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云南罗氏世系源流概况

 罗启福 发布时间:2012-10-24

 

  云南罗氏,《中华罗氏通谱》载,为全国罗氏人数最多的第五大省现人口在100万左右,在当地是罗氏人口分布频率最高的人群。根据调查,主要迁徙来源为,第一、滇东北南片和贵州接界的镇雄、彝良、威信、昭阳区、宣威、罗平、富源等县由贵州迁徙入滇的多,第二滇东北北片镇雄、彝良、威信、昭阳区、大关、盐津、水富、永善、巧家、会泽等县由四川迁徙入滇的多,第三是南京应天府、湖南衡阳、湖北孝感直接迁徙到滇、第四是随军入滇的,也有部分直接由贵州、四川迁徙到滇西、滇南、滇东的。但有大部分上源失考,情况不甚了解。有的原藉本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融合,世系关系复杂。但云南显赫的罗氏家族也多,如“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的罗炳辉家族、“兄弟一门双进士,祖孙三代五郎官”的滇西剑川罗氏家族,石屏“宣武堂”罗氏大门悬挂“侍卫府”、“将军第”直匾,“八子联镳三进士,九旬上寿一将军”罗氏家族等。

  一、云南彝良罗炳辉世系
  罗炳辉,有德长子,原名罗德富(谱名道富),生于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十月二十日,卒于民国丙戌年(公元1946年)六月二十一日,寿四十九。角奎镇阿都办事处人,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历任红军第6军2纵队司令员,12军军长,第9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淮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主席,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墓葬山东省临沂市临沂革命烈士陵园内。13岁娶李国秀;16岁生子代勋,在军队娶杨厚珍;生女镇涛;继娶红军女英雄张明秀;生子新安,鲁安。
  据湖南永州电业局罗先骥《罗炳辉将军的祖籍考》, 罗炳辉将军的祖籍,历来众说纷纭。据我多年走访所得,初步认定其祖籍乃湖南隆回人。其依据是云南彝良偏坡寨凤鳌墓碑上的记载,其碑文云:“祖籍湖南宝(此字较模糊,然仔细辨认,‘宝’字仍依稀可辨)庆府,少(因为‘邵’字之误)阳县,後居四川叙州隆昌县。生于乾隆戊子九月二十日,地名镇雄分防之夷州下西里二甲地名偏坡寨”据此,将军系湖南邵阳人,应是无疑矣。理由是:(1)隆昌谱记载,其来自隆回者,乃邦麟之裔。(2)隆回古属邵阳县,名隆回镇。其远祖不外隆回之各支罗氏。


  二、云南巧家县应嘉公世系
  应嘉公,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0)。原籍江西进贤人,后迁湖南沅州麻阳县。公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随父大明公转迁四川重庆府定远县仁化里走马场(今为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娶田氏,生三子:仕仁、仕义、仕礼。乾隆室六年,公又率三子再迁居云南东川府巧家县莲塘村。公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辞世。后仕仁公子天禄公,又由巧家里分迁四川省会理州栢香岩,仕义公又分迁云南迤西道开化府。
  迁居云南巧家的仕仁、仕义、仕礼三兄弟为“老三房”;仕礼居巧家莲塘,后裔天德、天爵、天民、天锡、天成五兄弟为“老五房”;全富后裔振魁、振纲、振裔、振国、振东五兄弟为“小五房”;振裔后裔起鸿、起高、起云三兄弟为“小三房”。仕礼公在巧家至今已繁衍十代,160余户,男丁520多人。

