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表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行状表铭

播州忠爱堂罗氏表记文诗行辞

  发布时间:2012-04-03

 


莱翁公墓表
公姓罗氏,讳士柏,字莱翁,号锦山。先世阳曲县人,始祖荣,仕唐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大历五年,以绩著开边,分茅播土。历唐、宋、元、明,世受侯封。至万历间,改土为流。公父万彦,于崇祯间袭职威远卫指挥使司。国朝定鼎,辞去卫职。计荣公至万彦公,荫袭三十九世。
公幼而颖异,十二通《春秋》,举茂才。二十二中康熙己酉科四川乡试。会试不第,拣选回籍。随因伪变,远遯山林。乱平,膺仁皇帝简命,授日照令。在任多善政,照人颂之,院宪蒋遂卓荐。去任时,照人号泣饯送,百里外犹闻哭声,并将政蹟镌记。入都陛见,王公懿保举,授刑部山西清吏司主政。任事三月,沉冤一清。未几,请假归家,遂不出。归家时,两袖清风,惟有图书万卷。居家不治产业,不谋安居。惟手执一卷,啸歌自如。告终之日,邑侯顾公登其堂,访其遗事,谓犹存先正典型,为之叹服。远近闻者莫不悼泣而来。其为人也如此。
公原配聂安人,生女一。继配朱安人,无出。杨安人生子三,长煜,例贡。次焘、次炘,俱国学生。公生于顺治丁亥年八月初二日酉时,卒于雍正甲辰年七月二十五日酉时。墓在茶子园,乾山巽向。
雍正四年二月中浣,康熙癸巳科举人、吏部拣选知县子壻傅之奕谨表。
杨安人墓表
罗府杨安人,莱翁大之从德配也。父琳公,系射洪县人。以军功出身,官至协镇。康熙初年,来官遵义协,又镇他处。其后入籍于遵,故安人归莱翁公。莱翁公中康熙已酉科四川乡试,官日照知县,充同考试官,内升刑部主事。安人以夫贵,故受封。
按诸阃状,安人事姑孝,事夫敬,其教子以义方。至于酒有政,茶有经,鍼之称神,皆妇人之常事,不必为安人述。
安人生子三,长子煜,例贡。次焘,次炘,均国学生。安人生于顺治癸巳年又六月二十二日丑时,卒于雍正戊申年三月初十日申时。墓在后台坝。
康熙癸巳科举人候选知县子壻傅之奕谨表。

