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华罗氏大成谱》动态>浙江

浙江罗氏族系考

 罗先骥 发布时间:2016-11-09

 

  (一)新登罗氏概况
  明末以来,古新登县各支罗氏,均系分支立谱,自建祠堂。故各支派行有异。宗彦间的论辈称乎需查谱方知。究其原因,与各支之山、田资产息息相关。故古新登县的大罗族,历来无准确、系统的各支世系关联图。自从成立了富阳市罗隐研究会以后,笔者查访了新登、万市各地的罗氏支脉分布情况,收集到了幸存的十部东安罗氏宗谱,在为钦贤罗氏重修谱的过程中,基本理清了东安罗氏各支脉间的关系。大致来龙去脉如下:
  上古源流皇帝-第7世 祝融-第108世珠(豫章)
  远世纪 珠公-第17世遵生
  外世纪 遵生-第11世仙
  先祖罗仙,其祖父原洁是江西珠公第二十五世孙,由豫章来到浙江临安任期间,仙公中举福建福清县令。故其祖父原洁与父亲谦逊,殁后均葬于浙江临安。仙退隐后择居于新登县城东三里的钦贤罗家,成为古新登县罗氏的始祖。
  古新登县的各支罗氏分布情况如下(其各支迁徙概况):
  第三世孙 令则迁慈溪;第四世孙 邺迁余杭;第十五世孙 六一由余杭迁共和;六三由余杭迁蓼源三坟头。
  第十七世孙 正伦由慈溪迁槎源
  第廿三世孙 宗质昌一居蓼源;宗胜由槎源迁南安罗宅;千八由槎源迁新登桐坑;原由槎源迁新登桐坑。
  第廿四世孙 祈 由蓼源迁永昌长盘; 寿六(由蓼源迁新登查村。
  第廿五世孙 伯阳由厚源迁七贤乡胥口支;丑一由槎源迁万市中村支;丑三由厚源迁芝源炭山坞支;公达由蓼源迁炼川白栗坪支。
  第廿六世孙 日熙由蓼源大房祖;日奇由蓼源二房祖;日慷由蓼源三房祖;孟芳由中村迁贤德罗家坞支。
  第廿八世孙 饶 由蓼源迁双坑坞口林泉村; 寿一由槎源迁南新厚源。
  第廿九世孙 俸由蓼源迁万市阜源黄山;浙 由蓼源塘磡;庆六由厚源迁万市槎源。
  第三十世孙 湖 由蓼源迁万市田畈。
  第三十三世孙 应廷由蓼源迁芝源坞外口。
  第四十六世孙 永富由钦贤迁永昌伊洛。

  (二)八字陂罗氏世系
  赞(珠系50世)
  宏熙公五子,生殁配葬失考。子三:千一郎、千二郎、万八郎。
  万八郎赞公子,殁妣塟失考。子五:五三郎、其馀未详。
  五三郎 万八郎五子。生明洪武七年甲寅(1374)。殁葬南坑口刘姓妣坟上穴大座人形,卯山酉向,丁卯丁酉分金。配邓氏八娘,葬湖洋村程山里,艮山坤向,丁丑丁未分金。子三:千五郎、百五郎、三五郎。
  百五郎,讳才相,五三郎次子。生明永乐元年癸未(1403)。居上杭县庐丰湖洋村。后于宣德十年乙卯岁(1435),迁居中都镇苏坟坑开基立业,后裔支分下都乡八字里。殁葬中都苏姑坑大窝里,辛山乙向兼辰戌辛酉分金,美女对镜形。清雍正四年丙午(1726)更葬,与千一、千八郎 合墓。配林氏,葬黄甸,癸山丁向。子一:千四郎。
  千四郎,百五郎公子。生明洪熙元年乙巳(1425)。殁葬下都乡小岭下,癸山丁向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蜈蚣出洞形。配赖氏,葬黄金塘。子一:万四郎。
  万四郎,千四郎公子。生明景泰元年庚午(1450)。殁葬本乡陂塘尾,癸山丁向,黄牛拉车形。配王氏十二娘,殁葬旧寨茶凹背赤路窟上穴,乾山巽向,蜘蛛结纲形;副配吕氏,葬下都八字里鱼湖面上,壬山丙向。子一:孟六郎。

