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寻祖记
罗炯辉 发布时间:2007-01-23
二〇〇七年元月十二日,天灰蒙蒙的,不时地飘洒着小雨,气温在一二度上下。中午,治乾先生如约来到澧县湘运长途汽车站。下午一点半,我们登上了开往岳阳的长途客车,开始了我们的寻祖之旅。
汽车在丘陵平原间疾驰。公路边的杨树,光秃秃的,大大小小,伫立在道旁,排列在田间。车途经安乡、华容,行程二百公里,于下午五点零六分到达岳阳。十三日下午一点四十分,我们搭乘开往嘉鱼的客车,途经赤壁,于下午四点零九分到达了嘉鱼县城。雨越下越大,我们顾不上晚餐,搭上向东开发的短途汽车,走了一人二元的车程,在司机的指引下,到达了通往罗家州的路口。
[[center]][[image1]][[/center]]
罗家洲,隶属嘉鱼县新街镇,叫东港村。长江在村北自西向东流过。自路口向北延伸着一条水泥道,道上积满了雪水。我们顺着水泥道,缓慢地向北走去。村子南面,水泥道东面,住着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名叫罗会鼎。见到老人,我们出示身份证,说明了来意。我们问:你姓罗吗?他点头说是。我们又问:你们的字派是怎样的。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之字派在口语交流中不是那么的好理解,我们请他书写。老人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了“亨运会时来”的字派。啊!和我们的“德远承先绪”大相径庭!我们问他有谱吗?他告诉我们,二千年左右(实为一九九三年)续过。这时,天已经黑了,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他把我们带到一户人家。灯光下,我们看到了九三年续编的《罗氏宗谱》,共四十五卷。打开谱牒,我们发现好几本谱开篇都写有受四、盛泗的文字。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的祖宗。在吃饭、住宿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我们告诉主人明天再来查阅,便要告辞了。罗会鼎老人马上走出来,要我们到他家吃饭过夜。这里,到嘉鱼县城还有两元的车程,七点了,不一定还有车;到新街镇,得步行四五里;屋外,漆黑一片,雨夹着雪落过不停,沙沙作响。无奈,我们返回了会鼎老人的家。老人到家后,为我们煮饭、剖鱼、烧水、做饭,安排我们洗脚、吃饭。他告诉我们,媳妇在家就好了。夜渐渐深了,他从里屋揽出一床盖被,拿上手电,带我们去他老屋。老屋,共三间,两层石条岩墙,大熟砖,前后檐、飞檐很短。堂屋,稻草满地。东面的一间,打开电灯,可见一张床,还有衣柜、抽屉。家具上,积满了灰尘。床上的蚊帐,向上招着,铺有电热毯。他换了一床厚些的盖被后,说了声对不起,又背着换下的盖被,提着手电,回新屋里去了。十四日早晨,我们起来得比较早,走到他新屋旁,看见他提着一个塑料包回来了。塑料兜里装着肉包子和煎饼。他给我们热水洗脸后,把包子热在锅里。治乾君在我们和老人相遇后,以买烟为由,向南去了路口,想给老人买点糖酒之类的食品,结果空手而归。老人告诉我们,自己弄饭,怕我们吃不下,清早到靠近新街镇的地方买了包子。用了早餐,考虑到罗家州的谱带不走,我们决定去打听九三年续谱的负责人,名什么,住在何处。老人带我们去罗新华先生家,路上告诉我们,他一晚上没睡着,让我们住在这么个地方,心里很难过。我们想给他点钱,以表谢意,他说,这比打我还狠!从新华先生家出来,我们邀请他到嘉鱼县城去玩,想共进午餐。他答应了。在他家到路口的水泥道上,他不止一次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你们啊!到了路口,他告诉我们,天冷,年纪大,县城去不了,我是来送你们的。汽车自东向西驶来,我们登上了去嘉鱼县城的汽车。透过车窗,我们看到,会鼎老人,还站在雨雪之中,望着远去的汽车……
