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历代罗氏名人简略小传

  发布时间:2007-02-10

 

仕  宦  篇

在罗姓氏族的历史上,代有名人,可称为是星光灿烂。
收录在《仕宦篇》中的人物,如“不忍忘汉”的罗珠、忠义不事二主的罗企生、委婉求职的罗友、“以德报怨”的罗拯、不畏权贵的罗必元、被明太祖激赏的“老实罗”等等,皆可见罗姓氏族忠厚朴质、忠于职守的整体风貌。
由于这些人素无异志,大多能识时务,明政局,一旦功成名就,善激流勇退,从事学问研究,如罗伦、罗复仁等。
真正成一时之气候的,要算“大唐总长”罗芳伯了。他中年离家别子,出海至西婆罗州(今加里曼丹岛),与侨子们从事开拓性的事业,成立“兰芳”共和国,实际上是一个自治自卫政权,大小首脑均经群众推选,应行兴革均由群众公决,颇有些民主、共和的精神。罗芳伯“乐民之乐者,必当忧民之忧;爱民之奉者,必当治民之事”,这些可贵的思想与罗姓家族的门风一脉相承。
“不忍忘汉”的罗珠 罗珠,字怀汉,长沙人。曾仕于秦,任武陵令。
汉高祖时,封为治粟内史,奉命镇守九江郡。当时郡人张交献出一块地方,罗珠便和灌侯婴筑起一座城池,周环十里,开辟六门。建成后,亲手在沟内种植豫章树,从此定居下来。
罗珠胸有宏才巨略,知识渊博,起群逾俗。罗珠被升迁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郡,官拜相国大司农。
到汉惠帝时,罗珠终因耿直不阿,为同僚所不容,被迫出守九江。但老百姓感其惠德,争相投奔于他。
惠帝七年,为了避乱,罗珠隐居于西山洪崖,托迹仙游,结草为庐,庐舍前后,种植罗汉柏、罗汉茶,且自号“罗汉”,表达自己“不忍忘汉”之意。
景帝后元二年卒,寿九十。
忠义之士罗企生 罗企生,字宗柏,晋代豫章人。此人多才多艺,讲义气。起初拜为著作郎,后刺史王凝之请他担任别驾。殷仲堪镇守江陵的时候,又引荐他担任功曹。以后连连升官,一直升至武陵太守。还未来得及就职,殷仲堪就遭到了桓玄的猛烈进功,于是就把罗企生留任为咨议参军,但殷仲堪疑虑多,决断少,无谋无略,罗企生对其弟罗遵生说:“殷仲堪而无断,事必无成。但事情成败乃是天数,不管是成是败,是生是死,我都将跟着他!”
殷仲堪办事钢不举,优柔寡断,终于兵败出逃,在出逃时,文武官史都背他而去,只有罗企生一人跟随。当到罗企生家时,挥泪便对其弟遵生说到:“今日事已如此,我必死无疑。你们在家好好奉养老母,力尽孝道。一门之中,有忠有孝,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后被桓玄杀害,时年37岁。
“江左之秀” 罗含 罗含,字君章,晋桂阳郡来阳人。
因父母过世早,幼孤,由叔母朱氏扶养成人。少年时,他就志向远大。传说一天午睡时,梦见一只文彩绚丽的鸟飞入口中,惊醒而起。朱氏闻之,说:“鸟有文彩,你以后必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自此后,罗含的文思果然迅捷,词藻也很新颖。
成年后,“州三辟,不就。”
罗含的父亲曾在新淦做官,新淦人杨羡欲引荐罗含为主簿,罗含傲然不顾。后来,杨羡去职,罗含送他到县,情意殷殷。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都对他有一些馈赠,但到他回去时,都一一送于别人,然而离去。远远近近传为佳话。
后为郡功曹,州主簿,补征西参军,徵为尚书郎。太守谢尚与罗含为方外之好,曾说罗含“可渭湘中琳琅”。
逝世时,年七十有七。
罗友委婉求职 罗友,晋襄阳人,字它仁。博学能文,桓温辟为部属,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为郡守,桓温会集僚佐为此人饯行,只有罗友姗姗来迟。桓温问他因何来迟,罗友答:“途中遇见鬼取笑我,说,只见你每次送别人去作郡守,却从未见别人送你去作郡守。我先是害怕,后来又觉得惭愧,伤心落泪,故而来迟。”桓温听了,也觉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
不久,罗友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以后还当上了广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处理政务,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罗研善辨 罗研,字深微,梁代广汉人,少有辩才,为世所奇。武帝时,为益州刺史邓元起属吏。西昌侯萧藻因为私恨而诬蔑邓元起谋反,将邓杀了。罗研不畏权贵,到武帝面前与萧藻争讼,言之凿凿,毫无惧色。益州刺史萧恢闻其名,十分饮服,请为别驾。
大通二年,罗研为散骑侍郎。王范到益州后,又以罗研为别驾,几年后,罗研卒于官。
父严子慈的二罗 罗珦,唐越州会稽人。宝应初年,授太常寺太祝。署江西荆襄节度使曹王皋幕府,累迁副使。曹死后,军队哗变,劫取府库,罗珦将为首的十余人斩首示众,平乱后,召为奉天尹,严惩犯禁官吏,擢庐州刺史,舍医药为民治病,禁淫祀,修学宫,政教简易。再适京兆尹,后以年老有病,请求解组。徙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
