”又疏请将本年冬至庆贺停止,均报可。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稽查左翼宗学。二月,任刑部左侍郎,仍兼署吏部右侍郎。上疏主张起用湘军,与太平军争夺武汉,并建议令各在籍官员兴办团练,多为咸丰帝采纳。四月,惇衍奏丰北决口后,濒河一带悉成泽国,小民流离失所,江苏之清河、丰沛、铜山、砀山、宿迁、邳州,山东之滕县、鱼台、嘉祥、济宁、金乡等处,所在民多饿莩,尸体遍野,请饬两河总督、江苏巡抚分饬地方官,督同绅士耆老,广置义塚殓埋,并被贼滋扰地方惨遭荼戮,亦请饬属掩骼,得旨允行。又奏闽粤商贾运米至津,请豫定价值,以广招徕。并请将各省援例报捐均归并捐输复算,援照山西等省,酌加学额中额下部议行。寻奏保广东在籍兵科给事中苏廷魁等数员,堪任筹办军饷事宜,宜令其各举所知,互相敦劝,仍饬地方官各於所属延访公正绅耆,就近督同劝谕。詔如所请。同年,太平军北伐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击溃官军防守线,挺进直隶临洛关,京师为之震动。罗惇衍火速上书,详细阐述京畿内外应当如何布防,官绅士民应当如何配合守护,粮草辎重应当如何筹划调运,兵将应当如何调遣呼应。军机处对他的建议十分赏识,委托他主持京城防务。十一月,调补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仍兼署吏部右侍郎,往通州清查通济库款。十二月,充实录馆副总裁。
咸丰五年四月,防务结束后,皇帝赐宴勤政殿,破格给惇衍赏赐“福”字玉如意一柄。按常例,京官非一品及内廷行走,无颁给“福”字者。七月,上疏言:江北大营自雷以诚定捐厘助饷章程,经胜保奏请推广……两年以来,商民踊跃捐输于军饷不无裨益。今闻行之渐久,流弊滋多即如泰州仙女庙,为商贩总汇。其中团练盘查等局七所,为商船必由之路。弁兵以盘诘奸细为辞,多方阻滞;官绅以稽查偷漏为说,刻意刁难。概树捐厘助饷之旗,得遂假公济私之计,巧立各色,暗逞侵欺。商船初到,挨次停泊,索挂号钱;兵役上船,验视货物,索查仓钱;稽查已毕,盖戳放行,索灰印钱。稍不遂意,即以不服盘查,藉词穷究,视商贩之肥瘠而鱼肉之。是以商贩小民,不以大营捐厘为苛,而以沿途之盘查为苦。捐厘不过百分取一,沿途盘查则不啻十分取其二三。自沿江用兵以来富商大贾早已挟资远徙。其冒险而来者,不过逐什一之贫民。关钞之外,即助厘助饷,已属一时不得已之谋,岂容不屑官绅据为利薮?若不严绝弊端,恐商民亏累,转与助厘助饷有碍。请饬统兵大臣严饬各路不得藉端苛索。九月,丁父忧回籍。
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在乡服孝的罗惇衍,奉旨与同是在乡服孝的太常寺卿龙元僖和工科给事中苏廷魁,出任督办团练大臣,掌管广州地区各县反侵略民众武装的领导大权。咸丰八年三月,在顺德大良开办广东团练总局,做出一系统战守部署,对牵制外敌发挥了作用。天津议和时,他通知团练各营,停止对英法等侵略者的斗争,并建议清政府利用团练镇压广东农民起义,后又以节费为名,裁减壮勇,使之趋于瘫痪。咸丰十一年,英法军队撤离广州,罗惇衍对太平天国、捻军和各地民众的武装举义,均竭力出谋献策镇压。
同治元年(1862年),两广总督劳崇光被劾任用非人,调度乖方,命罗惇衍偕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按治。罗惇衍秉公实察,劳崇光罪证被查实遭到罚处。并上疏言:“吏治日坏,当奖廉惩贪。四川总督骆秉章、湖北巡抚严树森、山西布政使郑敦谨、山东按察使吴廷栋,清操较著,请奖之,以励其馀。”又疏言:“皇上求贤若渴,应诏者寥寥,即有登诸荐牍者,或由他省督抚保举,必待本省给咨,始能赴部,非所以示虚怀延揽之道。且但令封疆大吏保举,而未及京卿,恐驯致外重内轻,不可不防其渐。内阁、六部、九卿等朝廷重臣,素所亲信,必俾其各举所知,众正盈廷,然后可反危为安,转乱为治。请不必限以时日,拘以人数,但有操守廉洁,才猷卓越者,即许随时疏荐。倘所举之人,将来或犯贪污,罪其举主。”七月返京,擢任户部尚书。上任后,即上疏陈“典学、敦孝、任官、爱民”之要。寻充顺天乡试副考官。针对国库严重亏缺,又疏请各省应解各款,限期两月,明定迟延处分,以儆漠视,由是度支始足。罗惇衍任职户部七年,所储多至数百万两。十月,同治皇帝赐给他紫禁城内骑马的特殊待遇。十一月,罗惇衍又上疏陈述京内粮食短短缺的情况。十二月,充经筵讲官。
