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文物古迹

家族的传家瑰宝

  发布时间:2003-01-03

 
  
世系分明,有条不紊,无疑是我国罗氏家族所最引以自豪的特质之一。

这份自豪,得来可真不容易,是历代先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先有两千三百多年前罗凌甫的始修族谱;再有宋朝时期罗元杰遍访大江南北宗亲之后撰成的「罗氏流传世谱」,又有近世罗香林教授所订正的「罗氏大成谱序」……。罗氏先人重视源流,倾力编谱保存世系的遗风,实在足为典范;而上面的三项古老文献,当然更是千秋万世罗氏子孙的传家环宝了。

拥有这些价值连城的遗产,这一代的罗姓子孙,岂能不一一加以透彻的认识?!

罗凌甫为头一部罗氏族谱所亲撰的序文,本文第一四九篇已经介绍过,内容详述罗氏自黄帝轩辕氏至周显王十四年的传世和发展情形,请翻阅参考。

完成于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一○五三年)的「罗氏流传世谱」,全文洋洋洒洒数千言,则是一千年前罗氏苗裔分布情形的重要纪录。该文的作者罗元杰,是「 豫章」开基祖罗珠的第三十五世裔孙,曾经高官至直龙圆阁学士,于致任后遍访大江南北各地的宗亲,最后撰成此文,是历来有关姓氏文献中极为珍贵的宝录之一。
以下,使是该文的主要内容:

「吾族系谱,出于祝融之后妘姓。封国于罗,食采宜城,其后卜土兆姓,以国为氏,从其郡为豫章。……

阅历汉朝,先祖遗翰公,三代无白丁,四世接公卿,至文景时,先祖珠公,为汉大司农,复迁豫章之西山,子孙蕃盛,衣冠相望,因官于四方者多宗于豫章。

夫何,西汉之未,孝平之世,顿遭王莽之乱,而我祖臣恭公,见篡起,遂兴洁身去乱之心,领家属而徙居河南汝宁所罗山县,历有数代,至今祖墓多在其处。

东汉三国,晋朝南北之世,人文蔚起……隋唐相继之间,我祖诰公,东川赐第,号贵通侯,继而祥响公白雀绕梁,祥徵瑞草,是皆政教简易,民康物阜,歌颂我祖之德,至今犹传诸简册者也。又继而仪真公,自唐中擢进士第历翰林学士,曾升为盐铁史,冰心赤面,而不恂私欲。

至于唐僖宗之末,又遭黄巢作乱,铁史公之子景新公,徙于虔州虔化县,即今之赣州大平乡是也,拂历数年,送起避乱,而始迁豫章之闽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紫源里太平乡雅鹊林,自此荣业成家,书答维世;五代之末,犹不改家风,膺州牧伯,八座九卿,荣何如之。

虽然吾族人自秦汉而下,散处各方,非大修冢乘,何以有敬宗睦族乎。元杰幸存首颂,得以解组归农,念及先人世系,堕绪茫茫,因辞跋涉,历游水平山东、浙江、襄阳、长沙、豫章等处,访宗问族,参互考订,还证我曾祖仪真公遗稿,督弟立行纂修之,并请欧阳修、刘公敞各赠谱序一篇,藉证是谱得失,而谱于是大成,俾后世上观吾谱者,亦知罗姓尊卑有序,名份有意,其来有自,其出有由也。」

「罗氏大成谱序」,由前清道光年间官拜州司马的罗明高所撰,是一部记述长时以来罗氏以江西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分衍播迁的翔实记录。这篇文章,对于「豫章」 罗氏苗裔的南入迁闽和入粤,记述尤详,可以说是今天罗姓人士寻根探源的最具体依据,如有需要,不妨参考一九七零年出版的台湾「赖罗傅联宗大族谱」一书。

正由于拥有如此多的家传环宝,具体证实了大家彼此间在同一「字姓」下的木同水、水同源,所以台湾的罗姓苗裔,一直到今天,对于他们的另一项家传遗产——历代祖先的遗训,仍然恭记谨守,不敢稍事或忘。

具有四、五千年历史源流的罗氏家族,历代传下来的祖训当然不在少数,本文限于篇幅,只能介绍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两项:

「初祖祝融公遗训」 :「不求金玉重重富,但愿子孙个个贤。人生天地,首重伦常,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处己以孝悌忠信,接人以礼义廉耻,存此八节,四海一家。勿以权势凌人,勿以富贵傲人,毋阴谋害人,毋败德损己,莫说人是非,莫笑人长短。」

「湖寮罗氏始祖遗训」:

「诰尔子孙、诫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亲,不如族人,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宗谊为重、财气为轻,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老宜爱其弟,为弟老宜敬其兄。土壤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分奉公,及人推己,闽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以兴家庭,务谦 厚以处乡里。

毋事奢淫、毋习赌博,毋争讼而害俗,毋酗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以强凌弱、毋以下犯上;毋因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而伤和气,毋多言以取祸、毋责人以求备、毋为亏心之事,以损阴涉 ,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勿谓无知;冥冥鉴临,勿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为孝也,我其佑之,违我训者,是不肖也,与众弃之,不惟弃之,倾覆随之,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