  三、云南景东信一官、信二官、信三官世系
  在云南以神策卫(今景东县城)为中心,分布有信一官、信二官、信三官三兄弟后裔组成的罗氏大家族,其先为汉族,就地经过几百年的融合,有的已入彝族,有的已入白族,均有谱记。但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尚不能理清其世系脉络,仅简记如次,以为研究线索,并望当地族人能提供更多资料。
  太始祖信一官、信二官、信三官,(讳友义、友孙、友信。非准确对应。)原籍江西豫章广信府弋阳县二十五都,后职徙应天府(南京)。三公于明洪武十三(1380)年随沐国公平定滇南而到神策卫(今景东县城),后卜宅定居,繁衍于今。
  长兄信一官,讳友义,住滇洱海。
  二弟信二官(麟川罗),讳友孙,居景东,入赘曾门,负性英毅,与兄相别,遂入百户沈文耀伍而顶岳翁之役。从而生生不息,世世繁衍。自十始祖元健始,移居镇沅光山猓课(今属和平乡);十三世祖以德始,移居九甲果吉乐宪街(今河边)。
  三弟信三官(南涧彝族罗),讳友信,乳名石壁,往蒙化(今大理魏山县)贸易,娶亲生二子,一讳俊良。一子阙疑。阙疑赘彭门,改门顶氏,赤不忘讳。后往顺宁(今临沧凤庆县),遂择居于斯。

  四、缅宁(临沧)县罗氏世系
  原籍江西吉安府四十五都人,始祖友信、友孙、友义三支。友孙之子:元澄、元泮、元濂于明洪武初,随沐国公入滇,事平。分发景东驻防。其后子孙荣茂。一支居景东川河,其余分居:白井、云南县、蒙化、顺宁、云州、普洱、思茅、景谷等县。
  本支为元泮之后,元泮生遵荫弟兄四人。遵荫生四子:长子曰璧,次子曰学,三子曰斐,四子曰敷。
  曰斐公于清乾隆中,因景属牛尖山倮黑造乱,携家避难来缅,住中江之南开赵姓之家,遂振业于斯。
  曰斐公生五子:以纹、以绅、以绩、以纶、以绣。
  以纹公于嘉庆四年佐佰制军平倮黑张辅国之乱,以功保巡检,权曲江司篆。递归。买圈腊赵姓地并田,遂家居俸亲。旋复买城内杨当德及俸姓地建屋,移居城内,现历八世。
  本家五十一户,子孙百余人。均以耕读是世业。
  同为三祖之后,而散居于城乡者二百余户。同姓不同宗者一、二百户。

   五、彝良县洛旺乡支造公宗支元仕公支系
  本支罗氏系四川筠连县镇舟镇沙坝子支造公宗支,祖藉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200年)本支先祖以避故地,自江西迁入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3年)间,先祖支造公兄弟几人,相率入黔,旋又入蜀,先祖支造公定居于斯,勤耕苦读,兴家立业,数代单传。八世祖之后,人丁稍发,家族开始兴旺,前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十三世祖罗元武(字德山)、罗元谅,十四世祖罗天柱发起建筑祠堂,遗址在今筠连县镇舟镇金钟村桂平组祠堂头,祠堂建筑系按状元府建造,神龛上座中立红字木牌,刻文曰:“大明状元罗洪先之神位”,两旁各立牌乃本支各代先祖神位门外矗立桅杆,祠系状元府式,凡州县官吏有过祠者,无不下轿叩拜、瞻仰。
  一世祖支造公入川,明“崇祯”十五(1642)年壬午岁,支造公兄弟五人从麻城县孝感乡入黔后又入蜀,配王太君,生成一子;支造定居高县定边乡芭蕉口,(今鱼倉口),后又迁罗家嘴集市,集市毁后,迁至筠连县沙坝子乡五保,从此在此开宗立派,成为沙坝子罗氏始祖,繁衍到13世 元仕公,楘公之子,迁云南省洛旺乡发派直今19代。