  (三)苍南罗氏各支世系
  苍南罗氏据各地《罗氏宗谱》记载:由于代远年湮,清初又遭"奉旨迁界"致世系源流散失,一时难以查考。幸得瀆浦张家山等地《罗氏宗谱》记载,始知最早迁人苍南之罗氏,为明万历、天启间,其次是清代及民国间迁入。据一九九零年七月一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县共有罗姓在籍血缘人口5116人。现将其要者概述如下:
  ㈠瀆浦相骂官(今相助宫)罗氏
  始迁祖君清,讳一进,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兜昇吾次子。公于何时由屿兜迁居双树宫大汇(今灵溪镇瀆浦办事处郭家车相助宫)定居不详。公生于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八月十六日,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九月二十七日,享寿八十一岁。配萧氏,生子三:长应美,迁福鼎牛屎墩店下塘;次子应珍居本地;三子应茂,字其昌,徙居玉环十六都江北新浦渡船门方严浦小山外,繁衍成族,其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㈡矾山南山坪脚罗氏
  始迁祖应瑞,讳其桑,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兜昇吾之孙,易房君照公长子。何时迁居亲仁乡三十一都赤垟南山坪脚(今属矾山镇)定居不详。配许氏,生子三:长廷日、次廷旭、三廷文。派分三房,现已繁衍成族。
  ㈢云岩石岗罗氏
  始迁祖德明、德辉兄弟,父昌鹏,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朝南山林篮内八角井。其上辈若山、李山、常山、节山兄弟五人,于何时由漳浦同舟迁入福宁府福鼎县(原属霞浦县劝儒乡)朱坑底居住,(现况不详)其兄弟五人,系何人最先于万历年间由朱坑底转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江南二十五都仪山八岱罗城内(即今苍南县宜山镇铁龙办事处八岱村)有待进一步考查。德明、德辉兄弟于清康熙间由八岱迁入今址定居,历时三百余年,现衍成大族。
  ㈣藻溪青山罗氏
  始迁祖文横,字佩横,于清光绪间由石岗下来此定居已繁衍成族。文局,字佩局,亦于光绪间由石岗下迁藻溪叮埠头居住。
  石岗下外迁者尚有:
  步算字继算,于民国间迁澄海肺垒、文火文青兄弟于民国间迁石砰、正到于光绪间迁金乡城内。
  ㈤桥墩陈罗垟罗氏
  始迁祖应季,讳其胜,系南港二十八都屿兜昇吾之孙,易房君照公次子。何时徙居归仁乡三十七都陈罗垟定居不详。配萧氏,生子四:廷懋、廷端、廷驾、廷阳。现已繁衍成族,其后裔有徙居县内外者,现况不详。
  ㈥瀆浦张家山平南村罗氏
  迁祖猶廷,约于明万历末由福建漳州府南靖县迁平南定居。配卢氏,生子四:心丹、心明、心怜、心白,分天地人和四大房,其后裔分居洞头、瑞安、永嘉、乐清、平阳、象山、建德、福鼎以及县内外各地。
  ㈦浙江苍南沪山浦口畲族罗氏
  据苍南沪山浦口《罗氏宗谱》载,浦口畲族罗氏始祖罗子其系畲族蓝氏之女婿。明崇祯间距今二百余年前,罗子其从福建迁居平邑三十二都凤岙大坑内(今属苍南县灵溪浦口村),配蓝氏,通用畲族语言,保持同畲族联姻。至四世朝芳移居桥墩树枫。在苍南人口近百人,浦口罗氏是温州畲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姓氏。罗姓畲族在苍南沪山浦口建有宗祠。
  派行:子永德朝天,成可远振兴,忠孝大家声,奕世定昌荣。

