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庙墓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祠庙墓苑

“罗府祠堂”与永川松溉罗氏望族

 罗良富 发布时间:2006-03-29

 

   由重庆永川市城区乘公交车南行40公里,便到了长江北岸的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松既。松既小镇本名叫 “松溉”,却被小镇人呼之曰“松既”,据说是古时候小镇出了一位举人老爷,轰轰烈烈地回乡省亲,许是离乡久了,又许是做官做得糊涂了,竟把松溉念成了松既,却又放不下面子,不愿认错改口。谁知小镇世代鲜有读书人做到了举人的份儿上,人人奉举人若圣明,于是便恍然大悟,很响亮地跟着读为“松既”了。一代一代传下来,“松溉”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松既”——传说归传说,实因其境内松子山、既水而得名——现已正式更名为“松既”了。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松既,是长江上游一个颇具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小集镇。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到松既的“三清”: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既的七绝更让人流连忘返: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它们共同组成了松既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在松既的古建筑中,以位于松子山街的罗家祠堂最为有名。《松溉罗氏族谱》(清“嘉庆”丁巳年木刻本)记载:入蜀第六罗世勋于清“乾隆”己丑(1769)年起,在松溉镇松子山前(金子山后)修建本氏宗祠,起竣三春,冠名为“世德堂”。至于为何取名“世德堂”现已不可考,但后来永川出了个嘉庆庚午举人、辛未年三甲第59名进士也叫罗世德,字玉成的,我们不知道他的族属情况,或许是因此祠堂而得名的吧。
    罗家祠堂现属清代建筑风格,是重庆市范围内现存规模较大,保较完好的一座祠堂。其正祠的横梁、石墩以及两堵烽火墙上,仍清晰可见雕刻绘画的花草、鸟兽、石龙和人物战场,尤为精致。  
    清“乾隆”时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文绶曾为此祠堂赠授“罗府祠堂”匾额。永川县衙曾两度设在松既,还相传,乾隆曾在该镇罗家祠堂御批,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百官经过罗家祠堂,无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松既罗氏家族当时的显赫地位,由此可见。  
    松既罗氏之望,一是人丁兴旺,二是人才辈出。  
松既罗氏的开基始祖为罗祥胜,字胜二,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三十一都水东淘银塘熂下;元末处士,因避红巾军乱,徙居黄州府麻城县仙居乡,配李氏,生友忠、友文二子;历数年,至明“洪武”初年又徙川东道永川县松溉镇落业。清“雍正”十(1732)年壬子岁修谱时,本支系就广泛发派四川綦江、泸州、顺庆、雅州、丰都,贵州仁怀、遵义、安顺等地。到民国廿(1931)年第四次修谱时统计,入川第三代六大房共有100多个细小分支。可谓是兴旺发达了。  
    或许是自南宋大经学家陈鹏飞(子少南)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起,松既就积淀起了浓厚文化底蕴缘故吧,在此生衍的罗氏一族,从入蜀第三世罗志谅起,陆续出六代贡生。特别是到了入蜀第五代罗鍪,更是连续四代中举,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罗鍪,字衡武,号梅轩,明“弘治”乙卯(1495年)科举人,商州学政,赠户部员外郎;子,罗洪载,字道兴,号浒矶,明“正德”己卯(1519)举人;“正德”庚辰(1520)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孙,罗廷唯,字会甫,号贯溪,明“嘉靖”壬子(1552)举人,“嘉靖”癸丑(1553)进士,仕至都察;曾孙,罗太易,字元我,   明“万历”丙午(1606)科举人。
    笔者迁居永川几十年,但并不属于松既罗氏家族,既无自吹也无高攀之嫌。只因为“天下罗氏是一家”,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永川松既罗氏而骄傲。特别是松既罗氏家族形成的浓厚文化氛围和遗留的古朴建筑群体,现在还是当地人民的精神、经济财富,更有理由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记住他。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