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代名人>人物传记

明代吏部员外郎罗万杰

  发布时间:2014-03-08

[[center]][[image1]][[/center]]

   罗万杰,字贞卿,号庸庵,晚号樵夫。1613年8月19日出生,今汤南镇隆烟永丰村人。罗万杰的祖父罗六山,以明经起家,诗书孝友,世德流芳;其父罗拱阳,字端瑛,号衍六,邑庠生,仗义敦孝,勤于学问。其长兄万俊,二兄万僖,郡学学生。罗氏一门可谓是书香门第。

   罗万杰幼佩遗训,勤奋好学,加上生性聪颖,一切史书“上口触目皆如重阅”。10岁时即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12岁时已诗文并茂。15岁中秀才,少负才名,与同一时期的海阳人辜朝荐和揭阳人郭之奇、黄奇遇并称“四俊”。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罗万杰先后历任明吏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其官职在京官中职位虽低,然其声望甚高。崇祯十年丙子(1637年),罗万杰年方25岁,便奉使册封吉藩(江西);27岁那年,再奉使册封荆藩(湖广);罗万杰两次奉命册封,任务完成顺利,已显其才能;28岁时崇祯帝召对,问修、练、储、备四事,罗万杰侃侃而谈,详陈己见,切中时弊,且颇多独特之见;他协助吏部尚书郑三俊整顿冗员,力澄铨政、刚直不阿。公务中,他廉洁秉公,不受请托,谢绝馈赠,处事慎重,对每个吏官的罢免或提升,都必须深思熟虑,从不主观臆断,深得上司的赏识。

   罗万杰在京任职六年多,除了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得到同僚的承认外,且其襟怀豁达、乐于助人、关心民瘼的事迹也广为人传。他在任吏部考功司副郎时。时任揭阳县令的金坛张明弼因遭人陷害,在考核时列为下下级,必须做降调处理。罗万杰因为是揭阳人,对张了解,故极力请求上司郑三俊从轻降调。开始张明弼不了解情况,反而怀疑罗万杰有意排挤他。后来才知道是乡人诟陷于他,是自己错怪了罗万杰。之后每逢对人谈起罗万杰总是说“罗公盛德,我为其包容久矣”(《行状》)。

  罗万杰在京任职期间,邑人张宗昌先后两次染疫得病,危在旦夕,罗万杰设法为其延医寻药,朝夕护理,使其得以康复。邑人林一奇入京参加廷试时,因染瘟疫病故,他的僮仆因怕传染避而不敢近旁,罗万杰却冒着酷暑,亲自为其殓棺治丧,一切尽如常礼。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罗万杰因母亡归里守制。时值家乡遭受大雨水灾,粮食失收,城乡居民大饥荒,面对此惨景,罗万杰出面倡议,施济灾民,活者甚众,后人谈及此事,无不异口称赞。故而他与林大钦、翁万达、郭之奇、黄奇遇、许国佐、肖端蒙号称“潮州后七贤”,名声远播,令人仰慕。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陷北京,年仅34岁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兵铁骑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东南数省勉力支撑残局。到1646年(丙戌)南京和福州小朝廷相继沦亡。清兵攻下粤东地区,到处烧杀抢掠,镇压反清武装。时罗万杰守制在家,面临家国遭难,他“脱却青衫披战甲,书生上马作将军,”和郭之奇、李士淳、何仕冢等结“陶社”,谋匡复。他自己毁家纾难,在丰顺汤坑筑金鼎寨,训练乡勇,意图保全一方。

    后来,由于清兵的强大和威胁利诱,以及土寇的骚扰,罗万杰深知无力回天,只好“破釜昔曾闻项籍,携铛今窃效陈抟”,乃尽散兵卒,痛哭入山隐居。

    罗万杰初遁居于汤南隆烟寨,那里原有一座小寺庙,供奉观音大士,并有一位主持叫明度上人。万杰遁居于此后,把寺庙稍为修饰,环以“丛桂修竹,前凿池塘,后以自隐”。罗万杰在逸老庵数年,草衣蔬食,以寄国亡家破之悲。

[[center]][[image2]][[/center]]