  (四)浙江慈溪罗江罗氏望族
  罗甫(834-919)字令则, 是罗江罗氏始迁祖。睦州人。唐大中八年甲戌(854)科颜标榜进士,拜起居郎,历任归义长史,庐州刺史,给事中,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僖宗即位(874)专务游嬉,宦官田令孜专权乱政,罗甫据理力谏,得罪权贵。不久即以"忤旨"落职。遂归隐,教授于睦州桐庐新登镇。(查"新登镇",三国时,吴从富春县析置新城县,县城在今富阳县西南。五代时,吴越国改名新登县。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978),复名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复称新登县,一九五八年撤销,并入桐庐县,一九六一年划归富阳县,一九九四年改属富阳市。)广明元年庚子(880)黄巢陷睦州,乃自睦挈家渡江至四明慈溪石台乡孝顺里芦江筑室而居,遂为慈溪人。"初斯地芜弃,久阒无居人"。罗甫招集人民开垦田地,树艺五谷,"耕稼乃作,地日益垦,资日益裕,从而居者日益众。"因为芦江原为海泻湖淤积的沼泽地带,雨易涝、晴易旱。他带领民众在周边开凿河道,位于芦江之东的名为东芦浦,位于芦江之西的名为西芦浦,两浦之间再置一条仓基河,后又在东芦浦之东,白芦岭之北再凿一条白芦浦以资灌溉,排蓄两宜,旱涝无忧。并在其上架桥,分别称作东芦桥、西芦桥、白芦桥。又因为芦江地处前后两江包围之中,对外交通闭塞,罗甫在村庄的东北处创建渡口,名曰芦江渡。岁时躬率其父兄子弟祀田神,瑕则教以诗礼孝悌,渔樵耕读,陶淑一方,乡里感化,蔚成善俗,泽及居人。
  后梁贞明五年己卯(919)九月十五卒,享年八十六岁,葬十六都一图,黄耆弄巽山之源。殁后乡里追慕,感德不忘,将江、浦、渡、桥、地名俱改以罗为称,号其江曰"罗江",始有罗江和东罗桥、西罗桥、东罗浦、西罗浦、白罗浦、白罗桥、罗家渡等名。"里人怀念不能忘,作祠竹林浦,在西罗浦之西,即府君旧祀田神所也,岁时享祀"。名曰罗公祠。宋建炎间(1127~1130),慈溪县令林叔豹,闻诸朝,四年(1130)九月宋高宗诰封罗甫"嘉德侯",并亲笔御书"嘉德庙"额,以示表彰。

  (五)浙江奉化柴家岙罗氏
  柴家岙与安岩罗氏,是福建龙岩武平象洞罗氏万三郎公之裔。
  谱载:先祖景新由江西移籍福建宁化石壁开基。四十五世尚立公,讳忠古,字廿一,行五四郎, 因商江西吉郡,后避乱率妻子回祖故,徙上杭县湖洋角居焉。配张氏,生子:洪湖;副配陈氏七娘,生子八:洪江、洪海、洪池、洪河、洪波、洪浪、洪浩、 洪滔。
  上杭始祖尚立公五子洪波子一君茂;君茂子一成慧。成慧讳智敏,号十五郎,于至大庚戌年从上杭庐丰湖洋迁居武平象盈塘罗坑村开基。于延祐三年丙辰(1316)又从罗坑移居象洞乡司前村立业。
  四十八世成慧子一彦英;彦英子一伯翔;伯翔子一十九郎;十九郎子一叔邦 。五十二世叔邦公,讳协和,号万三郎,配周氏,副配许氏,生子十:仲一郎、 仲二郎、仲三郎、仲四郎、仲五郎、仲六郎、仲七郎、仲八郎、仲九郎、仲十郎。象洞后裔重新开世,尊称万三郎公为武平县象洞一世祖。
  象洞一世万三郎次子仲二郎;仲二郎子一旻旺;旻旺子六:得仁、得囗、得智、得信、得宽、得囗;四世得仁子五:振聪、振庸、振彝、振斌、振俊;五世振聪子二 : 荣 、富;六世荣公子六:经才、经隐、 经赞、经承 、经传、经德;七世经赞子一:兴应;八世兴应子三:大本、大钦、大龙;九世大本子二:宗囗、宗孔;十世宗孔子三:洪器、洪祚、洪极。
  珠系六十二世,象洞十一世洪祚,号伯运,宗孔次子,配陈氏,生四子:上宰、若宰、若周、若水,分四房,子孙昌盛。
  十二世长子若宰子四:化成、玉成、锦成、阜成;十三世锦成子五:加佑、纯佑、仲佑、元佑、元福;十四世仲佑子三:荣桂、双桂、殿桂,兄弟三人迁徙奉化柴家岙,为开基始祖。已传十代,600多人。
  十二世次子上宰传十三世失讳;十四世乾能,生子坤朋、寿朋、竹朋,兄弟于清雍正年间徙秦朝化安岩立籍,现有300多人。)
  珠系六十六世双桂,仲佑次子,生子三:光朔、光照、光云;六十七光朔子二:文忠、作望;六十八作望生子:顺发;六十九世顺发生子景善;七十世景善生子二:文沐、文彬;七十一世文沐生三子:仲仁、仲义、仲勋。
  珠系七十二世仲仁,居福建福州市福新东路191号;仲义,居福建武夷山市火车站北街356号;仲仲勋,居福建武平象洞乡司前村。

