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提督罗大春的遗闻与迭事
发布时间:2003-05-21
一、罗大春年谱式的回忆录《思痛录》系手抄本,现仅剩首卷一册,其中记述罗大春“素勇敢且得民心”,清代翰林院编修李鸿章曾说过“余与罗君(即大春)虽未谋面,然知其勇敢善战且得民心。”民国《衢县志·人物志》记述罗大春“虽莅戎行而好矜恤寒畯,尝于岁晚访查贤士,赠给度岁之资”。
二、民国《沥县志·人物志》记述罗大春“择省之东文龙巷口,购地二亩余,建造试馆.一所,栖息安,即衢县)龙(龙游)两邑乡试之士子,费银三千余。
三、民国《衢县志·人物志》,记述罗大春“尤喜文籍,如《左文襄奏稿》、《史纬》、《吾学录》、《批点四书》、《小四书》、《活人方》等。”据清代文人俞樾(曲园)著《罗景山军门思痛录序》称罗大春“虽绛、灌之属(意指武官),而雅好文墨,尝得晋江陈亹斋大令所辑《史纬》一书,谓其简不失要,约不伤严,心好之;为补刊其原版之残缺者,使成完书,分贻同好。”
四、民国《衢县志·人物志》记述罗大春于“同治十三年渡台,会办防务,并开山抚番事宜”。据回忆,罗氏先辈曾谈起罗大春曾率领兵将数万,从福建金门渡海东征,在台湾和法国、荷兰两国侵略军进行大小数十战,终于将他们赶下海去。解放后罗炎林家尚存功牌四张,罗炎林于1955年左右,亲将该功牌送到当时的衢县文化馆,由胡荡同志收下,并口头予以表扬。据罗炎林之母马凤起生前谈及罗大春“胁下、腿上都留有法国、荷兰殖民主义者打进去的弹头,直到其逝世犹未取出"。为了抢登敌舰,罗大春双脚脚板,被敌舰上的倒刃刺穿,可当时他受伤不下火线,其勇敢无畏精神,使法国荷兰侵略分子震慑,只要一看见‘罗’字大旗,便抱头鼠窜,狼狈逃跑。”
五、据回忆,罗氏先辈曾谈及罗大春在三十四岁升任福建提督时,十分重视海防,曾在宁波建造炮台多座,以防海患。直到近百年后,那里的老人还能指出罗大春建筑炮台之遗址。衢州有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说一些他们的父辈跟随罗大帅在宁波筑炮台的往事。
六、罗大春于清朝同治初年,随左宗棠督帅驻衢,便在衢县定居。家住城区东河沿现总工会和工会俱乐部一带。为了帮助贫困的同族人,将施秉故乡罗氏宗族中贫苦无依者迁居衢县,并在衢县横路乡塘坑村为他们购置田产安居。现在罗大春的曾孙——“名”字辈的堂兄弟只有十四人,而他从施秉故乡带来的同族人之后裔已繁衍至数百人,使塘坑村成为罗姓之村落,其实他们并不是罗大春的后代。
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俄殖民主义者妄图分割我国新疆地区。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4月浙江巡抚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由鄂、豫赴秦,酷暑行军,至潼关时军中疫病流行。罗大春及时送去泉曲(中药神曲)二百斤,有力地支援了左宗棠进军西北,保卫边疆并取得了胜利。左宗棠深为感动,于农历7月18日修书致谢(见左宗棠手札)。
八、罗大春有银白战马一匹。一次,罗大春中箭受伤落马,追兵拥至,危急万分。此时白马跪下前足,蹲伏其身旁,让罗大春匍匐登上马背,然后驮着向前飞奔。突见前横一河,而追兵逼近,罗大春拍马首喟然长叹,说:“此处是我和你葬身之地了!”话音剧落,谁知白马后退几步,猛然纵身跃入河中,并拼命凫水前行,直登对岸,罗大春终于脱险。该白马曾多次助罗大春立功,因此深受罗大春爱护。后罗大春养病于衢州时,该白马老病而死。罗大春痛惜异常,为感念其情,把一双汉白玉手镯衔于马嘴,并为之隆重葬于罗氏墓地。
罗名军 崔成实 罗炎林 罗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