同治二年三月,署都察院左都御史。又疏请派专任大臣分道剿办广东高州、肇庆等地的农民起义。三年正月,又上疏请整饬仓储。略云:“防守之要,莫先足食,州县设仓积谷,或隶于官,或创于民,法制不一。请疆吏加意仓储仓谷,非赈饥不能出糶。无论官仓民仓,未动之谷,不得变价提用。至仓谷已缺,绅民捐资弥补者,尤应加意保全。下所司议行。”二月,命查东陵、西陵工程。八月,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四年四月,置翰林院掌院学士。闰五月,因伊犁参赞大臣联捷、御史陈廷经先后疏核陕西布政使林寿图燕处衙斋,沉湎於酒,巡抚刘蓉初任封疆未识公事,举核半听林寿图,以致物议沸腾,命偕协办大学士瑞常赴陕查办。八月,惇衍等遵查参核,各款均无确据惟於属员赴任撤任各节,多未允协奏。复部议林寿图镌级,刘蓉夺职留任。十一月,奏请慰留四川总督骆秉章。又奏:“人才不可终弃。因胪举四五品京堂汪承元、前任太常寺卿汤修、己革侍郎杜翰、己革陕西按察使张集馨、前任浙江盐运使朱孙诒、己革侍郎成琦、己革将军国瑞、己革奉天府府尹德椿、己革侍郎匡源、降调庶子保恒、己革道员吴惠元等员,请弃瑕甄录。”谕曰:罗惇衍於以上各员毫无拣择,胪列满纸,率行陈奏,殊属冒昧,不知体要,著传旨申饬。惇衍又以州县各官妄设刑械,私立班馆等弊,例有明禁。近来获犯到案,往往肆意酷虐。请饬严禁。允之。
同治四年(1865年),兼管三库,署翰林院掌院学士。伊犁参赞大臣联捷、御史陈廷经先后论劾“陕西布政使林寿图沉湎於酒,巡抚刘蓉未谙公事,举劾悉听寿图”,及“蓉疏奏失体,漏泄密保”。 同治帝命罗惇衍偕协办大学士瑞常赴陕西按治。惇衍等上疏为二人辨护,林、刘仅以小过议处,吏部决议林寿图迁调,刘蓉革职留任。不久刘蓉复以他事被罢职,陕民为蓉、寿图讼冤,总督杨岳斌以闻。惇衍等已回京复命覆奏,遂合疏言:“刘蓉秉性朴直,办理甘肃溃勇,不动声色,悉臻妥善。甘肃乱回窜扰,遣兵分布要隘,陕民以安。林寿图身任劳怨,勤奋有为,惟参劾属员,间有轻重失当,致谤毁纷兴,而其廉洁之操,究不能稍加訾议。”同治帝下诏刘蓉仍署巡抚,寿图来京候简用。同年,捻军击毙清军悍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驰骋数省。罗惇衍又保举汉族将领李鸿章、左宗棠承担“戡乱”重任,致使捻军遭遇克星,接连受挫,终至失败。
六年,罗惇衍兼署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七年正月,充武英殿总裁。二月,命赴天津查验海运漕米。八年,丁母忧回籍。十三年卒,遗疏入,谕曰:“前任户部尚书罗惇衍,学问优长,持躬恪慎。由翰林洊擢正卿,屡司文柄。嗣因丁忧回籍,兹闻溘逝,悼惜殊深。罗惇衍著加恩照尚书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以示笃念耆臣。至意寻赐祭葬。
罗惇衍为官清正,爱重人才,对有能力的“清正”之官员极力保护。经手举荐的官员有林则徐、骆秉章、周天爵、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倭仁、郑敦瑾、袁甲三、吴廷栋、姚莹仕、吴昌寿等数十人。罗惇衍一生崇尚宋儒理学,力倡程、朱理学,维护封建统治,生平讲学著文,和倭文瑞齐名,时有“南罗北倭”之誉。常与同僚曾国藩、吴廷栋等切磋论道,力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但终无回天之力。
罗惇衍诗文书法,名驰海内。他的书法师宗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顺德博物馆藏有他写的《行书轴》、《行书七言联》、《楷书册》等多种墨宝。这些作品的特点是雄厚圆浑,骨肉匀适,体势张开,笔拙姿秀,墨色丰腴饱满,整体精严又富于变化,结字放纵舒展。其中一幅七言楷书纸本对联,纵135厘米,贴印钤白文“罗悼衍印”、朱文“椒生”,此轴楷书中融有碑书笔意,显得古雅有致,肃穆自在。他的著作有《集义篇》、《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语》、《感应篇引经笺注》、《濂洛关闽六先生传》等等,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其诗章见《邹崖逋者抄读·岭南诗存》,《顺德诗征》中亦有摘选。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二》节选:罗天尺
