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罗氏祠堂记
发布时间:2024-02-27
新化水车罗氏宗祠——惟远公祠,始建于民国20年(1931年),占地5.8亩(3866平方米),1949年以后设新化水车区公所,1987年8月1日,被大火烧毁,现址为水车镇政府。
《水车惟远公祠堂记》
民国·罗元鲲
古者宗庙之制,天子诸侯士大夫,各有等差,庶人则祭於寝,非若后世可以人尽为庙也。自宋儒伊川程子,谓家必有庙,庙必有主,月朔必麟新,时祭用仲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忌日迁主祭於正寝,而凡民之礼大备。元明以后宗之,由是各家祠庙森起。吾族居永宁者为最多,有祠十馀所,皆各房私立。文田之华仲公社祠,亦不足以统群宗。
民国二十年春,倡建九世祖万山公祠,公举锡瓒等主其事。选胜於水车牛眠山之,锡溪水阴,廓然开朗,气象万千。当议定主堂六架,高三丈零八寸。左右厢房各四架,高二丈七尺。前槛树立祠额,横广与主堂相等。中正田口宇广坪,种植花木左为厨室,前有方塘园井,共占地五亩八分。当建议之初,咸谓工程巨大,难观厥成。而主持者直任不疑,鸠工庀材,百堵皆作。贫者出力,富者出费。其不足者,则提拔会款,并开发前人相传封葬之吉穴以补助之。精神所至,金石为开。以最短之时间,成最大之建筑。於二十一年春仲落成,为时仅数。合族意志上统一,精神上之团结,完全表现。迄今观其祠宇,巍然翼然,堂皇壮丽,实为吾县所仅有。闻诸父老。自请乾嘉以来,倡修者屡,而皆不成。今乃於最短期间成之,殆时会使然。蓋为不可为之时则室,为可为於可为之时则通,而亦阳明学说所谓即知行者也。元鲲以与修永宁谱麜之故,莅祠数次。参加祭典,喜礼乐之雍容。整饬伦常,循先人之矩获。真所谓神人允和也,故记之。
民国三十年辛巳季
新化元鲲谨识
祠记
罗氏华仲公祠,位于新化县文田镇新屋场村。始建于顺治二年,(1645年),距今362年。有宝庆罗氏总祠记述,故曰老祠堂。
其祠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工艺精雅,刻绘雕磨,古香古色,宏伟壮观。早年公产、公益慈善繁多。该祠管理完善,朝夕供香,春秋祭祀,极为鼎盛。
因时局之变化,国用储粮,祠内外文物被毁,面目全非。族人为保存家谱文化、历史文物遗产,致力于2005年无偿还归。
该祠正堂305平方米,左右厢房共714平方米,牌楼正面268平方米,天井156平方米,附建127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加上大门外空坪223平方米,左边空坪389平方米,正堂后空坪39平方米,附建后32平方米,附建前177平方米,大门坎下(包括小池塘)共398平方米,(外围墙均属祠内)总占地2713平方米。
族人踊跃筹资集款,选择能工巧匠,艰苦维修,于2006年腊月工程告竣,焕然一新,祠宇重光。
重修华仲公祠堂记
清宣统二年庚戌 教泽(字伍之)
始祖一松公,由江右南迁,分支别派,派各有祠,殆徧川楚。而新邵溆三邑,尤楹桷相望,然独我华仲祠为总祠。华仲公者,我十二世祖也。斯祠之建,建于国初,由来旧矣。
每当春秋二季,俎豆莘莘,馨香迭荐,冠盖恒络绎不绝。盖公后若而世,不乏专祠,而前乎公之十一世,以祝以享,率于是乎在。至每届三十年修谱,则华仲公以上,凡一松公派,一松公以外若云飞公派,其昭穆之秩序,丁口之盛衰,各族老之萃处而会议,胥于是乎在。呜呼,德莫厚于追远,情莫亲于联族,斯祠之关系,不綦重欤。惟是古制简朴,弗尚华美,方其创业,历世无多。
