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表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行状表铭

故处士罗有诚墓表

  发布时间:2006-01-18

 

“永乐”戊戌(1418)十二月一日庐陵罗处士卒于家。又明年九月,处士之孙奎来北京,致其父克庸命,以状谒予,文表其墓,予固辞之,而请益勤,乃述其出处大概,俾劖之石以垂诸后。处士讳某,有诚其字也,别号曰芦舫,世为庐陵人。其先家印冈,宋仁宗时有三评事者,徙大安,即今之所居也。曾大父讳某考讳尚毅,皆隐德弗仕,母刘氏。处士自幼颖悟知,务学及壮,智略过人。值元末兵变,远近骚动,即白父集乡兵为保障,民赖以安。入国朝海宇平定,乃勤励于学,求四方名儒师事之,尤工书,精隶法,喜为诗歌,文采蔚然可观。尝念其母早世,事其父与继母,始终尽孝,友爱其弟,恩义兼至。弟殁,鞠其遗孤,过于所生,长之教之,俾底于成。旧有祠堂,以奉先祀。厥后子姓日蕃,祭田岁入,不足以供,处士乃割己田百亩以益之。为人敦厚正直,性节俭,服不求华,食不厌疏,田庐惟因其旧,伏腊谨取。其给其待宗亲、朋友、乡党上下之间,一于礼而不苟。其赈贫恤匮,息争平怨,一于义而不私,由是无贵贱少长,皆以为贤称之。为长者,年既迈而精力不衰。读书赋诗,教子孙,接宾客,虽终日无厌倦意。忽疾作,即召其所亲相与,酌酒诀别言,貌如平生,谆谆然戒其子,惟务忠厚,不及他事。言既翛然而逝。生于元“至元”戊寅(1338)四月十九日,至是享年八十有一。配郭氏有贤,行子男二,长即克庸,次克温;女三,皆适士族;孙男五人,奎、寅、顺、仙、华;曾孙男五人,寿孙、寿安、寿昌、启孙、绍孙。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山之原。呜呼,处士负刚介之资,有过人之识,而其蕴蓄之富又如此岂特,一乡之善士哉。苟使得施于用其惠泽之及人,功业之表见者,殆未易量也。惜其终,弗显岂非命耶。虽然处士际治平之世,优游田里,既得以享其高年盛福,而子孙绳绳,又能守其遗训,将必有振其家声,光其事业者,亦显扬于其后,则天之所以报处士者,为有在也。故表而出之,俾后之人有所考云。

 

题注,故,已故。处士,有学行之士而隐居不仕。

永乐戊戌(明:公元1418年)12月1日庐陵(今江西庐陵县)罗处士卒于家,1919年9月罗有诚之孙罗奎来北京(致告),他父亲罗克庸,请求用文字形式表白祖父生前历史,请求尽力叙述来源出处,将内容凿于石碑之上,以纪念所有的有学行而隐居不仕的有才干之人。

罗有诚,别号卢舫,世为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庐陵县,其先家住印岗)宋仁宗时(约公元1023—1056),有三个掌管平决刑狱的人来大安县(今陕西省宁羌县),就是今天所住的地方,曾祖父,罗尚毅都是隐居不仕,母亲刘氏。罗有诚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在元末兵变,远近骚动就告语集中乡民训练,以保障当地百姓平安。待国家朝廷平寇,就又勤奋攻读,求四方名师指点。尤其善书法,精隶书,喜观剑,作诗歌,文采蔚然可观。他母亲早仙逝,但始终对其父和继母尽孝心,至爱兄弟,恩义兼至,弟死后他还为其照顾侄儿,把他们当作自己所生进行教育,而最终培育成人。过去有祠堂祭祀祖先,以后子孙日繁,时间长久,祭田不够,罗处士就割让自家田地百么,以帮助别人,平时为人敦厚正直,一生节俭,不讲究吃穿,只管开垦田园,不因为长时期夏去冬来,时冷时热而待人,他对宗亲朋友,乡党上下之间,一贯以礼相待,接济贫穷,平息争端,讲义气,大公无私,待人无贵贱之分,讲话分老幼长辈,虽自身年迈,精力不足,读书赋诗,教育子孙,待人接物,教诲孜孜不倦,一日突然生病,立即召集所有亲友相遇,酌酒诀别,言貌如平,谆谆告诫其子为人为事忠厚,不等他说完翛然而逝。

罗有诚生于元至正戊寅(1338年4月19日),享年81岁,配郭氏,为人厚道。生二男,长子罗克庸,次子罗克温。三女孩都成家。五个孙子分别为罗奎、罗寅、罗顺、罗仙、罗华。曾孙五个:寿孙、寿安、寿男、启孙、绍孙。

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山之原,罗有诚一生刚毅,有过人之识,壮志未酬,地方又肯施善,所以必须用这种方法纪念他,为人之表率,使见到的人不易忘记,可惜他已病故,难道就是这个命吗?虽然罗有诚处于已安定的时代,安心农田,得以享受高年盛福,而子孙绳绳,又能守其遗训,将来必能振其家声,光其事业,也显扬于后,之所以朝廷批准为罗有诚处士,因为上述原因,因此表示同意出此碑文,以让后人以后有所了解考据。

苏北滨海淤尖罗会清根据《罗氏通谱》网站提供古谱资料译写。

上一篇:汉大农令墓表
下一篇:林秀公碑序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