在罗新华先生处得知,九三年续谱的主编是罗贤桂先生,住赤壁市官塘驿镇双丘村。双丘村基本上都姓罗,在询问罗贤桂先生住处时,一妇女把我们带到了村部所在地贤桂先生的儿子家中。贤桂先生一个教书的媳妇,听了我们的来意,马上打电话,一方面通知她公公,告诉湖南省寻祖者找他,一方面通知她夫弟罗锦星先生,安排他开车送我们到她公公家。双丘,是一个山村,盛产南竹(毛竹),有煤碳,比较富裕。在前往贤桂先生居所(四组)的山沟中,都铺上了崭新的水泥路。双丘,是江西迁湖北始祖茂庆公的发祥地。九三年,湖北六县市续修《罗氏宗谱》就是由这里的罗贤桂先生发起的。应该说,双丘在罗氏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十四日黄昏,我们到了贤桂先生住的村庄。村庄座落在一个山湾里,农舍全是红砖小瓦,一幢挨着一幢,新舍后面,可见不少大熟砖、岩门槛、木板楼式的老屋。贤桂君,字月香,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四月十二日巳时生,现年七十三岁。桂君身高一米七有余,体态魁梧,国字脸,因患气管炎,常咳嗽。年岁虽长,但耳聪目明,记忆力很强。婆婆虽亦年高,但身体健康,为人善良。进了屋,我们落座在烤火炉旁。桂君一方面安排婆婆做饭,一方面和我们就家谱的事聊了起来。
桂君告诉我们,十几年前,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六个县市,联络各地族人,收集了几麻袋老谱,组织了一百四十来人的采丁编纂队伍,耗时几年,完成了《罗氏宗谱》的编辑工作。授谱之日,各县市派专车接谱,热闹非凡。九三年编印的《罗氏宗谱》共45卷,其中卷一、卷二、卷三、卷四为总谱,其它为支谱。
[[center]][[image2]][[/center]]
桂君拿出卷四(即统宗),让我们查阅。统宗共一百一十二页,记载了从远古到珠公之下六十世共一百六十七代的先人。统宗为了利于永久保存,采用铅印,统宗珠公以下部分,属表格式的,右竖行记载世次,左为先人名录。祖、父、孙统一记载在同一竖行中,便于查对。桂君将统宗交给我们,叫我们查阅。在卷四的第六十八页,我们找到了受四,黄氏,同葬凤凰咀,坐北朝南,生一子,盛泗,元完?元年生,妣,雷氏,同葬凤凰咀,坐北向南,生子三,添庆、添瑞、添聪。我们打开自己带去的受四公世系(嘉鱼)脉线图比照,完全吻合。我们从受四公上溯,发现,受四之父叫华士,华士之父叫千三,千三之父叫茂庆。茂庆公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自江西迁入赤壁(蒲圻)的第一人。统宗中记载,茂庆,名不如,宋(960—1279)名士,孝宗改元乾道二年(1166),由江右南塘县罗坊村迁楚蒲居犹湖发展双丘,卒葬占仑团掘泉张家坪,因环居皆姓张,不肯指示,致历代莫视墓所。妣高氏,葬双丘下畈凤山艮坤向。茂庆公是珠公第三十九世孙,再往上溯三十九代,就到了珠公。
接着,桂君带着治乾先生上楼,去寻找有受四公开头的谱。一下找了四、五卷。桂君指着标有石塘、木履岭、临江山字样的卷十七,叫我查阅。我们顺着四十二世的受四公往下找,且和自己带去的受四公(嘉鱼)脉线图比照,我们发现受四公生盛泗,盛泗生添庆、添瑞、添聪,我们的脉线图少了添聪。再往下看,脉线图上载明,添瑞长子子先、次子子祥、三子子亮,而卷十七上说添瑞的三个儿子,长子孟先、次子孟祥、三子 卫辉府。我们1922年的原修族谱说文贵(实为玟贵)公生于“永乐”年间,把玟贵公的出生时间提前了二三年。卷十七中明确记载,玟贵公夫人姓李,合葬周山秀同茔。生子三,罗钟、铭、镇。和我谱记载完全吻合,玟贵就是文贵,确定无疑。