   六、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坪上洪德公后裔朝元公支系
  本支罗氏祖藉江西吉安府,洪德公九厅十八房后裔,广东谱记载:海旺公房后裔数十人由永安县(今紫金)罗屋坪入川定居四川叙州府筠邑南乡古楼坝立业(现筠连县鼓楼坝),其后裔罗朝元公大清道光16年左右(1836年)从四川省叙州府筠连县鼓楼坝迁徙云南省昭通府镇雄州上西里五甲,小地名蒿芝坝风水树屋基安居,(现彝良县荞山乡官房村蒿芝坝),生芳柏公,从此在云南定下本支罗氏根基,到成宗公民国初年迁徙柳溪桐梓林白果树,解放初期分派到牛街镇水田小公社龙福坝子上,繁衍至今上云南第九代,人丁兴盛,现200余人丁,主要代表人物,罗启福,大专文化,彝良县农业局高级兽医师,彝良县政协录入彝良县百年人物录。

   七、滇东北崇仁乡(今放生乡)甘家店罗氏惠森公世系
  滇东北崇仁乡(今放生乡)甘家店罗氏一族,始祖罗惠森,字福都,福字班辈,四川乐至人,系乐至县插站崇仁乡(今放生乡)甘家店四房分枝。惠生公生逢民国战乱之年,辗转于渝、宜、滇之间,以经商生计。自垂笤之年,迫于拉丁派款,弟兄五人,逼迫分散,逃自重庆,帮人为生,娶妻吴氏,生父伯奎,咸字班辈,另兴家俱店面,日寇敌机轰炸,祖母六人殒命,逼迫举家逃至宜宾,后又为其洪门弟兄钟清鸣相邀,同上云南以避战乱,云南一行,竟终致本族枝繁叶茂,渊源至今。
  罗伯奎公,咸字班辈,时逢新中国诞生,学业读至昭通短师毕业,与同窗郑氏元珍喜结良缘,共同执教三十余年,膝下三子二女,相继成家立业,退休后,壬午年三月遂相约祖籍一游,寻根探源,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思蜀之情,终偿夙愿,与族人相聚,故嘱之续谱永记。现繁衍到4代,30多人,大部分族人在四川乐至县,现伯奎公长子罗彪,字恒南,彝良县牛街法庭庭长,次子罗亨平,彝良县林业局工作。

   八、云南省昭通彝良县两河乡罗氏
  本支罗氏祖藉江西填湖广,祖先走散是留有联络诗句:“我罗本是宰相家,洪军闯散奔天涯。若有患难同刀挡,若有富贵享荣华。若有一人不记祖,子子孙孙反长沙。若有记得诗八句,子子孙孙是一家”。这首诗属口传,有可能顺序是乱的。老祖人共四弟兄:罗约龙,罗思龙,罗建龙,罗飞龙分支,主要人物:罗碧林,昭通市粮食局储备军供科科长。现人丁兴旺,约200余人。现用字辈:紫字锦中财门庭,兴孟守德龙登位。国正友道家碧庆,洪显云盛(胜)万代昌。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九、云南彝良县牛街镇水田坝、镇雄县陈坝屯罗氏
  据本支罗氏族谱记载,属松溉罗氏,英贤公第13代孙文芳公支系,国卿公后裔迁徙彝良县牛街镇水田坝、镇雄县陈坝屯发派至今10代,人口1500余人。国华公支系,在柳溪乡上寨村长坡社,现繁衍到第七代,人丁100余人。

   十、云南省彝良县新场乡马腹村坪子社罗氏
  本支罗氏,祖籍原系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小地名青坑土龙坝,由土龙坝迁移贵州省遵义府小地名龙洞湾居住,鸿国公由贵州省遵义府龙洞湾迁移云南省彝良县新场乡马腹村小地名坪子居住,现繁衍到第八代,人丁200余人。后裔罗家俊在彝良县人民医院工作。