墓志
秉信公记
公姓罗,讳秉信,字本初。为播甲族,春秋 有熊之后。厥先山西太原人,鼻祖荣,字政卿。因李唐间,播中 彝獠时出为中国患,荣以都督佥事,藉唐之威灵,以靖其地。殁 於官,子孙居于播。泸之刺史柳公玭叙其首详矣。四传至太汪,少而孤。闽叛,出依泸州族叔祖仁勇 家避住。上命蔡、宋、康、高四经历 讨之,弗克。乾符间,简命总戎杨公端讨之,道由泸叙,太汪 诣营献策,遂克平之。以公之功居最,授不次之官,复居于播。又十一传至禄厚,节义施惠,俗尚淳然。又七传到君旺,以诗礼自卫,而子孙繁衍。又四传至震之公,威德并著,猫狫顺服,如水之就下。任黄平军民元帅府事,名誉翕然。再一传至琛,其父云,於滇南树功。生季子瑞,居於滇南。至我朝,授瑞之后裔裕都阃之职。琛授中顺 大夫、播州宣慰使司同知。琛子七 ,次曰镛,授黄平武略将军。其七 者曰钦,仍授播州同知、明威将军之职。由唐历五季,涉宋元,皆世其官,嗟乎!罗氏相传九 百余年而不替者,皆 政卿罗 公深仁厚德之所积也,何其盛欤!余读《蜀志》云,“大历间,政卿公靖播乱,卒 於官,葬 播南十里许九平之原,俗呼总戎之墓,今尚存。然秉信者,荣之三十世孙也。”其二十五传祖 毅,居州玉詹之阳。毅生珪,珪生钰、钺,钰生宗祐、宗敏,敏生纯,纯生秉明、秉成、秉信。纯者,少而颖悟,曾游燕蓟之地,而有光於前人也。 秉信者,纯之季子,有隐德。娶宋氏,有淑行。无如暮年乏嗣,专以祖宗昭穆、世次坟茔及冠婚丧祭、名节丘陇之礼为心。或有一失,必告之宗长明威、武略二公正之。此家范存于谱者,犹可见也。又置近田若干亩,以备邱陇庙祀之费。是本初於其先人,不啻世世祀之而勿替矣!嗟哉!杞宋文献不足,圣人惜之。鲁之分器不守,《春秋》讥之。况于世家大族而祖宗之昭穆、世次及坟墓、谱牒诸事,万一有失,其将何以传之不泯,而俾后世子孙有所据而法守耶?今本初以此等事为心,若司事者,诚以本初从祀于先人庙,而岁时亦祀及其邱陇,则本初亦无嗣而有嗣矣!本初不亦可含笑于九原也哉!乃为铭曰:罗氏之先,出自太原。分茅播郡,备位屏藩。积德既厚,贻厥子孙。八百余岁,功业弥尊。本初其人,追念厥先。俯仰无愧,振后昭前。廼寂其胤,优游暮年。勒名填石,复何憾焉!
正德五年庚午孟春月望日同进士出身何纓拜撰。载郡志。
立堂公墓志铭
罗生讳立堂,唐六州都督讳荣公之嫡派也。其大父士极,为邑庠生时,推名宿。今年八十有奇,尚寄情于山林花竹间。士极生熹,学识优长,亦为邑庠,蚤逝。熹生生,生少而孤,性敏悟。康熙五十七年,督学院廖奇其才,遂见拔焉。意以泥金报捷,指顾可期,无何昊天不吊,生又不禄。幸遗稚子钊,知识歧嶷,可弘先绪。生妻陈氏,本名家女。克效和熊,故额其门曰:“矢志靡他”,昭其节也。然生三世力学,未获大展其素抱,天将于其子钊酬之,定有在也。铭曰:“克勤不息,三世未遇。天将发之,故先抑之。惟此元孙,丕承先志。节义流芳,永垂后裔。”
署理遵义县事、知重庆州事邱纪沐手谨题 。


许氏功德碑记    莱翁
梅桥精舍,南乡一胜概也。辛未春,予偕同人往遊。瞻礼下殿,贯佛岿然,丈六金身。仰观上殿,规制较前尤峻起焉。及俯视之,阶砌 之高,几及栋宇之 三之一。殿之高,高以阶也。予骇而羡之,时未暇询为谁氏之功德客蜡 。有许居士壻若 姪造吾庭而言曰:“先老人平生好施捨,大渐之际,家事一无所嘱,惟谆谆于梅桥未了愿。今贯佛已庄严矣,石阶且告 竣矣,恨先老人不及见也。”因泫然涕下而请予 为之记。予曰:“是功德可不朽矣。老人不及见,千万人共见之矣。为寿诸贞珉,且使后之人知此千万人共见之功德为老人之功德矣。”老人係居士,姓许讳登瀛。其副所託而终厥事者,壻与姪也,例得並书。
禁止碑记
碑何为而立也,以禁止也。何禁乎尔?禁乎人之芻牧与刬削也。芻牧刬削,胡为而禁止之?以其地非若荒山旷 野,而坟茔所在者也。敝族坟山数处,而茶子园居其一,计昔至今千有余年矣。地近墟场,界连众姓,迩来芻牧者有之也,刬削者有之也。夫芻牧,则土石因之崩摧。划削,则元气因之剥泄。以先人形骸所在之地,而塚上皆牛羊之硛,平圹成粪秽之区,揆诸仁人孝子之心,能无憾乎!
本月内,族人欲立碑为禁,而谋纪事于余。余曰:“兹之禁也,禁同姓乎,禁异姓乎?”曰:“同姓固禁也,异姓亦禁之。”曰:“禁则禁也,有相犯者何以处之?”曰:“同姓凭族论,异姓凭公论。”曰:“有不遵理论者,又将何如?”曰:“果势之不得已也,则经官具控。吾等又奚辞焉!”曰:“此亦势之不得不然者也。然吾思夫人之芻牧者,皆其无知者也。其刬削者,亦其无知者也。使为主人与父兄者,诚知之而禁之,又何待吾等之禁乎。近斯地者,非我族人,即我亲好,其爱敬先人之心,犹之吾也。其保护坟塚之心,未必不犹之吾也。自今至于后日,惟冀以保护坟塚之心及于吾家坟塚。一芻牧也曰:吾家坟家,必不可芻牧者也。人家坟塚,吾何可令彼芻牧乎?其刬削也亦然。夫如是,可不禁而自止也。夫如是,则碑亦可不立也。然而又有说者,是禁也,期于永久,恐其久而忽之也。于是偕我族众,相率而为之勒石。道光已丑冬十月十八日,同知衙罗鍽谨撰


