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广东
宋季南雄珠玑巷南迁移民领袖罗贵世系源流考述
罗 晃 潮 发布时间:2003-01-29
在有关南宋珠玑巷民南迁问题的研究中,有对此一史事的本身及其组织领导者罗贵本人的存疑,为明此一史实以及确证罗贵其人,特从相关的罗氏族谱中,自罗氏源流,由古到今,疏理出罗贵完整不断的世系,以说明罗贵其人及珠玑巷民南迁史事的真实可靠性云尔。
一、远古源流
考我中华各族人民,同为炎黄子孙,轩辕遗裔,就中汉族罗氏即是黄帝嫡裔祝融之后,经过千百年的生息繁衍,人口众多,已成为我国古老大姓之一,据1982年调查资料统计,罗氏位居全国一百个大姓中的第20位。相传黄帝有一子叫昌意,昌意生高阳,20岁时,“黄帝崩,葬高桥,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五帝本纪》)。
据《白虎通》云:“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颛顼。”颛顼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地域也得到扩展,在位78年,生三子名鲧、穷蝉、称,其中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他有两子,名重黎、吴回,次子吴回官为“祝融”,又有火正之名,即司火之官,吴回生一子陆终,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生有六子,最小的叫季连,即吴回之孙。
二、罗氏得姓来源
据东莞《槎滘罗氏族谱》云“祝融回之孙季连,连之裔鬻熊佐周文王有功,周成王时封其子熊绎於荆楚,尽有江汉之地,都郢中,厥后国于罗,初封宜。”故《国名记》说:“古罗国位于襄之宜城。其地即今湖北宜城到西20里罗州城,因以国为姓。其后,周桓王20年徙枝江、庄王八年迁于湘,地曰罗城,水曰汩罗。之后,因失封爵,子孙散处江汉之间。由此可知罗氏之得姓是因封国为九姓,所以罗氏又有出于祝融之说。
罗姓的来源还有一说,罗字常与网连用构成,
“网罗”一词,故从字源学来看,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张捕鸟的网,而《尔雅·释器》在解释网字义时说:“鸟罟谓之罗”,郭璞注云:“谓罗络之”。可见“罗”的本义就是捕鸟的网。因此,有的学者便提出在远古之时,最初以织网捕鸟为生的部落是以网罗为图腾,逐渐变而为部落的姓。具体地说,远在母系氏族时期,大概在今天河南、湖北交界处罗山县的罗山一带,活跃着一个以捕鸟为生,以捕鸟工具网罗为图腾,其后以罗为姓的部落,这便是罗姓最初的先民。由此罗氏族群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渐融合并成为构建居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罗氏确属中华民族最早的古老姓氏之一,居于中原地域,活动于今河南罗山县一带,以网罗为图腾,他们是出知黄帝嫡孙颛顼之后,祝融是其后裔六世孙吴回所任司火之官的职务名称。自此,根据湖南《零陵罗氏族谱》的记载,经过祝融吴回之孙季连至周代的源公已是60世,其子匡正公于周武王年因助周灭商有功而被封于湖北宜城,国号曰罗,以国为姓,这便是罗姓的始源,而匡正公也就是罗国一世始祖了。(编者按:有的支系以罗子国伯嘉大夫为始祖,因柏嘉大夫是罗子国唯一见著史册的罗子国臣民。)
