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罗氏祠堂
发布时间:2005-04-29
淮安罗姓中最有名的当推金石学家罗振玉一支,上虞罗氏在淮安定居时间虽不算长,可还曾建有祠堂一所。
上虞罗氏原居浙江上虞之小越,道光年间“迁淮安一世祖”罗敦贤(字书声,号希斋)“历佐盐河幕”,“侨居淮安之清河”。第二世罗鹤翔(行三,字翼云)曾任高邮知州,卒后其妻方氏携两子于咸丰五年春“由浦迁淮”,初居河下罗家桥,咸丰十年迁于淮城更楼东,并置田产于泾河(解放后划属宝应县)。第三世罗树勋(行一,字尧钦),历署海州州判、徐府经历、清河县丞等职。
淮安罗氏祠堂的创建人罗振镛即为罗树勋之子(行二,字颂西),母范氏,为《淮壖小记》、《淮流一勺》作者范以煦长女,三弟即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罗振镛妻王氏,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编者王锡祺长兄王锡龄之女。罗振镛清末时为同知衔安徽补用知县,工于诗画,精于鉴赏,录家藏名画为《名画编目》、《画录识余》、《画话》各一卷,年轻时即好篆刻,得南北各大家的赞赏鼓励,此后数十年不辍。另著有《罗氏祠堂录》、《罗氏家乘》等。
淮安罗氏祠堂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位于淮城东南打箔巷坊。祠堂大门朝南,进门面南享堂两边楼上下;面北为饮恨堂,饮恨堂两边一为斋房,一为陈列所;面东为一字墙、泊舟用小方亭;面西为厨房、轿室;中凿有方池;西巷内为仓室;共有房屋16间。大门对联“俎豆渐江分济济,鼓钟淮水自汤汤”,房门对联“水源本末,春禴秋尝”,大门匾“本支百世”,享堂匾“孝思锡类”,堂匾“世德作求”,屏风额“如闻叹息之声”。其他各处也有对联,如“真学问五伦做起,大文章六经得来”、“兄弟睦为家之肥、子孙贤知族将大”等等。
罗振镛18岁时,过继给族叔罗裕仁(罗敦贤第二子罗鹤龄的长子)为嗣子,因此祠堂中除立有“罗氏门中先远宗亲”及罗振镛曾祖、生祖、生父的牌位外,还有其嗣祖及嗣父的牌位,共六座牌位,其中“罗氏门中先远宗亲”牌位居中,其余分立于左右。
罗氏祠堂常年祭祀经费来源为:“春秋祀典及修葺经费,以升嘉社稻租百余石、界首镇租二百余石作为常年的款。”该条明列于罗氏祠堂的堂规中。
罗氏祠堂规则中其它条目如:“如有取祠堂一扌不土者,以不孝论罪。”“凡遇争端由祠堂公判,如实不能了结,方准到官。”“违犯教令、不顾廉耻,由祠长公议削籍,不准在祠堂行走”等反映传统的封建宗族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有关于男女平等的一条:“祭祠男女一律,虽出字,究属一本,外孙外女均与祭。”将女儿以至外孙、外孙女一律与祭,这在以往的宗族制度里前所未闻,而且该条文出现在罗氏这样封建官僚家族的祠堂堂规中,就更显得特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