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罗家墓葬之谜
孙明舜 发布时间:2004-10-23
[[center]][[image1]][[/center]]
2004年7月10日,在密云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司马台村村民王德金家里发现了一块残碑,寻访得知这是一块墓碑,来自村东山上的罗家庙,笔者从墓碑残存的文字和采访48年前参与挖墓的村民,并对照史料,发现了一段尚未揭开神秘面纱的历史。
燕郡王罗艺之墓?
罗家庙位于司马台村二队村东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山———龙北山的一条黄土坎下,当地人说罗家庙是隋末唐初燕郡王(又称北平王)罗艺后人建的家庙。
罗艺是隋朝大将,《隋唐演义》中,隋朝第七条好汉罗成之父,第十六条好汉秦琼秦叔宝的姑父便是他。在单田芳的评书《瓦岗英雄》第四回中有这样的描述“北平王罗艺,身为王爵,坐镇燕云十六州,统领百万人马”,后中反王刘黑闼手下大将苏定芳***身亡。而根据《旧唐书·罗艺列传》记载,罗艺字子延,原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寄居在京兆云阳(今陕西西北)。隋大业中期(公元610年前后)升为虎贲郎将。隋朝末年,罗艺镇守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罗艺拥兵自立,自称幽州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公元618年12月13日,罗艺归唐,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因他与不肯归唐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作战有功,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初四,唐廷赐罗艺姓李,封为燕郡王。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后来,李艺被太子李建成拉拢,成其党羽,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但李艺并没有受株连,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开封仪同三司,封一千二百户,但李艺心中一直不安,后受其妻孟氏及女巫师李五戒“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的挑拨,于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谋反,兵败后,李艺率数百骑投奔突厥,行至宁州(今甘肃宁县)边界的乌氏县(今宁夏固原东南)驿站时,从者渐散,李艺被左右杀死,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并恢复其罗姓。
据1956年参与挖掘罗家庙的村民冯学江(上图)讲,罗家庙也算气派,占地有1.5亩左右,有围墙地基,围墙外全部是房子遗址,疑是守庙人住的。庙前是石条大台阶,台阶前是一座约30米长的跨河石桥。他们当时挖庙遗址时,庙上地面建筑已毁,堆满了砖头和黄土,十几个人从1955年底开始清理挖掘,共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清理时发现有火烧的痕迹,清理出一块已砸碎的石碑,对上后,碑名为“罗祖追恩碑”,上有罗艺等人的名字,好像家谱。清理完地上堆积物后,呈现在眼前的情景让大家震惊了,庙址上是十分平整的青砖墁地,地上是呈“人字形”排列的五个用石条砌起的3米见方的正方形石墩,石墩在地面上有1.2米高,三层石条,地面下两层石条,两两对称排列,最后一个石墩在一个黄土坎前面,清理完坍塌下来的黄土,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黄土坎前是一个砖砌的影壁,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6米,影壁上两侧是绿叶大红花图案,特别鲜艳,红花砖都是整块的,大约为50厘米×50厘米大小。上部为飞舞的凤凰图,下部为金色的“二龙戏珠”图,这些图案全部是烧砖时,在砖坯上雕刻好的,砌影壁时再一块块对上,然后上色。石墩和影壁正面都朝南,挖开前四个方墩,什么也没有,石方墩里是白灰灌浆石头填的芯儿。挖影壁前的单独石墩时,奇迹出现了,里面为青砖一层层衬砌,挖到一米深时,下面是空响,1956年正月初二早晨,冯学江等人用大锤砸开一个洞,有热气冒出,原来是墓穴,只见在两个方石墩上放着一个1.3米左右长的黑漆木匣,打开木匣是一具无头尸骨,只有大骨,没有手脚骨头,乱放着,骨头为白色,有土埋过的痕迹,没有一件陪葬品,墓室为青砖衬砌。冯学江怀疑遗骨是从别处移来的,墓绝对没有被盗过,罗家庙出土的砖可多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盖房,都到庙基去挖,连离司马台村6公里的涝湾村村民也用骡子上罗家庙来驮砖。离庙100米左右就是当时修墓时的砖加工场,可见当时修庙规模之大。
从庙的规模和有龙凤图案看,石墩下无头尸应是“王”一类的身份,因为封建社会平民百姓用龙图案是谋反的代名词,要灭三族的。而且,庙主人的无头尸似乎也与史料记载的燕郡王罗艺相似。《新唐书》八十九卷“罗艺传”中明确记载:“太宗(李世民)即位(627)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罗艺)内惧,乃图反”,《新唐书》本纪二,太宗:“贞观元年(627),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罗)艺反于泽州,伏诛。“(罗)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也就是说罗艺反唐后,全家抄斩,起码灭三族,砍掉脑袋,斩去手脚是正常的。罗艺谋反被杀,头大概被悬于城门之上以警示胆敢谋反者了,所以墓里无头。
不过,罗艺为王谋反,死后应是叛逆,怎么会用王的规格来安葬他呢?村民们说,可能是他的部下或后代在他死后多年,将他移尸到此安葬的,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些道理。如果这五个“呈人字形”排列的石墩是家庙的柱基,为什么将罗艺埋在柱基下呢?如果石墩下的墓主人不是罗艺,又会是谁有这么大的排场呢?