  十一、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树罗家湾罗氏
  本支罗氏族谱记载,祖藉江西吉安,发迹江苏南京,世居应天府四方井白马街柳树巷,据传明朝洪武年间“马氏之乱”罗族人受牵连被逼南下。
  国字辈的祖人,曾有弟兄七人,结一刘氏为弟,共八人,俗曰八仙,值兵荒马乱之时,破一铁锅八份分居之云、贵、川都有落足分支。国玉公从云南省罗平县迁移到鲁甸县龙树罗家湾,现在第十七代,人丁2000余人,分布于鲁甸、昭阳、永善县。

  十二、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大田坝先周公支系
  本支罗氏,祖藉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鹅颈大丘,这个地名应属湖南衡阳),迁贵州遵义桐梓县(教书,迁徙时间不详),数代后又迁云南省镇雄州牛场五眼洞(现云南省镇雄县五德镇)。再迁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大田坝安居至现第八代,现人丁兴旺,达300余人。

  十三、云南省彝良县海子乡新场村罗氏
  本支罗氏祖藉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二十九都龙翁村黑石台(黑石台,应是重庆綦江黑石台),八大房人分支。迁徙贵州遵义府浽阳县照里一甲小地名青蛇井,在大清年间迁徙云南省昭通府镇雄州下西里五甲新场河边安居(今彝良县海子乡新场村)。入滇也繁衍到10代,1000余人,现170年左右。罗乙仲(又名阮朝印,祖婆出姓到阮家,带祖人到阮家,吃阮家饭长大)—罗仕傑—罗璋—罗聖弼、罗聖礼、罗聖宣(等七弟兄)—罗希达—罗在元—罗应聪…………现巳9代。
聖字辈的有六弟兄在贵州遵义绥阳县照里一甲小地名青蛇井。
字辈:聖希在应洪,必绥启云华,永世太明宗……。

其后裔人物,罗绥武,海子乡党委书记退休,其子罗启全,现任龙街乡人大主席。

   十四、云南彝良县奎香乡黑拉村“衡阳十甲罗氏 ”支系
  云南省彝良县奎香乡黑拉村青杠岭罗氏:谱书记载“祖籍江西落于湖广衡州府”,属衡阳十甲罗氏,始祖罗文品,大约第四世祖“雍王年间到长沙府湘潭县柱塘铺十都八甲居住”,即移居湘潭柱塘铺风梓大王廖家塘,第六世祖世敏公即为现云南省彝良县奎香乡黑拉村青杠岭罗氏开基祖,于乾隆二十七年自湖南长沙府湘潭县南海柱塘铺十都八甲上民乡枫梓大王廖家塘迁入现地。字辈:
文星光祖,万世良祠。德崇盛代,明显清洪。
嘉登庆友,富贵吉祥。祯芝昌啟,宗臣永维。
春全龙凤,美玉元庭。天福泰义,寿亮高奎。
族谱字辈止于“祠”,后面字辈在现地修谱续接。听说有一支从青杠岭迁到六枝,情况不详。现繁衍到14代,大约1500人,其人物罗代伦,小学高级教师退休,罗明超彝良县林业局工作。

  十五、云南景东南的罗氏始祖鸣从公世系
  根据景东《罗氏族谱》摘录。祖藉豫章,发迹南京应天府柳树巷,鸣从公明末经商迁徙云南景东南的,现也繁衍到24代,1500余人。咸丰古谱字辈:“忠文秉光绍大国,允思定志品记邦”。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十六、文山州富宁县登元公世系
  登元公支系1814年从桐梓县娄化里五甲大地名黄茶村小地名易家沟,迁到云南广南府宝宁县阿幕营所管大地名者麻,小地名石丫口。后又迁到广南杨柳井和大坝子下寨,到60年代年这支系又迁到富宁县阿用乡塘彦村平仙村和里定村繁衍至今第八代, 1500户(罗中敬提供)。

  十七、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荞山乡官房罗大成世系
  本支罗氏原藉江西吉安府云城县迁徙南京应天府,国臣、国相公经四川泸州迁徙云南省昭通府彝良县上西里一甲地名大槽(现荞山乡官房村)。有祖一幅:郡自豫章,支流湖广,宗庆西蜀,派衍滇南。现繁衍到10余代,人丁300余人。