重修玉堂庙碑文
神之以名宦为神也,见于史。功德之利赖民生也,盛于蜀。吾祖之作庙以祀之也,肇于有宋之咸淳。数百年间,祀事不替,殿宇叠修。迨国朝癸亥岁,庙貌重新,衮冕翟服,闪烁座上。族人群诣殿庭瞻拜,三献礼成,退列阶下。有言者曰:“休哉!神其妥佑也哉!尚其呵护吾乡也哉!”余曰:“神之呵护吾乡,亦己久矣!生民以来,沧桑递变,吾人服先畴而食旧德,伊谁之力?独是神之为德,聪明正直,福善祝淫,不以祭享而加福,亦不以不祭而加祸,苟素履多愆,将求严谴之不暇而遑问乎福庇?惟衾影之不愧,俯仰之无惭,即不祷祀以求,而神之眷佑于是乎在请?与吾乡人士约,继自今:入庙而存敬畏,出庙而怀兢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言一动之末,必曰神其知我乎?神其知我而罪我乎?家敦礼让,人怀廉耻。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庶几克荷乎神庥矣!夫淳厚之乡,天不能为之灾,人不能为之害。而况有神之默佑呵护于其间哉!众曰然,请勒之石以为龟鉴。刑部山西清吏司主事壬午科同考试官原任山东青州府日照县知县康熙已酉科举人莱翁罗士柏撰。
祭钟甥文   莱翁
予也薄宦万里外,不期尔来而竟来。不意尔殁而竟殁,呜呼哀哉!天耶人耶?如以人事而致此惨变也,则尔之自贻伊戚,尔可不必抱恨于九原。如曰天道,则修短有数。古今来大圣大贤,其谁免此?吾也可不为尔悲,尔亦不必自为悲也。独是尔离家山万里,尔思归而今也不得归,尔妻若子望尔归而终不得见其归。永离骨肉,长辞乡井,不惟尔自悲,吾亦不禁为尔悲。
今予薄具衣衾棺椁,安厝尔于照邑千佛阁之右,炎侄茔地之左。俟诸他日,吾力能携尔榇归,固吾之所大愿。倘或不能,古人云到处青山可坦骨,亦何必区区乡井也。且吾炎侄与尔,既生同方而为中表兄弟,则殃同地而精魂自尔相依。夜台有者,亦不至于寂寞。至于尔子若孙,则尔家世传忠厚,定邀福于彼苍。必克自树立,以光大尔之门户,尔亦不必过为虑。倘或人事有不济,予异日解组归,虽线材薄力,亦未有漠不相关者,尔其安然于地下,以听天之发付也可。


留别莱翁公二首   长洲宋广业
琴鹤风流早放衙,东都良牧旧名家。操持共仰凌云迥,抱负还夸满腹奢。四境沾濡郇黍雨,三春掩映召棠花。从知报最声华盛,定促锋车荷宠嘉。
几载相依强自支,同心惟有慰黔黎。分忧不惜经营力,尽卒常多惨澹时。共济本惭非巨舰,赐归今喜学婴儿。遥知此后难为别,淄水吴山两地思。
送别莱翁公   犍为李光祖
朝随玉漏逐宛班,偶忆枌榆请假还。此部贤声留北阙,耆英雅望重东山。著书早购三千卷,策杖何妨十亩闻。况复蒲车终有日,仍看皓首觐龙颜。
御制闺怨二首以溪西鸡齐啼为韵,中限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双半等字。  铁菴公拟
鸳鹭双飞止一溪,君何七八半东西。春光九十含愁思,离绪万千惊夜鸡。天或二三赋各异,人因五六愿难齐。四方浪说丈夫志,百尺楼空两泪啼。
丈室四围半碧溪,思君七八夕阳西。一朝恒滴两行泪,五夜长听万户鸡。九十春光人易老,百千离绪恨难齐。三秋尺素恁双雁,二六良宵空自啼。