罗让,罗珦子,字景宣。因文学上的成就早就享有声誉。举进士、宏辞、贤良方正皆高第,为咸阳尉。进京后,为散骑常侍,拜江西观察使,卒年71岁。
罗拯“以德报怨”罗拯,字道济,宋祥符人。登进士,历官知荣州、秀州,除江西运判,提点福建刑狱,迁转运使,改任江淮发运副使。后来,加天章阁待制,徙知永兴军,历青、颖、秦三州。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性格柔和,胸襟阔大,不与人计较曲直,一切从大局出发。有人讥笑罗拯是“以德报怨”。罗拯说:“我与皮公弼是同僚,彼此不协,是因为见解不同;钱公辅身为谏官,指责我的过失,是他的职责。”众皆钦服。
罗必元不畏权贵 罗必元,字亨父,进贤人,宋嘉定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
郡士曾极因题金陵行宫龙屏,冲撞了丞相史弥远,被弥远贬谪去道州,使其吃了不少苦头。
罗必元调任福州观察时,有权有势的推官李遇抢夺了老百姓的荔枝园。罗必元立即按法处治了李遇,令其将荔枝园归还百姓,百姓争颂其德。
福王府骄横不驯,为害一方,必元不为所惧,敢于针锋相对。赵汝愚家墓地占了四周的民山,罗必元愤然而起,代民众直言。
淳佑年中,罗必元为赣州通判,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损公肥私,人不敢言。罗必元上疏朝廷,斥贾似道“蠹国脉,份民命”,因此受到打击报复,让他改知汀州。
富贵名利如浮云 罗伦,宁彝正,号一峰,明吉安永丰人。
五岁时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只有罗伦赐而后受。家贫好学,边放牛,边挟书诵读。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京师,擢进士第一,授翰术编修。过了数月,大学士李贤遭丧夺情,罗伦到李贤家劝阻,不听,就上疏极论夺情之非。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李贤卒,复官,改任南京,居二年,引病归,遂不复出仕。
他在金牛山中筑室著书,四方之士从学者甚多,都称他“一峰先生”。箸有《一峰集》。《书史会要》称其“善行楷,法文信国,笔力清健,结构端严,评者谓为‘翰墨中珊瑚玉树’。”
罗侨 字维升,明吉水人。性纯静,寡嗜欲。敦行谊,动则古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有惠爱。正德初为大理寺评事。
当时朝士久以直言不讳,罗侨上疏,自揣必死,早备好灵车、棺木。刘瑾果然大怒,欲处罗侨极刑。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刘瑾败后,罗侨复职,以病告归。世宗即位后,授台州知府,嘉靖二年,擢广东左参政。逾年,谢病归。
罗亨信坚守孤城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明永乐二年进士。
英宋时,擢右佥都御史,进右副御史。土木之变,人情讻惧,有人主张放弃宣府城,官吏军民纷然争出。罗亨信仗剑坐城下,命令说:“敢出城者斩!”又召集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制太上皇至城南,传令启门,罗亨信坚执不启,也先无奈,只得退兵。罗亨信与总兵杨洪坚守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劳绩甚著。景帝立,进左副都御史。
“老实罗”罗复仁,明吉水人。年少好学,通晓天文。陈友谅辟为编修。后至九江谒见朱元璋,留置左右,从征鄱阳,授中书谘议。迁国子助教,因年老,特赐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洪武元年,擢编修。与张福奉使安南,使退还占城,安南王遗赠金贝土产甚厚,罗复仁悉却不受,太祖贤之。洪武三年置宏文馆,以罗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太祖面前率意指陈得失,而常说南方话。太祖喜欢他的质直,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老实罗”。
罗复仁住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一次太祖到他家,他自己正在粉刷屋壁,太祖说:“贤士岂宜居此!”遂赐他一幢城中的府第。
削除门生之籍 罗玘,字景鸿,明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文。每有撰作,必栖踞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或闭坐一室,螟目隐度,形容灰槁。自此,文益奇,罗玘亦颇自负,尤尚节义。
