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彦贤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宗彦贤达

夕阳 · 丹心——记连南离休干部罗昆烈

  发布时间:2002-12-31

七十自笑鬓染霜,
    酒酣犹作少年狂;
    老去深惜夕阳红,
    离休焉知纳夏凉;
    墨池浪翻寻真谛,
    笔底机锋斥强梁;
    好将翰墨舒胸臆,
    寄望人间沐舂光。

这是2000年罗昆烈70寿辰时的言志诗,是他离休后思想、工作的真实写照。1996年,中共广东省委授予他"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党的80周年生日前夕,他作为54年党龄的老党员,得到清远市市委和连南县委领导的亲切慰问。他"老有所为"今又结硕果,离休后写的回忆式的近20万字的党史著作《大东山风云》,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

    罗昆烈的革命的人生、丰富的斗争实践,使他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党史材料。1930年,他出生于连南寨岗金光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6岁就被送去读私塾,之后再转一河之隔的异乡读五年级,可幸的是,他从此接受进步老师黄萍凡的革命启蒙教育,1947年夏,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私立"虎岗中学"。学校党支部的教育培养,使他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并于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L947年夏初中毕业后,罗昆烈奉命到连州从事"学运工作",并在寨岗开展农民运动,按照党组织指示,积蓄革命力量。1948年农历6月,连江支队党委组织的连阳地区武装起义,在阳山县小江乡下坪村举行集会,罗昆烈随即被派往寨岗、黎埠地区从事武装斗争工作。由于积极肯干,勇敢果断,被列为优秀青年干部。他在连阳地区参加武装斗争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仍留当地工作。

    二

    解放后,罗昆烈先是在学校当教师、校长,80年代起,任职县党史办主任直到离休。解放战争时期大东山脉的连阳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瑶汉人民义无反顾,前仆后继,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罗昆烈作为一员,"每当回忆这些人事,仍然热血沸腾,感概万千!"他心灵的火花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历史的责任感强烈地召唤着他要把这一段血与火的生活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这便是热爱党史事业的感情基础,也是他写作《大东山风云》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他认为纵观不少党史,在史实方面力求真实,但由于体例的限制,多是平铺直叙事件的过程及其结果,很少谈及其他内在关联的方方面面。于是他体验到要使党史立准立好,必须广泛深入考证,才能准确无误,就这样,在从事党史工作的20年间,他足迹遍布连阳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栉风沐雨,废寝忘食。在他的争取下,1984年,"连江支队"党史会议在连南召开。1988年春罗昆烈离休后,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天天坚持上班,一干就10年。这期间,他协助党史办工作,并被任命为县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志》副主编,先后共编著党史、文史、县志、碑记、诗词等百余万言。该县今年出版的《水利水电专辑》就有他撰写的《三江水利事业的历史变迁》等5篇文章达7万字之多。

    三

    罗昆烈不愧为模范的革命前辈,在日常生活中,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1961年初,他家乡农民人均口粮仅300多斤,严重短衣缺粮,他毅然上书党中央书记处。中央即指示广东省委派人前来调查,后来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该地区减免公购粮,其中不足1000人的金光村就减了20万斤。80年代初,他硬要为当时人们畏惧的、本不是他的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何春帆以及淳溪中学数十名革命进步师生冤案打抱不平,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他面对事实,坚持真理,敢于冲破"左倾"思想的阻挠,以大量事实材料,使"两案"得以彻底平反,在县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某镇一名老板伏财欺人,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就在几百人出入的路口建房,经多方努力仍无济于事,结果数十群众上访、请愿。后经过他的深入了解,掌握了大量的材料,确认那老板无理违法。于是,他为群众写下数千言的请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意见,又批评了这名老板和有关人员。后来经过县政府多次调查,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这样,罗昆烈不顾个人安危和个和得失,真诚而又热情地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热点、难点问题,向县、部门领导提出诸多合理化建议。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