三、罗国罗氏
自源公之子匡正公转为罗国罗氏新一世,据《梅州罗氏渊源》记载,匡正公有三子:昌允、昌兰、昌祚。传至24世万通公(字思晦)时为楚所灭,遂出亡下邑,避隐于襄阳黄龙洞金氏圩,他生有二子:芳噩、苍噩,是为25世。芳噩出逃四川,全家19口为楚所杀;而苍噩则随父隐居于金氏圩,生三子;砧、研、虬,是为25世。再传到31世为乘公,字凌甫,周考王甲辰年(前437)生,晚年佐秦有功,封益伯候,后迁枝江,即荆州府枝江县,公以罗国虽亡日久,未能无昭穆之序,用纂修祝融公以来历代世源,以昭后人,是为罗氏谱系之始,及至其孙即33世的守陇公、字宣,自枝江迁岳州府平江县,即今湖南长沙善化县。又传至40世为天朝公,字嗣彝,娶妻马氏,生有三子:君权、君赞、君用,是为罗国罗氏之第41世了。他们兄弟三人,其中君用公于秦末任武陵令(今常德),后仕汉为御史,拜尚书仆射,督运官铁,溺洞庭,娶妻黄氏,生子仍,继娶郭氏,生子珠,是为42世。至此,如按上述零陵罗氏谱载,远溯到从祝融吴回公起则已是102世了。(编者按:罗子国后裔,首见史册的是春秋卫国的罗御,与孔子为同一时代人。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罗御参与卫国宫廷政变一事。但罗氏族谱中,未见罗御有关记述。)
四、豫章罗氏
据不少罗氏族谱记载,均以汉豫章罗氏开基祖珠公为罗氏鼻祖,即以豫章珠公为始祖新一世。珠公字怀汉,号灵知,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汉惠帝时为治粟内史,赋税宽平,国用饶给,以直道不容于朝,出守九江,督众兴役,补筑城垣,城成而迁家于是,亲植豫章于庭。罗氏以豫章为郡望,盖源于此。”(见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珠公有子六: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成通、祗德,是为豫章2世,长子居厚袭父职焉。
此后,据《东莞樟村罗氏族谱》称,传至东晋有15世之罗铿,大兴年间举秀才为太子舍人,敕封为英毅王,生有二子:长绥、次缕,是为16世。绥幼名含,字君章,初为桓温参军,州主簿,桓温重其才,以为江左之秀,后累迁为廷尉,长沙相,致仕而卒。次子缕,则为秦奋武将军,因取置河州有功,敕封为大将军。(编者按:《晋书》载,罗含(湖南)桂阳郡、耒阳人。据本会编委罗耀光教授实地采访,其后裔现仍聚居耒阳,并有族谱记载。)
缕有二子名:企生、遵生,是为17世,企生字宗伯,仕殷仲堪为谘议参军。遵生则官著作郎。兄弟二人,以忠孝著称。遵生三子名昊,为18世,官至左都御史。昊有二子:长志时,次志友,是为19世。志友有二子:长温中、次成中,为20世。成中有子三:景显、景哲、景章,是为21世。景章公迁居浙江钱塘,而景显公则官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令,后居于开封府祥符县尚德里。自是一十七传至应兆公为38世,他由河南开封府迁至广东南雄府云。(编者按:据《柏林大成谱》企、遵生之父应为绥)
