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家大院》序

 武礼建 发布时间:2005-02-12

 

  我姑奶奶难得给我打电话,一打电话准是有非我莫属的事情要办.这一次可不是一件,诸如往资助总是让我给她买一些适宜老人用的康宁类物品给寄过去的小事.姑奶奶都快满一成岁了,还是在电话里不无滑稽地说,烦请侄孙女不忌莲步,大驾光临罗家大院一次,最后一次.与姑奶奶这样的老人说话,你会感到时光倒转,不忌莲步,大驾光临,怎么听都觉得是在与晚清民初的人对话.小时候觉得十分有趣,现在就有些异样的感觉了.
  应该说,我姑奶奶历经近百年的人世沧桑,算得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了.至少是罗家大院垢见证人.她总是说,她是罗家大院的最后一个人.话里流露出伤感的情绪,我们罗家子孙都是领悟得出来的.罗家是个豪门望族,在蜀中赫赫有名.而今罗氏的子孙遍布海内外,没有人愿意再回到罗家大院里去.罗家大院空落已经半个世纪了.
  我姑奶奶是罗家大院最后的守护神.大家都很敬佩她,惊异她,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那么大一个院子里,一点都不寂寞,一点都不苦恼,平平静静地度过了大半个世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奇迹.因为姑奶奶的守护,罗家大院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在故乡,大家都把罗家大院视为古迹,视为历史,对我姑奶奶也格外尊敬.姑奶奶因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从我奶奶和我父母嘴里说出来 的姑奶奶,却是另外一个情形.他们说我姑奶奶先前也是一个很新潮、很前卫的女人,那个时候叫“摩登女郎”,与古板守旧的我祖祖(我姑奶奶的母亲、我奶奶的婆婆)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我姑奶奶居然说出那样的话来,如果她是个堂堂男子汉,会带动人把罗家大院砸个稀烂。谁料直到晚辈的都从罗家大院走出去了,她却一直在罗家大院孤零零地守着,一守就是大半个世纪,真是世事不定,人生难料。
  我是离故土最近的一个,因此也是与罗家大院联系最多的一个,自然就与我姑奶奶最亲近。先前时有书信往来,加上隔三差五地加罗家大院去一次,代表晚辈去看望她,祖孙的感情就日趋笃厚。后来,由我父亲出钱给她安装了电话,就改电话联系了。
  我姑奶奶也不常打电话,打电话话也不多。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轻易给后生晚辈添麻烦。我可是个电话迷,一旦拿起话筒,无论是与父母,与朋友,尤其是与男朋友,就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云里雾里,对方一再说拜拜,也不甘罢休。与我姑奶奶通电话,因为难得,更不轻易放下话筒。我姑奶奶虽然健旺,毕竟是垂垂老矣。做晚辈的惟恐关照不周,自然要问得全面些,好几次被我姑奶奶取笑,说我饭没吃饱,打“话牙祭”。
  这一次,我姑奶奶却一反常态,话多得叫我这个“侃客”也自愧弗如。她唠唠叼叼地说过不停,我只是感觉到她说话的中气不是很足了,有点儿上气不接下气。这一次是罗家的大事,她跟所有罗氏后裔都通过电话了。她的日子不多了,罗家大院的最后归属必须向大家做出交待,虽然大家都同意她做主,把罗家大院捐献给政府,支援家乡发展旅游事业,可是她希望罗氏一家都能够回来最后看一眼罗家大院,竟然没有得到响应。她长吁短叹,现在的人哪,不知道都在忙些啥,忙事业?忙嫌钱?忙爱情婚姻?忙相夫教子?就抽不出十天半月来回家看看?
  我理解我姑奶奶,她希望大家回来,不是为了热闹,是因为忘不了罗家大院昔日的风光,忘不了罗氏家族过去的生活。那山乡田园的晓唱、牧歌、诗情和画意,那大院日子的简单安谧、清静与自成一统,都一去不复返了。她未能进入这忙忙碌碌、闹闹嚷嚷的现代生活圈子,是因为与罗家大院结下了那一腔深情。后五十年又积郁成疾,成为永远也“剪不断”的大院情结。大限这期不会久远,对往昔的缅怀已经腻透了,她寄希望重温,所以才提出家庭盛会的一招来。这一招无望,对我姑奶奶来说,将会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呀!我想,我不能再让她失望了,无论她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来,我都不要拒绝她。
  我姑奶奶殷切地对我说,罗家湾旅游开业举行庆典,政府邀请罗氏家族的人参加,惟一的一个还没有说“不”的人总该最后代表一次吧。我十分爽快地答应她,又不得不表示到时候我是不是抽得开身,因为我不是自由之身,在机关里捞饭吃,制度是铁门槛儿,不是想跨越就跨越得了的。她抢着说,五一公休,不误工作的。她还特别强调,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不回去,会遗恨终身的。我无话可说了,只有准备前往。