罗玘为李东阳所举之士,贻书责以太义,且请削除门生之籍。累迁南京吏部右侍郎。
正德七年冬,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大唐总长”罗芳伯 在为开发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作出重大贡献的华侨中,罗芳伯是一位影响大而有传奇性的人物。
罗芳伯,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人,生于清代乾隆三年二月初九日。其父罗启龙即“十三世祖启隆公,有三子”。罗芳伯为长子,俗称“罗大”。自幼学文习武,“尝于学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识见远到,为众所服。成年后,于乾隆三十七年,年已三十四岁的罗芳伯怀着鸿鹄之志,离妻别子,与百余名亲朋好友结伴而行,自虎门出海至西婆罗洲三巴登陆。乃辟地而居,拜盟结义,与苏丹修好。后从事采金业。前来归附的华侨越来越多,他的势力壮大,为了协调内外关系,发展事业,于乾隆四十二年他在曼多创建了“兰芳公司”。随之,又联合茅恩新埔头兰和营公司管武装的“功爷”江戊伯,里应外合夺取了黄桂伯的老埔头公司,坤日、龙冈和沙拉蛮等产金地随之也归兰芳公司管辖。又兼并了距曼多数百步远、“同堂子弟有五百余人”的明黄三星公司。兰芳公司成了以曼多为中心、管辖南北数十里的规模最大的采矿公司之一。实际上是一个自治自卫政权,因此又叫“兰芳大总制”,也有人干脆称之为“共和国”。
兰芳公司以中国农民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国原则是“为公不为私”,大小首脑均经群众推选,应行兴革均由群众公决,颇有些民主、共和的精神。兰芳公司创始人罗芳伯被推为曼多总厅的首脑。
罗芳伯在乾隆五十九年,他以五十七岁高龄,经过“苦心竭力,辛苦备尝”,又协助平定了新港之乱。乾隆最后一年(公元1795年),积劳成疾的罗芳伯逝世于曼多。
罗芳伯创立的共和国式的兰芳公司,在历史上存在了一百零八年。

 

将  勇  篇

以耕读传家的罗姓子孙,毕竟对于行军布阵、持戈杀敌,不甚有兴趣,所以,在朝代的更迭中,名闻遐迩的将帅,实在是不多。但在中国现代史上脱颖而出的罗荣桓、罗瑞卿可算例外。
在罗姓的将勇中,大多可称为“儒将”,即先而文官后而武将,文韬武略俱备,如罗通、罗泽南等。前者为进士出身,后者更是学有所长,敏而有著。
这些罗姓将领,虽跻身行伍,且深明大义,操守清澄,不是一般的莽人粗汉。如罗士信城陷被执,拒不投降,被杀时,年仅28岁。罗绮敢于冒犯宦官,而弄得全家遭厄;罗荣光坚守大沽炮口,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终于以身殉国。
历朝历代,罗姓子孙敢于高张义旗造反的,确实寥若晨星,但也不是没有,与李自成并肩战斗的罗汝才,位居太平天国奋王的罗大冈,即是两个显赫的人物。他们驰骋疆场,力杀朝廷官兵,攻城占府,打出了农民起义军的声威,可说是名传青史了。
勇猛善战的罗士信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
隋大业时,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郡。通守张须陁率兵击敌。罗士信年方十四,个子矮但长得粗悍,请求出战。
须陁怀疑他不适宜穿戴沉重的甲胄,士信十分生气,穿上重甲,行动却非常自如,上马左右顾盼,显得很轻松,于是同意了他的要求。
当时,两军阵势才列,士信手执长矛冲入敌营,刺杀数人后,取一首级往空中一掷,然后以矛挑之,“载而行,贼皆眙惧敢左”。乘敌慌乱之际,须陁领兵大破敌阵。以后,须陁被李密所杀,士信降唐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每次行军打仗,他进则当先锋,收兵时为殿后。战斗中得了战利品,都分给部下。
罗士信被害时,年仅28岁,谥号“勇”。
罗通“知兵用”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明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挥郭贇与清军御史琳中勾结为奸,罗通劾奏,郭贇被逮治罪。
罗通与指挥打忠坚守甚紧,乘间隙出城攻击,杀贼甚多。贼将退走之际,割让清化的檄令飞传而至。罗通说:“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与打忠更加严谨守城,贼久攻不下,只好退去。
正统初年,迁兵部郎中,随尚书王骥整饬甘肃边务。景帝监国,因于谦等推荐,为兵部员外郎,驻守居庸关。景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
也先率军进犯京师,别部攻打居庸关甚急。时为寒冬,罗通令兵士汲水灌城,城墙结满坚冰,溜滑不可攀,敌军不能靠近,七天后,不得不退兵。
景泰四年,进左都御史,赞画军务。
