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輈重的“血性教育”是罗氏家族思想的特征
罗杏村 发布时间:2003-03-23
罗氏家族历来把德育放在家教的首位,这既能保证家族使之兴旺发达,又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以“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己任。因此,罗氏族谱中一贯重视把“家规”、“祖训”编入族谱中,使之后代有章可循。
娄底罗氏族谱家训中载:“力耕种,勤诵读,存忠厚,尚勤俭……守分事公,救人推己……务以勤俭兴家庭,务以谦学处乡里……立行必诫而无伪,处公无私,治家无仇,勿损人利己,勿妒贤嫉能。……”
明代状元罗伦在《戒族人书》中说:“盖未有治国不由齐家,家不齐而求治国无此理也。何谓齐家,不争田地,不占山林,不尚争斗,不四强梁,不败乡里,不凌宗族,不扰官府,不尚奢侈”等这些至理名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值得发扬和借鉴。正是这些严格的“家规”、“祖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 ,宋代建炎初年的罗棐恭,官至武冈军政事,蔚有时风,世称“不欺先生”;元末明初人罗复仁,明太宗朱元璋激赏他的质直,便不喊他的名字,而直呼“老实罗”;罗典,清乾隆帝谕大臣说:“罗典是正经老实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毛泽东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主席在庆祝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年纪念大会上,盛赞罗荣桓元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忠忠耿耿,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代爱国教育家罗輈重先生,民国九年(1920年)留美归国,辞官不仕,以教育为己任,主张“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主持陶龛校政40余年,以“血性”二字为校训,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参照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闯出了一条开办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新途径,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
罗輈重先生以“血性”二字为校训,启迪幼小心灵,学习做人的道理。他对血性的解释是:“‘血性’是孙中山先生所称许的美德二字,‘血性’是要‘诚’而‘愚’的人,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决不虚伪,决不欺诈,决不取巧,决不做阴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决不失约,这不是‘信’是什么?‘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富于牺牲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危难时,能尽力去救助,只要是信之所在,仁之所存,便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不畏难,也不怕失败,这不是‘义’是什么?”我认为輈重先生的“血性”教育,正是与罗氏“忠厚朴实”的家风一脉相承,是罗氏家族思想特征的继承与发扬。当今,中华罗氏编纂通谱,取信义于天下,罗輈重先生在继承和光大罗氏家族思想特征方面,为罗氏族人做出了好榜样,使上百万儿童心灵之巨变,已成为一件不可磨灭的事实和铁证。
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继承先辈遗产,光大罗氏家族的思想特征,重温輈重先生的“血性”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谨此志之。
湖南娄底罗氏珠公63代孙罗杏村敬撰
200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