  (六)浙江金华罗店绿狮罗氏
  绿狮罗氏,系承祝融,望出豫章郡。
  罗店绿狮罗氏先祖罗融,源自福建延平剑浦县罗源村。
  罗源罗氏先祖在南北朝时,从湖北襄阳迁至越州会稽定居发族。至唐朝贞元年间(794-799),罗囗,字汝德,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常寺卿,曾任江西荆襄节度使,有子孙定居江西发族。至唐末乾宁年间(894-896)。浙东钱塘人罗隐,号昭谏,人称罗江东,官至给事中、发运使,可他隐身不仕,以文章抨击时政,震慑朝野,又称之为"罗隐秀才"。罗隐生四子,各自星居,惟仲子罗望,任福建延平知府,遂在延平安家,为闽南延平剑浦之始祖。
  传至北宋庆历和皇祐年间(1041-1053),福建延平罗氏十七世孙罗融,任婺州通判卒于任所,因山洪暴发,道路阻隔,其子兄第四人,即在婺州择地于安期里之原安葬。墓地左镇芙蓉峰,右界盘溪水,采茶花之清纯,纳双龙之灵气,吸兰花之幽香,当属风水宝地。随父而住的四个儿子中,三个儿子回老家延平安家乐业,惟幼子以守父为重,遂家于后罗。罗融即为绿狮罗氏始祖。此史实可以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已酉(1849)建造的石墓亭的亭志为证。
  罗融之幼子定居于后罗后,单传四世。厥后,苗裔罗从彦(1088-1151年),字仲素,为罗融五世孙,其高祖为罗融,曾祖罗文弼,祖父罗南,父亲罗神继。罗从彦于南宋绍兴初年(1131)讲学于江西南昌龟山书院,与朱熹友善,同门同调,关系甚笃,人称"豫章先生"。罗从彦仲子公长,从福建沙县到婺州任儒学教授。在任职其间,访知旧叔派,罗融之后裔居于后罗,以示同宗同族为邻,即举家迁至前溪定居发族。二支罗氏皆罗融后裔,同居一乡,婺州罗氏由此盛矣。

  (七)浙江省淳安县王阜乡胡家坪罗氏概况
  淳安严家乡(2006年8月并入王阜乡)罗氏源于徽州,乃呈坎后罗始祖秋隐公之裔。
  始迁祖柏寿公,为秋隐公十五世裔孙,生二子:保和、保童。
  寿公次子保童于明正统元年迁豪岭,支分罗家坦,生五子:转德、转希、转兴、转富、转荣,支分唐村镇流相村200多人。
  保童次子转希,字原淮,生于明成化庚子年二月初三。殁于正德丙子三月十三,妣王氏生四子:思爱、思训、思教、思义,迁胡家坪,建有宗祠一座,现有98户,400多人。三子转兴裔孙迁浦江县小成原。
  胡家坪罗氏宗祠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存旧祠为明清建筑,包括门楼、正堂、后堂三部分,有天井、戏台等,占地240余平米。宗祠飞檐翘壁,粉墙黛瓦,木雕丰富,木构件动植物造型奇特逼真,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由于年久失修,虽巍然耸立,但破败不堪,早已雄姿不再。201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下,列入淳安县第三批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公开招标修缮,经过多部门以及工程建设者几个月的努力,2012年底该祠大修顺利完工。
  2013年1月2日,罗氏宗祠大修落成典礼隆重举行。除本村400多位聚居的罗氏家族成员悉数参加外,来自桐庐合村、本县汾口、临岐、屏门等地的罗氏后裔100多人蜂拥而