日照县老民颂莱翁公德政歌
罗老爷,是青天。大学者,不爱钱。老民痴长今百年,所见无如老爷贤。当初到任遭荒歉,家家老小命难延。老爷见之心恻然,往来申请费周旋,下情直达君王边,灾一报,粮频蠲。发赈济,救颠连。夫妻免拆散,父子得团圆。从此民休息,方知官熬煎。官熬煎,民安眼。催粮不用急,告状多两全。街坊打扫常常净,城池修理处处坚。老者爱,贫者怜。病者药,药才痊。助婚嫁,成姻缘。矜鳏寡,恕过愆。祈雨甘霖降,求晴阳气宣。不是老爷为人心地好,如何盗案到底无耽悬。谁似老爷四时八节同民乐?谁似老爷终朝无事诵书篇?好老爷,真青天。青天隔人远,老爷在眼前。
答萧治堂烘蛹、牧蚕、缫丝、织绸事
治堂及杏村昆弟,皆思南沿河司秀士也。其伯启秾 公,官贵定学博。治堂等从学于署,时予亦从学于先介如公 官署。晨夕相见,遂成莫逆,久亦赏奇析疑。一日治堂询邑中丝绸等事,因为此作。别后已四十余年,均无复记忆矣。岁在壬子,有修谱事,搜求故籍,于箧 中忽得存稿,而怀旧之意复萌。乃思此等事,亦吾人所当知者。再加斟酌,录之以附歌后。
烘蛹六首
说烘蛹,要选种,听了响声试轻重。无声而重便为良,雌雄须称毋须冗。重,上声。
说烘蛹,要烘房,无风僻静最为良。四旁上下须周密,朗敞虚空便否臧。
说烘蛹,要生火,微和猛烈休相左。始须微和终猛烈,日夜殷勤休偷惰。惰,上声。
说烘蛹,要贯穿,牟尼一串四稜现。周围逐处高悬起,火在中间如闪电。
说烘蛹,要备筐,糊底糊盖须周详。黄荆条子惟生好,旧筐浸用总非良。
说烘蛹,要提蛾,雌雄配对休蹉跎。依时即将雄者去,雌置筐中蛋自多。
牧蚕六首
说牧蚕,要看坡,阴阳向背休相讹。丛树无如芽子好,山林深处不须他。
说牧蚕,要精细,检点稍疏终罔济。一发即便置枝间,须防冷冻还多毙。
说牧蚕,要砍坡,刺刺草草岂容他。绊足挂衣皆不便,尽行锄去斯相那。
说牧蚕,要赶雀,须防群鸟来啄攫。更兼他类亦相残,加意巡查休忽略。
说牧蚕,要剿蚕,接连一处好相探。枝头叶子如将尽,即便从西剿到南。
说牧蚕,要心坚,翻却三眠始大眠。再过一旬臕脱了,方才作茧有丝绵。
缫丝六首
说缫丝,须认茧,肥而且大方为善。拈来头绪更多多,此类缫之丝不鲜。
说缫丝,要治锅,粗沙砖瓦用心磨。烧红扛起油方下,拂试周回不厌多。
说缫丝,须用灰,荞灰即好莫须猜。酌量多寡坛中貯,涨水相参搅一回。
说缫丝,要善煮,水涨茧下瓢来杵。再涨一番灰水参,丝齐遂将清水茹。
说缫丝,要打提,打齐驾马车便携。粗细总须从时尚,更能匀净便无诋。
说缫丝,要加炕,炕好将他纽成絖。里子翻来为面子,何人见此不相尚。
织紬六首
说织紬,要牵经,窄宽数目丝筒定。挽交即便挂樁间,长短抹红为印证。经,去声。
说织紬,要撞簆,丝丝递入皆将就。下须一棍投其中,抢毕将绳来紧收。收,去声。
说织紬,要加刷,簆梳浆了簆又刮。太润太干皆不宜,日光之下须详察。
说织紬,要拴综,推往引来皆必用。循序丝丝扣在中,告君此事宜尊重。
说织紬,要整机,宜平宜陡试方知。就中妙诀无如垫,消息惟斯慎莫违。
说织紬,要用绳,上系滑车与天平。综踏乘筐均钓起,方钭梭织显经纶。