今阅数百年,时易世移,兼就陊剥,而因循仍旧,机于陋矣,抑亦隘焉。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之秋,按房输费,鸠工庀材,石者砖之,昭其整也。素者绘之,昭其文也。联以表之,昭其本也。匾以章之,昭其盛也。栗主森列,遗像清高,成寝以安之,昭其虔也。旁连重屋,上接层楼,因基以扩之,昭其宏也。崇台外峙,可舞可歌,觚稜栖金,昭其壮且丽也。
宣统元年己酉春,工告讫事,前后四易寒暑,费若干。是春五修谱牒,各房耆绅毕至,咸啧啧称叹曰,美哉奂乎,足以观矣。岂惟总祠,于分祠亦有光焉,斯实先人之所忻慰,后世之所不能忘也。诗称新庙奕奕,奚斯所作,至今诵之,是老祠也而成新庙,则董事诸公,亦奚斯也,因撮叙本末,镌诸石碑,与斯祠同不朽云。
附:华仲公祠,坐落锡田乡上茅田。建立于清顺治二年,后补修数次。在水车惟远公祠未建以前,永宁族人所称为老祠者也。有塑像三、中原富、左必荣、右必才。
原禄公祠堂记
民国二十二年癸未·教湘(泽涵)
派祖原禄公、自明初开基坪上、俾我子孙、生于斯、食于斯、聚氏族于斯、诚贻谋式臧矣。为子孙者、服畴食德、能勿念缔造之艰难、动报本追达之念耶。故清乾隆间、特卜地于花园虎形山前、建祠祀之。时近百年、祠宇倾圯。同治丙寅、乃重修新祠于凤兰坪。念旧祠之不可任其废置也、乃拆而迁之、于丁卯年改建于距故址二十里之双淋江。是地也、据白沙坪之下游、雨水朝宗、群山顾祖,岸芷汀兰、众香馥郁,修竹茂林、映带左右、亦我祖创业之地、堪气馨香之区。惟是时,坪上新祠正在建筑之中、董事者力难兼顾。故兹祠越二十四载、至光绪十六年庚寅、始告落成。非敢缓也、盖量力而进也。虽然、因一祠之毁、而同时新建二祠、当时父老热诚毅力、良足钦仰。然亦足徵我祖之德、历久而弥光也欤。
原禄公祠堂记一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永才(学名湘)
丙三公,讳原禄,序君晚,子姓繁衍新溆辰武,棋布星罗。我坪上为发源地,尚无家庙以肃明礼,必有悄然难安者。前辈建祠于虎形山南,制度可谓完善。由乾隆至嘉庆,间有补修,后人宜因仍之勿替也。奈地近卑湿。叠就倾颓,子孙心伤目惨。
故自咸丰辛酉起议,意欲迁其地,宏其规,恐力有不逮,数年犹未决其志。至同治甲子,而议始成。将各房祭会余金,频年积贮,殷实各出己赀。遂卜基于凤兰坪之长塘,筑土伐木,丙寅肇造,越五载而粗具规模。督匠鸠工,父老心劳力竭。虽较故址则阔,较旧址则华,非敢云壮观瞻也,亦聊以妥祖灵而睦宗族也。
由是春礿秋尝,堪羞时食,童孙幼子,共笃孝思。神获所安矣,或可冀惠我无疆乎。阖房诸公嘱余叙,余不敏,焉能文,但即前后修祠之意,勒诸贞珉,以垂不朽。
原禄公祠堂记二
民国二十二年癸未·教湘(泽涵)
我原禄公,生明洪武时,开基坪上,派衍三房,长必英,次必兴,三必鉴。英兴二房之子姓,或守或迁,繁衍新溆辰桃。鉴公之后,均徙武冈,可谓枝繁叶茂矣。然探本溯源,我坪上实为发祥地。不有崇祠,何以绵禋祀而启远地思亲之念耶。
乾隆中叶,族先辈建祠于花园虎形山前,未及百年,迭见倾圯。咸丰辛酉,倡议迁地修建,奈时机未熟,不获实现。迄同治甲子,赖俊官效忠俊贵章泰等主持其事。卜地于凤兰坪之长塘,廓而祠之。登高一呼,族众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故自丙寅起造,越五载而全部告成。
虽由我祖在天有灵,抑非族众追念祖德,万众一心,热诚毅力不至此。噫,天下大矣,国事重矣,社会事业亦众矣,凡我族人能勿体先人建祠精神,努力于国事及一切社会事业哉。
附:坪上原禄公祠2012年碑记
吾十三世祖原禄公开基坪上,一生戎马,驰骋沙场,功勋卓著,英名远扬。族先辈于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在坪上修建本祠,殿宇巍峨,构思奇特,工艺精良,乃我地鼎盛之历史文物,族人寻根问祖之处也。
