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世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世系>各地世系

四川三台观桥镇李金阁罗氏

  发布时间:2015-01-29

 

  据嘉庆翰林院庶吉士、历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孟邵撰写的《奉直大夫罗君启龙墓志铭》记载,三台李井沟罗氏一族,“先世居楚南宝庆新化”,为湖南新化文田罗氏华仲公之裔。珠系47世华仲公生三子:原富、原福、原禄;原富生子二:必荣、必才;必才生子七:子忠、子常、子旺、子俊、子达、子赞、子海。50世子旺公九世孙其畴公(58世)“徙蜀,卜居重庆府”,为入川始祖。其畴公生三子:长光儒、次光圣、三光耀。光耀生在田名启龙,“复迁潼川三台治南李金阁,遂家焉”。子孙繁衍,戮力耕读,“家业渐裕,无复向者”。至光耀跃-启龙-楚盛时期,以独力修造潼川府文场,费白银万余两,又创“湘江书院”,置学田,名师主讲,其时有“罗半县”之称。

  在古镇北郊三星湾。拥有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罗氏始祖罗其畴,清初于湖南北化县迁川,其三子罗光耀定居三台李井沟(今观桥镇文台办事处李井沟),逐渐发展为县南第一豪富之家。罗氏乐善好施。三台方志和民间口碑,多以褒扬。

