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圭:不该失落的村庄
罗伽禄 发布时间:2003-03-21
在南城县的西南约四十公里,那里群山绵绵,就在那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有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磁圭。
磁圭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交界处,也是南城罗姓的集居地,今属南城县株良镇。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东阳在《复古亭记》中对磁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北阻芙蓉峰又北为临川,西厄连珠峰又西为宜黄,南连军峰属于南丰之境,东则灵峰北迤,中通一径达于南城,四达之会也”。整个磁圭村四周翠峰怀抱着一块开阔的谷地,一条清溪(磁圭河)自西而东蜿蜒流过。人们依照山势走向、形态归纳为五景:麒麟狮象、狮子滚球、双龙抱珠、五马团槽、将军插剑,形态逼真,好一块风水宝地。磁圭古名磁龟,因河中有石如龟,因其石又为磁石,故名。明代罗玘致仕后觉“龟”字不雅,更为“圭”,于是磁圭一名沿用至今。
磁圭,历史悠久,至今已逾一千一百余年,早在唐光启二年(886),罗氏三十二世孙罗袍(字德称谥号文庄)始迁居于此,据载,罗袍任侍御史,因直言进谏,屡遭奸臣嫉恨,担心有旦夕祸患,于是携九妻十四子隐居于此。自此,罗氏子孙在这里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当然,后世罗氏子孙也有外迁现象,如迁往天井源乡的罗坊村、本镇的祥岗村。明代著名思想家罗汝芳就是罗坊村人,近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罗英就是祥岗村人。
唐、宋以来,磁圭村“街延四里,屠肆至七十只,市列两廊,雨无张盖行者,亭台楼观拟城邑”。“吏部选除赍县令牒者尝一日至二十余”,磁圭之盛可见一斑。当时,人们把街景美称为石岭歌舞、楼前丹桂、阁上书灯、花园迭翠、龙门浪苑、台上喝戏、官街夜鼓、龟石波停、塔岭晨钟、莲塘并蒂等十景。可惜,到了元朝,整个磁圭毁于兵火,“蓁莽丛积,虎豹行于道,杳绝人迹”。
明代永乐年间,罗氏四十九世孙罗中(字大矩,号耕隐),率众罗氏子孙,历时近二十年,披荆斩棘,兴复磁圭,于是磁圭又现昔日繁荣景象,“土著者,侨寓者、贩商者、旅游者源源相续”,各类建筑也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如鼎新亭、复古亭、青云楼、迎晖楼、东明楼、驻骖馆、寅宾堂、御书楼、迎月楼、解元坊、圭峰书院、济川楼、龙门桥、迎恩亭等等,这些在明代的《正德建昌府志》有记载。“凡衙皆镶以砖石,凡坊楼皆涂以丹黛,虽稍复旧而实有旧所未备者焉”。人们用“千檐滴水、万柱落地”来形容这里地方之大,房屋建筑之奇特,景象之繁荣。历代名人游历磁圭留下的诗文有不少如《徐霞客游记》中写道磁圭:“自西而东,夹溪而宅,甚富,皆罗氏也”。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游历,有的还要著名以记之。有两位从事“临川文化”研究的学者,在一个空明气爽的日子里,兴致勃勃地走访了磁圭村,并深情写下了《访磁圭》游记。最近又有一位游人以《失落的磁圭》为题作记,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千百年来磁圭人才辈出,他们或为官政绩斐然,或为将战功卓著,或为文声名远播。如罗玘、罗 、罗冠、罗美才……,他们是磁圭罗氏后裔中能人俊杰的代表,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历史,为后人所称道。
罗玘,号圭峰,是明代颇有名气的学者、文学家。官至南京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号“文肃”,著有《圭峰集》,明清以来,对罗的人品、文品评价很高。明代的著名学者,太学寺少卿夏良胜撰《祭圭峰先生文》说:“君子所以不朽于死者,出于言为文章,见于行为气节;然而兼之者罕矣。文而可传有正焉,有奇焉。各名其家者为难,而兼之者罕矣;节可仰,有甘焉,有苦焉.各持其本者为难,而兼之者罕矣,……圭峰所以旷世而文章气节名者,信其能兼三而不朽也”
罗冠,字弃伯,号雪崖,六岁能文、十岁郡试夺魁,时称“神童”,康熙庚戊(1670)年进士,官内阁中书,著有《卜耕堂集》。
罗 ,号耐可,康熙乙未(1715)年进士,授杭州新城令,廉洁为民,为民所爱,著有《耐可堂集》。
罗美才,字仲茂,康熙十七年(1678)春,随福建巡抚吴兴祚解泉州、永春、德化之围,平服金门、厦门、湄州等地,为爱国将领施琅出师台湾立下大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被授正一品左都督,加封荣禄大夫,诰封三代考妣及自身夫妇四代正一品。
今天,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蜿蜒前行,翻过大山,穿过石孔桥,沿溪西行,进入村子,依稀可感受到物换星移的沧桑。继续前行走过一座彩绘斑驳的总牌楼(尚书里门楼),穿过一座旧式戏台,走在麻石铺就的村街上,仍可见古老的建筑飞檐翅角,雕梁画栋。如“大夫第”、“环山草堂”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也有很多的古建筑却在“文革”破“四旧”中“破”去了,永难再现。据村里一些老人回忆,他们都曾见过一些金壁辉煌、造型宏伟的古建筑,看过那红砖碧瓦、黛色合抱大的柱子,触摸过门前张口的大狮子。
一条连接南城与宜黄的公路即将修通,并经过磁圭,将为此在带来较为便利的交通,村中仍有大量的古石桥、明清古建筑,这些若能加以保护或稍加修缮,其文化与旅游价值必将凸现。那样,磁圭不但不会失落,还必将更加引人注目。
网站特约撰稿人 罗伽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