今再据《东莞槎滘罗氏族谱》载:应兆公乃袍公之孙,应通公长子,生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上引云一十七传至应兆袍,故其父应通公当为豫章罗氏37世,而其祖父则为36世了。据云“袍公隐居江西抚州临川县滕溪乡,娶九妻生十四子,俱通字派,分居各省各府州县”。应兆公原名瑰,又名彦怀,公分自河南汴州(今开封),仕晋迄周,官至指挥都虞候,后佐宋太祖开国有功,授御前干办,从太祖讨叛,累迁至彰德军节度。后天开宝2年(969)因与范质、王溥等从周旧臣“稍有形迹”而乞解兵柄,以散官就第自祥符上德里徙于广东南雄府始兴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巷,是为豫章罗氏入粤南雄之始祖。
五、南雄珠玑巷罗氏
自应兆公于开宝2年入粤定居于南雄珠玑巷,开启了岭南罗氏又一支脉,而为南雄罗氏之始祖,嫡传七代,复由其七世孙贵公因“胡姬之祸”于南宋绍兴元年又向南迁徙定居广肇庆府新会朗底村。现将南雄罗氏七代世系分述如下:
始祖(一世)应兆(名瑰,字宝兆,生子一:元祐。
二世 元祐(号平隐、生于乾德2年,初授镇海大将军,敕封镇国大将军,追封忠勇侯太,生子二:文达、文启)。
三世 文达(元祐长子,号南兴,国子监助教,娶妻霍氏,生有子一:纯福);文启(元祐次子,字云客,号南江,岁贡生,娶妻区氏,生有子二:纯义、纯德)。
四世 纯福(文达之子,有子二:大隆、大昌);纯义(文启长子,有子一:维统);纯德(文启次子,有子二:维业、维基)。
五世 大隆(统福长子,有子三:仕杰、仕良、仕忠)、大昌(纯福次子,有子二:弘举、弘远);维统(纯义之子,有子二:梦祯、梦祥);维业(纯德长子,有子三:锦文、锦章、锦源);维基(纯德次子,字广士,岁贡生,任福建莆田县宣教郎,有子一:锦裳)。
六世 仕杰(大隆长子,有子二:贡、赏)、仕良(大隆次子,有子一:贺)、仕忠(大隆三子,有子二:贽、贤);弘举(大昌长子,有子二:赓、脅)、弘远(大昌次子,有子一:宾);梦祯(维统长子,有子二:宝、实)、梦祥(维统次子,有子一:贯);锦文(维业长子,有子一:赞)、锦章(维业次子,有子二:资、质)、锦源(维业三子,有子一:贞);锦裳(维基子,世袭锦衣卫,有子二:富、贵)。
七世 贡(士杰长子)、赏(士杰次子);贺(士良之子);贽(士忠长子)、贤(士贤次子);赓(弘举次子)、脅(弘举次子,字公协,后更名寅,为南海湖涌始祖);宾(弘远之子);宝(梦祯长子)、实(梦祯次子);贯(梦祥之子);赞(锦文之子);资(锦章长子,为花县擢桂坊宝鸭湖始祖)、质(锦章次子,为肇庆府开平县河村始祖);贞(锦源之子,为南海县罗村始祖);富(锦裳长子,南雄府庠生)、贵(锦裳次子,原名以达字天爵号琴轩,南雄府贡生,神主奉祀冈州蓢底本源堂,有九子,依次是:清之、慎之、辉之、光之、曦之、温之、淳之、绍之、信之)。(编者按:据新会良溪、康熙罗氏大宗祠碑文载,其始祖为贵公。追溯到罗彦瑰、有学者进行研究,编者在《四库全书》亦见泰和有关记载,待进一步研究。)
六、广府(珠三角)罗氏
南雄罗氏贵公,据史书记载他因避胡姬之祸,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率33姓(一说37姓)97人南迁,向当时的广府地区(约今之珠三角地域)进发,最后罗氏一族连仆人男女共19人定居于冈州(今新会)大良都古蓢甲蓢村,可称为开广府(珠三角)罗氏之始迁祖(或太始祖)。盖因他有九子,均之字派:长清之、次慎之、三辉之、四光之、五曦之、六温之、七淳之、八绍之、九信之。其后他们大部分迁于珠三角各县,世代繁衍,又成为当地罗氏之始祖。今据东莞西门、槎滘、戽斗冈以及番禺横沙等地的诸罗氏族谱,分列他们兄弟四人所在当地开创之罗氏世系,是则可证珠三角罗氏,其源大都始于罗贵公也。今以罗贵为广府(珠三角)罗氏始迁祖(或太始祖),其九个儿子为各地罗氏之始祖(即一世),九子中以长子清之、四子光之的资料最为详尽,故将他们二人的谱系详为列出,如此便可见罗贵公之世系相传,一直延至今日。世泽延绵,世代繁衍,足可证罗贵之世系源流,历数千年,远可溯远古颛顼、祝融,近可及宋代彦怀,下可递至今日于永远,有谱可查,有据可证,非空言所谓罗贵南迁故事仅为传说所能否定者也。