[[center]][[image3]][[/center]]

   1662年(永历16年,康熙元年),罗万杰前往大埔湖寮西南37公里处的双髻峰(其主峰有两个,形似鸡冠,故名),棲于坎厦之语石庵。他与黄一渊处士倡募扩建盘湖庵,并重新命名为“逃禅竹院”。1666年(康熙5年)逃禅竹院竣工,罗万杰亲题其门联曰:“盘湖非旧仍严正,大石虽顽也点头”。晚清大埔名士李谷生有题盘湖庵诗云:寻幽策杖入遥峰,来听盘湖寺里钟。石号美人芳草外,龛供古佛彩霞封。逃禅旧住木陈子,避地同栖吏部公。今日登临拜遗像,青松白鹤想高风。诗的后半部分是咏罗万杰及明代遗臣林木陈的。笔者2007年到盘湖庵考察时看到庵内尚存有清康熙丙午年阳月钦命挂印总兵官加少傅吴六奇、翰林大学士李士淳、大埔县知县陈其文、进士萧翱材等为盘湖庵创建佛殿并置僧田记略《盘湖庵》泐石,落款为:赐进士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万杰薰沐拜撰。丁日昌《百兰山馆古今体诗》集中,有《明吏部罗庸庵先生集题词》七律五首之一写道:“百树梅花扑鼻香,盘湖地是证禅场。拼将佳句消残劫,赖有高风楼首阳。故国云深千里梦,空山秋老满头霜。至今陶社分题处,惹得幽人话正长。”说明盘湖不但是罗万杰参禅之地,还是他与友人结为陶社、分题吟咏的地方。罗万杰也曾结庐于揭阳黄岐山崇光岩。

[[center]][[image4]][[/center]]

   罗万杰作此诗之缘由及心态,可从丁日昌的诗中看出来龙去脉:“入洛当年早著名,崎岖国步剧心惊,江东漫欲归罗隐,宣室犹闻问贾生。数着残棋难下子,一场春梦不胜情。本期洗耳同巢许,何自听来击壤声。”

罗万杰隐居山中20余年,在那里,他有时与高衲谈禅,有时与樵子较雨,有时荷锄种植,有时咏诗见志,以至终老。在此期间,揭阳县令曾敦请罗万杰出山,他誓不作二臣,以“却聘诗”二首答之,诗云:“竹马迎来冬日温,条风远拂陇头村。首阳亦属周疆里,敢道食薇不是恩”; “一扫浮氛今已清,几家鸡犬月中行。道人只合孤峰顶,卧听康衢击壤声”。委婉地回绝了清廷的敦聘。他也曾应郭之奇子孙的邀请撰写《光禄大夫行在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正夫郭公暨之配夫人林氏墓志铭》;他为族侄撰写《祭啓孟侄文》。当康熙八年(1669年),揭阳京冈孙戒庵弃世,罗万杰年已60岁,隐居已20多年,还撰写了寓意深长的《祭孙戒庵文》,借以说明自己何以要隐居“出世”,遁迹于长林丰草之间的缘由。可惜的是,罗万杰“生不逢辰国步艰(李星辉题诗)”,最后不得不选择了一条“逃世逃名并逃形”(丁日昌题诗)的道路。


罗万杰谱出豫章。他先后娶妻5人,为郭氏、余氏、江氏、徐氏、林氏;生子八人,为基升、基恒、基临、基蒙、基有、基咸、上光、基渐;生育三女,长女受聘揭阳县郭之奇之子天社,次女适丰顺县吴六奇之子启镇,小女适揭阳京冈孙戒庵之长子。

    罗万杰卒于1680年6月12日,享寿68岁。其柩10年后才安葬,遗命题碑“明龙山樵夫之墓”,墓在揭阳县曲溪缶灶村。

他的遗作《瞻六堂集》二卷由其曾孙罗廷祥校录、元孙桢侯编辑刊行,于乾隆三十年出版面世。计诗190首,文13篇。据资料看,知罗万杰诗文散佚者其多,十不存三,实乃可惜!