  (八)浙江台州黄岩洋屿罗氏概况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洋屿村,原属黄岩县,斯地罗氏族谱,故以"黄岩洋屿罗氏"以名。洋屿罗氏族谱断自世祖罗成德,以罗仲祥为始祖,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北宋一代名臣、水利学家,进士罗适之裔。
  世祖名德成,字大才,原籍江西柴桑郡(今九江市),北宋初年任越州(今绍兴)参军录事,遂居住在上虞。
  德成子罗皎,名千二,字允明,任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评事,赠中散大夫,娶吴氏,赠慈溪县君;又妻周氏,赠金华君。因不违心乱译番书得罪权贵,避祸到宁海海游(今三门县)。
  罗皎子罗适(1028~1101)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中进士,历任桐城县尉,泅水、江都、济阳知县,著作郎、终朝散大夫,官至两浙及京西北路提点刑狱。罗适娶妻周氏,生六子九女。
  罗适第三子罗仲祥,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迁居浙江天台县赤城镇(今城关镇)定居。南宋末年,元午,字国卿,号菊庄,复自赤城镇迁居黄岩县洋屿村(今属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为始迁祖,经世繁衍成族,尊罗仲祥为洋屿始祖。
  【按:另说罗适六子"长子躁为漂阳尉,次子球为太庙斋郎,其余四子夭亡",并无三子仲祥;亦有"始祖为罗适后裔仲祥,也称菊庄公,迁黄岩洋屿"之说,待考。】
  洋屿罗氏经过900多年繁衍,目前洋屿罗氏后裔已达20000多人。
  台州市黄岩区博、临海市博存有罗藻新等编纂,民国六(1917)年木活字本《重修黄岩洋屿罗氏谱》,本谱始始修於明成化(1465~1487)年间,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世。
  本支派排行字为:
  天(正)地(洁)元(根)黄(远),
  宇(干)宙(尤)洪(芳)荒(千),
  日(秋)月(思)盈(水)昃(木),
  辰(永)宿(久)列(亨)张(蒸),
  寒(尝)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

