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茶陵纂溪罗氏的起源及发展

 罗显初 发布时间:2012-03-31

 

  长期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使民族文化乃至姓氏、家庭文化千疮百孔。经过近三十年的国家大力拯救,各种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国罗氏成立了“中华罗氏通谱编辑委员会”和“罗氏文化研究会”,建立了多个罗氏信息交流“网站”,正式出版了多套《中华罗氏通谱》。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为进一步清晰中华罗氏和各地、各支系罗氏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便。借助这些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八修族谱》,纂溪罗族子孙也进一步清楚了自己的历史。

  一、纂溪罗族的起源及发展
  纂溪罗族源于江西吉州庐陵秀川熂下,即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熂下村。公元1959年这里因修建水库,当地的罗氏后人已搬迁到附近的楼下村。著名的罗氏始祖罗崱公1100多年前就是出生、生活和安葬在秀川熂下。一千多年来,从这里迁出的罗氏后人不计其数,据统计,现在全国各地的崱公后裔有300多万人(据2010年人口普查公布全国罗氏总人口1132万人)。
  公元1253年,崱公的第12世孙罗天椅在潭州(今长沙)任军学教授期间,经常往来于潭州和庐陵之间,茶陵是必经和常驻驿之地。后来天椅公又安排大儿子罗默到茶陵读书,还把孙子罗在治安排在茶陵大西门居住,以后在治公的第二个儿子式金公又从长沙迁到茶陵大西门定居,从此,茶陵就开始有了秀川罗氏的繁衍和发展。经过一些年之后,人口已经增多,城里发展空间太小,便向城外寻找和开辟新的发展之地。公元1340年前后,式金公的四个儿子中,长、次子去广西为官,四子留居茶陵县城大西门,三子奎光公迁到县城西南方向的马伏江纂溪安家。从此,纂溪也开始有了秀川罗氏的繁衍和发展,续而其子孙又向县内的其他地方和县外扩散。当前仍留居在茶陵县境内奎光公的后裔还有1000余人,比较集中地居住在马江、枣市、界首、湖口4个乡、镇的10多个村、组。近50年左右迁到外地定居的分布在10多个省、市、区以及本省的10多个市、县、区,总人口也有1000余人。另外,从1937年完成的《八修》族谱中发现,在70多年前,本族就有100多个支系先后没有后续资料,其原因可能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支系是由于各种原因,外迁后与祖居地失去了联系,时间长了,其后裔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祖居地在哪里。
  公元1500年前后,由纂溪罗族奎光公六世孙景松公主持,正式编写了纂溪罗族辈序词的前二十个字,即:

景正名罗文,光鹏如珠生;发扬承祖德,显达起家声。

  又经过了若干年,后人再补充了二十个字,即:

英贤宾泰宇,俊士蔚昌期;庆泽培兰桂,书香宝鼎彝。

  当前纂溪罗族多数支系已发展到“起”字辈,部分支系发展到了“贤”字辈,预计辈序词还可以使用四百年左右,至公元2400年前后,应该再作补充。
  罗 崱(826-?):秀川罗氏一世祖,茶陵秀川罗氏远祖。字山斗,号大时,行十二。江西吉州庐陵秀川熂下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熂下村楼下组),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经书,精於音律,善诗词,懂兵法,文武双全,胸怀大志,豪情奔放。十九岁,武宗会昌乙丑科擢进士第(845年),授翰林学士,迁工部侍郎,官至节度使。徒山东、四川、福建、江西诸省,访古寻根问祖;回豫章,访柏林谒西山,收集罗氏文献,同长老考证罗氏世系,与宗耆探讨罗氏源流;汇编《江西秀川罗氏宗谱》,为我罗氏保存了珍贵文献,功德无量。明状元罗洪先有诗赞曰:“才堪柱国,德足匡时。将倾大厦,一木难支。丹心碧血,期报主知。千秋万载,群仰光仪”。亦有赞云:“佐唐勋业,才能俱备”。子三:宗超、宗延、宗达。
  罗天椅(1204-1277,茶陵秀川罗氏大始祖):字子远,行二郎,号涧谷。罗崱公12代孙,沂公次子,生于宋嘉泰甲子十二月望六日寅时。宝佑癸丑(公元1253年)科擢升进士第,自秉义换承务部,除信阳军学教授,调潭州(长沙)军学教授,载湖南省志。咸淳辛未年转江西信丰县宰。癸酉年升凉榷院事清修,转学提举殿讲朝请大夫,将拜监察御史。时贾似道专权国政尚书,公力诋其罪,挂冠径去,不能饮食竟以忧。卒于宋景炎丁丑年十二月望日,寿七十四。子三:默、庶、熟。
  罗 默(1220-1275):字省身,行念一郎,天椅公长子。随父居官于湖广潭州,因父致仕驻驿茶陵州,见山水之秀丽,遂于占籍茶陵而居焉。乡试解元(第一名),时呼六二解元。公饱经学,亦复才能干济。涧谷公称为用誉之子,又曰保家之器,然天年短促(享年56岁)。公生于宋嘉定十三年庚辰八月二十日寅时,卒于宋德佑元年乙亥正月二十日亥时。子一:在治。
  罗在治(1235-1301,茶陵秀川罗氏始祖):默公之子,入茶籍,中举人,官国学教谕,时称百五国谕。生于宋端平二年乙未七月初三日寅时,卒于元大德辛丑七月十五日卯时。子三:相金、式金、跃金。长子相金与季子跃金徙益阳;次子式金举家定居茶城大西门。
  罗式金(1276-1356,茶陵秀川罗氏始迁祖、大宗公):在治公次子,生于宋景炎元年丙子三月初八日酉时。以明经(贡元)隽试补十九上舍生,定居茶城大西门,成为茶陵秀川罗氏始迁祖,后裔尊为茶陵秀川罗氏大宗公。殁于元至正十六年丙申十月十五日午时。子四:伯龙、仲骥、奎光、奎佑。长子伯龙,官广西贺州怀集县令,子孙留任为家;次子仲骥,任广西柳州路推官,子孙亦留任为家;三子奎光、四子奎佑,乡居教徒以经籍自乐。
  罗奎光(1309-1379,茶陵纂溪罗氏始迁祖):式金公三子,字壬翁,号开礼。公教授生徒为时钜儒,从三都之纂溪。元至大二年己酉四月十二日午时生,明洪武十二年己未九月十六日戌时殁。子三:悬、原、斌。

