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凤山、那地文武两道众名录

 罗起君 发布时间:2007-08-20

 

文武不同道,作诗述与闻,族支分两地,各自有专攻。

官家那地司名重,文秀独钟凤岭荣;
史载征程驰壮勇,诗溢湘水旦日红(见《元旦渡湘水》)。

官任连荣司印老,文名远播藻思聪。
将才那地犹余勇,管笔留香凤墨浓。

民国凤山邑人黄光国先生编篡的第一部《凤山县志》记载:“唐以前,今本县境,殆尽属苗蛮所居, 未有汉族足迹。”宋仁宗皇祐五年,狄武襄剿灭广源州蛮侬智高,随征将士留守屯田,遍及县境,彼时烟户约二千余,丁口约八九千。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张宏乾陷崖山,宋亡,数十万男女流居两粤,扩展至今县境,烟户约三千余,丁口约四万五千。”“本县民族大别之有二:① 汉族为本县所称之本地人及客人,实则均属外来人,前者来先,后者来迟耳。” 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调查户口,有13082户,62364丁口。至民国三十二年六月(1943年)有14417户。② 非汉族,即盘瓠氏遗裔,为本县最古之民族,有苗、瑶、僮、獠、猡猓之别(现统称为特种民族)。其与汉族混邻而居者,语言衣着已渐与汉族同化,唯婚丧事仍保持其古习,较汉族简单。”根据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编篡的《凤山县志》的统计,特种民族只有923 户,男丁2232人,女丁1911人,总计4143 人,占元朝时总丁口的9.2%。其户数仅占民国十四年总户数的7.06%,仅占民国三十二年总户数的6.4% 。正因为特种民族人口稀少,空间甚广,才有汉民族的涌入。整个河池的情况大体与凤山的情况类似,地广人稀,外来移民尽可进入垦荒立业。县志指出:凤山“大姓则为黄、龙、罗、陈四姓”,著姓为韦姓。韦姓来自山东邹县及广东潮县,遍布各乡,为数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十四五;黄姓来自山东邹县及湖北江夏县,宋时随狄武襄平南,留守田宁,分支防守木兰(东兰),现分布各乡皆有,为数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二十三四;龙姓来自江西庐陵(今之吉安县),为数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十二三;罗姓来自江西吉安县,各乡镇俱有,为数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二十;陈姓一支来自广东始兴县,为数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一二,一支随狄武襄平南留戍,现为数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七八。其他姓氏多数均点出来历。
黄光国先生的据实调查形成的史观与企图否定桂西罗氏源流的狂妄臆想的《考辩》者的最好的回答。凤山的据实史论可以证实南丹那地罗氏官族家史的真实性,因为凤山豫章柏林罗氏是从河池、从那地分支的。另外,从全国罗氏各支各家的谱载及相关的史料证实,汉代罗 珠公曾奉守九江郡是确实的,岂可容许广西糊涂的民研者的任意否定?凤山的“本”、“客”之论是真实的,是众所认知的。其他地方所称之“土人”实际上相当于凤称之“本”字的含义,与盘瓠遗裔特种民族有别。否定那地罗氏官族源流,实际上就是否定凤山豫章柏林罗氏源流,否定河池豫章柏林罗氏源流。
    凤山罗氏与河池、那地、东兰、天峨、巴马等罗氏分支源出珠公,同宗同脉,来自江西,到河池之后兄弟择地而居,各自发展,支分四面八方。明朝两个同时进入凤山砦牙的有罗(元)恳公和罗尊(遇春)公。其中,罗(元)恳公墓碑上所载江西源流字迹尚在:“祖籍江西南昌府新建县生米司,宋朝流寓河池大罗村,一支分南丹,一支分东兰,一支分河池,一支分砦牙。…”此处“砦牙”曾称门州,今仍称砦牙,即今凤山砦牙乡府所在地。河池及凤山罗氏流动线路清晰:
                  →南丹那地等  
                  →东兰
江西南昌→广西河池→凤山砦牙 →
                  →贵州都匀
                  →思恩