原文:(罗)天尺,字履先。年十七,应学使试。士奇手录其赋、诗示诸生,名大起。徵鸿博,念亲老不就,以举人终。雍正时修一统志,与孝舆同纂粤乘。孝舆忤俗,被口语,天尺力白之。所居里曰石湖,世以前有范石湖,因称后石湖以别之云。……梦瑶与同里劳孝舆、吴世忠,顺德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番禺吴秋一时并起,有“惠门八子”之目。
今释:罗天尺 (1686――1766)字履先,广东顺德人。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好学不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和学者。年十七,应学使考试,为惠士奇所赏识,征鸿博,以亲老未就。他一生淡薄名利,无意入仕为官。对于八股制艺,更是兴味索然,直到50岁才考中举人。此后便绝迹科场,隠居在祖父遗下的石湖别业中讲学、著述而终老。罗天尺不仅诗词歌赋雄表岭南,而且在历史文献学方面也多有成就。特别是对顺德县历代大量史料包括人物、政事、文物、著述、风土、物产、掌故、轶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乾隆以后纂修县志、府志和通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雍正时,修《一统志》,与南海劳孝舆同纂《粤乘》。罗天尺少年成疾,一生体弱多病,因而别号“百药居士”。但由于他能清心寡欲,节制有,故得享高龄,活到80岁才去世。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八列传二百七十五》节选:罗鸣序
原文:罗鸣序,湖北汉阳人。康熙五十年举人,任贵州麻哈知州、兼署黄平州事。雍正十三年春,古州苗叛,胁清平、黄平、施秉、镇远四州县,生熟苗皆应。四月,陷清平县之凯里汛,去黄平新州三十里。鸣序时在黄平,闻变,趋新州谋守御。环州苗皆起,驰报府县急援,不应。苗大焚掠,鸣序以城亡与亡自誓。客陈宪者,请与俱,鸣序卻之。宪以“君能为忠臣,我独不能为义士”为对,相与寻后山有树可援系者,各默识之。鸣序乃解两州印付健仆送省,出公帑千付书吏藏某处,曰:“可以死矣!”或曰:“此署事也,有本州在,何不去此而保麻哈?”或曰:“此新州也,何不去此而保旧州?”皆置不听。或告曰:“城陷矣!”即趋向所识处,将自经。俄又告贼犹未入,则又徐与宪还,登城守。迨矢石器械尽,城中火起,无可再守,乃卒与宪至后山絓树以死。从死者数人,诸生初震、周大任两家皆死之。宪,浙江山阴人。
今释:罗鸣序,湖北汉阳人。康熙五十年举人,康熙五十年举人,任贵州麻哈知州、兼署黄平州事。雍正十三年春,古州苗叛,胁清平、黄平、施秉、镇远四州县,生熟苗皆应。四月,陷清平县之凯里汛,去黄平新州三十里。鸣序时在黄平,闻变,趋新州谋守御。环州苗皆起,驰报府县急援,不应。苗大焚掠,鸣序以城亡与亡自誓。客陈宪者,请与俱,鸣序却之。宪以"君能为忠臣,我独不能为义士"为对,相与寻后山有树可援系者,各默识之。鸣序乃解两州印付健仆送省,出公帑千付书吏藏某处,曰:"可以死矣!"或曰:"此署事也,有本州在,何不去此而保麻哈?"或曰:"此新州也,何不去此而保旧州?"皆置不听。或告曰:"城陷矣!"即趋向所识处,将自经。俄又告贼犹未入,则又徐与宪还,登城守。迨矢石器械尽,城中火起,无可再守,乃卒与宪至后山絓树以死。陈宪,浙江山阴人。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九列传二百七十六》节选:罗江泰
原文:罗江泰,字静波,浙江黄岩人。家贫,习贾。去贾投营,由外委历擢游击,皆在浙;由参将至副将在闽,总兵又在浙。前后与提督李长庚相左右,而在闽功特显。长庚锐意剿海寇蔡牵,专意外洋,凡阃内事均以属江泰。贼船高大,官军仰攻失利,檄江泰造霆艇。艇成,陵贼船,贼大困,南走福建。江泰於白犬洋、四礵屿、头东〈目各〉役俱有功,护海坛总兵。遂赴南洋,合金门总兵何定江截牵去路,横击於铜山,追至浮鹰洋。贼冲礁走,匿山上。江泰搜山,擒贼目王朱,又焚贼船於仰月横山,贼皆堕水死。在闽逾年,凡十击贼,号“敢死军”。贼见江泰军,辄引去。擢总兵,镇金门。九年,移镇定海。是时牵南窜台湾,长庚正总闽、浙水军,同心戮力,誓杀牵。十年九月,牵船泊道头,忽遁去。江泰从瓯洋会八总兵追之,至尽山,失牵所在。黑云起海上,亟令移港,风骤至,白波山立,群舟相击触,顷刻破碎。江泰大船帆重不可下,下及尺,船遽不知所终。朝命沿海各省探访,久之无得者,葬衣冠黄岩。