罗绮忤犯宦官 罗绮,磁州人。明宣德五年进士。
正统九年,参赞宁夏军务,擢大理右寺丞。指挥任信、陈斌为宦官王振的党羽,罗绮毫不顾忌,常常弹劾他们的错处。这自然引起任信、陈斌的仇恨,便反诬罗绮;下总兵官黄真为虎作伥,说罗绮常骂宦官为老奴,使王振愤恨异常,最终罗绮被谪戌辽东。
后来,因于谦等人荐召,才复官,进右少卿,接着升为刑部左侍郎。次年二月,出督云南、四川军储,镇守松潘,在镇七年,屡立战攻,威名远扬。
天顺初年,罗绮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
御史张鹏、扬瑄弹劾宦官石亨,石亨认为是罗绮和右都御史耿九畴指使的,把罗绮降为广东参政。罗迟迟未赴任。第二年二月,将罗抓捕,后折磨而死。抄没所有家财,直到宪宗时,才赦为民,还其资产。
文隽武勇的罗泽南 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清湘乡人。
年少即笃志正学,好性理学,勤谨发愤,学识渊深。著有《小学韵语》、《罗山遗集》八卷。
太平军进攻湖南时,他倡办团练,号湘勇。咸丰三年四月,以功保训导,升任知县。全力投入与太平军作战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在转战湖南、湖北、江西中,攻克城池二十座,历大小二百余战,胜多败少,名声卓著,很得曾国藩的赏识。罗积功官至布政使,曾言其兵法为“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在支援武汉的战事中,罗泽南亲自上阵,在追杀太平军时,他策马穷追,直抵城下。城上“枪炮雨集,中泽南左额,血流覆面,衣带均湿。驻马一时许,强立不移。回至洪山,犹危坐营外指画战状。翼日卒于军”。临死时还留下了军事壮言,死后,谥号“忠节”。
罗思举解囊修庙 成都城内北隅,有一座文殊院,绀宫琳宇,徒众数百,为成都四大丛林之一。它的兴修,与罗思举有关。
罗思举,字天鹏,又字子江,人称“罗必胜”,清四川东乡县人。少时为绿林豪杰,虽积案如鳞,而所得财物,均以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乡人所称颂。罗思举在绿林时,和一个叫渠魁的情同兄弟,后失散。罗思举投入行伍中,十多年后,积功至四川提督,封男爵,加太子少保。有一天,罗思举赴校场检阅军队,结束后,大雨如注,左右请他到不远处的文殊院避雨。
方丈闻爵帅至,率众僧出迎。突然,罗思举在众僧中发现了渠魁。几天后,他又率众官微服访文殊院,约众僧逐一谈话。才见到渠魁,用绿林隐语,渠魁才知爵帅,竟是自己的生死之交。事后不久,方丈得知此事,为了文殊院的发达,遂引退,传衣钵给渠魁。罗思举闻说,立即出缘簿募款修庙,罗自己首捐白银十万两。不久,庙修成,罗又为庙广置腴田,以资常用。从此,文殊院香火益盛,香客如织。
罗荣光抗击八国联军 清末天津总兵罗荣光,镇守京津门户大沽口炮台二十四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以六十七岁高龄率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而壮烈殉国。
罗荣光,字耀庭,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生于湖南乾城县鸦溪村。在与太平天国、东捻军、西捻军作战中,因功累迁守备、参将、副将、游击、总兵等职。捻军平定后,晋升记名提督,从此徙防金陵、武昌、西安。
两年后奉命驻守天津,补授大沽协副将。他以前奉命协同洋枪队作战,又跟英国人戈登学习炮术,学成后被委统开花炮营。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他创设水雷营,选各营将士演习布雷技术,兼授化电、测量等知识,并在海河入口处设置南、北炮台共五座,装炮一百多门。光绪十四年,醇亲王检阅北洋军,称赞大沽炮台为“天下第一海防”,将罗荐升为天津镇总兵。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集结二万多官兵,水陆兼程,进逼大沽口。这时罗已被调升新疆喀什噶尔提督,部将劝其即赴新僵任职,这样一“可表忠心”,二“可保高官”。但罗荣光不为高官所动,毅然奏请留任,并招集将士宣誓:“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 敌舰不敢贸然进攻。便施计,派人谒见直隶总督裕禄,说:“只要允许四五艘舰船驶进,以保护侨商,并无他意。”裕禄不知是计,竟然答应了。当罗荣光得讯大惊,亲自面见裕禄,要求收回成命。但为时已晚,敌五艘舰已入海口,并包围了北洋水师舰艇。在急战中,击沉了八国联军最大的“机略克”舰共6艘舰,形势有利,经过几天的急战,小炮还击,打退了敌舰。直到十七日上午九时,裕禄援军不援,北洋水师不战而退,而炮台弹药也尽。罗知事不可为,纵马回舍,对家人悲愤地说:“如今弹尽援绝,形势危急。岂有朝廷命官的妻子儿女甘受外人凌辱之理?我们一起杀身成仁的时候到了!”说完,忍痛杀了眷属,然后飞马回到主炮台,集合所剩兵勇往北突围。他悲愤交加,痛骂满官裕禄“一将无能,千军战死;可恨不发援军!”激战中,罗荣光终于壮烈殉国,“他日,得其尸台下”。牺牲后第三天,天津就陷落了。后来,罗荣光遗体被运回故乡建茔安葬。
