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芳授业从姑山
罗伽禄 发布时间:2004-03-14
从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县城的东南面,地处赣抚平原。盱江苍苍,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劈山而出,其西为麻姑山,其东为从姑山,为麻姑山之从山而得名。山脚下双江如带,其西为盱江,其东为黎滩河,夹山北流而去。
徐霞客在《江右游记》中有记:“出建昌(今南城)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
从姑山顶即飞鳌峰,青苔片片,藤蔓爬满石壁,有两石如柱并立,石柱从东看作欲飞状,古人为之起名“飞鳌峰”。石柱上凿痕条条,还有一个个浅浅的小圆洞,从形式上看为造屋架梁所用,还有瓦片嵌在条痕之中;脚下平地杂草丛生,由于历年雨水的冲刷,地也变得高低不平了。壁面上有许多字迹,“飞鳌峰”三字至今可认,为罗汝芳所书,有题款为证。壁上还有“洗心池”、“悟空”等字样,脚下还有些残砖碎瓦。从痕迹看,这里是古代房屋的遗迹。大概这就是明代罗汝芳讲学之所了。
罗汝芳(1515~1588年)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泰州学派惟一特出者”,有《近溪罗先生全集》传世,字惟德,号近溪。28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任过宁国府知府、云南副使、参政等职。
罗汝芳为官,各地均有政绩,曾在云南开发水利灌田千余亩,击退边地少数民族对大理一带进攻。罗汝芳思想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核心,在客观上有反程朱理学的一面,也有反封建专制的一面。黄宗羲称其一洗理学肤浅套括之气;李贽赞许罗汝芳以平等思想自度度人之功:七十年间,东西南北无虚地,雪夜花朝无虚日,贤愚老幼、贫病贵富无虚人。
罗汝芳建“从姑山房”,收徒讲学,一时四方弟子云集。那时罗汝芳已是理学界一名重要人物。汤显祖的父亲闻其名,把13岁的儿子送到了百余里之外的盱江河畔从其读。后来汤显祖在为友人邹元标所作《太平山房集选序》中回忆当年,“予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予天机泠如也。后乃畔去,为激发推荡歌舞诵数自娱。积数十年,中庸绝而天机死”。汤显祖在剧作中展现的叛逆精神可明显看出罗汝芳的影响。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罗汝芳“初二日午刻,整衣冠端坐而逝”,享年74岁。罗汝芳辞世后,他的弟子从四面八方赶往从姑山吊唁。弟子中有名者如汤显祖、杨起元、焦、邹元标、吴道南、董裕、占事讲、邓元锡、姜鸿绪、左宗郢、王一言、胡清虚、周汝登、沈懋学、李登、王环、徐允儒等等。汤显祖写下《奉怀罗先生从姑》诗:“杖底山河数点烟,真人气候郁罗天。蓬壶别贮生春酒,京洛传看小字笺。鹤唳月明珠树里,渔歌风色杏坛前。也知姑射能冰雪,谁道汾阳一窈然”。
三年后的五月,汤显祖贬官徐闻(现属广东省),一路簸跛,疾病缠身,自长江水路而下,入抚河,至家,又沿河上溯,直抵南城。在南城登岸,时为九月初九日。他来到从姑山上,眼前物是人非,山房依旧,草木依旧,作《入粤过别从姑诸友》诗赠别友人:“祠郎杯酒忆京华,夜半钩帘看雪花。世上浮沉何足问,座中生死一长嗟。山川好滞周南客,兰菊偏伤楚客家。欲过麻源问清浅,还从勾漏访丹砂。”离开从姑山继续从水路经南丰、广昌靠岸,陆路南下广东,至徐闻。他在徐闻创立贵生书院,彰扬其师罗汝芳的爱民学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春,汤显祖又往从姑山凭吊。写诗两首《己亥发春送达公访白云石门,过盱吊明德夫子二首》:其一:“残雪疏山发暝烟,卷帆春度石门前。空宵为梦罗夫子,明月姑峰一线天。”其二:小住枷纱白云地,更过石门文字禅。平远空高一回首,清浅麻姑谁泊船。”
在明代有这样的记载:“从姑山者,罗先生讲学处所也,先生倡明德之旨,为后学宗,四方学者响应,如声奔谷,辐辏盱江。有依不忍去者,相与入山密证焉。于是四方来谒先生者,无不登从姑,而从姑之胜,遂闻天下。”·左宗郢《修从姑山记》)从史料看明清时期对该山房均有修缮,从而使该山房日广其名,日增其容。历代有众多官宦商贾、文人墨客、市民樵夫等登临游览。昔日从姑山房之地,即今日石柱之顶,圆而平,纵览天云,蔚蓝的天空,云儿或行或驻;远望四山回合,俨如翠屏,烟雾变幻。古时俯视盱江如练,舸舟争流、渔歌唱晚,今天已无舟无渔,但两岸良田屋舍依然,炊烟袅袅,建昌城内碧瓦朱檐,千门万户。
(网站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