玟贵公三子罗钟生仲伯,仲伯生兴邦,我谱和卷十七完全吻合。兴邦雷氏,在统宗中记载生四子,即玉璋、玉瑚、玉珊、玉琏,而我谱中记载只生三子,少了玉璋,其它相同。卷十七中记载玉琏生凤廷、少湖,我支谱中记载玉琏生罗梧、罗相。顺着五十世往左找,凤字以梧,我谱记载为罗梧。顺着卷十七五十一世少瑚往左看,少瑚,字以相,我谱记载为罗相,嘉靖丙寅年(1526年)生,崇祯癸未年(1633年)殁,葬谢家坡酉卯向,妣王氏,葬大屋后西管定所亥巳向,子二,于国政失考。于政乃洪台公之父,1916年在嘉鱼修谱人笔下判定“失考”,于政之子洪台公在1922年的澧西族谱中认定为澧西始迁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罗斌做了一些研究探讨。可以肯定的是,台公以上的嘉鱼世系,通过寻祖,得到充实补正。四公不是江西迁嘉鱼始祖,茂庆公才是江西迁湖北的始祖。洪台公是珠公以下的第五十三世孙,自此,我们结束了“四公以上,靡有谱系可追,惜无从考。”的局面,完成了我们祖辈没有完成的大业!
问及罗氏字派时,桂君拿出一张九三年印刷的《豫章派说》。派说明确告诉我们:豫章老派是宋代盛德公奏请皇帝御定的,清朝乾隆年间,我罗氏之人会集南昌,辑修大成宗谱,增新派四十字,重奏御定,连同老谱颁发,通行全国。通城、平江、修水等县从珠公后四十六世起用“盛“字开派,茂庆公支下自珠公后四十三世起用“盛”字开派。两种意见相隔三世。目前,湖北东南各县市的罗氏,含四公后裔,采用了“自珠公后四十三世以盛字开派的意见。回想我澧西四公后裔,所用字派自觉使用范围太小,又没有充分体现豫章风格,认祖应归宗,罗无二派,我提议:我族六十八世的“齐”字辈,合成豫章堂老派的“贤”字辈,自此,使用豫章堂老派新派。
[[center]][[image3]][[/center]]
查谱之后,夜深了。我们和老人商量借谱之事。老人没有犹豫,慷慨地同意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借给我们。当谈到借卷十七时,他面显难色。老人告诉我们,十七卷,在他这里,是唯一的一本。电停了。于是,我们点燃蜡烛,把十七卷中受四公支下的抄了起来,一直抄到“于国政失考”。抄完谱,我们被请去吃晚饭,桂君认真地款待了我们。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三九寒天,既要给我们介绍谱牒,又为我们安排食宿,难能可贵!
双丘之行,获益匪浅。十五日清早,我们带着桂君借予的总谱,怀着无比感激之情,告别了二老,踏上了返澧的路程。晚上,我们下榻安乡县城。凝重、激动之后,我们的心情已放松多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我们便美美地睡了一觉。十六日早晨,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载歌载舞,欣喜若狂。
寻祖,自元月十二出发,十六日返回,历时五天,行程近800公里,耗资一千余元。正本清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的二修谱,将有凭有据,真真切切地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族之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出发,穿越五千年的时空遂道,上溯到黄帝。贤桂君在癸酉续谱序中说:所谓水有源,木有根。欲求水之畅者,必疏其源;欲求木之繁者,必固其根。双丘寻祖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完成了疏流固根的大业!
珠公六十二世孙 罗炯辉
200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