罗汝才善战 罗汝才,陕西延安人,绰号“曹操”。
初为山西三十六营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以后自成一军,荥阳大会时为十三家之一。
崇祯三年,陕西各路农民起义军振臂而起,声势浩大,罗汝才率部积极响应,与张献忠、高迎祥等,互通声气,使官军闻风丧胆。罗汝才跟从张献忠转战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勇敢善战,为众称赞。
崇祯十四年,罗汝才因与张献忠意见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攻城陷地,勇为士卒之先,在河南多次恶战中,皆屡立战功。李自成许多重大决策,皆与罗商酌。故史书称“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后李自成受人挑拨,对罗怀有猜忌之心,后将罗捆缚。斩于军帐中,并兼并了罗的部属。
奋王罗大冈 罗大冈生年不详,原名亚旺,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人。青年时即参加秘密组织天地会,是有名的“江洋大盗”。鸦片战争以后,迫于形势,罗潜入广西。
金田起义时,罗任左二军军帅,咸丰二年(1852年)破全州,升士一中制,领率中一军。到了湖南岳州,升为金官正将军。攻战武昌后,又升为殿左一指挥。咸丰三年正月,破安庆,于二月初十日(3月19日)占领南京。在从武昌向南京进军途中,罗大冈已经成了太平军中的重要将领,与秦日纲等人同任水路先锋,战功赫赫。攻破南京后,号召人民贸易,阐明太平天国与外国和平独立的革命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贩运鸦片,深得洪秀全、杨秀清的赞许。这年,罗以功提升为殿左五检点,不久即升为冬官正丞相。咸丰四年二月,罗奉命西征,转战于皖、浙边区,并筹集粮草,解回南京。咸丰五年二月,罗自九江移师安庆。不久即英勇战死,年约50左右。牺牲后被追封为奋王。

学   子   篇

读书、著书,为中国文化做着艰苦的积累工作,似乎罗姓子孙更“本色当行”一些。他们或屡试不中,便对仕途绝了望,退归一心做学问;或者以仕兼学,料理公事后,不思游冶,专意思索一些人生奥义;或者干脆一生不慕名登金榜,只是以清贫自守,刻意精进,于万卷书中觅得许多乐趣。
唐代的三位罗姓诗人:罗隐、罗邺、罗虬,于仕途上都很不走运,便干脆以诗酒自娱,他们至今拥有众多的读者。伟大的小说家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至今不知翻了多少次版本,百看不厌,此书含概了文学、史学、军事学、人才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巨著。“杨州八怪”之一的专业大画家罗聘,明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清代的天文,数学家罗士琳和著名学者罗汝杯,著述甚富,为人所仰。特别是近世考古学的先驱者罗振玉,以一人之力,收罗甲骨三万余片,而潜心研究,写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及专著,其业煌煌,不可抹煞。
清代的大教育家罗典,他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连续五任山长,长达二十七年,为国家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
伶官罗衣轻是辽代宫中的演员,照现在说,他是属知识分子,将他收入《学子篇》是他敢于向兴宗皇帝进谏,让皇帝戒了赌博之好。
唐代诗人“三罗”唐代罗隐及同族人罗邺、罗虬都以诗才闻名于世,时人谓之“三罗”。
罗隐,字昭练,余杭人,因曾隐居于池州的梅根浦,故自号江东生。为人虽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但屡屡科场失意,十举进士不第,在他以寒士身份赴举时,曾在钟陵县(今江西进贤)结识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罗再度落第路过钟陵时,又与云英而遇,联想两人怀才不遇的共同遭遇,罗便写了一首诗赠给了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他的诗在民间流传甚广。他活了77岁,有《罗昭谏集》传世。