(1)罗贵长子清之始祖一世,清之字大用号宗南,初任官拜将仕郎,升授中郎将,官至中宪大夫,取妻郑、阮、袁三氏,生有四子:长凤、次鸣、三翔、四冈,后迁居番禺车陂鹿步永泰里,车陂乃公始建也。公与妻阮氏合葬于车陂上塘边,1996年7月8日东莞西门罗氏后人罗菁先生曾到广州车陂寻访,在当地107国道向东莞方向贴近公路的左侧找到罗清之与妻阮氏合葬墓,99年3月美籍华人罗国雄先生与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教授亦曾前往拜谒,该墓已修葺一新,墓碑云:
宋一世祖讳清之,字大用,号宗南,乃南迁始祖贵公长子,生于徽宗崇宁元年九月初十日巳时,终于孝宗隆兴元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时,享年五十八岁。
(见《岭峤春秋一珠玑巷与广府文化》)。
以下清之公的世系,因手头资料以其第三子翔的世系最为详尽,今据《东莞西门罗氏家谱》依次列出如下:
始祖1世:清之→2世:翔(清之三子、字达胜号凤翥,授广东道行军总管,始迁居东莞,娶妻王、彭二氏,葬于黄公岭至今墓仍存,1993年上述后人罗菁取墓归收藏)→3世:楚(翔之子,字崇瞻,号梅曰,授广东威将军都尉,娶妻黄氏,有子二:德一、德秀)→4世:俊(楚之次子,字德秀,娶妻许氏,合葬于英溪乔岭),有子一:善。)→6世:善(应辰之子,字得宽,邑庠生,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娶妻王氏,加赠淑人,合葬于英溪麻地岭,有子一:昌。)→7世:昌(善独子,字祖昌,号耕隐,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娶妻黄、冼、何三氏,与黄氏合葬于英溪麻地岭,有子一:亨信。)→8世:享信(昌之独子,字用实,号乐素,生于洪武十年,卒于天顺元年,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迁给事中,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府,《明史》有传,娶妻刘、黄二氏,黄氏乃交址国人,公与刘氏合葬于英溪麻地岭,有子二:长泰、次宾。)→9世:泰(亨信长子,字彦通,号思贻,生于永乐四年,卒于成化十年,恩授永事郎,娶妻李、徐、邓三氏,与李氏合葬于英溪麻地岭,有子一:瑜。)、宾(亨信次子。)→ 10世:瑜(泰之独子,字廷美,号南庄,生于成化二年,卒于正清十六年,恩授承事郎,娶妻彭、李二氏,与彭氏合葬于英溪乔岭,有子四:锐、镃、锦、镒。)→11世:锐(瑜长子)、镃(瑜次子)、锦(瑜三子,字湛卿,号爱素,生于正清巳卯年,卒于万历癸巳年,娶妻张氏,合葬于英溪乔岭,有子四:淓、洌、渐、澄)、镒(瑜四子。)→12世:淓(锦长子,不详)、洌(锦次子,不详)、渐(锦三子,字惟学,号仰素,生于嘉靖庚子,卒于泰昌元年,邑庠生,娶妻张、刘二氏,与刘氏合葬于本山白石角,有子二:槐、梅)、澄(铁四子。)→13世:槐(渐长子,字士公,号玉霖,生于隆庆辛未年,卒于崇祯甲戌年,邑庠生,娶妻刘氏,葬于牛牯岭,有子二:日章、日戴)、梅(渐次子,出嗣。)