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广东
广东清远罗氏
发布时间:2018-03-04
广东很早就有罗姓人的活动足迹。据阮元《广东通志》记载:东汉末番禺人罗威,奉父至孝,朝暮供侍,未尝有迅声厉色。口不挂俚亵之言,足不及富贵之门,待妻孥以礼。力耕自给。每见老稚负于途,必代其任。县令闻其行,欲征以为吏,不就,遂与母遁于增城。
罗姓人亦很早涉足清远的经济社会。《清远市地名志》(市国土局编,1993年出版)关于清新县升平镇横石圩的由来有这样的记述:“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商人罗氏于此经商后渐成圩,因河中有一条石横跨两岸,故名。”市域现居罗氏各族支,多入迁于明清时期,主要由三大源头构成:客家罗氏、吉水罗氏和广府罗氏。大小族支繁衍至今,已逾10万人口,在全市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8位,分布以英德、清新、清城为多。
客家罗氏的诞育地在福建,大多经梅、惠、韶等地转迁入境。这个源头支派众多,分布最广。
英德下高砂岗罗氏,先祖自粤东丰顺始迁南雄,继迁乳源,三迁翁源,最后定居今新丰沙田镇福高村。明景泰末,族人万二郎(有的族谱称其为万一郎,通称他为万公)自新丰沙田迁到英德下高砂岗开创基业,从而成为佛冈和英德部分地区的罗氏始祖。
英德黎溪恒昌罗氏来自粤东蕉岭,开基祖为4兄弟,分别叫一明、一孟、一贯、一有,除一明落籍大洞蕉花甲外,其余3兄弟均落居黎溪恒昌村(一孟居伯公陂,一贯居石坑背,一有居长岭咀),因称黎溪恒昌罗氏。他们的后裔衍居黎溪、沙口、石灰铺、石牯塘、浛洸和清新太平、升平、高田等地,人口近万。
清城龙塘罗氏,其先世数祖经过多次迁徙,始由福建宁化迁广东龙川,再迁花县狮岭,至清乾隆五年(1740年),罗如凤等又携眷离狮岭来清远龙塘黄龙岭开创基业,成为龙塘罗氏开基始祖。这个家族的后裔散居今龙塘伯公岭、松树岭、云路围、黄龙岭、上记寮、禾塘岗、侯屋等自然村,逾4000丁口。
连南寨岗现有4500多罗姓人,主体族支为达先公家族。达先公的祖先由闽入粤,定居兴宁大坪洋田社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达先公由兴宁迁居惠阳赤泥坡,乾隆二年(1737年),其子贻光、贻旺、贻华兄弟3人再迁台山珍珠坪创居。乾隆五十三年后,他们的后裔陆续从台山分支来连南寨岗,至今已逾10代,发展成为寨岗镇的第2大姓氏。寨岗罗氏文化素质较高,清代出过18名贡生、15名监生和2名国学生,并有廪贡生罗家德官至广西桂林知府。现有连南籍罗卫国任广西国土厅副厅长。
英德九龙金造罗氏:
市域最大的罗贵后裔分支
在全市客家罗氏中,还有一批人口不多但分布甚广的小族支。他们中,有明初从福建迁居连州朝天罗村洞的罗十九郎家族;明中期从兴宁迁居阳山黄坌昆岗的罗念一家族;明弘治年间从福建连城迁居连州东陂前江村的罗廷珠家族;清乾隆末从长宁(今新丰)沙田迁居阳山七拱桂花村松山脚的罗世伦家族;清嘉庆年间从丰顺迁居连州城石灰巷的罗光裕家族;清道光年间从梅县畲江迁居阳山黎埠保平村的罗天权家族;清同治年间从兴宁迁居英德浛洸沙梨园的罗朝宽家族;清光绪年间从梅县迁居连州菜园坝的罗立家族等。
落籍清远市域最大的罗贵后裔分支是英德九龙金造罗氏。该支罗氏系罗贵第二子慎之的裔孙。慎之的孙子怀德因官迁居龙川,其裔孙业胜、业松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北迁英邑九龙金造开创基业。后裔繁衍迅速,瓜瓞绵绵,散布英德九龙、黄花、西牛、浛洸、水边、英城,清新龙颈、石马、珠坑、沙河、新洲、鱼坝等地,多达3万余众,尤以九龙为盛,丁口近万。因此,发祥于九龙金造的这支罗氏是今清远市域罗氏族群中的龙头大族。
连山是清远市域罗姓人口最少的县域,包括连州奎地来的禘职公后裔和顺德来的素贞公后裔,合共仅2400人。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历史上却是清远罗姓人才迭出之地。据《广州府志》载,终清一代,连山籍罗氏做过参将、守备、知县、知府、通判、训导等官职达15人。推想100多年前,连山罗氏不过数百人,其人才比例如此高,堪称是人文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