抚孤行并序  廪生徐延昕
    节淑李孺人,罗清渠先生之从曾祖母也。先生为余言:族有曾祖曰辉,原配已逝,遗一子曰立明。甫岁余,继娶则孺人也。孺人于归时,年方十七。踰年,辉公卒。临终谓孺人曰:“予家贫,汝年少,势无可守。第予仅此子,愿别嫁时,即为如子携与偕往。他时成立,予幽冥中感佩不忘。”孺人泣曰:“君谓家贫年少即不能守耶?予此时言之,君必不信,他时于地下总可对君。”后辉卒,孺人矢志抚其子如己出,饮食日用出于纺织。虽备极艰楚,卒无怨言。有劝之嫁者,总不从。后其子成立,为之聘定。孙曾绕膝,家亦小有。孺人八十余而卒,未受旌奖。余思乎妇人之守节也,或夫家可恃,或母子难别,或他故牵制,此亦势所使然。而孺人皆与之异,不亦难能而可贵乎?因为作此,名曰抚孤行。
清渠先生克绳武,往往数典不忘祖。持状命作抚孤行,愧我才粗立言腐。为言尊族李孺人,松柏有心竹有筠 。嫁年十七寡十八,断雨零风剩一身。一身之外复何有,踽踽凉凉心问口 。庄姜不恨己无儿,戴妫之子完堪守 。夫子临终本托孤,命侬别嫁与携雏。妾从治命不从乱,一妇焉能事二夫。不作出山泉,不为上天雨。誓将弱质报亡人,天倾愿效娲皇补 。补天不易抚孤难,儿孤年幼且家寒。年幼谁怜人两口,家寒难说日三餐。听得东邻有嫠妇,夫死遗田数千亩 。求其心迹与为人,不为儿孤为财守。又听西邻有寡孀,扶床儿女已成行。宵深忽听求凰曲,便调琴瑟发清商。惟有孺人心似銕,岁寒不改冰霜节 。三更针线五更棉,身上衣裳口中食。和丸画荻几经秋,看看孤儿亦上头。为求淑女行时聘,更觅良师餽束修。无那英雄阨时事,名不能成即就利。克勤克俭家小康,生子生孙时亦异。孺人终竟不沽名,不令儿孙与请旌。四代同堂年八十,苍松翠竹自敷荣。似此坚贞闻亦寡,愧煞当年采风者。不为孺人歌一篇,那知世有斯人也。托孤寄命等贤臣,万石千钧系一身。道旁立石多旌奖,试问如斯若个真。


莱翁公训俭辞
俭用免求人。休漫言,靠至亲。想如今,多是济 富不周贫。他,怎肯济你英雄困。
介如公救荒辞
秋干本来绝粮,有无一样心荒。虽云下种胡麦,算来隔期悠长。思量无策可救,惟有萝蔔 一行。讨田均可种得,又不耽误禾秧。深挖细抄广种,当粮三分何妨。犹期传写遍告,大家共享平康。