今释:罗江泰 (?――1805),字静波,浙江黄岩人。家贫,从事商业买卖。后弃商从戍,由外委历擢副将,随提都李长庚攻东南沿海蔡牵义军。嘉庆六年(1801),升福建参将,定海军民送别塞道。嘉靖七(1802)年,升副将,署海坛镇(今福建平潭)总兵。奉命造霆船。船造成后,五月,蔡牵偷袭大小担岛,夺获红衣大炮6位。罗率水师驾小艇奋力穷追,于雷古洋救出商船8只,追至崇武洋激战,重创海盗。八年,因败蔡牵军于浙江沿海,被委掛名海坛总兵。又在闽海屡败蔡军,升总兵,镇守金门。九年,移镇浙江定海。十年九月,会八总兵追蔡至海上,遇大风,船不知所终。诏令沿海各省探访,久无所获,可能溺水死,葬衣冠堟于黄岩。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列传二百七十七》节选:罗萱
原文:罗萱,字伯宜,湖南湘潭人。父汝怀,芷江学训导,著有湖南褒忠录。萱少警悟,工诗、善书。弱冠为诸生,总督贺长龄、教谕邓显鹤咸器之。咸丰元年,粤贼犯湖南,萱倡乡团,习技击。四年,曾国藩帅水师东下,辟掌书记,贻书极推重。从克武汉田家镇,叙训导。国藩进图九江,水师失利,萱仅以身免。国藩重整水师,屯南康,皆策马相从,调护诸将,各当其意。六年,石达开陷瑞、临、袁、吉、抚、建诸郡,省垣孤悬,萱从国藩单舸赴南昌,达开稍引去。国藩檄萱领江军三千人攻建昌,复檄助攻抚州,合攻瑞州。破沿途贼卡,击走靖安、奉新守隘贼。当是时,城贼数万日伺隙,九江贼复率二万来援,萱与刘腾鸿等坚垒严阵以待,八战皆捷,江西军始振。论功擢知县。腾鸿喜攻坚,萱引孙子书戒之,不听。腾鸿克瑞,竟以创死。
假归,湘抚骆秉章檄治团练,粤抚郭嵩焘嘱创水师,皆不肯久留。自以文士,不欲弃科举,屡应省试,卒不遇,益肆力於学。寻与知府刘德谦领威信军防郴,会霆军叛勇掠茶、攸间,萱与德谦败之,遁入粤。进屯乐昌,当事命增募一营,号威震军。贼平,累功晋同知。按察使黄润昌奉檄统万人援黔,润昌与萱同邑,邀与俱。萱综文案,兼营务处。每昼出领队,夜归削牍,以克镇远府、卫二城功,迁知府。进规施秉,连战皆捷。黄平之败,与文武将领十八人同死之。恤赠太常寺卿,附祀黄润昌祠。
萱性澹泊,从军十数年,不图仕进,而耽学弗倦。著有仪郑堂文笺注二卷,粤游日记一卷,蓼花斋诗词四卷。
今释:罗 萱(?~1868)字伯宜,湖南湘潭人,系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咸丰元(1851)年,在家乡提倡训练民团乡勇,抗拒太平军。四年,投曾国藩为书记。跟随曾军占武昌、汉口、田家镇等地后,委任为训导。六年,奉命领军攻江西建昌、抚州、瑞州,升知县。请求回乡后,屡应省试不第。不久与知府刘德谦率威信军防郴州,败“霆军”哗变兵勇,累功进同知。随按察使黄润昌入黔剿苗乱,兼职营务处。每日白天出外领兵,夜晚却秉烛读书。因克镇远府、卫二城有功,迁知府。同治八(1869)年,在黄平为苗民义军所攻杀。卹赠太常寺卿,附祀黄润昌祠。萱性澹泊,从军十余年,不图仕进,而攻书习文却不知疲倦,著有《仪郑堂文笺注》、《粤游日记》、《蓼花斋诗词》等。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传二百八十》节选:罗正仁
原文:罗正仁,湖南郴州人。诸生。咸丰三年,土匪蜂起,三月十四日夜半,突有贼数百人攻入城,戕知州胡礼箴。正仁急起,倡办团练,获贼二十馀人,杀之。由是各处效法,不数日,诸匪咸扑灭,馀党恨正仁刺骨。会粤匪陷州城,土寇与合,正仁复率团要击之。贼悬赏购正仁,正仁走避。久之,闻母病,归,贼侦知。一日昧爽,突有贼三人至其家,正仁猝无所备,乃率二子春官等御之。俄贼众奔至,众寡莫敌,遇害。二子亦受重创,佯死得免。后春官痛父,更集团,日以剿匪为事。五年,城再陷,率团复攻之,每战奋不顾身,多斩馘,为乡里所倚庇。
今:罗正仁 湖南郴州人,系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咸丰三年,贫苦农民纷纷起义,三月十四日夜半,突有义军数百人攻入城,杀死知州胡礼箴。罗正仁急起,倡办团练,由是各处效法。义军配合太平军攻陷郴州城,正仁率团练攻击。太平军悬赏购其头,正仁走避。后因母病归家,被太平军侦知。由于众寡悬殊,猝不及备被杀。二子春官等受重伤,佯死得免。后春官痛父之仇,重新集合力量,日以剿匪为事。五年,城再陷,率团复攻之,每战奋不顾身,多斩获,为乡里所倚庇。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六列传二百八十三》节选:罗长崟
