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洞罗氏先祖自清初由三河汇城迁居大坑茶坪里,再迁旧洞瓜坪里,继而在肥都坳开基建祠(光裕堂),迄今已三百五十多年,未有修谱。唯先父洪翰公,热心谱牒,坚持几十年收集记录,于一九六一年六十三岁,纂编手抄成册,是为旧洞罗氏首撰族谱之初稿。“文化大革命”期间,谱稿被抄,幸行有识宗亲收藏保管。“文革”之后,我回乡探亲,细读谱稿,得见旧洞罗氏一族,源远流长,先辈兴家创业之艰辛,历历在目,深为先辈克绍箕裘,不避艰险,奋斗不息之精神感动。
乾隆年间,高祖宠亨公生五子,他们为开拓新的事业,寻求新的发展,不惜离乡背井,一个个客死他乡,一卒于金山,一卒于台湾,一卒于吧城,一卒于吧城,一卒于江南,一卒于广宁。清末民初、二、三两房昌字辈十九人,正值青春年华,有十一人先后毅然离这出洋谋生,有的事业有成,子孙蕃衍,也的一生潦倒,遗骨异乡。抗日国难时期,不少家庭饥寒交迫,族中一母子乞计上杭,不知所终。民国二十七年,肥都坳疫病流行,仅二至四月,一村十二户人家死亡九人,四邻为惊恐。民国三十二年,埔邑大旱,饥民遍地,廉昌公挺身而起,济困扶危,借谷救助旧洞村民,得渡灾荒,众口称颂,改革开放以来,山村有了电灯、自来水,公路开到家门前。这些发生一个小小山村里老百姓家的事情。国史、方志不可能记述的?不知自己祖先之由来,则妄称炎黄子孙;不明自己先祖之业绩,则空谈华夏传统。
近几年来,欣逢盛世修谱。纵阅诸谱牒,有不少优秀之作。深以为族谱不仅是传家之宝,也是传世之宝。族谱记载着有关民族、家族、社会、人文等方面的丰富史料,足以补国史、方志之遗阙。睦族友邻、兴家创业之传统美德。我国氏族乃客观历史的自然存在。氏族的团结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由此可见,正当的联谱、修谱乃利国利民之举。
一九九六年八月,我趁回乡扫墓之机,商之于族中父老,决定纂编旧洞罗氏族谱,在先父手稿基础上增补完善,刊印发行,以竟先父遗愿,以慰先祖之灵,以励后代子孙。
此次增补,既继承旧谱之优良传统,又反映新的时代要求,有所改革,坚持旧谱的传统世系排列与称谓,不记阶级成份,不戴政治帽子。历代政府官员职务如实记述。旧谱妣有姓无名。改为有姓有各,并如实记其业绩。旧谱只记生男不记笔生女,改为生男生女都记,并记女嫁何方、何人,至生甥辈则不记。个人生平以记述业绩为主,学历初中毕业能上能下。因本族人户不多谱例不全,仅立《序》《源流考略》《世系表》《实录》《杂记》五项,名之为《旧洞罗氏家族志》
在此次增补中还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了先父手、抄谱稿中源 流不清的问题。经考核,旧洞罗氏乃洪德公长房大一公迷后裔。大一公长子次一郎公四传至万三公,其一迁三河汇城,传至第九代钦先钦英兄弟,由汇城迁茶坪钦英公再迁旧洞。万三郎 公是茶坪,旧洞罗氏之始祖 。源裕以是二世祖,先父因不明万三郎 公情况,误以洙裕公为一世祖 。增补中已纠正。
刊印之前,仅将增补之情形术之如上,谨以为序。
公元一九九六年十月 裔孙罗凯燊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