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罗氏新闻

罗氏族谱 传承罗氏家族美德

 罗河胜 发布时间:2016-03-01

 


   近来,网上就中华罗氏远古探源、上古源流、罗子国建立与兴衰荣辱、蕃衍迁徙、豫章世系、文化传承、宗亲联谊会换届、罗氏族谱、通谱、修谱宗旨等,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众多宗亲积极参与,阐扬祖德,光大宗风等作了正能量卓越意见,河胜非常赞同。特别是中华罗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罗建平、罗元暨浙江罗志钧等宗亲的建设性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中华罗氏族人的意见。但也有个别族人抱着某些唯利是图杂音,质疑罗氏族谱(通谱)、豫章历史文化和罗氏大成谱。河胜撰写本文主要是弘扬祖德、敦宗睦族、介绍中华谱牒常识、阐述罗氏族谱宗旨、编纂通谱的前因后果暨罗氏大成谱的伟大意义,供各位宗亲参考。
一、罗氏族谱,珍贵文献
   阅古今,谱春秋!中华民族谱牒文化,经历了数千多年传承,积蓄深厚,典籍宏浩。在姓氏的脉系中存在着永恒的血缘和文化关系,是宗族体系中无形的桥梁和纽带。谱牒,是历史的典籍,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文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语云:“前有千古,惟谱录之,后有来者,惟谱启之。”。谱牒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鉴,明天的见证。
  “民有族,族有谱,由来矣。”最早追索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世本》,自黄帝迄春秋诸侯大夫姓氏谱牒,汉朝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罗氏谱牒,当然亦不例外。据罗氏谱牒记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我祖凌甫公于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岁(公元前355年)曾编辑一部《初辑罗氏族谱》,比较详细地记录着我罗氏上古起源,从太极天地,黄帝、祝融、匡正至周末,源流清晰,非常珍贵。由于代远年湮,该谱暨序已佚,难于寻觅(据河胜好友、《罗姓》作者、罗氏历史文化专家、湖南社会科学院罗文华教授考证:当前所流传的该谱序文,系罗氏后人伪托。该序亦有族谱、家乘、房谱刊载)。
    据史书记载,最早记录罗氏源流世系者,是唐朝大历中之播州侯罗荣的《忠爱堂序》(约公元798年之间。罗荣,字政卿,出生于唐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原籍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贵州府志》载:唐大历中,夜郎叛,命罗荣帅师南征,剿抚并行,蛮方永靖。朝庭遂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编户,立差厘画一。封六州都督、延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居播,为贵州罗氏始祖。)其次则是北宋开宝元年岁次戊辰(公元968年),江西南昌桕林罗颖编撰的《豫章罗氏源流谱》,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南唐清徽大学士罗颖公在该谱总序中,以严谨、朴实墨宝,记录罗氏的历史源流概括得十分清晰,从开宗始祖祝融公,都于郐,云姓,周初封于罗,为国,后因以为氏,凡罗皆其后也。春秋时,罗为小国,迨隶襄阳之宜城,徙州之枝江,周末徙长沙。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溺洞庭。君用公遗孤珠,事汉高,为治粟内史,奉命守九江郡。辅佐灌侯婴筑城,环十里许,辟六门,告成,遂于家焉,是豫章自罗始矣。全篇字字珠玑,文献足征,源流世系,序昭穆,明世系,井井有条,班班可考。因此罗氏族谱既有唐代科甲后先济美,明经贡举,奕叶上下重光,以志吾氏族,欲我子孙知先德之不忘也!《豫章罗氏源流族谱》是罗氏历史源流总纲,纲举目张,为中华罗氏文化历史珍贵文献!
  二、罗氏族谱,传承罗氏美德