砦牙  → 凤山隆梅 → 凤山九龙(久隆)、大同、板吉、文里、才劳、那什
      → 凤山霞里、九架、松仁
→ 四川重庆
      → 贵州迁斛拉和
      → 河池长脑(老)
      → 凌云乐西
→ 天峨八腊等地
凤山罗氏肇基祖罗(元)恳、罗尊(遇春)二公于明朝万历年间进入凤山砦牙。因来得早,众称“本地人”。在凤山,所谓“本地人”和“客人”都是先来后到的汉族之谓。在语言上“本”、“客”各具特点。正如黄光国先生简述:“语言多数人化少数人易,少数人化多数人难。盖一齐人传而众楚人咻,虽欲挞而求其齐,亦不可得矣。本县汉族大半来自中县,当初语言原操北音,客土杂居经数百年,彼此参用音调以革,或因少数为多数所化,遂习成南音土语(土语系就越避楚、晋避胡诸民族而言)。”而所谓的“客人”为后到者,“居山峒仍存湖广音,较为粗浓。”
凤山支与南丹那地一支兄弟分支,原是一支族人。最早进入南丹那地的是罗世念公。宋熙宁初统领那地州事。其后,洪武三年裔孙罗黄貌受皇恩授封那地七十一司堂。从罗黄貌起,世代承袭,领事那地,直至1927年改土归流,共为边域治乱,保边地安宁,共计相袭28任。为除匪寇,为平蛮夷,听令调遣,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势锐当年,大振声威。先后出征田州、巴马、平乐县武都城、贺县弓山、昭平、广东罗旁、广西八寨、天河、四堡、平乐府北佗、八寨山峒、贵州播州、宜山(协助剿寇)、连山(广东境内)等地,亦曾都督黔湘滇川粤桂,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此28任是:
武进士罗黄貌(洪武初年受封那地七十一思堂)→
明宝→
程达→
志通(杀贼有功,受封嘉奖)→
文愈→
武杰(有功,加功封职)→
世爵→
廷楚→
廷凤(听调有劳,平叛有功,令袭土官)→
忠辅(除贼有功朝廷赐以金银,加封四品官,赐予冠带)→
谦瑞(远征播州,助宜剿匪,屡建战功,加封晋职,授予冠带)→
振芳→
道棋(明崇祯二年,都督黔湘滇川粤桂)→
德惠(远征连山有功,加封参将)→
德象→
明臣→
德寿→
德全→
德忠→
明绪→
会禧→
元善→
起成→
凤翔→
腾皋→
锦蛟→
兰芳→
松麟(最后一任,至民十六,1927,改土归流)。
这支罗支于桂西首创辉煌。
最早进入凤山砦牙的罗氏是罗黄道和罗黄富裔孙罗(元)恳和罗尊(遇春)二位祖公。他们肇基砦牙,后裔有的留居砦牙,有的渐次流徙隆梅、霞里等地。凤山罗支文名远播,继创辉煌。
隆梅支系:
(元)恳公第十代裔孙罗嘉德,同治武生;
罗必振,(迁九龙)光绪附生;
罗必魁,光绪武生;
罗必尊,光绪国子监生员;
砦牙支系:
罗元星,光绪武生;
罗显明,光绪武生;
罗宝珠,光绪武生;
罗文鑫,光绪附生;
霞里支系:
罗元亨之后罗缙光,嘉庆附生;
罗翚鹏,道光庚子科亚魁,军功选用知县;
罗羽鹏,道光庚子科举人,平乐县教谕;
罗翮鹏,道光武举,百色县守备;
罗宝琼,同治壬戍科举人;
罗宝琪,道光拔贡,西林县教谕;
罗宝琚,光绪贡生;
罗宝城,光绪附生;
罗宝林,光绪附生。
黄光国先生对霞里有一段评说:“芝山哨霞里村罗缙光送子翚鹏入庆远龙江书院肄业,继留学桂林秀峰书院,皆出于象州郑小谷之门(注:郑献甫,原名存贮,别字小谷,14岁考中举人,35岁进士,清代著名经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著作颇丰,为名噪一方的‘江南才子’-引者加注),自此接踵留学,络绎不绝,文风丕振,为七土司冠(七土司指凤山、南丹、那地、忻城、里苗、安定、永顺- 引者注)。厥后郑小谷避乱,居霞里讲学年余,相继任皋比者,为武缘(即今武鸣)举人覃墨波、李芝田等,数年之间,不但本境青年俱来就学,即庆远、东兰(青年)亦连袂负笈来游,一时文风之盛,竟峙于五州县(五州县,州指东兰、河池,县指宜山、思恩、天河-引者注)。”传说清朝霞里罗氏女有一求对的上联曰“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实为精彩。由于,霞里学风日盛,科场露颕,金榜提名,全县族人竞相效法,出外求学者争先恐后,在录者有:
罗宝璃,庆远中学毕业;
罗宝增,庆远中学毕业;
罗宝瑊,庆远中学毕业;
罗文锽,广西省立第五中学附设小学教员师讲科省训团毕业;
罗文禄,广西省立第量中学毕业;
罗梦雄,南宁私立中学毕业;
罗明超,上海艺术大学肄业;
罗明亮,省立柳庆高级师范毕业;
罗永孝,省立柳庆高级师范毕业。
其他居地的罗氏:
罗 斌,合运村乾隆25年武生,四品顶戴军明;
罗宜诰,若里,咸丰岁贡生;
罗咸鹏,若里,咸丰附生;
罗启昭,那王村,光绪附生;
罗立成,凤城街,光绪附生;
罗世安,城治乡,光绪附生;
罗明圆,砦牙村,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及省训团毕业;
罗明德,砦牙村,广西百色道立师范毕业;
罗学成,洪力村,广西省土地测量学校毕业;
罗宝鉴,中亭村,广西省土地测量学校毕业;
罗韩伯,凤城街,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罗邦宁,巴旁村,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罗统旺,大同村,广西省交通专门学校肄业;
罗景福,仁里村,省立百色初中毕业;
罗  森,巴烈村,省立百色初中毕业。
新中国成立,凤山罗氏,相继出现不少留学生、国家重点高校毕业生、一般高校毕业生;中专、中技、中学毕业生则不计其数。处于偏僻封闭贫穷落后的边域小县,罗氏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实属不易。罗氏之能动性强若何似,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材料来自黄光国总篡的《凤山县志》、南宁罗充然的《罗世念-罗黄貌世系概述》及凤山罗瑸旺字润淑的《凤山豫章柏林罗氏族谱》(手稿)。)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