  附:观桥罗氏地主庄园
  罗在田,名启龙,号在田,为清乾隆、嘉庆年间三台县著名的豪绅和“积德土”。清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一品大臣孟邵所撰墓志铭,赞其“公平处世,忠厚传家。业囗后裔,门第光华”。
  罗氏先祖世居湖南宝庆府新华县。罗在田祖父罗其畴徙四川,始居重庆府,于60余岁时因病去世,葬巴县。罗其畴生三子,长子罗光儒,次子罗光圣,三子罗光耀。罗光耀生罗在田,再迁四川三台,于县南李金阁(今观桥镇文台办事处李井沟)定居。罗在田“生而颖悟,举止不常”。10岁时,囗李夫子为师,攻读诗书。李夫子素有知人之明,对他非常器重,曾告诉他的父亲:“此子他年福泽,纵不蜚声翰苑,亦当誉重乡邦”。罗在田于20岁时,与弟罗启凤分居后,便放弃儒业科考,经常为家境贫穷所困扰。乾隆甲子(1744),父亲罗光耀病故,罗在田悲痛万分,“哀毁骨立,人咸异之”。服教三年期满,方才娶羊氏女为妻,但未满一年便病死了。继娶左氏女为妻,夫妇合力同心,勤于耕田种桑。罗在田30岁时,其子罗楚荣、罗楚茂、罗楚盛相继出生,并逐渐长大成人,农业逐渐趋于富裕。同县绅士父老因罗在田为人正直,一致保荐他出任乡约。罗在田田在任“排难解纷,片言取服”,深受乡民拥戴。后辞事归家,专心经营田产,家道日趋富有。于是,在距其住宅一昊左右的石盘寺,创建书院,聘请教师,教导子弟攻读诗书。罗在田常对其儿子们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位先贤,我爱慕有加。”又说:’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地之易如燎毛。这两句话,我常常铭记在心,你们也应该刻骨牢记!”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个个光彩照人,这都是罗在田教子有方的结果。
  罗在田60岁时,对祖父罗其畴和先父罗光耀之墓,均一一地了修茸,并刻石勒囗,“以慰先灵于地下”。过了不久,左氏夫人与其长子罗楚荣相继病逝。罗在田哀伤不已,而“童颜依然如昨”。至八十岁时,众人都请求为他祝寿,他仍然以“自己无德”为借口,婉言拒绝。后经众人再三要求,这才勉强应允。到了设酒开筵之际,前来祝寿的往往都是有地位、有名望的缙绅先生。潼川知府费铣匾赠“麟心鹤算”,三台知县陆成来额赐“齿德俱增”。这一年,天灾流行,贫民多为衣食所困。罗在田慷慨捐赠五百两白银,让数千人度过了饥荒。四川督抚勒公(即四川总督勒保——为此赠匾“惠敷桑梓”,大将军德伯(即德楞泰)赠匾“敦睦可风”,三台知县彭荣槐赠联:“直以浑醇存古道,唯将朴实效先贤”,并派人“旌表其门”,号召全县绅士向罗在田学习。
  罗在田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嘉庆十二年(1907),享年83岁,清廷赐封承德郎,葬李金阁。后以其子罗楚盛于光绪七年(1881)获赐奉直大夫,被依例追封为奉直大夫(从五品)。《民国三台县志》、《清修罗氏家谱》有传。
  罗在田子孙均有其祖父遗风。罗在田三子罗楚盛,字锦山,清廷诰封奉直大夫、议叙军粮府,例授奉政大夫。曾于道光乙未年(1835年)“捐修潼城试院(遗址在今三台中学内)”,并“置邑南回龙庙(今曙光乡龙河村)田地数十亩,岁收租息以资培补。”“于石盘寺修理工湘江书院”,先后耗白银千余两,“捐置学田”,每年以所收租谷“作延师之费”,“四方来学者”,不另出学费。在光绪二十九(1903)年时,又捐资八百余金”,修补云台观的三皇观。罗楚盛孙罗世仪,“富而能恤贫民”,以收养全县孤儿。光绪时,奉诏于三台城东,捐世资创修节孝总坊。此外,还出资于县南城门外凯江渡口“造南济渡”,于观桥镇修“十里桥”、“观音桥”、“太平桥”“光绪丙戌”(1886),倡首捐资重修云台观降魔殿和拱宸楼。罗楚盛孙罗世绶,亦以乐善好施为人称道。清咸丰时,蓝大顺农民军袭扰三台,“米价腾涌”,“有财力者辄垄断加租,相谋夺利”,致使“佃耕者”叫苦连天。唯有罗世绶一人,不但不加租,反而减租,“以示优恤”。同治十年(1871),三台大旱,饥民甚众。罗世绶出巨资于茂龙乡朱衣湾修葺父母坟园,“以工代赈”,“贫者纷至”谋食,得以度过难关。不久,湖北百余饥民,逃难至三台“就食”。罗世绶慷慨出资,请三台知县王宫午出具官府文牒,将这批难民送回湖北。“近乡市侩为厉,斗取一盂,以重利病民,绶请于长官,定章程,革其弊,一境贴然。邑中捐输,岁无宁日,渔利者视为奇货。绶与同乡士绅,分路垫办,下户无所苦”。知县李棠南为此“手书‘捍卫七乡’门额以旌其闾。”此“七乡”即女土(今心妙、断石、下新)、危月(今乐加、中新)、心月(今古井、太林、鲁班、幸福、菊河、柏树)、室火(今景福、黎明)、尾火(今新生、观桥、曙光)、翼火(今安居、妻江)、觜火(今紫河、象山、建中)。其幅员面积接近当时的半个三台县。从此,梓南罗氏开始拥有“罗半县”雅号。
  罗在田裔孙中,亦不乏军政文艺科技英才。其孙罗永业,官至游击(从三品武官)。罗永成,官至直隶州(治今北京市)知州。因此,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考妣均获朝廷封赠。罗在田七代孙罗忠镕,1948年毕业于上海音专,1951年调中央音乐学院,任作曲系教授,先后有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舞蹈音乐《孔雀舞》、管弦乐《广东民间乐曲三首》、《管乐五重奏》获全国大奖;合唱〈〈十进里长街送总理〉〉、交响诗〈〈江姐〉〉、交响乐〈〈沙家滨〉〉以及为毛主席词〈娄山关〉〉谱曲等,流传海内外,影响巨大。罗在田七代孙罗超,1942年考取重庆大学矿冶系。1957年调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任副总工程师。1960年调中国科学院,后派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任第一研究室外主任。1978年当选为山西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罗在田及其子孙,先后建三台罗氏宗祠“花祠堂”于观桥镇文台办事处四村和分祠“三俊堂”、“聚五堂”于附近,并在观桥镇桂林湾、李井沟、杉树湾、桃源湾、湘江桥、福林湾、奎地湾、三星湾、凤形湾和相邻镇乡,建有大量庄园,其田产刚遍布于三台县南各大镇乡。其中,桂林湾庄园,于三台县后,改作三台县第四中学校校舍,使用至八十年代末拆除,福林湾庄园被改作观桥棉花打包厂,使用至九十年代初拆除,花祠堂被改为文台四村小学校舍,使用三十余年后拆除。今唯三星湾庄园保存。
  据罗在田后裔罗忠直介绍,三星湾庄园原是李姓产业。清朝末年,由罗忠直祖父罗在田第四代孙罗晚谷赎买,民国时传与其子罗教恽。罗教恽居此,先后生育九子二女,时称“九龙二凤”。
  三星湾庄园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位于庄园西北部,为完整的木构悬山顶小青瓦四合院落,一进面阔6柱5间23.6米,进深5.4米,明间宽5.2米,次间宽4.7米,梢间宽4米,系会见来客之所。二进面阔6柱5间23.6米,前檐施廊柱,进深9米。明间专供节日忌辰祭祀之用,正壁上悬“豫章衍庆”多匾。其下设罗氏先祖牌位。两侧配联“楚水吴江绵山泽,台南蜀北振家声”。次间为罗教恽及其夫人居所。东西厢面阔4柱3间13.6米,进深5米,明间宽4.8米,次间宽4.4米,为罗教恽诸子居所。此院右侧,设天井,天井右侧,后设厨房,前设仓库和粮米加工作坊、桑蚕及猪牛鸡鸭养殖场。此院左侧设花园和宴会厅。另于此院左前方建双层碉堡,派家丁昼夜护院值勤。庄园居于三星湾湾底,三面青山环保,环境清幽,花木繁茂,景色宜有。现已辟为碧云山庄向游人开放。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