  唐朝元和年间林宝先生《元和姓纂》指出:“姓氏之不知,民族乌乎立?先进之国,类皆置重谱牒。中邦古礼,姓以统氏。姓,百世不变者也,氏,数世一变者也。”族谱,是一个氏族的历史,记录着家族的起源、发展、迁徙、繁衍、世系延续与先人功德的重要经典;族谱,是寻根问祖的神圣依据,可联天下为一家,具有存史、教育后裔功能,可以补史之缺,详志之略,为族中子孙提供敦宗睦族、敬祖崇宗,团结互助,谒祖祭祖平台。通过编纂族谱,收集同宗、大宗、小宗、同源派别、分支世系分散的罗氏史料、谱牒、通谱、族谱、宗谱、房谱、家乘、祖训、家规、祠志、碑文、诗词、传记、村史、文献,抢救中华罗氏珍贵文化遗产。罗氏族谱,传承中华罗氏美德,发扬豫章忠孝传家家风!启迪族人牢记历史,不忘宗恩,发扬中华罗氏光辉灿烂文化,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激发族人爱国、爱家、爱祖、爱族的热忱,促进罗氏子孙承先启后,开拓未来!
三、罗氏通谱(族谱)内容、谱法
  1、关于谱牒、通谱、族谱的常识简介
  近期网上有个别宗亲大谈罗氏族谱(或通谱)如何如何,节外生枝、《罗氏族谱》谱法跟不上互联网修谱而落后了,混淆视听。为此,简单介绍族谱、通谱、谱牒常识是必要的。
  “谱”的含义  古代对谱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说文》释“籍录也。”其二,《张守节正义》释:“布也,列其事也。”其三,《旧唐书经籍志》释:“谱系以纪世族继序。”谱总的含义是按事物的类别系统地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称谱,如年谱、家谱、通谱、棋谱、乐谱等。
“牒”的含义  《说文》释:“札也。”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为札,成书版叫牒。继之后有玉牒、金牒、谱牒。也可引申为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等。
2、“谱牒”的含义
  古时谱牒是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后逐步向民间发展,因此有尊谱牒为“通族法物也”。概括起来,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展、人物、名讳、字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图书叫谱牒。谱牒是宗谱、家谱、通谱、族谱、家传、家乘的统称。
3、族谱(或通谱)内容
   族谱(通谱)内容,大致以谱为纲,以史、志为据。博采寻根问祖所得的文献、传状、轶闻、逸事、掌故、祠碑志等史料,实事求是,补充、修正、充实、完善,去伪存真,印证谱系。
一部完整的族谱(或通谱)内容,河胜参阅众多罗氏族谱,如明朝嘉靖42年癸亥(1563年)洪先公重修《秀川族谱》、清道光26年丙午(1846年)赣县古富坪明高公主修的《重修罗氏大成谱》、民国30年(1941年)毛泽东老师、湖南新化洋溪罗元鲲主修的新化《罗氏通谱》、1982年香港罗氏宗亲会罗君筹主编的《豫章罗氏源流考》等,构成的体制要素内容包括:谱名、目录、谱序或跋、凡例、年表、世源、蕃衍及世系图、派序、先祖像及赞、恩荣录、人物事件、封赠、家政、世徵、宗戒、家训、家戒、族约、坟茔及其方位暨墓志铭、五服图、宗祠纪要及祠志、族产、耆旧传、艺文、诗词、楹联、先儒学案、文献、大事记、历届修谱名目、承修名目、提修名目、新旧居迁地名、门丁数、捐输名目、杂记及拾遗、后记、编修人员、领谱字号等。
近日网上有人提倡互联网修谱而质疑罗氏族谱技术落后了等议论。河胜不敢苟同,不反对互联网修谱,但我不提倡,因为罗氏族谱内容是保密的,一般外姓人员不能观看。二十年前河胜寻根问祖时深有体会,《罗氏族谱》一般用樟木柜存放,专人保管,严禁外姓人窃看,这是罗氏族规规纪。族人要阅览族谱,要焚香祭拜后才能观看。当今互联网修谱是商业行为,修谱人员是百家姓,公开以营利为目的赚钱单位。中华罗氏宗亲联谊会倡议编纂《中华罗氏大成谱》是义务的!修谱是我罗氏的光荣传统,在于序昭穆,明世系,别亲疏,正本清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罗氏敦宗睦族、弘扬祖德、服务中华罗氏为宗旨的天经地义行为!
罗氏族谱内容丰富,文献足征,严肃认真,博大精深,是中华罗氏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倡议编纂《中华罗氏大成谱》,是传承中华罗氏的光荣传统!发扬罗氏敬祖崇宗的美德,沿着先人脚印,继续寻根溯源集谱之大成。示后裔知祖宗之世泽,藉是以不泯。庶悠然思所以善纪善述,而兴夫水源木本之义,致其敦宗睦族之道,则是以大成谱为亲亲之道而作也!
4、谱牒学的发展
