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学术研讨

凌甫公“复兴罗国”考

 罗时实 发布时间:2006-07-11

   凌甫公复兴罗国不合时宜,要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罗国的产生和经历直至灭亡说起。
   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044年,丁酉岁),郐公“因镇宜城有功,敕封宜城侯,食采宜城地方百里。此处有罗水之阳,故国号为罗,公实为建国始祖。公镇守罗国(即罗子国),追赠安南王,在湖北襄阳府宜城房州隔界处,今南漳县东南八十里,旧有罗国城是也。”这里的“罗子国”实质上是周天子属下的诸侯国。各诸侯国向周天子贡税。从历史的常识知道,周天子消灭暴虐的殷纣王建立周朝是历史的进步。郐公助周反纣镇宜城有功,敕封宜城侯,建立诸侯“罗子国”当然值得称道。事详宜城县志。“其后卜土兆姓,指国为氏,实始于也”。自此有了罗姓,郐公实为罗姓始祖。
   自罗氏始祖郐公算起,一直到罗氏第十五世孙彦一公,罗子国同周围的诸侯国相安无事太太平平的生存了360多年。
   从罗氏第十六世班公时候起,周平王东迁后(公元前770年,东周或春秋开始,诸侯国战事不断,大国兼并弱小国)。桓王十三年甲戌(公元前707年),势力较强的诸侯楚国楚庄王遂虎视汉东,因此起意并吞罗国。随后三代:震、博吉、乾,均以鄱水胜楚(挡住楚的进犯)。这段时期是罗子国的抗争时期。
   罗子国到罗氏二十世晖,由于罗子国国势渐衰,终被楚吞,向楚贡税。再经四代:缙、敬、家斯、万通,代代向楚贡税。直到周定王乙丑(公元前596年),楚最终灭亡罗国。国君万通公遂出亡下邑,避隐襄阳黄龙洞金瓜虚,山野草林居焉。公薨于蓼宗室,国人逃奔散处。这段时期是罗子国的屈辱时期。
  抗争期和屈辱期共历时100多年。
  到公元前475年起,诸侯国只剩下几个大国,继续争斗,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原来的罗子国灭亡后,其逃亡的王室罗姓,再经过六七代,直到罗氏第三十一世孙乘公,显王时乘公佐秦有功,晚年受封益伯侯。乙卯年(公元前366年)复兴罗国。都于南郡之枝江,今楚南荆州府枝江县旧有罗国城,即公所迁之处也。传曰:“周末徙枝江。”指公之南迁事。公复国后,追寻源流,取祝融火正徵字之韵,切匡正陇西之音,从郡叶音曰“陇西郡”。
  从“罗子国”亡于楚,到乘公复兴“罗国”,有230年之久。乘公复兴“罗国”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乘公所复兴的“罗国”是在诸侯秦国的庇护下所建立的“陇西郡”,同昔日的诸侯“罗子国”不可相提并论。秦国帮助乘公占领了原“罗子国”失去的“宜城”及其领地,兼有原“罗子国”子民的后裔聚集地枝江。“陇西郡”之名称是乘公所取。切匡正陇西之音,从郡叶音曰“陇西郡”。乘公“复兴”罗国只是乘公的“一厢情愿”,以及一部分后人的误解。昔日的“罗子国”有开始建立的时间和原因,也有灭亡的时间和原因。但乘公复兴“罗国”并未正式形成,当然也谈不上什么灭亡或消失。其实,他的“长子图南荫袭父爵,任中军大夫,从陇西郡。”而不是罗国的国君。再后四代都“任职陇西”,并非罗国。如果复国成功,为什么后世不提?就连豫章始祖罗珠也从不提复国之事。
  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周天子消灭暴虐的殷纣王建立周朝,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个时候中华大地地广人稀,生产不够发达,周天子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间接管理天下。天子接受各诸侯国的贡税,抵御外敌的侵犯。由于天子的威望,可以使各诸侯国相安无事,太平了300多年。这种结构符合当时的国情。自周平王东迁后(公元前770年),周天子管不住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发展也不平衡,势强的诸侯国势必侵吞弱小之国,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诸侯割据必然要束缚社会的交往,限制生产的发展。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混战,小国被吞并,罗子国被楚所灭。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剩下的几个大诸侯国还在继续混战兼并。最后由秦国统一了中国,取消了诸侯国,建立郡县制。这是秦始皇的一大历史功劳。这又是一种历史进步。