残碑记录了什么
我们查遍了密云县志,关于气势恢弘的罗家庙,根本没有记载。当我们仔细研究残碑时,又有了新的发现,进一步探究后,又一个人物,又一个谜团呈现在眼前。
残碑高42厘米、宽71厘米、厚16厘米,存218字,其中36字已模糊不清,碑文如下(“○”为模糊字,“……”为丢失的上半部碑文):“有者主动无者主静动者出……山河大地一切皆空故立……云居敬行简可兴南面其扬……世不恶而进不执而着者也……昧○面造化由此其选矣及……卒有乎尔也吾即墨罗祖有……业儒不成乃慷慨以阐易……俱腐此有之为果而安能有……○一勇猛精进长远等力○……○主义诚从因得○○○佛……俗○○○贤愚并济○○○郭州……大○○○○切象魏交○○(互)出介……耳而声○○通者已沦肌浃髓……世遇此○○岂○祖○○○极权故祖○揭日月而……生为本节省动○为业行○……闷而风聿追乎补略也哉…… 泉西有古口○公明○北……之奇而五祖七真业出○……○○祖风愈识纯真之○……”
这段残文有几个地方值得关注,如“有者主动无者主静”、“山河大地一切皆空”、“造化由此其选矣”、“吾即墨罗祖”、“沦肌浃髓”、“五祖七真业出”等句,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碑文好像宣扬一种“道法”,似乎与罗艺不沾边,尤其是“吾即墨罗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信息,一个叫罗清的人闯入我们的视野。通过查找史料和后人的研究成果,五百多年前的一段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无为教开山鼻祖罗清
明代中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退伍军丁,以其狂热的宗教热忱和超人的宗教睿智,向传统的信仰主义展开了大胆挑战,从而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当时与后世的下层民众宗教运动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受到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世界普遍尊崇的无为教创教祖师罗清。
罗清,又名因,亦名梦鸿。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人,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初一。罗清家境贫寒,世代隶属军籍。他三岁丧母,七岁亡父,跟随叔婶长大。十四岁时,代叔从军,戍守北直隶密云卫(今北京市密云县)。明中叶的卫所军人,过着比一般农民更为凄苦的生活,乃至“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幼小失怙与艰辛的军旅生涯,使罗清饱尝了人间的苦难,时常思考着人生真谛与生死之谜,因而萌发了对宗教的狂热追求。为此,他在成化六年(1470年),毅然将“军丁退了”,让“子孙顶当”,踏上了参师访友,寻求了脱生死、悟道明心之路。他苦修十三年,终于悟道:“诸佛法身,在人方寸。”即一个人能否成佛,完全取决于个人内心是否觉悟,一旦顿悟,就可成佛。他又汲取了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将其与南禅“顿悟”融为一体,主张摒弃一切有作为的向外求索,强调内心的主观省悟,并把这种悟道方法称之为无为法门。终于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创立了一套新的宗教理论“无为法”,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宗教组织“无为教”。无为教的经典是罗清所著《罗祖五部经》,它的教义,采取了佛教的“空论”,以现象之空,参证本体之空,阐发“真空”真谛。罗清认为,“真空”(又称“无边虚空”、“本来面目”等)是宇宙的最高本体,世界万物是由它派生出来的,即由原始本原的“真空”幻化出宇宙的万有———大千世界:“山河大地何处出?本是真空能变化”。它宣扬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认为悟“真空”,即可成道成佛。无为教又吸取道家无为思想,以无极净土为宇宙本源,最终概括成“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八字真诀。它以世界终末近,归真家乡、真父母为号召,吸收男女老幼“凡愚众生”入教。罗清建立无为教后,立即在密云卫古北口司马台建造经堂,传法布道,并将家眷从戍守卫所移至附近石厘城,确立起以家族为领导核心的弘道基地。信徒也由最初的下层军丁、水手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其中既有权势太监,也有著名僧人、道士,既有生员,也有官吏,而下层农民与手工业者则占大多数。嘉靖六年(1527年)正月二十九日,罗清“坐化归天”,享年八十有五,安葬在北京檀州附近。他的葬礼相当隆重,门下释子大宁和尚为其举行法会,当时京城著名人物如翰林院中书鹿城王秉忠,僧录寺左善士文奈,武当山灵应观道士抱一子首阳、冲虚子,尚衣监单玉,腾骧左卫所正千户李敬祖,府学生员何仲仁等释、道、儒各界人士都前来赴会,诵念祭文,极尽赞颂。密云卫总兵官杨都司还助板捐棺,并在墓地建塔树碑,塔名“无为塔”,碑书“无为境”。