奈世事变迁,清浊不辨,阁楼厢房遭毁,祖之金身,牌位被焚,大殿多处坍塌,一颗璀璨文物明珠将毁,至祖祠而非祠矣。时逢盛世,东风暗换年华,百废俱兴。吾辈族人,审时度世,为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复古祠原貌,争挑重担,不遗余力,经十二寒暑,维修好大殿,复修了左厢房楼,翻修了天井基石。十三世祖金身再塑,荣登祠宇宝座,众位祖宗栗主落座。当年雄姿局部再现,春秋祭祀,式凭式依,二期工程告竣。阁楼,右厢房楼,原形可琢,以待天时,期望吾辈同仁,后来奇睿,代复一代,当接力而为。铭记千秋。谨跋数言以为记。
罗氏原禄公祠文物维修委员会
二0一二年仲秋
《家谱文化汇编》序
序一
溯我罗姓,肇自祝融,上及炎黄,姓封于周代,发祥于罗山,族衍于九洲,均属历史考证。
远祖珠公显伟业于秦汉,中有企生、遵生,一忠一孝,著名于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桓元帅,军功显赫;瑞卿大将,战绩辉煌。文功武德,科甲连绵,吾姓可谓立于望族之林。
始迁祖一松公于宋太祖建隆二年,从赣吉安泰和迁湘新化住乌石,妣胡氏,生子彦一、彦二、彦三各开基业,枝繁叶茂,德劭功高。殁于宋开宝二年,葬横阳山赵河桥之阳,后裔昌隆。
彦一公居沧溪至华仲公十一代,考妣之墓地多数葬沧溪境内(共和、塘家、楼下、茅田),分布广泛,有沧溪分流记述。
华仲公生于元,殁于明。配妣尧氏,生原富、原福、原禄。原富公开基茅田,原福公旧居沧溪,原禄公奠基坪上凤兰坪,地域宽阔,三房子孙房房发达。公能文善武,有从戎报国之志,奉旨平叛,身经百战,驰骋沙场,以身殉职。明太祖朱元璋封镇抚将军,夫人尧氏封诰命夫人,长子原富公荫袭柳洲镇抚司镇抚。华仲公功勋可纪,三房后裔于顺治二年在茅田建祠,为春秋祭祀之所。
华仲公派衍人丁十万以上,分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世界各地,辈有人才,代有贤哲,于各条战线贡献力量,业绩辉煌。
华仲公祠回归,族人踊跃筹款,宗祠文物维修、家谱文化汇编双竣。和谐光祠宇,旧貌换新颜,可慰列祖列宗之英灵。以为序。
华仲公祠文物维修委员会
二00七年九月十六日
丁亥金秋
序二
谚曰:有志者事竟成,吾罗氏祖先屡笃志力行而念之矣。
考罗氏出自重黎,为黄帝司徒,曰祝融。周初,其后匡正奉命南征有功,封安南罗国公,以罗为姓。周末,其后守龙公徏长沙。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溺于洞庭。其子珠事汉高为治粟内史,守九江,筑城而家,称像草罗氏,自匡正公传至君用,凡四十一世,再自珠传至一松公,计三十六世,一松公自江西泰和徙居湖南新化,为南迁之始祖。
永宁七修宗谱载《祭始祖一松公文》曰:维吾远祖,发源江右,时值多艰,极目狼烟,常叹四方靡骋,关怀燕翼,不远千里而来。为未雨之绸缪,淘识时之俊杰,顾播迁于异地,当不少风餐露宿之年,况险阻之备尝,始得此水秀山明之地,乐郊适彼,三迁而愿始偿,有志竟成,百世之基以立,惟贻谋之尽善,故厥后之克昌。
南迁十二世祖华仲公,有勇略,官镇抚司镇抚,明太祖洪武年间,奉命督军平品溪苗乱,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殒于高坪十二牌,朝庭嘉其忠,封镇抚将军,长子原富公荫袭柳州镇抚司镇抚。
清顺治二年(1645)年,后裔建祠于茅田,以为春秋祭祀之所,人称老祠堂。在新化城南建珠公祠。水车惟远公祠未建之前,实为宝庆罗姓总祠。叶茂枝繁,代有贤哲,此祠所属累代寿会,清会甚多,仓储充裕,衣冠楚楚,频藻馨香,四时鼎盛。
时移世易,乃历沧桑。城南珠公祠遭受折腾,旧燕重来,难寻故垒。水车惟远公祠一遭回禄,化为灰烬,另起高楼。此祠硕果仅存,亦被粮食部门占用数十年,风侵雨蚀,面目全非,罗氏后人,惟触目惊心而长叹耳!