罗邺,余杭人,罗隐的堂弟。“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咸通年间,他多次参考进士,屡试未中。从此远离家乡,飘泊于苏、皖、赣、湘、鄂和巴蜀等地。咸通末年,聘入幕府,遭同僚所梗,一直未得重用。约在光启末至大顺年间,罗邺怀着“年长有志终报国”的壮志豪情,以垂老之身,“芨随征骑入胡沙”,到塞北边防营账供职,远离家乡,万里沙漠,满目无亲,于邑而卒。到光仕年中,韦庄奏请皇上,“伏望追赐进士及第。”这平反式的死后殊荣,算给罗邺讨回了一点公道。
罗邺号“诗中虎”。他留下了一百多首诗,从诗中反映了唐王朝溃灭前的社会真实景象。
罗虬,台州人,累举不第。广明庚子乱后,依附鄜州李孝恭。罗虬“词藻富丽”,咸通、乾符年间以诗名世。所作《比红儿诗》一百首,把“尊题”格这种“弱彼以强此”的诗歌修辞法运用到了极致,被后人誉之为“海中佳料”。
罗道琮言而有信 罗道琮,唐蒲州虞乡人,为人慷慨,尚节义。
贞观末年,因上书忤旨,被流放岭南。同时被徙者中有一人死于荆襄途中,临终时哭着说:“我死不足悲,可悲的是我独自一人骸骨委弃异乡。”道琮说:“我如能生还,一定不让你的骸骨独留于此。”他把死者埋在路的左边。
过了一年多,他被赦归家。不料途中遇上大雨,积水中找不到埋尸的所在。罗在野外伤心痛哭起来。忽然有一处水波翻滚如沸腾一般。他心异,便说:“如果是埋尸的所在,请再翻腾一次。”果然,那处水波又翻了起来。他终于从水波处找到了所埋尸体,设法把尸体运到了死者老家。
不久他擢升为明经,仕至太学博士,成为名儒。
伟大的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太原人,生于元末,卒于明初,约为公元1330--1400年间人,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的革命活动有过关系。他一生到处流浪,致力于文学创作,擅长词曲,写过三本杂剧,今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他编写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等,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撰工作。他的艺术气魄,宏篇巨著,都表明了他比当时一般文人高出一个层次。
他是一个的伟大文学家,所著的《三国演义》含概了文学、史学、军事学、人才学、社会学、哲学、人文学。
哲学家罗钦顺 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他自幼性格沉静,聪颖好学,“独处一斋,读书习字,未尝轻出”,14岁时自撰春联:“不规规于事为之末,但勉勉于仁义之天。”见者颇加叹赏。弘治五年,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三,授翰林院编修,阶承事郎。弘治十五年,升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四年,因父年高,逾期未到职,结果被削职为民。直到第二年刘瑾被诛,他才复职,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嘉靖元年,转左侍郎。四月升南京吏部尚书。第二年改任礼部尚书。他的弟弟罗钦德、罗钦忠亦先后举进士,时人称“罗氏三凤”。
嘉靖六年辞官还乡。同年冬,结合族众改建罗氏宗祠,至此二十余年立足乡下,不入城市,潜心于学术研究。
嘉靖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作《罗整庵自志》,九日后“举手巾而卒”,年83岁。谥日“文庄”。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困知记》。《困知记》前后凡六卷,附录一卷,是罗钦顺勤一生穷究之力而成于晚年的哲学著作,是研究他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他独辟蹊径,既批判程、朱,更批到陆、王,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学说。
罗洪先“无欲故静”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人。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明嘉靖十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父母丧后,苫块蔬食,三年不入室。十八年,召拜春坊左赞善。
因上疏忤旨,罢归。益寻求王守仁之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弓,考图观史,上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
罗洪先住进山中原老虎的穴洞,取名“石莲”,谢绝宾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隆庆初年卒,谥号“文庄”。著有《冬游记》、《念庵集》。