  十八、云南石屏县“宣武堂”罗氏
  云南红河石屏“宣武堂”罗氏一族,“豫章有秩,流芳於滇”。始迁祖卫耕,明洪武年间由南京“从征入滇,隶籍临安卫,屯居石屏北乡老卫寨”,铸剑为犁,世代耕读,繁衍至今,枝繁叶茂。迨至晚清道光年间,后世启堂(镇方)公迁居石屏城东,由木匠改习武从商,中武举,遂为武略世家,且功名显赫,皇清诰授宣武都尉,后封武功将军,立祠名“宣武堂”,启堂公乃为石屏罗氏“宣武堂”始祖。
  启堂公养育八子五女,其中三子考中武进士,另五子从商。在当地成为“一门三进士”的显赫家族,大门悬“侍卫府”、“将军第”直匾(雕梁画栋仍在,牌匾毁于“文革”)。镇方公自拟门联曰:“八子联镳三进士,九旬上寿一将军”。
  二世长子罗长春,光绪庚辰(1880年)科武进士。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率抗法清军进入越南打击法军,获胜后撤军途中瘴故,清廷追封参将。晚清石屏名人丁兆冠曾就他的遗像题写长诗,赞美、悼念他的人品、业绩流芳青史。有行书八言对联立轴现身拍买行。
  二世次子罗长林,取光绪己丑(1889)科武进士,授御前蓝翎带刀侍卫,钦派乾清官门行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罗长林护驾西太后和光绪帝亡命西安,适夫人临产而离队,使宫廷大为震怒,被全国通缉,罗家亦从此贬为庶民。长林之子在石屏通称“九老爷”,偶尔被戏称“罗光绪”。
  二世罗长华,与罗长林同取光绪己丑(1889)科武进士,曾任江苏水师统带。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农历九月十四日,罗长华被乡绅推举为都督,主持军政事务,宣布石屏光复。罗长华在此间筹措粮食、军费,抽调团勇,平息匪患,费尽苦心。
  现已繁衍到7代近300人口。(罗瑜提供)

  十九、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布嘎村罗家院子瑞公支系
  本支罗氏,根据碑文记载,先祖原籍“江西吉安支分西蜀嘉定县,嘉定后迁威宁,……乾隆十九年始偕其母来昭” 。
  现居罗家院子罗氏族人属似龙与乘龙两支, “龙升应天朝,国正兴顺永。”历经十二代香火相传,人丁兴旺。(罗顺松提供)

  二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乡鱼井村、镇雄县杉树乡杉树村张家沟强武公支系
  本支罗氏,清朝年间,罗强武公,经贵州毕节,独身一人到昭通府镇州上西里三甲地老鸦坡邹家湾安居,据《中华罗氏通谱》(罗红卫供稿)查对,应属贵州省开阳县羊比罗氏迁徙来此,现也繁衍到第10代,人丁500余人,代表人物有第八代孙罗启熊,大专文化,中国商报云南记者站副站长,2003年任命为副处级职务,现为云南法制报法律事务中心专职编辑。

  二十一、罗氏家族文山广南支系情况
  本支罗氏,据始祖口传,吾氏原籍山东徐州(今江苏)沛县柴溪人氏。后搬迁西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始祖入滇时,带有桐梓印版手抄本家谱,迁徙途中因客店失火,家谱实物被火废,始祖仅只记得家谱“师相永天长,应国芳成良”相传后人。本人字辈即为“良”字辈。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叶,时间过了两百多年。一个老祖人到云南广南繁衍了十代人,到2010年8月统计,本族系共有830多人。
  2009年,经族人老辈确定,把广南支系族人家谱编制为:“师相永天长,应国芳成良,开元建兴强,振昊兆家昌,广学显瑞智,仁坤举万邦”。