  二、纂溪罗族的远祖
  据老族谱记载,纂溪罗族的远祖是著名的豫章(南昌)罗氏先祖罗珠公,秀川罗崱公又是豫章罗珠公的第34代孙(近年发现,不同族谱的记载不完全相同,这里依然沿用我族老族谱的记载)。豫章罗氏的辈序词是: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立朝荣甲第,奕世萃冠裳。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灵礽同绍述,庆衍发麟祥。

  豫章罗氏辈序词共八十个字,当前各支系一般发展到“贤、嗣、序、昭、穆”几辈。纂溪罗族辈序词与豫章罗氏辈序词的对应关系是:“显与贤、达与嗣、起与序、家与昭、声与穆”同辈,其余类推。豫章罗氏是全国罗氏的主要发源地。当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豫章罗氏后裔约600万人。
  罗 珠(公元前245---公元前155),字怀汉,长沙人。曾在秦朝为官,任武陵令。后辅佐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升任参军知政(相当今管辖数省地方军政长官)。刘邦统一全国后,被任为治粟内史(相当今主管财政和农业的副总理)。汉惠帝时,因不满吕后专权,被迫出守九江郡(约今江西全省)。此期间与灌婴组织人力修筑南昌城池,他亲手在护城河边种植豫章树,并在此定居。后来,朝廷正式在此设郡,命名为「豫章郡」。汉惠帝七年,吕后临朝称制,纲常紊乱,罗珠公决意离开,辞官为民,隐居于南昌郊区的梅岭山上。他在山上“结草为庐”,以清贫为乐,种植罗汉柏、罗汉茶,且自号“怀汉”,表达不忍忘汉之意。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5年),罗珠公在梅岭仙逝,葬于南山麓的九节蜈蚣山。他的才学、品德、功勋、官爵在以往的罗氏人物中均无前例,其影响力波及全国。

  三、纂溪罗族的初期建筑、祠堂及族谱
  公元1340年左右,奎光公刚迁到纂溪时,首先完成的工程是建造了高标准的居住、生产、读书以及接待用房,确保了家人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对外交往。
  公元1736年左右,主要由“鹏”字辈筹备建造了纂溪“罗氏宗祠”,并由浩授文林郎、安乡县儒学正堂曾瀛取名为“笃本堂”。
  在过去400多年的时间里,纂溪罗族先后经历了8次编修族谱,即:1618年由廪庠士罗瑞鹏主持完成一修;1642年由州庠士罗如纶主持完成二修;1666年由府庠士罗兆鹏主持完成三修;1766年由恩赐九品登仕郎罗兴珠主持完成四修;1794年由恩赐九品登仕郎罗贤珠主持完成五修;1865年由“发”字辈主持完成六修;1908年由恩荣九品登仕郎罗承书等主持完成七修;1937年由罗承兴等主持完成八修。
  公元2011年完成的《纂溪罗族九修族谱》是经过多年酝酿,得到众人支持,经罗家宇等人主持、主修、倡修、纂编完成的。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有错漏之处,但基本体现了全体族亲的意志,基本总结了纂溪罗族约700年来的发展历程,仍不愧为纂溪罗族难得的历史资料和教课书而光辉永存。
  在公元1956至1976年全国上下长时间大力“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环境下,千方百计保存了一套共八本《纂溪罗族八修族谱》的本族二十一世孙罗显须和二十三世孙罗起财宗亲功德无量;正是因为有这一套老谱,《纂溪罗族九修族谱》才有续修的基础和可能。
  《纂溪罗族九修族谱》又是在与《纂溪罗族八修族谱》相隔73年之久、历史资料严重缺失、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又不十分统一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其工作难度比较大;但在全体族亲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年半的工作,终于如期完成了续修任务,其中的组织者、具体工作人员以及每一个支持者都功不可没。

  四、纂溪罗族子孙应继续发愤图强,厉治图新
  约700年来,纂溪罗族虽在不断发展,但与先祖相比,与邻族相比,与整个罗氏大家庭相比,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思想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相互支持、帮助、关照的力度也不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状,继续发扬先祖的艰苦创业,勤劳致富,自强不息,和睦团结,先人后己,崇德重义等优良传统,发愤图强,厉治图新。
  祝纂溪罗族永远兴旺发达!

式金公21世嗣孙:显初 字初元 撰00000000
公元二○一一年十月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