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罗氏族谱序
发布时间:2017-07-25
序 一
尝闻国之有史,族之有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一个世第豪门,如果脉迹错乱,势必本末倒置,冠履妄悬,乃至路遇而如秦越,是对文明礼制的一大不恭。所以,修谱撰牒,当为万代根盘。
据载,罗姓始祖颛顼,商周有史,刻国为姓,大罗氏部落自甘南(今宁县)东移,辗经河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台湾、港、澳,折至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直至海外诸国。五千年来,虽无玉玺在册,但贤臣巨相,将帅英烈,宏儒理学依然不少,深受国人敬仰。
湘西及永顺罗姓,多于元、明时期由浙江、江西徙湘。吾之起祖,或以军旄临楚,或以商贾裕民,或以儒学传后,德在开疆破土,披荆斩棘,为一方之繁荣安宁立下了赫赫功勋。六百年来,左右交往,上下传承,瓜瓞延绵,兴盛发达,已成当地家声清明之世家望族。
当下所以修谱,盖缘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加之区内各姓氏之谱牒渐成,吾族自当对“谱学”新生,对中华史、民族史、地方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担当大任,同时也为后辈子孙将来续谱留下一纸可供参照的铺垫。
当然,根本之目的是为清理邑内家族的渊源关系,以正长幼,明尊卑之人伦,强化家族之认同意识,激发家族之凝聚活力,造益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和谐与亲善。
书云:大江千里浩渺无际,巍巍昆仑脉系八方。今日之举,旨在不忘列祖之培本之恩,不负豫章辉煌之世泽媲美于千秋,垂祈于不朽哉!
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理事 罗氏裔孙 士松 号松山
己丑年(公元2009年)仲夏于灵溪镇
序 二
国有史记,族有谱书。史者,记国之兴亡,述朝代更迭,扬治国之略,颂君臣之德能也。谱者,记宗族之繁衍,究其所来,明其脉络之贯,理其枝派之分也。通过修谱,以致彰伦理,正名分,崇孝仪,载功德,睦族群耳。
据史料所载,罗氏家族,乃颛顼帝之孙火神祝融氏之后裔。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火官,后人尊为火神。其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史称“祝融八姓”。 周武王三年,我祖匡正公,有功于周,授封子爵,食采宜城,都于郐,称罗国。春秋末,罗国为楚所灭,子孙失国南迁散徙于枝江、长沙、湘阴一带。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匡正公三十一世孙凌甫公得秦相助,收复失陷百余年的王城—宜城。复国后,凌甫公将国都迁至枝江,为缅怀先祖功德与故国情怀,取国为姓,始称罗氏。
沧海桑田,罗氏多次迁徙,融入各民族,历代繁衍,逐成南方望族,遍布湘、鄂、川、黔、赣、闽、粤、浙、桂、台等省直至海外。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居第二十位。
始祖祝融训云:不求金玉重重富;但愿子孙个个贤。古往今来,罗氏家族,人文蔚起,王侯卿相,将帅勇武,鸿儒彦士,技艺名流,英才辈出,不胜枚举。最为著名的有西汉相国大司农罗珠,乃著名豫章罗氏之始祖;晋节侯罗宪;唐名将燕郡王罗艺、大将郯国公罗士信、文学家罗隐;元、明之际小说家罗贯中;明哲学家罗钦顺;清画家罗聘、湘军名将罗泽南;近代革命家罗亦农、罗学瓒、罗炳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大将罗瑞卿等。族中之皎皎者,无计数也,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和迷人的风采,皆为家门之荣耀,亦为民族之骄傲。
永顺地区罗氏,其祖有镇边、移民、经商、任迁、避乱、灾往、谋生者也。各种因由,不一而足,衍系达十数支。追本溯源,皆为豫章一脉。现国运昌隆,社会和谐,盛世修谱,报本崇先,壮我族人之志,传我族美德之风,亦可通古明今,教以人伦,睦族敦亲,功在当代,利千百年,我辈修谱,理当率先。《永顺地区罗氏族谱》经允华、士藩等牵头,族众共同努力,士松等编纂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精心编纂,力求做到体例完备、史事准确、内容精当,撰稿高水平、编纂高质量、装帧高档次,历时两年,大功乃成。是一部全面、真实、准确、科学反映中国罗姓人文史及永顺地区罗氏繁衍史的宗谱。乃族之幸,是为序。
本道公第二十一代裔孙 廷孝 号武陵山人敬撰
岁次己丑 仲夏月 于永顺(公历2009年7月)
序 三
溯我罗氏,肇自颛顼,姓封于周代,族衍于九州。故罗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中国的大姓之一,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神州大地,无处不有。然而,罗姓具体如何来?始祖是谁?源于何时何地呢?
早在原始社会中叶,虽然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况,但并不能完全成为生活的主要支柱,在某些地方,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着以狩猎、捕鸟为生的人们,河南罗山县一带活动着一个以网捕鸟为生的罗部落,这便是罗姓的最初先民,火的取得和火术就是他们的发明。到了商代,历代君王大肆征伐夏朝的残余势力—荆楚,因罗部落是荆楚的分支,自然难逃厄运,被迫西徙,迁至今甘肃正宁县的罗山、罗水一带,公元前1057年,罗部落的首领郐,字匡正,响应周武王姬发的号召,带领罗部落的全部人马,参加了著名的牧野之战,攻入朝歌,消灭了殷商,终止了殷商王朝600年的统治,为西周奴隶制文明礼乐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因匡正英勇善战,文武双全,跟周武王伐纣有功,于周武王三年被封于宜城(湖北境内),因封地在南漳80里,有一条大河(罗水河)流过,故起国名为罗国(也称罗子国)。春秋时期,罗国被楚国所灭,罗国24世国王万通的子孙因怀念故国永存,便联合罗国逃散人员用国名“罗”作为自己的姓,罗姓便由此得来。为什么说罗氏又为祝融之后呢?据宋代的《广韵》记载:祝融之后。受封罗国。“祝融”是黄帝所赐之名,因他是朝廷中的火官,传说他能光融天下,照耀人间,使人们避免天天都是黑夜的困扰,甚有功。他死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掌管天下之火。所以,罗国一世祖乃祝融之后,罗氏也理应祝融之后了。再往上追溯,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重”与“黎”是两兄弟,重是祝融,黎即吴回也是祝融。那么,罗姓的始祖便是颛顼公也。
罗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他们的历代迁徙和栖息的足迹,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多与罗姓有关的地名。据民政部行政区划处于1968年编印的《全国乡镇地名录》所载,全国与罗姓有关的地名就有500多处,还不包括一些小地名在内。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用现在科学方法。按各姓氏的人口多少,对我国常见的100姓依次排列,罗姓列前20个大姓之中。
据《中华姓氏通书》罗姓所载:周代罗乘,字凌甫,被封益伯侯迁枝江其子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汨罗一带,后迁至长沙。秦代武陵令罗君用之子罗珠,在西汉惠帝时,官拜相国大司农。汉高祖时,奉命镇守九江,筑起一座城池,环周十里。沟内全部种植豫章树,为豫章罗氏一世祖。永顺罗氏。有的迁自长沙,有的迁自常德,也有的迁自张家界等,但细究起来,其根都在江西,属于豫章罗氏。罗珠实为豫章罗姓鼻祖,分布天下罗姓者,皆其后也。罗氏族人,为了寻根问祖,探索渊源,彰表先贤,激励后人,让我们团结起来,继承先人之志。为民族的振兴,为后人的崛起而共同奋斗吧!
罗氏裔孙 启蒙敬撰
2009年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