标明助修忠爱堂名目
从来木必有本,水必有源。能培其本而浚其源,自枝茂而流远。祖宗者,人之本源。而祠庙者,又祖宗之灵爽所式凭也,修之可勿亟乎。记有之,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此物此志也。吾家忠爱堂,旧在穆家林地。历朝来有废即修,祀事弗替。乃乾隆中年,司事者因公兴讼,遂将公田变卖,而庙之废坏因之,是一大缺憾事。迨乾隆乙已,先人选菴公等,创修文昌阁。乃设主于中层,以便聿修祀事,此亦差强人意之举。道光己酉秋,搢先叔、遇伯兄以拜跪之拥护也,与活等计议,谓当移于下层,爰命源恭弟、相品姪以公银修好。越两月,而神龛神主焕然一新。安主之日,二公又曰:忠爱堂有名无实,是大不可。活乃与源勋、源昌,源让协同相玲造簿募修。族人亦欣然乐助,仍命源恭及源实监修。其用之不足,即取给于公项。斯堂之所告竣也。兹者二公皆捐馆舍,而活之精力迥不如前,恐其久而忘也,因仿大事书方之义,取乐助者之名与数,概行书之于板。其有许助而未出者俟其己出,然后标明。咸丰戊午小阳月中浣清渠源治撰。
议立宗首族长房长祠长
宗首者,先人之嫡长也。族长者,宗首之家相也。房长者,分族长之任而代管本房者也。至于司钱谷,主修培,则又谓之祠长。自来巨族皆必有之,所以吾家亦然。昨与族长谋,宗首有定。此外宜择其可者,佥曰莫如某某某某,于此见诸君皆人所信服也。为诸君告,宜正已以正人,毋避嫌而避怨。务与先人增光,休使族人减色。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兄言友,与弟言恭。富者勉之以仁,顽者策之以义。礼法具在,毋纵毋宽。世有见义而忘义,殉私而害公,以及互相推诿,可否置之不问者,皆不免于区区,诸君不宜有此,想亦恶此而不肯为。凡我族人,自今至于后日,各有不平等事,凭兹长者,公道自存。倘其恃强滋事,或好勇斗狠,或结党成群,或为非礼,或犯非义,是抗违教命,不遵约束,即以家法从事。如再抗违,前行扭送禀官。此系与先人整饬子孙,并非存心刻薄,特此布告,各宜凛遵。 咸丰八年小阳月上澣 日谷旦清渠氏草此,命书于板,并告将来。所有条规分别如左:
一、礼从先进。考先公在位时,家臣有舍人二员。凡族人有不平等事,则即诿之和解。不能和解,而后自为剖決 。诚以亲疏不同,毋绝其爱故也。兹后亦依此法。事在一房,则本房之长与和解之。事系两房,则两房之长共和解之。惟不能和解,而后宗首族长入祠理剖。
一、宗首族长,无非为先人执法。凡理剖时,祠长先令祠差备办香烛,铺设公案。宗首族长将先人神主请至忠爱堂,安置位上。焚香炳烛,诣位前参拜通意,而后两旁序坐。清问理剖,总依家法。事毕,仍奉主入祠安位。有违抗者,即送官究治。
一、非礼威严不行。当讲理时,只有宗首族长房长祠长坐位,以外虽尊长亦无坐次。如尊长来前,设坐位于他处可也。
一、入祠原系讲理。事中人如系尊长,则准站立。系卑幼者,则定当跪。曲在尊长,只宜从罚。曲在卑幼,则必加责。今官长有先打后问之条,正是此意,亦示以尊卑长幼之道故也。
一、公则生明。然亦有公而不明者。如宗首族长剖決有未当处,族中人不得当面批驳。即有不平,尚可凭官。敢有当面批驳者,此系百无禁忌,从重议罚。
一、敬老尊贤,典礼所在,故朝廷有包告一条。凡事中人,六十以上者,有衣顶者,系妇女者,皆准至亲卑幼替刑。
一、全作赎刑。虞书所载,凡族中有应责者,除犯伦常外,亦准依例从赎。至于从减从免,非房长及事中者,一概不准求情。
一、宗首有事,则族长作主。如其理曲,亦依家法。在族长,则宗首亦然。
一、祠长管理钱谷。凡进出必须注册,又必报明宗首族长。一岁一清账,凡交代时,宗首族长必与为清算明白。上首给下首以清单,下首给上首以领约。有蒙溷则罚,有亏欠勒赔。
一、祠必有差,以备差遣。兹有事时,传与催促,即用祠差。事中人各先出银叁钱,以壹钱作差脚费,壹钱作香烛费,壹钱作是日宗首族长房长祠长茶叶及饷午费。其余交祠长办公事,不得推诿。
以上各条,举其大略。无非整饬族人,欲为先人增光。昔司马温公云:自宗法废,而家之颓败,因之则知宗法行。而家之昌隆,想亦必因之也。愿我族人,共体此意。
清渠遗嘱
为昭示后人,永敦和睦事。惟予天资 最鲁,心力颇坚。未有先人产业,勉为斯世男儿。幼读诗书,长训弟子。固游庠序,从无包揽之情。即处乡方,罔起争凌 之衅。义外之财不取,分内之事必为。养生送死,取诸砚田。嫁女婚男,出于书馆。予生之岁,正月甲子朔。今则四百三十有七甲子矣。去日已多,来时苦少。聊置一亩之宫,堪为环堵之室。因系祖宗居址,爰为似续根基。均分二子,冀保千年。富而好礼,宣圣之言可思。贫不失基,往哲之词切记。父传子,子传孙,孝友睦三行,终身罔替。十而百,百而千,佃当卖三字,扪舌休提。且长子已获一衿,次男亦通一艺,果能操勤克俭,管许足食丰衣。其有器用,从前已分,不无长短,以后莫言。至于少有羡余,留作老年人存殁之费。惟是略存忠厚,方为小子们发达之资。遵吾分示,自尔昌隆。各存壹纸,足抵千金。此嘱。咸丰拾壹年岁在辛酉捌月初壹日
清渠老人亲笔书。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