罗氏始祖第三十一世孙乘公晚年企图“复兴”昔日的“罗子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更没有力量统一中国。当然他也没有力量阻止秦国的统一大业,只能算是思想落伍,企图安逸原有的故土,看不到中国需要统一的趋势。民族需要统一,需要融合,才能发展。如果他要阻止并且有能力阻止秦国的的统一大业,那就要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千古罪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大历史功劳,但不能治理中国,使老百姓不得安生,因此才有后来的刘邦建立汉朝。最早原始社会的许多部落的联盟,又长期处在诸侯割据的局面。秦始皇不但统一了政体,还统一了语言文字和度量衡等等,汉朝的复兴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奠定了汉民族的形成。豫章始祖罗珠为汉初政权的巩固做出了贡献。在豫章家谱中根本没有乘公复兴罗国之事。是遗漏吗?我认为是根本就不赞成。豫章始祖罗珠一心一意辅佐汉朝,即使失意隐居,仍改字“怀汉”,以示己节。豫章始祖罗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值得后世怀念。
  有的族谱记述乘公“复兴”罗国,重新“复兴”罗姓,“自此而後、正式出現羅姓。歷世源流、輯為家譜、傳述於後。羅氏之有家譜,就是在這兩千三百多年以前所開始的。”“传说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罗氏家谱的,是两千多年前周显王时代的罗凌甫(乘),他是周朝末叶复兴了罗国,头一个以罗为姓,并且重新结集了罗氏宗人,使得罗氏家族自此日益亲爱精诚的关键人物。”我认为不妥。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罗氏的起源从郐公建立“罗子国”开始,所属的子民同样也姓罗,“罗子国”太太平平生存了360余年,罗姓也使用了360余年,难道是非正式的?罗氏始祖郐公对于这些罗姓来说只是罗姓人文始祖,并非嫡传。但是罗国被灭以后所属子民只能从属于楚国,不能姓罗。“罗子国”灭亡了,但罗姓并未消失。对罗姓怀念较深的只能是原罗子国的王室成员,尽管剩下的人很少,且又东躲西藏,但从没有放弃姓罗,而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传。甚至凌甫公一有机会还是要想复辟罗国,其中也包含着强烈的罗姓意识。乘公建政后,“見宗族之人散徙,且大多罔知所宗。”这里指的“宗族之人”就是原“罗子国”子民的后裔。可见,这些人属于从属地位。即使愿意接受乘公“复兴罗国”保护下的罗姓,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乘公“复兴”的罗国不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无力保护他们的生存。所以罗姓还是从始祖匡正公开始,而不是从凌甫公开始恢复。
  再说我们自古留传至今的家谱都非常强调“血统”关系,所以原来罗子国所属的子民,不太可能再姓原来意义上的“罗”。由他姓转过来的一定是由于别的原因。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罗姓都承认是豫章的后裔,而豫章又是乘公的后裔。这就说明了目前的罗姓是由罗氏始祖郐公开始直接嫡传下来。“家谱”从黄帝开始就已记载,只是由于记载多是刀刻。乘公“复国”后的心情肯定感慨万千,势必千方百计记录并流传,也必然是“谱序”。“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矣。”谱者,世代繁衍之记录也。谱序只是其中之点缀,本身本不是“谱”。
  所以正式使用罗姓,应该是从罗氏始祖郐公开始,并非从乘公开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乘公“复兴罗国”不合时宜,仅仅是一厢情愿,后人有的误解了。

网站编委罗时实简历

罗时实:江西南昌人,1938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柏林村。1958年---1963年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1963年--1998年在某研究所工作。1998年退休至今。潜心研究罗氏族谱,通过多年努力将《罗氏大成谱》电子化,被聘为罗氏通谱网站编委。

[[center]][[image1]][[/center]]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