  二十二、滇西剑川员公世系(白族)
  始祖罗员,原籍江南凤阳府寿州(今安徽寿县),家住寿州城卖花巷,于元时世袭云南鹤庆路军民万户府。五世孙罗义以才干充任剑川通事,遂籍剑川,卜居州治在地金华南门街。迄今共传三十一世。
  至清朝时期,剑川罗氏多有迁居外地的分支。十九世罗光岳(字俊德)迁往浪穹(即洱源)南门;十九世罗天爵迁往云龙;十九世罗兴文迁往腾越州(即腾冲)之南甸;二十世罗世奎迁往罗坪州;二十二世罗凌云及其子罗继祖迁往剑川境内的兰州七坪;二十四世罗时泰迁居马登街。民国以后,二十七世罗庆云迁往云州,也有迁往德钦、昆明、腾冲等地的。在剑川金华坝区的支系则分别聚居在金华南门街、甸南及第村和巩北甸心村等地。
  剑川罗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明中后期,罗氏族中子弟苦读寒窗,学业多有成者,科第传芳,荣膺五世。自正德七年(1512年)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百年间,中进士二人,选拔进士一人,选拔博士一人,中举五人,补贡三人。诸公为官清正,德泽一方。敕封恩旨建坊多座,坊联“兄弟一门双进士,祖孙三代五郎官”,是剑川罗氏家族人才辈出及其显赫地位记录。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二十三、兰州土司罗克世系(白族)
  罗克,称其祖籍系南京应天府(按:如是,当本为汉族),因随元军南征入滇,官至军民总管万户侯,明朝封为五品奉训大夫,兰州世袭土知州(朝廷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清初裁州入丽江府,雍正年间降为土舍迁兔峨,衙署位于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境街西。民国以后,传至罗星,为最后一个土司。)。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弊书》载:“兰州土官罗克,本州人,亦仕元为万户,至本朝洪武中率众来归,以军功授土知州。”《新纂云南通志》载:“罗克元时为万户,明洪武十五年归附,以军功授兰州知州。”又《土官底簿、兰州知州》载:“罗克,本州人,洪武十六年(1383年)拜见总兵官,拟任本州知州,十七年实授。”为兰州罗氏世袭土知州第一世祖。任故。殁后入丽江府乡贤祠。
  兰州罗氏,虽世袭土官,但在殖边保疆,守土安民中,不乏“与国同庥”的有识之士。二十二世罗凤岗,字梧秀,罗炳仁之子。钦加同知御,入民国又任怒俅边务委员。公毕生好学,博览历史演义,每叹沧桑变革,故树德务滋,从末顽固梗化。迄至民国,帝制推翻,乃拥护共和,以身作则,改土归流。由白石江迁居兔峨,以卫戍沧怒边陲,沟通闭塞之边徼,其任务之繁重,比前有加,积劳成疾。二十三世罗星,字紫垣,罗梧秀之独生子,民国十九年(1930年)袭父职,历任兔峨区区长、镇长、民国团首。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一集团军战区总司令部上校参议、沧江江防司令,向怒江抗日前线输送兵员、物资、支援抗战前线。1949年春,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罗星起义投诚后,被任命为兰坪县兔峨区人民政府主席,兔峨区区长。1951年土改,罗星怀恐栗之心,携两子正乾、正坤,远适缅甸,为世所悲。

  二十四、宣威县阿都乡八家寨罗氏(水族)
  有报道称,据《罗氏家谱》记载,其祖籍为南京应天府竹子巷柳树村。后迁广西,明洪武年间随付友德手下的一位陈大人征南入滇。先居住选南,清康熙年间迁八家寨安居至今。水族清代以前被称为“仲夷”,“相传因宋时流罪人投荒者,祀祖犹类华族”。
  自清末以来,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其服饰语言风俗渐同于汉族。老幼均讲汉语,习汉文。
  由是而言,阿都水族罗氏可能是由汉族演化来的。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