欣逢改革开放,粮食流通易辙,占用者欲将祠宇公告拍卖。我华仲公后裔为保护历史文物。上书政府,得以无偿还归,乃获如愿,此为有志竟成之证也。佳音传到之日,天朗气清,祠址上空,忽聚雀不可数计,环绕飞鸣,如祥云飘飘,久而不散,实为多年不见之奇观,吸引男妇老幼,出户翘首瞭望,万目共睹,乃有刍荛老叟互语曰:此先民遇不可理解之事,古之神话,皆类此也。而斯人之言,窃以为其对祖先眷慕极可钦而对祠宇颓败之感伤良可悯,故叙其实,以就正于有道!
富、福、禄三大房后裔推举卓春君为首组成罗氏华仲公祠文物维修委员会,制订维修工程,集资筹款等方案,公告同宗,一呼而百诺。
筹款热情如炽,工程进展如期保质自佳,历时三载,以其焕然一新之形象予人以惊喜矣。此所谓焕然一新盖非仅言,其光芒四射之外表,而尤重其内涵,夫先人之建祠,诚身心交瘁劳苦功高。吾辈今日之维修,虽因其旧制,无所增益,而一分一厘,皆各人赤手空拳,奋发图强之汗血。乃男女老幼,群策群力,为继先人之志,复先人之业,以妥先人之灵,奔走呼号,团结一致,实为难能可贵。有志竟成,重光祠宇,其内涵之深广丰盈,无可比矣!
忠新躬逢此盛,且蒙宠命以序祠之志,谨沐手燃香,述所见所闻而重有感,乃赘一联:集腋成裘,焕新祠宇承先哲,行远自迩,光大门庭待后贤!
原富廷玺房 忠新
二00七年丁亥季春
廷玺公祠堂记
罗崇夏
我十七世祖廷玺公、政辉公之五子也。吾族自有宋迁新以来、惟十二世祖华仲公、以武功著、行谊见于县志、其他皆文献无徵。我政辉公生十子,棋布于锡溪文田两村、各立宅基、各卜墓地、俨有古人裂地而封之遗意。其产业之富、可想而知、此吾先人鼎盛时也。然年湮代远、亦不知其所以致富之由。
我廷玺公之庐墓与田产、在崇阳陇一带、故崇阳陇实为我房发祥之地。然其后就衰微、族人多外徙、传十世家风稍振。吾从曾祖化阳灿阳两公、立祠宇于崇阳陇下首、主祀廷玺公、时在清咸丰元年也。虽系族八共建、而化灿二公、专任其劳、且出资甚钜。阅七十馀年,为风虫所伤、有栋折榱崩之势。
乃于民国十八年、迁瓦窑坪而新之、规模较前更大、地势亦豁然开朗。前有平畴、四面雨岫晴峰、环而绕之。董其事者为锡瑷、而德兴芳兴锡瑜崇美石峰诸君、皆与有力焉。余时因公在外、虽偶尔回家、与商筹款之事、不克相助、抱惭实多。又亲见锡瑷兄从事勤慎,负米自食、奉公而不耗公帑、亦族中不可多得者也。
祠成、嘱余记之,余曰、宗庙之光荣、不在建筑之宏丽、而在人才之众多、与意志之和辑。吾族由盛而衰、剥极而复、为子孙者、当察其原因、而较其得失、如能各自振立、以光大前模、斯不负祠宇革新之意云耳。
其畴公祠堂记一
罗永照
夫事之成、动之建也、必有其成之之候、建之之期。欲急焉不得、稍缓焉不能、固情理之当然、实运会所使然也。吾豫章罗氏、其先由江西迁湖南、渊源备志家乘。国初高祖其畴公,偕邹太君由楚迁蜀、自渝来潼,至三台县治南李金阁、遂家焉。至我祖启龙公在田、崛起贫贱中、乐善好施。嗣后田连阡陌、名列成均、即于此拓基立宅以贻子孙。年八十有三、无病寿终。及三房分爨时、举坐宅田地房屋、析而为三。