→14世:日章(槐长子,字元暗,号淡如,生于万历癸卯午,卒于清康熙甲寅年,诰赠朝议大夫户部河南清吏司,娶妻黄、张二氏,葬于邝边牛园长岭,有子四:奇、隽、烈、哲)、日戴(槐次子,字玄祐,号熙茹。)→15世:奇(日章长子,字懿源,生于崇祯癸酉年,卒于康熙戊午年,邑庠生,赠修职佐郎,娶妻温氏,葬于鼓岗大树冚山,有子六:复亨、复观、复壮、林耳、复丰、复贞)、隽(日章次子)、烈(日章三子)、哲(日章四子)。→16世:复亨(奇之长子)、复观(奇次子,出嗣)、复壮(奇之三子,出嗣)、林耳(奇之四子)、复丰(奇之五子)、复贞(奇之六子,字干长,生于康熙癸卯年,卒于康熙庚寅年,邑庠生,娶妻朱、蔡一氏,葬于土名猪腰土,有子三:士琏、士珏、士璜)。→17世:士琏(复贞长子,字国器,生于康熙丙寅年,卒于乾隆丙寅年,娶妻尹氏,合葬于白石角松山,有子三:天恩、天德、学翰)、士珏(复贞次子,字二玉)、士璜(复贞三子,字西熊)。→18世:天恩(士琏大子,字帝擢,号隐泉,生于康熙巳丑年,卒于乾隆辛巳年,娶妻梁氏,葬于大草坊山,有子三:希圣、希贤、希灏)、天德(士琏次子,字聿修)、学翰(士琏三子,字维翰)。→19世:希圣(天恩长子,字觉成,号惺庵,生于雍正甲寅年,卒于嘉庆壬申年,娶妻李氏,葬于猪腰土,有子四:元秀、元任、元礼、元吉)、希贤(天恩次子,字又成)、希灏(天恩三子,字进成)。→20世:元秀(希圣长子)、元任(希圣次子,出嗣)、元礼(希圣三子,字立敬,号敦厚,生于乾隆庚寅年,卒于咸丰壬子年,娶妻袁、方二氏,葬于牛牯岭,有子五:炜坚、端本、式周、燮阳、文林)、元吉(希圣四子)。→21世:炜坚(元礼长子)、端本(元礼次子)。→式周(元礼三子,名宪,号凤山,生于嘉庆巳亥年,卒于同治壬申年,国子监太学生,娶妻蔡氏,葬于髻岭村侧土名宝剑山箧,有子一:耀斗)、燮阳(元礼四子)、文林(元礼五子)。→22世:耀斗(式周独子,字联珠,号丹林,生于道光乙末年,卒于光绪七年,监生,娶妻李、张二氏,葬于英溪乔岭,有子三:浩泉、荣奎、汝滋)。→23世:浩泉(耀斗长子)、荣奎(耀斗次子,字熹明,号星阶,生于同治癸亥年,卒于光绪壬寅年,娶妻黄氏,葬于乔岭,有子三:创基、应坤、金华)、汝滋(耀斗三子)。→24世:创基(荣奎长子)、应坤(荣奎次子)、金华(荣奎三子)。
至此,已是进了清末民初时期,而所据之《东莞西门罗氏家谱》亦已止是,该谱乃是20世孙元礼于咸丰壬子年(1852)手抄。
(2)罗贵次子慎之为始祖一世,慎之字巨用,号广南,宋元丰甲子举人,乙丑进士,授福建福州刺史,后拜吏部尚书,迁居顺德大良,子孙则散居番禺、顺德、四会、龙川等地,生有七子,今据《东莞槎滘罗氏谱》、香港《豫章罗氏源流考》序列如下:
始祖1世:慎之→2世:衡(慎之长子,号伯常,居番禺蓼涌罗边乡)、恺(慎之次子,字如海,宋嘉定戊辰进士,官至通直郎,迁居古循州兴贤坊,即惠州府龙川县南门)、杰(慎之三子,字俊文,肇庆四会罗氏是其后裔)、岳(慎之四子,字旻英,顺德北门罗氏是其后裔)、渎(慎之五子,字善庇)、嵩(慎之六子,字泽泉,顺德岳步罗是其后裔)、湖(慎之七子,字敏其,迁居顺德北门成德里)。→3世:怀奇(恺之长子,迁居肇庆高要)、怀德(恺次子)、殿选(杰长子)、朝选(杰次子,迁四会)、国选(杰三子,迁北京顺天府)→4世:炌(朝选之子)→5世:瑞熙(炌之子)→6世:时中(瑞熙之子,迁广宁)→7世:梦肇(时中长子)、叙(时中次子,迁浙江温州)、清(时中三子)→8世:应恺(梦肇之子)→9世:常弼(应恺之子)→10世:可传(常弼之子)→11世:良坚(可传长子,字文英)、良能(可传次子,字文林)、良才(可传三子,字文华)、良弼(可传四子,字文蔚)。