原文:罗长崟,字申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捐升道员,发江苏,改四川。赵尔丰督川边军事,长崟在幕府多赞画。宣统二年,简驻藏左参赞,驻藏大臣联豫以兵备任之。会阅新调川军,以譁譟故,与协统锺颖有隙,且覈锺颖入藏军资用浮冒,汰二十馀万,锺颖益嫉。三年五月,锺颖率师征波密,战屡挫。长崟驰往,夺其军,得锺颖失机状。方激励军士规进取,而军多会党,气嚣甚,长崟驭将又严。及秋,内地变作,军在藏者遽变,掠长崟私宅,波密军继之。絷长崟,屈辱之。偶得脱,自投崖下,未死,复曳之起,卒被戕。长崟之死,锺颖实阴嗾之,后家人愬得实,置锺颖於法。
今译:罗长崟 (?~1911)字仲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1895)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纳捐升道员,先命去江苏后改到四川就任,协助赵尔丰督川边军事。宣统二(1910)年,任驻藏左参赞,驻藏兵备。与新调入藏的川军协统钟颖,因军资问题产生矛盾。三年五月,钟颖率军征波密,屡次失利。长崟率师驰援,得到了其失败的情况,将钟的军队夺归自已指挥,并激励士兵奋进。此时辛亥革命爆发,在藏清军在钟颖的挑唆下发动兵变,抢掠长崟私宅,波密军又至,他最后为军士所杀。长崟之死,与钟颖暗算有关。后来长崟的家人得到真凭实据,钟颖被绳之以法。
《清史稿卷五百四列传二百九十一》节选:罗聘
原文:(罗)聘,乾、嘉之间,浙西画学称盛,而扬州游士所聚,一时名流竞逐。其尤著者,为高凤翰、郑燮、金农、罗聘、奚冈、黄易、钱杜、方薰等。(罗)聘,字两峰,江都人。淹雅工诗,从农(即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人。布衣,荐鸿博,好学癖古,储金石千卷。中岁,游迹半海内,寄居扬州,遂不归。)游,称高足弟子,画无不工。躭禅悦,梦入招提曰花之寺,仿佛前身,自号花之寺僧。多摹佛像,又画鬼趣图,不一本。游京师,跌宕诗酒,老而益贫。曾燠为两淮运使,资之归,未几卒。妻方婉仪,亦工诗画,好禅,号白莲居士。
今释:罗聘,(1733~1799)字两峰,号遯夫。安徽歙县人,寓居江苏江都(今扬州)。博闻好学,喜工诗画。二十余岁从金农学画,得其神似,被称为金农的高足弟子。自号花之寺僧、衣云和尚。自题所居为“朱草诗林”。他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多摹佛像,喜画鬼,有画集《鬼趣图》八幅,其中有的是满纸烟雾、隠约可见离奇面目、肢体的“隠鬼”;有的是一个衣服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有的是一个仗势欺“鬼”的“酒鬼”;还有的是枫林古墓中,白骨骷髅头在说话的“恶鬼”等。画里的鬼既可怖,又有趣,他借这些扑朔迷离、奇异怪谲的“鬼”世界,来讽喻黑暗的社会现实,堪称是杰出的古代漫画,为世人所称道。他曾三游京师,跌宕诗酒,老而益贫。最后一次在京师,由于得到友人资助,才得以回到家乡。著作有《香叶草堂集》等。他的妻子方婉仪亦工诗画,信佛,号白莲居士。二子罗允绍、罗允缵,女儿罗芳洲均能画梅,世称“罗家梅派”。
《清史稿卷五百七列传二百九十四》节选:罗士琳
原文:罗士琳,字茗香,甘泉人。以监生循例贡太学,尝考取天文生。咸丰元年,恩诏徵举孝廉方正之士,郡县交荐,以老病辞。三年春,粤匪陷扬州,死之,年垂七十矣。少治经,从其舅江都秦太史恩复受举业,已乃弃去,专力步算,博览畴人书,日夕研求数年。
初精西法,自撰言历法者曰宪法一隅。又思句股、少广相表里,而方田与商功无异,差分与均输不殊。按类相从,摘九章中之切于日用者,悉以比例驭之,汇为十二种。以各定率冠首,以借根方继后,以诸乘方开法附末,凡四卷,曰比例汇通,虽悔其少作,实便初学问途。
后见四元玉鉴,服膺叹绝,遂壹意专精四元之术。士琳博文强识,兼综百家,於古今算法尤具神解,以朱氏此书实集算学大成,思通行发明,乃殚精一纪,步为全草,并有原书於率不通及步算传写之譌,悉为标出,补漏正误,反覆设例,申明疑义,推演订证。就原书三卷二十有四门,广为二十四卷,门各补草。