先君楚盛公锦山、虽移居湘江、而岁时伏腊、至李金阁、念先人手泽、每思建祠为崇报计、常集子侄规画筹商者十馀次、议卒未谐。其后分归三房者、经再析、欲息纷纷之论愈难矣 先君没、遂寝其事。所幸长房再分之后、永模弟以太伯母养膳馀积、买归己房作尝产、已预为建祠计、奈有志未逮。后因叠遭贼扰、诸务仓皇、我三房中更无创此议者、亦时势之无可如何也。
同治元年壬戌,烽烟渐远、且值年和财丰、堂侄世猷向予又申前议。予因喜而言曰「为人后者、诚不可无此志。汝长房以小烝尝作大烝尝、原自易易。第二三房之私为己有者已久、非晓以大义、绳以孝思、谁肯让产以成其美。我房之事我任之、汝与世仪宜向二房筹及之、谐则祖宗之灵爽式凭矣。我即年迈目盲、敢不玉成厥事」。幸四胞弟永昌、克承先志、欣然以己分受之业、议价归公。伯母许淑人、亦毅然决大疑、定大计、倒箧倾囊、以养膳馀赀、捐买本房常业、议乃不更。
因议建修等费、不拘多寡、三分为均 于是叔侄兄弟、咸推世猷世梁世仪为各房首领、督司修造。即于癸亥春、聚族而谋、仍以老基址改建宗祠、择吉兴作、鸠工庀材。逮丙寅季冬、而祠宇告竣、焕然一新、壮轮奂观焉。今正顾猷与梁与仪而谕之曰、「数十年欲成未成之事、两三代欲建未建之功、汝三人不避怨,不惮劳、遂能使离者复合、散者终聚,程功三五载、核费八九千、经营惨淡、使叔侄弟兄、共慰尊祖敬宗之微忱、亟宜卜吉迎主、以昭禋祀」。
猷等唯唯,予于三月省墓、亲诣其地。令人扶持步行、指问详确、私心窃计,喜其基址平、规模阔。藉此敬宗收族、我即一旦不讳、可以答在天之灵、瞑九泉之目、岂非幸甚。呜乎、所谓急焉不得、稍缓焉不能、实运会所使然也。愿登斯堂者、知创造之匪易、悯缔构之维艰、从兹继继承承、世守勿替、则又默相呵护者之大有在也。余不敏、曲成先人未尽之思,用志其始末云耳。
其畴公祠堂记二
同治六年丁卯 罗世猷
报本追远、收族敬宗、所藉以抒仁孝诚敬之心者、惟建修宗祠、岁时飨祀而已。故礼所以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也。始祖其畴公、国初自楚南入蜀。初寓川东、再迁川北潼郡台南,置李金阁业、卜宅而家、几二百年矣。始则生计未裕、继虽家道小康、而两房分爨、中间多故、不及为以妥以侑之谋。
猷曾祖启龙公在田、生祖父辈三人、三房父辈弟兄十二人。当日祖父楚荣公欣山、尝与两叔祖议将老宅作建祠所。适业经分析、遂难协议、是以有志未逮。然此区区之心、不特祖父辈未尝须臾忘也、即祖母刘孺人、叔祖母许淑人、亦尝惓惓焉。祖母临终时、嘱父永模公范亭及伯父辈、以所积膳钱置烝尝产、后遂以本房受分老业、为本房烝尝。猷父行述内、曾详叙之。
道光庚戌年、猷父病、易箦时、犹切切嘱猷曰、「吾为尔弟兄谋燕翼者周矣、而祖宗血食终歉然焉。本房之烝当虽存、而合享之宗祠未建、无以慰我先人在天之灵、心殊戚戚。天如假我以年、必成此举。而今巳矣、尔果能善继吾志、毋惮劳、毋避怨、期全我未遂之心、九泉下亦瞑目矣」。继又曰、「三大房伯叔父所存者二三人、弟兄数十人。尔须从容请命、剀切指陈、务令激发于至性至情之不容已、庶几委曲以成此举也」。
猷铭诸心不敢忘。父告终、治丧毕、手足析居,每思建祠遗命、不禁潸然。值岁伏腊清明挂扫时、伯叔弟兄聚首、即以祭扫有地、飨祝无祠、谆谆告禀商筹、幸均不以猷言为河汉。无如老业房屋、鼎足三分、已经两代、善处鲜方、加以贼扰、此议暂寝。