清代大教育家罗典 罗典(1719--1808),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谭人。从乾隆七年(1742年)至三十九年期间,先以府试第一名入郡庠,乾隆十年食饩,学使阮裴园以国士相待。乾隆十二年,中式乡试第一名举人。后成进士,殿试二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钦命河南副主考,所取许多知名之士。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七年,钦命河南正主考官,为国取才,加班加点十昼夜看完五千多份试卷。次年,充会试同考官。钦命提督四川学政,蜀中人士称之为“神”。转授工科给事中,转任吏科掌印给事中,乾隆三十九年升任鸿胪寺少卿。乾隆皇帝次年在热河行在接见他,并宣谕大臣,称赞“罗典是正经老实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罗典以67岁高龄,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直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以九十高龄“端坐而逝”为止,二十七年间五次连任该院山长。在当时全国各书院山长中是绝无仅见的。他先后撰写刊刻《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诗管见》、《凝园读书管见》、《凝园读春秋管见》、《罗鸿胪集》凡五十卷,以及《九江考》、《广养生说》等文。
“扬州八怪”之一—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安徽歙县人,侨居扬州。博闻好学,他二十余岁学画,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他画的《鬼趣图》、《丁敬像》等画,传世很多。夫人方婉仪,号白莲居士,亦能诗画。儿子罗允绍、罗允缵,女儿芳洲,均能画梅,世称“罗家梅派”。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几位有名的职业画家。
  天文学家、数学家罗士琳 罗士琳,字茗香,江苏甘泉人。
他早年就精通天算之学,遂以天文生入钦天监推算天历。
清道光初元,他预测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奇观,使萧邸十分欣赏。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军队攻陷城池,他死于乱中。他对于历代的天算之书,很有研究,他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遗》、《三角和较算例》、《孤矢算术补》、《增广新术》等多部著作。魏源曾这样评介他:“著作中,凡天历道里田亩之推算,以及有关数学者,所研讨极多也。”
博学多才的罗汝怀 罗汝怀(1804—1880),初名汝槐,字研生,晚号梅根居士,湘潭县人。
少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好音韵训诂之学。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后到京,途中将所见所闻与前人记载不一者,他辑为《北游记里寻》四册。在京期间汤鹏、何绍基等交往甚密。后以亲老辞归,设馆授徙,绝意科举,专治经学。十年中著《湖南文征》二百卷,还有《周易训诂大谊》、《禹贡义案》、《毛诗古音疏证》、《汉书沟洫志补注》、《古今水道表》、《十三经字原》、《六书统考》、《绿漪草堂文集》三十四卷、《绿漪草堂诗集》二十卷、《研华馆词》三卷等刊行于世。
近世考古学的先驱者罗振玉 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清末,曾举秀才。
1890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后创办东文学社。1900年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01年,去日本考察教育。1911年,他委派其弟振常去河南安阳采掘甲骨,他对甲骨文研究颇有造诣,收集刻有古文字甲骨三万余片。郭沫若:“罗氏在中国要算是近世考古学的一位先驱者,他不仅搜集有文字的骨片,还搜集与骨片同时出土的各种器物,这种识见,是其他考古家从来未有。”
他先后编印《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后编》等多部书,在甲骨文的搜集拓印和流传方面,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1940年6月19日,病死于天津。
伶官进谏 罗衣轻,辽兴宗时,为宫中伶官。他进谏兴宗皇帝不要再赌了,皇帝确定不再玩赌博了,后来《辽史》特地为他立了一篇《伶官传》。