尝为提要钩元之论,谓:“是书通体弗出九章范围,不独商功修筑、句股测望、方程正负已也。如端匹互隐、廪粟回求寓粟布,如意混和寓借衰,茭草形段、果垛叠藏,如像招数寓商功中之差分,直段求源、混积问元、明积演段、拨换截田、锁套吞容寓方田、少广诸法。他若分索隐之为约分命分,方员交错、三率究员、箭积交参之为定率兼交互。至於或问歌彖、杂范类会,以其各自为法,不能比类。故一则寄诸歌词,一则编成杂法,均似补遗。大旨皆以加、减、乘、除、开方、带分六例为问,每门必备此例,略简易而详繁难,尤於自来算书所无者,必设二问以明之。如混积问元中既设种金田及句三股四八角田为问。拨换截田中复设半种金田,锁套吞容中复设方五斜七八角田为问。又果垛叠藏两设员锥垛,杂范类会既设徽率割员,又设密率割员是矣。更有一门专明一义者,如和分索隐之分开方,三率究员两仪合辙之反覆互求是矣。是书但云如积求之,如积有用定率为同数相消者,有如问加减乘除得积为同数相消者。祖序谓:‘平水刘汝谐撰如积释锁,惜今不传。’意者其释此例欤?”
道光中,得朱氏算学启蒙於京师厂肆,士琳复加校诠刊布之。此书总二十门,凡二百五十九问,其名术义例多与玉鉴相表里。士琳为之互校,始于天元,终于四元,义主精邃,所得甚深。考大德四年莫若序,计后此书四年。此书首列乘除布算诸例,始于超径等接之术,终于天元如积开方,由浅近以至通变,循序渐进,其理易知。名曰启蒙,实则为玉鉴立术之根,此一证也。玉鉴原本十行,行十九字,“今有”低一格,“术曰”又低二格,与此书同,此二证也。玉鉴斗斛之“斗”别作“貐”,此假借字,本汉书平帝纪及管子乘马篇,尚杂见于唐以前之孙子、五曹、张丘建诸算经,钧石之“石”,说文本作“柘”,玉鉴作“硕”,“硕”“石”古虽互通,然假“硕”为“石”,则仅见于毛诗甫田疏引汉书食货志,而算书罕见,又玉鉴□田之□,虽见李籍九章音义,为字书所无,此书并同,此三证也。玉鉴虽亦三卷,而门则为二十四,问则二百八十八,较多此书四门二十九问,然以四字分类,其体裁同。且如商功、修筑、方程、正负之属,则又二书互见,此四证也。玉鉴如意混和第一问,据数知一秤为十五斤,適与此书之斤秤起率合,此五证也。玉鉴锁套吞容第九问,方五斜七八角田左右逢元第六、第十三、第二十诸问,有小平小长,皆向无其术。此书卷首明乘除段,即载平除长为小长,长除平为小平之例。其田亩形段第十五问,复载方五斜七八角田求积通术,此六证也。他如玉鉴或问歌彖第四问,与此书盈不足术第七问,又玉鉴果垛叠藏第十四问,与此书堆积还原第十四问,又玉鉴方程正负第四问,与此书方程正负第五问,题皆约略相同,此七证也。知系朱氏原书佚而复出,并其算法一则,亦为附列,间有鱼豕,悉仍其旧,但各标识于误字旁,别记刊误於卷末。
又尝以乾隆间明氏捷法校得八线对数表,一度十三分二十秒正切第五字“0”误“一”;又六度四十一分十秒正切第五字“0”误“六”;又十二度五十分正弦第六字“七”误“五”;又十六度三十二分十秒正切第七字“九”误“0”;又四十二度三十二分四秒正切第九字“五”误“四”。可见西人所能,中人亦能之。
又因会通四元玉鉴如像招数一门,更取明氏捷法,御以天元,知密率亦可招差,其弧与弦矢互求之法,与授时历之垛积招差一一符合。且以祖氏缀术失传,其法廑见於秦书,即大衍之连环求等递减递加,亦与明氏捷法相近。爰融会诸家法意,撰缀术辑补二卷。
又甄录古今畴人,仍阮氏体例为列传,采前传所未收者,得补遗十二人,附见五人,续补二十人,附见七人,合共四十有四人,次於前传四十六卷之后。
集所校著都为观我生室汇十二种。如四元玉鉴细草二十四卷,释例二卷,校正算学启蒙三卷,校正割圜密率捷法四卷,续畴人传六卷,皆别有单行本。
外已刻者尚得七种,曰句股容三事拾遗三卷,附例一卷,本绘亭监副博启法补其遗,取内容方边员径垂线交互相求,一以天元驭之。曰三角和较算例一卷,取斜平三角形中两边夹一角术镕入天元法,用和较推演成式。曰演元九式一卷,括玉鉴中进退消长诸例,借无数之数,以正负开方式入之。曰台锥积演一卷,以玉鉴茭草、果垛二门可补少广之阙,爰取台锥形段引而伸之。曰周无专鼎铭考一卷,以四分周术佐以三统汉术,推得宣王十有六年九月既望甲戌,与铭辞正合。曰弧矢算术补一卷,以元和李四香原术未备,为增补二十七术,合成四十术。曰推算日食增广新术一卷,推广正升斜升横升之算法,以求太阴随地随时之明魄方向分秒,复推其术,以求交食限内之方向,及所经历之诸边分。
馀若春秋朔闰异同考、缀术辑补交食图说举隅、句股截积和较算例、淮南天文训存疑、博能丛话,凡若干卷,未有刻本。其同县友有易之瀚者,亦以算名。