[[right]][[image5]][[/right]]罗万杰擅诗,诚如乾隆年间名选家沈德潜在序《瞻六堂集》中所评价的“其诗真率自矢,不假藻绘,和平温雅,冲澹希夷。格合三唐,体兼刘白。散体之文,真挚朴实,不事矜奇炫异,固风雅之正宗也。”罗万杰之诗记载了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他对人生态度变化的历程。首先,少年时期。罗万杰少负才名。此时的他年少气盛,倜傥风流,醉酒狂歌,抛钱不数,其行为在于追求自由。我们从其《少年行》诗中可见。诗是这样写的:“陌上如烟侠少游,金镳骏马白弧裘。鸣鞭转入柳堤去,无数杨花扑紫骝”;“春风同醉酒家胡,踞坐狂歌意气粗。抛却酒钱不用数,临行猶自盼当垆”。第二是进入仕途阶段。从1634年开始,这一年他参加殿试中进士。这是科举时代每一个寒窗苦读的文人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很快就会被朝廷授予官职,飞黄腾达。这一时期的罗万杰意气风发,对前程充满了希望,在《初入燕京马上口占》中,他兴奋地写道“闻道对朝多市骏,黄金依旧满燕台”。但那时的政治环境是“朝廷犹说虎如羊”(丁日昌诗《明吏部罗庸庵先生集题词》),给他发挥抱负空间相当有限。难怪他在《燕邸漫兴五首》中写到:“眼见交游零落尽,心知世事覆翻多。谋身拙比居巢鸟,忤俗痴如扑火蛾”;“万里雄心悲剑戟,几年混迹忆江湖。忧时漫许屠龙手,玩世真同捋虎须”。第三阶段从“甲申国变”开始,这次改朝换代对故明遗臣的心灵冲击和精神创伤是空前的,《文节公传》记载“甲申三月,(罗万杰)闻北耗至,辙蹴然起,愤不欲生”。“生死”与“忠义”的巨大抉择面前,罗万杰选择了“生”而“讨贼”之路,这就意味着他只能以“遗民”的生存方式和姿态来面对新朝廷。我们可以在《次韵郭正夫招同诸公入陶社之作》读到,他对故国的哀思和满腔的忧愁:“柴桑日月剩遗民,手揽江蓠泣累臣。白社那邀采药客,青门旧识种瓜人。一身费许登山屐,万事悲余漉酒巾。岂是攒眉违夙约,只妨无处问渔津”。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评论罗万杰“所为诗歌,风格遒迈,鲜蹈江湖粗犷之气,而皆心存故国,抱痛至深。”最后一阶段是1653年,潮州沦陷,清廷纵兵屠掠,潮人死约十万。罗万杰知复明无望,乃尽散诸勇,痛哭入山,有《入山寄诸眷属》诗:“几年尘土混衣冠,火宅栖迟梦已阑。破釜昔曾闻项籍,携铛今窃效陈抟。孤踪冷比飞鸿鸟,去志迅如落涧湍。从此黄歧峰顶月,清宵应各照团栾”。现实的残酷,理想的破灭,希望的落空,自信心的崩溃,以致此时的罗万杰心灰意冷。他选择了出家这一善经之路,把注意力转向自然山水,从中吸取灵感,寄情于诗词歌赋,以求获得心灵上的解脱。罗万杰过着“不是寻僧去,就是看竹来。”,“淡粥盈壶韭满钵,家风不改旧时贫”的日子。

罗万杰精通书法,但因他的书法被官名所掩,以致很少人知道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从罗万杰的诗文集中发现有不少题画诗,如《题公眉画》、《题自画扇水墨桂花》、《自画墨菊赠公眉》等。既有题别人的画,也有题自已的画。这说明罗万杰生前也曾作书画。现收藏在汕头市博物馆中有其草书诗轴(175.5×44厘米):“依沙宿舸船,不漱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不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行家评此作品看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字字飞动,高秀圆润,意境深远,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大有“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关于罗万杰,清诗人内阁学士沈德潜题罗万杰像赞曰:“高风亮节”,恰如其分。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则指出:“(罗万杰)在明季潮州诸贤中,尤为杰出。”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