罗清在世时,无为教已由北直隶传播山东、河南乃至江南。罗清故后,被其信徒尊称“罗祖”,他所建立的无为教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罗祖教”,简称“罗教”,亦称“罗道”。此后,罗清子女及其异姓传人通过传播无为教,使罗清的宗教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迅速传播。无为教在下层社会的巨大影响,遭到了佛教及明朝统治者的反对。罗清死后91年,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统治者禁教,并明令销毁《罗祖五部经》,不准再行刻板传印。清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再三申令严禁无为教。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无为教创始人罗清是山东即墨人,与残碑中“吾即墨罗祖”相吻合,“山河大地一切皆空”几乎就是“山河大地何处出?本是真空能变化”的无为教义翻版。另外,冯学江等人清理地上物时,发现有火烧的痕迹,这似乎也与1618年无为教遭明统治者明令禁止,地上建筑物被毁有关,更何况罗清传道的大本营就在司马台村,死后就葬在檀州(密云又称檀州)。罗家庙下的尸骨似乎是罗清,但惟一解释不通的是罗清是坐化,葬礼隆重,与无头墓主不符,与花团锦簇的雕龙画凤的影壁不符。那墓主人不是罗清又是谁呢?
解开墓主之谜的钥匙
在距罗家庙300米的一个叫塔上的山弯里有一片气势宏大的罗家坟,有人说,它们或许就是解开罗家庙之谜的钥匙。罗家坟占地五亩左右,现在还能见到坟地外围围墙的痕迹。据村中老人回忆,陵园的正面面向西北,园中有七座“呈人字形”排列的砖塔,前面是两两排列,最后一个是单独的,但早已倒塌,1958年村中整地时,将残存的石塔基彻底拆毁,但塔下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这七座塔为砖塔,塔顶为汉白玉莲花帽,坍塌的塔砖被村民运回家中砌墙,现在司马台二队村民王生贤家中还保存着一个汉白玉莲花塔帽。
在罗家坟的塔林前是大片的坟地,这就是传说的罗家坟。今年62岁的司马台二队村民冯学江说,他家是塔上村第一户村民,大清朝从现在隶属于新城子镇的两河村搬来,在他家搬来之前,河东的塔上村和河西都没有住户,但罗家坟已经存在了。在他记事时,罗家坟的塔林就已经倒塌了,他家和后来繁衍的冯氏后人们的住所,都建在距罗家陵园60米远的围墙下方,陵园所在地和它的周围地区都是冯氏先人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后来又迁来王姓等别的姓氏,但他们村和附近就没有姓罗的。冯学江说,罗家坟从没有挖掘过,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给村集体耕地时,耕牛曾将坟踩漏过,又被耕起的土埋上了。地下坟墓应该保存完好,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罗家坟何年建造,罗家到底是怎样一个家庭,家庙中的无头尸到底是罗艺还是罗清?罗氏后人又去了哪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之谜,而揭开这个谜底的钥匙也许就是塔上这片沉睡的坟茔。
为了确定罗家庙的年代,我们邀请了密云文物管理所的原副所长任武成同志,实地考察后,老任说年代也无法确认,他拿走了庙遗址上的一块青砖,说要拿到北京请文物专家鉴定,不过他说,庙址上的砖也很难确定墓主人埋葬的年代,因为,有很多庙宇经过历代重修,如果是墓里的砖就好了,就可以确定墓主人埋葬的年代了。相信迟早有一天,罗家庙和罗家坟一定能揭开神秘的面纱。
编者按: 本文作者多次和罗氏通谱网联系取证罗艺与罗清之史料.
中央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罗京为当地罗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