同治元年壬戌冬、贼氛稍靖、猷更申建祠议。叔祖母许淑人、概然举所积膳钱、买出己房受分老房业。永照公朗轩、即邀四房叔侄祖孙、按分捐赀、买出己房受分老房业。及猷长房已作烝尝之房产、均甘奉为合享祠祀产。三房书立合同、永不异议、即择期改建祠宇、堂名敦睦。三代存心,一朝如愿。猷何敢自诩克承父志哉、第求可以对先父、先祖母刘、叔祖母许、并历代昭穆在天之灵已耳。
奕世子孙、诚能仰体刘孺人遗嘱之言、许淑人捐资之雅、朗轩伯暨诸弟兄叔侄慷概和辑之心、则入此祠者、当思此地一草一木、皆祖若宗精神血脉所栖、而世守勿替。嗟嗟、以三大房分而又分之业、至此仍合而不分。以数十年欲成未成之美、至此一成而不易。盖非先人之灵爽默为佑启、不至此也。于呼、前人发祥之地、作后人追报之区。根深枝茂、源远流长、血食绵绵、子孙济济、世代荣昌、无难豫卜。后之览者、溯祠之所由建、当亦油然而生其孝弟之心矣。
注:三台县存案规条。一,议宗祠常业、子孙不得爱卖,违者禀官究治。二,议宗祠首事、须举殷宝公正者、不得徇情、既举者不得推诿。三,议宗祠常业、子孙不得佃耕,亦不得托人承佃。四,议宗祠账目,须得清年款,不得拖延,违者重罚。五,议祠内各项章程,依照族谱刊碑,永远遵守。
秀川罗氏大时冈
重建祠堂上梁文
明 罗洪先
伏以圣人立庙,易申萃涣之文,大夫继宗礼,重始迁之祖,适丘墓者吊古。矧曰:余所自生得鱼鸟(鱼鸟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个体不大,有强劲的翅膀,飞行本领很高。嘴长,口内有牙齿,常在海洋上空迅速飞行,捕食鱼类。意即:我的祖先有悠久历史),则祭先可以人而弗逮。
恭惟始祖大时府君,唐风末造,楚产先民,怀宝席珍,诸侯不干于闻逹(罗子国,封侯“子爵”),运鹍梦蝶,大年得纵,其逍遥西水,浒以聿来去。银塘之二舍,定方中而考室隐,戡村之一区。
二世十三府君,里必择仁,家惟尚义,秀川桑梓,抱器犹仅于承祧,淮浦旌旗,朽贯尽倾于佐饷;
三世十四府君珪璋,比介兰茝,含馨壮志,出尘叹割疆于耶律,暮龄安土,笑返旗于陈桥;
四世豪川府君,和感分荆,谊存韡萼,让产收裕,昆之益克家,广纳妇之谋;
五世南塘府君,生有夙知,富而能训,谓诗书莫先善,善能孝谨,故切亲亲。
士可无田,捐乌陂岁之常稔,人当祭祖,发伊川心所未言。自兹以还,益昌而炽,即改邑而去,亦比屋可封,浚发启祥,扬右闾之高阀,克开布烈,振空谷之希声。考宣和之钟,久传大雅,入淳熙之谱,尽号良材。三年而大,比上有司,一日而童子闻天下,金鱼垂绶,在馆阁为得人皂,盖引车作郡邑者特众,若家称万石(溪国公,罗椅),兼腹笥五经,苦节不惑于仕夷(罗开礼,明状元罗伦八世祖,学者称“水心先生”,文天祥部将),忠愤每形乎报主(罗椅,字子远,罗绋家族第九位进士,文天祥好友,倾资报国,学者称“涧谷先生”),世济厥美,家有其书,虽显晦之难齐,类华腴之足诵,未可更仆而屈指,孰非先人之一身。
道与时隆,礼缘义起,正月之吉,国族聚斯(明开国宰相罗复仁,吉水人,与罗洪先同宗,皆为唐吉州刺史罗崱之后,故洪先公敢云罗氏为“国族”),爰申如在之诚,用报无疆之惠(朱元璋称罗复仁为“老实罗”),盖宋、元、明五百余岁,而袁临吉数十,犬家鸡鸣,咸兴骏奔恐后,仪文久而大备,户庭至莫能容,群望克谐,更图倏集美瑕丘,其可乐卜。涧水之在,东食墨于龟,有葱其气,遂即九京之地,载新百世之祠。