   我不想在火车上颠簸一个晚上,无论火车开得怎样的平稳,都无法使得我入睡。我乘飞机在宝石机场打的直接回罗家湾,这样既省时,又便当。的士驶进罗家湾地界,我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的士沿罗家河上行,罗家河水蜿蜒而去。从车窗里望出去,我发现,往日倒映在河水里的夹岸的杂树,现在变成青一色的绿柳成行了。公路加宽,还铺了柏油路面,公路两边的花坛里,球型的是箭麻和罗汉树,金盏菊正开得热闹,在阳光下金灿灿的,夺人眼目。几年未归,真的是变了大样,故乡开发的势头不比都市小。罗家湾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远离故乡的游子的到来。
  我猜想,我姑奶奶一定是在大院里朝门口翘首眺望了。其实,我猜错了。我姑奶奶已经衰弱到不能行动了。她在中心堂屋的沙发上仰靠着,一点精神都打不起来。待侯她的老妈子站在她的身旁,随时听候她的使唤。她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弥留之际,如果不是等候孙女的到来,一直坚持着,早就撒手而去了。水,她要喝水,老妈子立即给她喂了口凉开水,又才慢慢闭上眼睛养神。
   的士停在朝门口,我付了司机的车费。举目一望,修茸一新的罗家大院,使我大吃一惊。白墙黛瓦,雕梁画栋,铺满期青藤的红墙绿瓦中,大朝门分外惹眼,两只大石狮蹲在石梯的两边,岿然不支安如山。院墙里的罗氏建筑,古色古香,雄伟庄严,高耸入云龙马墙(封火墙),更具有蜀中大家庭风范。三进四合的结构,而且上百间的房屋各有各的文化品味。正中的一进,前面的穿堂高大巍峨,堂屋宽敞气派,步入其中,真有进金山寺大雄宝殿一样的感觉。我突然意识到,罗家大院不愧是蜀中大家、巴国巨富!然而,当我发现我姑奶奶没在门口时,心里不仅“咯噔”两声,一股凉气袭上身来。
   就在这个时候,我姑奶奶似乎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立即叫老妈子到门口来接我。
我没有与老妈子寒喧,心急火燎的问,我姑奶奶她怎么样了。老妈子告诉我,大概是不行了。我几个箭步跑过前院,直奔堂屋,大声喊着姑奶奶,扑在姑奶奶的身边,看到姑奶奶奄奄一息的凄惨样儿,胃里的酸水就涌了上来。我长吁一口气,想哭,但我还是忍住了。我一把握住姑奶奶的手,轻轻地说,我回来了。我姑奶奶身子动了动,想打起精神坐起来但没有成功。我马上安慰她,别动,我立即设法送她去医院。老妈子说,老太太不会赞成去医院的。我姑奶奶嘴嚅嚅着,想说话,声音只是在喉咙里打旋儿,却是道貌岸然不明白,惟有一个“好”字让我听了出来。她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不住地点头答应着。
   突然,我姑奶奶用力把手从我的手中抽出来,抖抖颤颤地举起来,而且努力地伸出一个指头,抖抖颤颤地指着几案上的东西。我上前一看,哇,好大一摞手稿!我激动地捧起来,巾在胸前,走到她的身边,以询问的目光望着她,她嘴一咧,手无力地落在腿上。老妈子先叫一声,老太太!我见势不好,也大声呼喊,姑奶奶!姑奶奶!眼泪扑籁籁地涌出了眼眶,像瀑布似的奔泻而下,差点打湿了我手中的手稿。
我姑奶奶像是了了一桩心事一样,泰然自若地走了……
   我一屁股木椅子上,望着我手中的手稿。“罗家大院”几个字撞入眼帘。秀美的字体,整洁的文面,是我姑奶奶人格的写真。我猜想,这就是那一部家书,而且是姑奶奶说过要交给我的那一部家书。因为在我们罗氏家族,立志要舞文弄墨的仅我一人,而且我一直都想写一部小说,来反映上个世纪普通人们的心态和生存状态。就以我们罗家做基本素材自然是不错的,可是我对自己的家族了解得太肤浅了,一时半会儿也动不了笔。我姑奶奶知道我的这个打算,也答应过要帮我,把她对罗家的体验先笔录下来,就算是一部家书吧,然后再交给我,并希望把它成就为有价值的书。没料到,竟会是这样的一个交接仪式。想到我姑奶奶的一片苦心,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一看。我翻开封面,扉页上有一句题记:

   一个老人死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老人的子孙却在繁衍着,时代的印迹不会随着老人的死去而消失,它已经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了,这块纪念碑就是——罗家大院!

   我周身的血都贲涌起来了。仅此一个题记,给我的震撼就够大了,想得到我姑奶奶的这部手稿,绝不是提供给我的一堆素材,她不过是谦虚罢了。她这部手稿,已经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文学大作了。没想到我姑奶奶却是一个如椽巨笔!我只听父母说过,姑奶奶爱好文学,喜欢读《红楼梦》、《镜花缘》,原来《红楼梦》、《镜花缘》早就把姑奶奶造就成了一个大才女,大文学家!
   我更要对我姑奶奶那肃然起敬了。
   我静静地立在我姑奶奶的亡灵前,默默地向她发誓,姑奶奶,我绝不会辜负您的希望,一定要让这部书成为不朽,让它得以流布,一直地流布下去。
回到省城,我立即着手整理我姑奶奶的手稿。
   不仅是为了满足先睹为快的好奇,更重要的是要让这部书更有价值。
   我翻开了这部书稿……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