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天门老屋咀罗氏宗谱序
发布时间:2007-05-21
炎黄二帝,开拓疆土,繁衍后代,兴我中华,已悠悠数千载矣。时至今日,炎黄子孙,遍及天下,姓氏之多,可谓世界之最也。且百姓自古,珍爱历史,讲究传统,更重文化传承,家族延续,血缘亲情,此乃我中华民族,历数千年绵延不断,不分不散,历久弥新之精神所在也。
当今中国,屹立东方,改革开放,国泰民安,全体国民,欢欣鼓舞,罗氏子孙,尤感欣慰。为念先祖,缅怀族贤,弘扬其勤劳奋斗之志,聚集家族精诚团结之力,历经数月,新建始祖盛兆公陵园,纂修新版《罗氏宗谱》一部,并正在筹措资金,拟重建罗氏宗祠,以告慰先祖,昭示后来者。
我罗氏世泽,源远流长,派衍分枝,大都远绍轩辕,日方始祝融,开国于匡正,肇姓于凌甫,族衍于九州。远祖珠公,显伟业于秦汉,称望族于豫章。自此世系世次,昭然可考。据民国学者罗元鲲考证:“春秋末,罗既失国,乃徙长沙,至秦,君用公为武陵令,督运官铁,溺于洞庭。邦人怀之,建祠于其故居并巴陵南津港滨,旧像是也。遗孤珠公,仕汉,拜相国,为大司农。”现代历史学家罗文华编著的《罗姓史话》,更有详细记述:汉高祖时为治粟内史,罗珠奉命镇守九江郡。因郡人张交献地,遂同灌婴筑城,周环十里,开辟六门。建成后,亲手在沟内种植豫章树,从此定居下来。罗珠为人宏才大略,才华横溢,超群逾俗。督运粮饷,灭秦有功,灌婴特奏,擢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镇,官拜相国大司农,赋税宽平,国用优给。至汉惠帝时,以直道不容,出守九江,百姓争相投奔他。惠帝七年,吕后临朝称制,纲常紊乱。为了避乱,罗珠隐居于西山洪崖,托迹仙游,结草为庐,种植罗汉柏、罗汉茶,并自号罗汉,表示“不忍忘汉”之意。《南昌耆旧记》和《新化罗氏通谱》认为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当然,这里所说“分布天下者”,并不是指“全部”,而是曰“兴旺”之意。正如香港《豫章罗氏源流考》主编罗君筹在《序》中所述:“盖自重黎以来,各族裔转徙迁移,布于全国。……而以豫章珠公一脉,最为奕叶蕃昌之宗。”
珠公四十三世盛兆公,为我江汉平源老屋咀罗氏始祖。据史栽:盛兆公,字仲奇,原居江西吉安,为人刚正,严于律己,淡薄名利,多行善事,爱研读,善思考。尽管博学能文,怀官佐之材,但又不愿闻达于诸侯。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64年),为避朱(元璋)、陈(友谅)政权纷争之乱,与其妻昌氏从豫章(今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鸡鸣村,徙于楚北竟陵之养马咀(今天门东乡罗家巷),率子勤耕苦种,开基立业。自此“不慕名登金榜,以清贫自守,刻意精进,于耕读中觅乐趣”。卒后,与妣昌氏均葬于康家咀子山午向(今老屋咀西北端)。清同治癸亥年春(公元1863年)由敦本堂立碑。每年清明节期间,在古墓古碑前均有后裔前往祭祀、缅怀。六百四十余年来,其子孙后代丁口蕃息,支派日多,分迁各处。目前,湖北的天门、汉川、仙桃(沔阳)、应城、汉阳、京山等县市,以及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台湾、北京、上海等省市,计约十六省近八十县市,均有盛兆公之后代生活、居住或学习、工作。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版《罗氏宗谱》载:我老屋咀罗氏,以礼传家,仁信处世,人才辈出,世德绵延。旧时之状元、举人,翰林、学士等精英共八十余人。他们以忠厚敦实之家风,刻苦向上之品德,自强不息之精神,重教兴学之传统,与时俱进之智慧,激励后代子孙。他们流芳百世,风流千古!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老屋咀罗氏子孙,更是大展宏图,引领风骚,学人仕子,业绩非凡。近四十年来,有三百二十余人先后毕业或就读于各类大学,计有硕士、博士三十五人,其中博士十二人,有高级职称之学者、专家、教授二十七人。省部(军)、厅、处、科级栋梁之才,计五百余人。其中部级三人、厅级七人,处级四十八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他们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作出了贡献,亦为罗氏家族增光增彩也。
本族中,目前职位最高者,首推罗东洲,派字会鹏,汉川人氏,生于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日。一九四八年秋随军赴台湾,后考入学府,攻读法律,成为台湾最高法院高级法官,退休后仍享受副部级之待遇。此公学识渊博,业务素质高,为官严谨公正,一生清政廉洁,深受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华侨敬仰,享有极高威望。
我江汉平源老屋咀罗氏子孙中,还有一批忠烈之士:
罗坤山,仙桃人氏,先后任沈阳军区和昆明军区司令员。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一九五五年荣膺少将军衔。一九九二年四月病逝,终年七十五岁。
罗四维,汉川人氏,生于一八九一年十二月五日,一九一一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O年,任中共汉川县委书记、湖北区委书记等职。一九三O年五月十一日被敌人逮捕,英勇就义于武昌,时年三十九岁。其英雄事迹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中。
罗化民,天门人氏,清光绪三十一年生,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历任天门皂镇总工会书记、应城盐业矿产总工会主席 、区长及京北区委书记等职,后被日伪军抓捕,临死不屈,“敌将罗公化民用极刑告终,而完成革命事业。殉难其间,乃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亥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分别在天门皂市和大悟城关为其立碑纪念。
四维、化民二位烈士,当为罗氏家族之骄傲,中华民族之楷模。呜呼,二公精神,永垂不朽耳!!
国有史,用以编年编月书官书人也;域有志,用以记述山川景物、大事名人和社会发展也;族有谱,用以记根源,详世系,叙繁衍,书业绩,敦本睦族也。这是因为:虽然时代进步,人类已能够登上月球,但家庭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宗族观念亦普遍存在,而国族(民族)的观念也较昔日为强。家族的伦常,家庭的家规,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睦。本次续修新版《罗氏宗谱》,是我罗氏家族为敬宗收族、敦本睦族而共建的一部文明史册,是我罗氏家族一大盛事。维护家族伦常,尊敬长辈,爱护晚辈,互敬互勉,勤俭持家,富家强国,以明来龙,以传后世,实为我族老幼尊卑弥年弥月之所向往也。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本既厚,枝叶自蕃。宗谱修成,本正源清,我罗氏子孙后代能不兴旺发达,举族上下能不为之欢跃!
宗谱告竣,夙愿大偿。值此,即将付梓刊印之际,敬撰絮语,自慰共勉,是以为序!
珠公六十五世、福仪公曾孙、鹤皋公三子:罗东荣
二OO六年仲秋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