  2008年11月,新《洋屿罗氏宗谱》修竣。

  (九)玉环、洞头、乐清罗氏源流和概况
  浙江玉环、洞头、乐清三县居住有一千多源于福建永春桃溪罗氏的后裔,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二百八十多年。
  福建永春蓬壶镇桃溪罗氏开基始祖寅关公,身任百户长,于明永乐二年甲申(1404)奉例由江西萍乡庭训里拨入当时在永春蓬壶都溪村新设立的军屯。从此罗氏祖先开始在这海拔五百五十多米的山村居住在大舍内营房、垦土田为家业。经过一百一十二年,至正德十年乙亥(1515)四世仙灵公移居下坑井,以后罗氏则以仙灵公所居之下坑井为开基祖祠。仙灵公生有三子,长房世祥无嗣,二房祖世成育有二子:万全、万魁,三房祖世凤育有三子。
  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二房祖世成之二子六世万魁公移居马跳鸡母庄,为鸡母庄(二房二)的开基始祖。从而形成了永春桃溪罗氏的三支衍派:⑴二房长万全公派,⑵二房二万魁公(鸡母庄)派,⑶三房(世凤)万耀公派。
  清雍正八年庚戌(1730)永春桃溪罗氏二房二(万魁公)派十世元恬公之五子十一世开周公携哥开惠公和开满公,由永春马跳鸡母庄不远千里到玉环东青岙催钱庄定居,另十世元长公之四子十一世开燕公则定居玉环东厂岙;他们在这片新土地开基建业,繁衍生息,子孙散居在玉环楚门、坎门、后湾等地。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又有(二房长)十世元和公自永春都溪到洞头霓屿长坑垅开基,期间又有十世元亮英到三盘下尾村开基。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96年前后),玉环开周公的长孙十三世的及总公携弟及镇公从东青岙迁徙到乐清南浦村开基。
  至此在浙江玉环、洞头、乐清三地的桃溪罗氏裔亲形成了六支衍派:⑴洞头霓屿(元和公)派,⑵洞头三盘下尾(元同公)派,⑶玉环东厂(开燕公)派,⑷玉环东青(开周公)派,⑸玉环东青(开惠公)派,⑹乐清南浦(开周公)派。
  一、洞头霓屿(元和公)派:二房长(万全公)派十世元和公1771年自永春都溪到洞头霓屿长坑垅开基至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从其孙十二世开始分七房已传至十九世,今共有七百多人,是全村为主的第一大姓。村委办公楼就设在罗氏宗祠的楼上,而楼下有保护完好的开基始祖『元和公』坟墓。
  二、洞头三盘下尾(元同公)派:始祖元同公又名亮英,是三房维严公之次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廿六日族议立亮英承遭海寇充兵的二房长玄相公为孙。其后元亮英来到洞头三盘岛下尾村开基至今也有二百四十余年,繁衍子孙已传至十九世。虽然与霓屿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同是宗亲却不知来往。直到1942年南浦修谱,偶闻下尾村有罗氏宗亲居住,终将三盘下尾派接续到罗氏大家庭来。
  三、玉环东厂(开燕公)派:二房二(万魁公)派十世元长公之四子十一世开燕公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来到玉环东厂岙开基,至今已二百八十多年,繁衍子孙传至二十世,一百多人分散居住在玉环的楚门、坎门、后湾等村镇。
  四、玉环东青(开周公)派:二房二(万魁公)派十世元恬公之五子开周公携兄开惠公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来到玉环东青岙开基。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96年前后),开周公的长孙十三世的及总公携弟及镇公从东青岙迁徙到乐清南浦村定居。开周公的四孙十三世的及来继续留在东青岙,至今繁衍子孙已至二十世,分散居住在玉环的楚门、坎门、后湾等村镇。在东青岙有保护完好的开基祖「开周公」及其孺人的合葬墓,纪念这位罗氏的先行者。
  五、玉环东青(开惠公)派:二房二(万魁公)派十世元恬公之二子开惠公随弟开周公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来到玉环东青岙开基,至今已二百八十多年,繁衍子孙传至十九世。
  六、乐清南浦(开周公)派:二房二(万魁公)派十世元恬公之五子开周公携兄开惠公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来到玉环东青岙开基。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96年前后),开周公的长孙十三世的及总公携弟及镇公从东青岙迁徙到乐清南塘镇南浦村开基,至今已有二百一十多年,聚族成村,繁衍子孙已传至廿一世,现有总人口四百多人,一派小康繁荣景象。
  玉环、洞头和乐清三地罗氏家族的字辈排行十世至十六世的讳行与祖家永春桃溪族谱一致,从十世开始:
  元 开科及第 金榜题名 劻扶社稷 耀祖光宗
  太平盛世,认祖归宗,重续血缘。

  清乾隆庚子年(1780年)永春罗氏重修鸡母庄家谱时,执笔的林怀慎等不远千里,到过洞头和玉环,不仅受到热情的款待并搜集了经过五十年繁衍的众宗亲资料,记入了祖地的家谱并为浙江宗亲写下了『开周公序』,为两地的血脉关系留下宝贵的记载。而后各支派在不同时间修了几次家谱,到2006年洞头、玉环、乐清三地宗亲共修新罗氏宗谱。2008年7月浙江宗亲千里迢迢,根据旧家谱的有限记载到永春寻根问祖,重新接通中断了二百多年的血脉联系,此后两地来往不断。2010年浙江宗亲参与祖籍地集资,重建了永春都溪下坑井祖宇;2011年永春根据2010年的永春桃溪罗氏族谱和2006年的浙江罗氏宗谱,合编完成电子版的永春蓬壶桃溪、浙江洞头、玉环、乐清『桃溪罗氏族谱』,闽浙两地的桃溪罗氏有了共同的宗谱。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