幸乡人归,我田喜工,师得大木,练时日物,土方象生,存为寝门,阶事可容,其步武辨,内外以籓卫,堵观不止于及肩。尊罍在荣,鼓钟于序,神龛祔位,俨乎常若,有临庖次,斋庐退而,各得其所。
至于世传,重器天锡袐文,各有攸司存于庋阁,物具而遂,苟合山高,为之益增,不日告成,疑降灵之默相,一阳来复,感茂对以反(通“返”)初。
洪先窃愧寡闻,实陪末议:
顾南山之雾,遗泽犹存;
遡东塘之源,结邻甚迩。
惟橙溪之开宇,始兰谷之避嚣,苦心已验于庭柯,瑞气尝符于轩竹。南交驰传,谁明匪石之心,广海参筹不易,饮泉之志,铜符入滇,邑丕显人,文象简靖,徐戎克明,帝宪或鼓琴而歌,解愠或挟册以动,长安施及,菲才亦沾,余润归田,食力颇堪(此四句,典故来自唐罗隐在长安,十举不第,听罗尊者之言,回浙江,受吴越王钱镠重用,并与邺王罗绍威通谱)。版筑之劳(傅说乃筑墙“版筑”发明人),读礼覃思,习闻俎豆之事,爰述祖德用续,工歌暂代言于梓人,未论相道,共欢謡于族党,且对儿嬉。
东 千峰罗列是崆峒,形似执笾趋晓日,色如会弁立春风;
西 千古衣冠地不迷,植树不须王氏祝,遗碑常护宋人题。
南 千折纡萦秀水潭,采涧爱看苹叶翠,酿泉味比蜜脾甘;
北 千畦枫枧新田侧,已能作赋颂椒馨,便可躬耕将黍稷。
上 千年光景昭灵贶,福善从知庆有余,感神端合通无象;
下 千人旧福时当大,多聚图书谈古先,岂徒钟鼓分晨夜。
伏愿上梁之后,世思法祖,人有多男,行不负神明,孝亲敬长,乃敢入教,可成子弟,歌诗习礼于其间,推爱己以爱人,欣戚必关于同姓,使享亲如享帝,夙夜无忝乎所生,咸增分簋之光,永善式闾之俗,远垂世范,大慰宗盟。
文俊公祠堂记学校附
罗教铎湘遒
我文俊裔、定居麻萝五百年矣。有明之季、丁多财富,曾盛一时。麻萝大垣之名、震于遐迩。嗣后迭遭兵燹、渐以陵夷、近百年来、衰落尤甚。今则生丁统计、虽达二千、类皆肩负荷、手锄犁、终日营营、不得一饱、是果何由而致此哉。
窃以一族之盛衰、关于富力富力之强弱、关于智识智识之高下、关于教育我文俊公裔所以一蹶不振者、非有他也。不学则愚、愚则穷、穷则困厄而不能自拔耳。教铎有感于此、爰于民国十四年归里省亲之便、商同房叔海舟生春等、提拨文俊曾产年祖八十馀石为基金、租赁族人本泰住宅为校舍、开办文俊小学校、以便族内学童就近入学。
二十六年、本泰货其住宅、校舍动摇。复倡义建立文俊公祠堂,兼作学校校舍。族人联春海舟竹溪利贞隆贞晓庵资顺运昌仲甫清泉树辉用荣等、佥是其议。乃即筹款相地、纠工徵材、建立楼房一栋。下层中为享堂、左右教室各一。后附教员室二、仓房一、厨房一,厕所一。上层办公室一、教室二、教员室二。前辟广坪、为族众集合及学童运动之所。
凡越六阅月而工成、规模虽小、然祀祖焉、设学焉、会议焉、皆集于是、固一室而可作数用。自今以往、我文俊公及列祖之灵、固有所式凭。而族中及附近学童、不论贫富男女、皆有入学之均等机会。数十年后、交盲扫尽、智识提高、我文俊子孙、或可稍解前此愚穷之困、而光大我祖先之德泽焉、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