至此,慎之公房暂缺。
(3)罗贵三子辉之为始祖一世 辉之字利用,号始南,子孙呼为始兴公,官拜承德郎,子孙居于顺德大良堡工涌北门石湖涌,有四子,世次如下:
始祖1世:辉之→2世:宝珍(辉之长子)、宝球(辉次之子)、宝琳(辉之三子)、宝璇(辉之四子)→3世:彦华(宝珍长子)、彦荣(宝珍次子)、彦举(宝球之子)→4世:颜公(彦荣长子)、颜容(彦荣次子)→5世:原仲(颜公长子)、原礼(颜公次子)→6世:景任(原仲之子)→7世:德凤(景任长子)、仪凤(景任次子)、友凤(景任三子)→8世:敬甫(友凤之子)→9世:胜堡(敬甫之子)→10世:梅廷(胜堡长子)、柏廷(胜堡次子)。
至此,辉之公房世次暂缺。
(4)罗贵四子光之为始祖一世 光之字期用,号镇用,生于宋宣和二年,卒于庆元二年,初授承事郎,后升广西梧州府巷梧县文林郎,原居岗州,后迁增城罗山阁,娶妻张、黄、肖三氏,与肖氏全葬于增城沙贝四望岗,有子六:昊、晟、暹、升、昂、旻,其孙晚卿等三人迁居东莞槎滘,建祠追奉其为始祖,今据《槎滘罗氏族谱》世系如下:
始祖1世:光之→2世:昊(光之长子,居新会蓢底)、晟(光之次子,居蓢底)、暹(光之三子,居新会)、升(光之四子,居新会蓢底)、昂(光之五子,字子宽,生于南宋绍熙元年,卒于祥兴二年,娶妻郝氏,生七子:善卿、义卿、贤卿、原卿、受宗、贵宗、晚卿)、旻(光之六子,字子成,生于宋庆元元年,卒于祥兴二年,娶妻欧氏,生二子:昌、李)→3世:善卿(昂长子,号林池,居增城罗山阁)、义卿(昂次子,迁居增城佛岭)、贤卿(昂三子)、原卿(昂四子,字受卿,迁居佛岭)、受宗(昂五子,娶妻邓氏,生三子:汉明、二奴、伊芦一出继叔贵宗。与六弟七弟同迁东莞槎滘)、贵宗、(昂六子,娶妻庄氏,入继一子:伊芦,迁槎滘),晚卿(昂七子,字朝相,号甘节,娶妻陈氏,迁槎滘,生二子:飞骏、满聚)、昌(旻长子)、李(旻次子,号果斋,娶妻周氏,迁居南海湖涌)→4世:自4世以后,子孙日益繁衍,光之祖之孙三人即昂的第五、六、七子,始迁居东莞槎滘,分为三房:长房受宗、次房贵宗、三房晚卿,他们的子孙传至今天已是第21世、22世,人口日增,支系繁多,不能尽录,其详见《东莞槎滘罗氏族谱》,下文是据该《族谱》列出长、二房每一世代之人数和三房晚卿世系如下:
①受宗房 4世:汉明等2人→5世:永聚等5人→6世:文祖等7人→7世:子厚等9人8世:应江等15人→9世:元贵等20人→10世:善养等25人→11世:兆硕等30人→12世:兴孔等32人→13世:国兴等43人→14世:成祖等53人→15世:美根等72人→16世:金成等83人→17世:增寿等81人→18世:宇奴等35人→19世:活溪等2人。
至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罗贵第四子光之公为开基祖一世至十九世活溪公,时为自宋徽宗宣和年间至清咸丰年间,共历七百余年,子孙繁衍,受宗房《族谱》记录在册的共约有520余人,自19世起,谱系已基本缺载。这原因主要的是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修撰谱志盛事已成过去,因此,与全国修谱情况一样,此时(约为19世,该《槎滘罗氏谱》也只记下2人)及以后,该谱也是残缺不全,亦无续修。不过笔者有幸,后述的晚卿房一脉,正是笔者所属的一支,因此,该晚卿房的谱系便可一直没有间断的记录到今天,其详见后所述。
②贵宗房 4世:伊芦1人→5世:端1人→6世:正等3人→7世:琼等5人→8世:尚礼等10人→9世:元会等13人→10世:思明等19人→11世:胜初等16人→12世:兴祖等14人→
