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筠连罗氏族谱序
发布时间:2007-03-10
华夏大地,太平盛世,禹舜尧天,正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时俱进之际,我入川罗氏修谱大业大功告成。
水有源、木有本如人之有祖先,今族人为了实现追先之志,寻根问祖,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在1983年世震公所主编的《罗氏族谱》和1984年罗光华等主编的《罗氏族谱》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校对、修正、增补工作,使之更完整。
修谱工作浩繁庞大,历史久远。但族人众志成城,满腔热忱,怀着敬祖收族的赤诚之心,使大业如期告竣。顾问解难析疑,细心指导;领导组成员跋山涉水,登记资料;编委成员不畏严寒酷暑,统稿编纂。在整个修订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罗氏贤肖。
纵观我族,虽不算人丁出众,更无闻人达于世,但有的是在家乡默默无闻的劳动,为当地的建设作贡献的劳动者。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自受先公深入不毛到李家湾,几百年来,罗氏子孙为家乡的农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得不让人对饱尝艰辛的先人油然而生敬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家族文化乃是中华文化之缩影。一部好的族谱,实际是一部优秀的家庭教科书,对后世族人能起到鼓舞、熏陶、教育的作用。受先公之创业精神、文选公之聪明智慧、子纯公之大智大勇、辉常公之刚正威严、国香公之渊博学识、国肱公之机智才华、国典公之德高望重、世珊公之文韬武略、正绅公之聪慧机敏无不激励子孙开拓进取。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盛世修谱,期冀我辈族人耕读传家,自强不息!
——入川十三世孙罗辉(光军)
2006年岁次丙戌夏月
序补
族谱,属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一。史久流长,文风谨密,外延广泛,内涵丰富,因族是民族之点滴,谱是文化之特型,所以它不同于国史,更不同于方志。是一朵兼众家之长、自成体系的文化新花。其内涵既有国史按年编事的文例,又有方志经纬记述的体裁,用承先续后、纵横交错、求同创新、记述详实、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手法,把族中纷繁事物和人口繁衍编辑成书,从古到今,一目了然。深知:“史为族谱,谱为史源”,两者互相衬托、互相依存、互为校正、互为补充。舍此,书无辉,谱无华矣。
族谱,它具有史志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而独立于书籍之林。唯民实用、于国有益。吾辈书之在道、话之在理、唯谱与史志长存焉。
吾始祖徙居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仁寿村跳灯河,续迁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三台地,处居中至明时天啟二年。登高、登科公由楚入蜀,时居叙洲府天池乡至九年,登高公復迁居高县安静乡上五甲张家坝及晏家弯。时逢乱世,被他姓焚身失谱,侧至明末清初罗恒公居官平贼,屯田卜好、安居乐业至民国初年,正江公建议修谱,遗大鑫续完谱,又于解放后文化革命乱世数秋,是年运矣,将会失谱,有失后辈之望。正亨公于庚戌年初将原谱再记并恭造祖宗之墓葬于何处,坐向何方,惟吾族子孙,尽知其详,也未完谱。又于甲子年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安居乐业,族人建议修谱,由罗光华垫资。大刚、大斌整理记录,设置我族入蜀后羿谱系宗之。
全图分订于内〔附八四年修老谱组委会名单〕:
发啟人:正亨 正堂 光照 光耀 光乾 大均 大永
谏议人:光弟 鸿 大银 林忠
刻录人:大亨 大斌 大刚
垫 资:光华
登高公十五世孙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