今释:罗士琳 字茗香,江苏甘泉人。以监生循例贡太学,考取天文生,遂入钦天监推算天历。道光初年,他预测出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奇观。由于受到同辈的嫉妒,不得不辞去官职。他对于历代的算法之书,都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同时发愤著书,笔耕不止。集所校著作为《观我生室汇槀》十二种,如《四元玉鉴细草》、《释例》、《校正算学启蒙》、《校正割圆密率捷法》、《续畴人传》,皆别有单行本。已刻者《勾股容三事拾遗》、《三角和较算例》、《演元九式》、《台锥积演》、《周无专鼎铭考》、《弧矢算术补》、《推算日食增广新术》。余者《春秋朔闰异同考》诸书,未有刻本。魏源曾这样评价他:“著作中,凡天历道里田亩之推算,以及有关数学者所研讨极多也。”他曾“东出山海关,客汴梁楚中”,所到之处,受到当时许多名人的接待。在家中,他孝顺母亲,侍奉甚殷。咸丰元(1851)年,举孝亷方正,但未赴试。三年,太平军攻破城池,他死于乱军之中。
(畴人:古代天文历算之学,有专人执掌,父子世代相传为业,称为'畴人'。亦指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 同类的人。一般指同行或同僚。)
《清史稿卷五百八列传二百九十五》节选:罗杰妻
原文:罗杰妻陈,安徽太平人。杰与陈共入山采薪,虎攫杰,陈与争,不得脱,急触虎口,虎舍杰咥陈,陈死,杰得脱。
今译:罗杰妻陈氏 安徽太平人。杰与陈共入山釆薪,老虎攫住罗杰,陈氏与虎争,不得脱,她急触虎口,虎舎罗杰而咬陈氏。陈氏为救丈夫而死,罗杰得脱。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节选:罗纶
原文:罗纶,(宣统)三年辛亥……六月……壬辰,四川绅民罗纶等二千四百馀人,以收路国有,盛宣怀、端方会度支部奏定办法,对待川民纯用威力,未为持平,不敢从命,呈请裁察。王人文以闻,诏以一再渎奏,切责之。……七月…壬午,四川乱作,赵尔丰执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副议长罗纶、保路同志会长邓孝可、股东会长颜楷、张澜及胡嵘、江三乘、叶秉诚、王铭新九人。寻同志会聚众围总督署,击之始散。… 十一月…。丙寅,成都尹昌衡、罗纶以同志军入总督衙,劫前署四川总督、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执之,不屈,死。
今释:罗纶(1876~1930),字梓卿(一字梓青),原名晋才,字康侯,西充人。幼年聪颖好学,14岁入县学,旋考入尊经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罗纶受维新思潮的影响,研习西学,参加维新变法运动。1902 年乡试,罗纶中举人。1904年,罗纶应长寿县知县唐我坼之聘,赴长寿任教督。莅县后,罗纶力讲新学,主张学西变法,行君主立宪制的自强之道,同时又创设师范学堂和小学堂,任监督两年。1906 年春,罗纶应聘回乡,任顺庆府中学堂国文、历史教习兼斋务长。罗纶以学校为救亡图存、自强革新的阵地,常以民族、民权思想启示学生,1909 年 10月 14 日,四川咨议局召开第一次常年会议,罗纶被选为副议长,与议长蒲殿俊、副议长萧湘共襄局务,领导川省的立宪运动。罗纶任副议长期间,曾弹劾纠举了“寻隙苛罚,滥施权力”的巡警道周肇祥;“任刑残酷,狱多冤滥”的崇庆州牧张溥,“指良民为窃,私刑拷打”,“横施威势”的道员饶凤鈜等贪官酷吏,使其丢官撤职,为民所称快。
咨议局成立后,在第一次会议期间,由罗纶领衔将《整理川汉铁路公司案》提交会议讨论,议定了“组织董事局及选查账人”,“修改公司章程”,“清查账项”,“扫除锢习以昭商业信用”、“统一会计”、“亟筹募股之法”等整改办法。咨议局会议结束后,罗纶等人即筹备召开川汉铁路股东大会。1909 年 11月 26 日,川汉铁路公司第一届股东大会开幕,到会股东代表 600 余人,罗纶被选为临时会长。1911年6月,由于清廷收回铁路国有,罗纶等人坚决主张“破约保路”,倡议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6月 17 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岳府街铁路公司成立,罗纶担任大会主席,主持会议。会上推选蒲殿俊为同志会会长,罗纶为副会长兼交涉部长,号召“破约保路”,“文明争路”,在各州县成立保路同志分会。