13世:象兴等9人→14世:作屏等11人→15世:富等8人→17世:四福等6人→18世:裁等2人。
贵宗房这一支,《族谱》所载止于18世,时为约清道光年间,仅有120余人,人口少的原因之一,除了其本身繁衍较少之外,离开本土出外谋生者较多较早之故。
③晚卿房 如上所述,因笔者正属晚卿房这一支脉,所以可据本《族谱》列出其迄今之世系表如下:(详见表一)
珠玑巷南迁罗贵公系四房光之公之孙晚卿房世系表(一)
太始祖(始迁祖)始祖(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贵 珠玑巷南迁始祖
珠三角罗氏太始祖
有子九: 清之 善卿
慎之 义卿
辉之 贤卿
光之(1120-1196)葬 原卿
增城沙贝有子六: 昊 受宗:
曦之 暹
温之 晟
淳之 升
绍之 昂(1190-1279)葬 贵宗:与兄迁东莞槎滘
信之 增城沙贝,有子七: 晚卿:与兄迁东莞槎滘
旻 有子二: 飞骏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飞骏
满聚(1397-1474)葬
增城沙贝,有 衮:字惟大
子二: 名 有二子: 绣
安:字国泰,葬于 绀
岳湖,有子三: 文宽:字德博,有子一:景章:字邦宪,
文裕 有子四:
文温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绣
绀:字孔泽,葬
增城沙贝,
有子二: 永福:字善基,葬
增城塘尾,
有子二: 明远:字相之,葬 曾杰
永祥 增城塘尾, 伯开
有子二: 天成:字日臻,葬 公达:字此千
明达 增城沙贝, 号荫槐
有子三: 有子一:一文显
天桂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文显(1706-1778)字冠
南,国子监太学
生,葬于增城大
郁山,有子三: 连
讲(1747-1768)
字应喈,国学
生,有子一:一裔(1766-1809)
字英敏,有子
甡 三: 璇 演熺
玑:字协扬, 演堃
登仕郎, 演昭:字炳光,
有子三: 有一子:祖荫
琨
十九世 二十世 廿一世 廿二世
祖荫(1869-1943)
字裕庭,富商
有子四: 警民
禹培(1910- )
市首席检察
官,有子五:
家宜
南耀
由上可见,在以光之公为始祖居于东莞槎滘的三房子孙中,传至19世已是进入民国年间,他们的人口除了已迁出者外,在族谱中有记录的分别是:受宗长房为516人,贵宗次房为127人,晚卿三房为696人,历时约一千年间,总数有千余人,其中人口最为繁衍的是晚卿第三房,该房不仅人口多,而且最为活跃,外迁远去的也不少,远至海南岛和苏杭等地;同时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也最高,以达到封建社会的庠生程度为例,受宗房有8人,贵宗房公2人,而晚卿房则有14人,其中还有太学生4人,也有一些人登上仕途;更且在清代康乾年间,这一房族人的文风也较盛,该《族谱》也正是他们在此期间编修的,还正应了“盛世修谱”的赞誉。同时,也幸得他们修纂了这一谱志流传下来,完整而连续不断的世系,确证了“正史”阙载的南雄珠玑巷罗贵南迁这一意义深远的重要史实,是罗贵率领南迁移民及他们的子孙后裔与当地人民一起着意开发了珠江三角洲,影响深远,这也使否认罗贵率领珠玑巷移民南迁史事者不攻自破了。
注:收稿日期: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