 罗公远,又名思远,唐代鄂州人,自幼好道术。相传他还是个“小童”时,一次刺史举办迎春会,观众人山人海,守江龙变成一个身长丈馀的白衣人上岸,混迹于人群之中,却被他识破并斥退。过了几天,罗公远又使法让龙现了原形。当时唐玄宗酷好仙术,刺史就将此事具表进奏。罗公远进宫后,曾多次与叶法善、张果以及武妃信赖的金刚三藏斗法,均操胜券,玄宗大悦,赏赍无数。有一年中秋,玄宗在宫中赏月,公远上奏说:“陛下莫非是要到月宫中去看看吗?我有办法。”说完,折取一节桂枝向空中一掷,那桂枝随即化为一座大桥,其色银光灿烂,通向月宫。
关于罗公远的传说还很多,全国许多地方还留有他当年修炼显圣的遗迹。
纵观罗氏历代英豪、文豪,英杰倍出,各建功勋。大唐李世民时期的,正在出演的八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的罗艺,道神罗通、罗晏、罗真人、罗清等人,他们的业绩,永世流传,名垂千秋,激励着罗氏族人,是祖国的荣耀,是罗氏合族的骄傲。

注:以上摘自《中华姓氏通书》 由罗国珍  敬录

开国元帅罗荣桓 1902年11月26日出生,祖父罗汇吾(一生以教书为业)。父亲罗国理(写的一手好字,对颜、柳、欧、赵体都临摹得很像)。系湖南衡东县鱼形南湾人,兄弟姊妹八人,排行第六。他的家乡,是一个偏僻四面环山的小盆地。
罗荣桓出生的时候,正值二十世纪开端,中国已完全沦为半值民地、半封建社会。1909年,湖南饥民已达二十万之多。饥民吃树皮、吃草根,卖儿卖女时常发生,罗荣桓看到这种情况极为同情。在小学二年级,写了一篇作文,校长罗炳文读后很感高兴,表扬他,终成大气。罗荣桓便下决心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1919年秋小学毕业,到长沙读中学。1924年6月,22岁的他考入青岛大学。后参加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9月,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军委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5年,被毛主席授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逝世。当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会议,会前毛主席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默哀。默哀毕,毛泽东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到了很大作用。”会后毛泽东悲痛逾常,几天几夜不能安寝,遂写成七律一首《吊罗荣桓同志》。
开国大将罗瑞卿  1906年5月31日生于四川南充市舞风乡清泉镇。他出生地主家,却背叛家庭。1926年离家,经重庆到武汉。便下决心“要搞军事,我要当兵”。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入党,参加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教育长等多种职务。协助叶剑英同国民党,美国代表谈判。参加了我军我党为数众多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解放初期任第一任公安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60年代中期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65年12月的“上海会议”,林彪反革命集团给他罗织了种多罪名,把罗瑞卿整下了政治舞台。
1975年,恢复了罗瑞卿的工作。他在《答友人》一诗中写到:“感君知我心,何畏遮天云。太阳终归出,一样照人们”。抒发了正必胜邪的真理和他的心情。罗瑞卿在69岁时,写了一首述怀诗:“从小叛逃封建家,磨难虽多心无瑕。蒋匪屠杀犯众怒,烈士鲜血浇红花。革命一生未虚度,戎马廿年耻矜夸。吾今即令身残老,志在千里岂嗟呀!”这首诗是对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历史上有“三帝”曾称“老实罗”。
明太祖朱元璋,平时不喊罗复仁的名字,直呼他“老实罗”。
乾隆帝谕大臣说:“罗典是正径老实罗”。
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很高的评价:“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
这些先帝对罗氏代表的呼称,充分的体现了罗族历代耕读传家,忠厚敦直的家族门风的主要特征,也是我们罗族的光荣。


罗氏后裔  国珍辑录
二OO七年元月十三日

选录罗国珍主编《白亭罗氏宗谱》

上一篇:罗聘传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