  根据记载,西汉司马迁《史记》具有修谱体裁趋形,由简单的的记录发展到连贯系统的世系记载。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创造了记录家族世系及血缘关系专著籍典法则和谱法。晋太元中贾粥撰写的《姓氏簿状》,称贾氏谱学;后梁王僧孺增补改撰为《十八州谱》,号称王氏谱学。随唐时的《衣冠谱》、《开元谱》、《元和姓纂》、《氏族志》等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五代以后,北宋钱塘人编的《百家姓》、郑樵的《通志》、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等都是有影响的谱学专著,特别是北宋欧阳修与苏洵在谱学领域所创制的欧苏二体,为谱牒的修撰提供了至今不改的法则。这些古代谱学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现代修谱、谱法,在传承欧苏格式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凡例、大纲,比较系统、完整、准确,有序地记载世系及其有关事项。更着重于族谱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内涵,取其有史学价值和人文科学价值精华部分,并从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地方史志,为族人和社会服务。
5、欧体与苏体谱法
   欧体谱法,由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创制的一种修撰族谱所采用的体例和方法为欧体。《居士外集•欧阳氏谱图序》载:“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又“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一书,是欧体的范本,民间修谱多有采用,它包括谱图序、谱图、传记、谱例等。记录的人物、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每五世为一图,5—9世为二图,以下类推。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仕宦、特行、配妣、葬地、封赠、享年等体裁。
苏体谱法  由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创制的一种修撰族谱所采用的体例和方法为苏体。苏洵与欧阳修,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既互为熟识,也均从事谱牒学问的研究。据载苏洵在参阅过《欧阳氏谱图》后,在仁宗至和二年乙未(1055年)编撰成《苏氏族谱》。其谱法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其操作程序是先“作世系表,按世系作一总表,即在某人之下书其子,孙,曾孙,玄孙,一代代一一注明。又在表中人讳字号、出生年月日、仕宦、功德、配偶、享年、殁葬时间地点及方位”。简单地说苏式法则是以图联其世系,以文述其事载。苏式有小宗、大宗之分。一般民间修谱多采用“小宗之法”,而门第高贵者则采用“百世不迁”的“大宗之法”。在谱法上一采叙述式,一采图表式。《苏氏族谱》一书,成为后人称之为“苏体”的范本。
欧体与苏体虽然在体例方法上有别,但“敬宗收族”的目的则同。宋仁宗以后,欧阳修、苏洵的族谱形式的规范,影响至为深远。宋绍定元年戊子(1228年)《罗氏秀川族谱序》云:“古人之意,莫重于谱,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天。”“先王制礼,以明宗为大务。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别,使其派有所统而不紊。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盖所以习其揖让长幼之节,隆其亲亲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爱之义,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无浇薄之风。”因此,罗氏族谱的编纂,基本是效法欧阳、苏二氏谱法。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变通。因为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取长补短的关系。直至清朝、民国、近现代罗氏修谱者,谱体采苏式有之,如民国37年湖南安化《罗氏族谱》,或欧苏两式兼用者有之,如光绪25年己亥(1899年)湖南浏阳《罗氏二修族谱》、民国30年罗元鲲修撰的湖南新化《罗氏通谱》暨2002年河胜主编的《中华罗氏通谱》,其体裁格式,就是集欧阳、苏二氏之长而成谱。

                                 罗河胜撰于2016年2月29日 广州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