8月 5 日,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会在成都召开,到会代表500 余人,罗纶被选为大会主席。8月 24 日,川路股东全体大会公布了端方上奏清廷要镇压川省保路绅民的电文,群情哗然,愤怒的群众提出罢市、罢课;罗纶激昂慷慨,表示支持。清廷感到岌岌可危,饬令赵尔丰切实弹压川人。9月 7 日上午,赵尔丰将蒲殿俊、罗纶等人诱至督署拘捕。罗纶镇定自若,有力地驳斥了赵尔丰的控词,使赵无言对答。蒲、罗等保路运动领导人的被捕,群众立即奔走相告,纷纷手捧光绪帝牌位和清香奔赴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蒲、罗等人。赵尔丰下令屠杀了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3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制造了“成都血案”。四川保路运动由此转化为反清革命,同志军起义遂全面爆发。
10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迅速响应。为缓和川省局势,清廷下令释放蒲、罗等人。罗纶等人出狱后,对蓬勃高涨的革命形势深怀恐惧。在赵尔丰的要求下,他们联名发出《哀告全川叔伯兄弟》文,要求人民停止战斗,“息事归农,力挽和平”。然而革命已成燎原之势,赵尔丰困守孤城,四面楚歌,经与蒲、罗等人多次磋商,订出《四川独立条约》30条。11月 27 日,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蒲殿俊任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罗纶任招抚局长。12月 8 日,蒲殿俊、朱庆澜在东较场阅兵,士兵索饷哗变,蒲、朱仓皇而逃。罗纶于兵变后,坚留在军政府内,号召同志军万余人入城会同尹昌衡所率新军平叛。12月 9 日,省城军民代表集于北较场,选尹昌衡为都督,罗纶为副都督兼安抚局长。
1912年初,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罗纶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他在成都少城关帝庙地址创办戏曲改良社,培训川剧人才;又办《进化白话报》,欲开拓社会教育,输入新思想。后罗纶辞军事参议院院长职,归西充家居奉母。不久,罗纶被选为国会议员,与蒲殿俊联袂赴京。袁世凯复辟事起,他率眷赴沪,旋归乡里,任顺庆中学教习。袁世凯称帝后,罗纶与张澜、钟体道等人在顺庆举义,组川北护国军,罗纶为总参谋长,檄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后,罗纶再游北京,任国会议员。1921 年,罗纶回乡,办地方自治,任筹备处主任兼西充中学校长。1922 年,罗纶应国会之召赴京,因不愿受贿选曹锟为大总统,遂辞议员归家。1925 年,罗纶被选为四川善后会议代表,继选为审查长。晚年在家赋闲,1930年逝世。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节选:罗世勋
原文:罗世勋(宣统)二年三月……甲子,革命党人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谋以药弹轰击摄政王,事觉,捕下法部狱。……三年九月,…命张勋充会办南洋军务大臣。赵尔丰免,命端方署四川总督。趣袁世凯入京。释政治嫌疑犯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於狱。
今释:罗世勋 (1883~1943)号伟章。四川内江人。早年求学京师,光绪三十四(1908)年,与汪兆铭、黄复生、喻培伦等于北京设剌杀机关,谋剌清吏。宣统二(1910)年,谋炸摄政王载沣,事情发觉后,被捕入法部监狱,武昌起义后获释。创立京津同盟会,运送武器,谋划首都革命。未几,参与滦州起事,策划弹炸袁世凯、良弻。二次革命失败后,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策划川、滇、黔三省讨袁。1914年,被捕下狱,袁死后获释。后来一直在原籍从事实业,设想以实业救国,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