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罗氏宗谱的意义和作用
罗晋华 发布时间:2006-05-08
在中国的谱系文化中,家谱作为每家每户的传世宝典在宗族文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古人对家族关系更极重视。“在殷商甲骨文中已见到家谱刻辞,其先祖可上溯到商以前的夏代。到周代‘同姓不婚’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原则,并且逐渐形成了严格显示家庭内部亲疏关系的丧服制度”。到今天,经过近四千年的传承,丧服制度仍然在亲疏关系上占有其重要的位置。自己的直亲逝世,属于亲族的均披麻带孝,跪拜哭祭,而其他的则以简单的佩带表示对死者的哀掉。
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了专掌“奠系世,辩昭穆”,即家族谱系的史官。战国未成书的《世本》一书,应是这个传统的产物。到汉晋以下,谱系之学更加兴盛。早期仅有王公贵族有谱,后世各地各族普遍修谱,甚至山林海疆、海外华人,莫不有谱。到了明清修谱之风更盛行,特别是延系清王朝几百年的满人更把祖宗家法作为治国安邦的宗族法来管理国家。数量庞大的家谱,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家谱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份的有它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今天我们重新编纂家谱,实际上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我们祖先的东西再做一次翻版。所以从它的意义上来看,旧家谱作为一家一户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着家族繁衍、迁徙、发展、生存的过程,它是一本融社会、家庭、礼教、人物和宗法制度的历史书,是祖先们独特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和家庭文化的智慧结晶;是后人力精图治、勤奋向上、团结友爱的又一表现形式,也是对历史的一次大检阅。
纵观古今,我国历史上各个家族都修纂了家谱。随着时代的进步、世裔的发展,隔若干年或百十年重修一次传于后世,是对先祖的怀念和歌颂,对后人的鞭策和鼓励。从资料的角度来看也颇有价值,因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史料。孙中山先生对家谱的作用有个评价:“有人和事业、惟文章可传者,官史或不具,惟家谱所详”。就是说家谱有着人文墨客对事业的记叙可传之后世。它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风俗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物传记、宗教制度、诗文杂咏等地方史资料,对于后世修史写志是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可以从中了解本地区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实,可以了解自然地理的变化情况,可以对历史资料考证补遗和纠谬作用,可以了解当时的格言、警句以及子女的社会地位,可以填补历史文献的空白。
家谱是一种原始直接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封建社会的家族组成及兴衰。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土地分配与集中,是自有其文献价值的。和古物一样,家谱应该受到重视。但在旧社会的宗谱中,还有部份糟粕,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折和综合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考订其真实内容,然后好好加以整理,传诸后世,流传千秋。
在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今天,我们的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罗姓也在这块神州大地上跃居中国姓氏的20位。作为罗姓子孙,更应该责无旁贷,担起修谱重任,讴歌先辈前贤,教育子孙后嗣,再展罗氏雄风。并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旋律,共同为罗氏宗谱的编纂献计献策,以便罗氏宗谱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