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故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知海州军州兼管内勤农事轻车都尉赐绯鱼代借紫罗公墓铭志
发布时间:2009-11-28
朝散大夫行起居舍人龙图阁待制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勤农市舶使兼广南东路兵马都铃辖兼本路经略安抚使骑都尉曲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曾布 篆盖
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提举舒州灵仙骑都尉赐金鱼袋窦卞撰承奉郎守大理寺丞前知循州军州兼管内勤农事借绯 卢侗 书
公讳恺,字次元。其先南昌人,五代末徙循之龙川,仕刘氏有显者。曾祖保强,皆隐德不仕,父晟类赠都官郎中,母张追封永安县太君。
公幼喜学,不为章句,孜孜经术。以循之学者不尚师友,乃走四远,求可以益己者,择其所长而亲炙之。未冠有闻于乡里,于是傍州之学者来咨焉。
再举礼部,归而念亲之老,叹曰:“曾子三釜而心乐,非及亲之仕乎。”乃假版而官焉。连丁内外艰,既终丧,读书为文愈刻苦。逮十年,得昭州龙平主簿。锁其厅,试桂州,偕计而上。“嘉祐”二年春,仁宗皇帝临轩试进士,擢公第三。方唱第时,三人者每拆封,天子俯视其姓名,左右执政大臣、翰林两禁,逮三馆诸公皆立殿上。间得陟降,无不引颈以观。盖糊名至公,无毫厘之洩,虽人主莫识其谁何。及见公爵里,乃海陬万里。一日以文辞拉巍等,有以见朝廷取士之不私,又以见声明文物之施及于远。莫不欢呼嗟叹,比比来视公颜面,问甲子者。公时年已四十五岁矣。
授大理评事,通判吉州。会守将缺,或谓州剧,意公有不逮者。公摄守政一年,百事不劳而缉,多仁恕爱,利吏有犯,劾之严。上下畏肃,称神明。迁大理寺丞。六年,罢归试学士院。公笑曰:“以赋取士已失之矣,又以赋试帖职乎。”不留意,已而考官以所用韵误。上闻,遂知淮阳军。七年,特除殿中丞。先是禁林给札有戾礼部格者,诸公多喻而改正之。公于贵人无左右之助,独不得所喻,公亦恬然不动心者。至下邳,笑曰:“是邦奚所为视事。”未及月,钱唐人慎东美尝客游泊舟关外,见恶少酗酒相击者,徐曰:“我与你较奚不可,然负我公仁。” 遂相释而去。其感人心也如此。
英宗嗣位,汛恩为太常博士。“治平”二年,知开封县。韩魏公面告之曰:“雅闻君吏事已试赤县,治京师无以县道为。”抑右姓有怙势欲扰法者,公处之裕如。不作威厉,告之以法当尔。人繇是信公,能誉翕然。其年改屯田员外(郎)。
“熙宁”元年,今上登极,陟都官提点府界公事,赐五品服,召登对,公远人一日见清光。语时事不知有以称上意。知陈留县。钱公范捕蝗捶村民,民号呼。上适遣中贵人取禾,视所伤,因知令所笞非法。公坐不及劾,出守蕲春。
四年,迁职方秩满,入判登闻鼓院。五年,乞补外知复州,州废,徙鄂州。八年,进屯田郎中,武昌还,复莅鼓院。公叹曰:“吾所至不稍懈,畴克知我者。老矣,独吾闲处,任其在天,以乐吾心耶。”九年八月,得海州。至未久,公病矣。十月十日终于州之正寝。
东海距下邳不远,文公之来,喜曰:“是前日淮阳罗公也。”狱有滞而未决者三十余事,公视其所,因立判析之。公虽病,缉治有条。民已爱公为政,及卒,老幼相率哭之不去。本道使者,皆称其材。
呜呼!士寒远而穷困者,患在朝廷不能取,取而有闻于时,其位反不克显。其命也夫!造物者果如何耶!公性重厚寡言,宽裕不泄。拉甲科至为郎,屡治郡,居处泊如,若未第时。所至无秋毫之犯,人尤咨其廉清,或誉之者,公曰:“士小节何足尚。”族人之贫者五,皆分俸以周之。家人告以月入析之众,则已无以自给。公曰:“犹多如若人者,何不可耶。”前夫人张追封仙源县君;后夫人郑封寿昌县君;子明远抚州崇仁县丞,孝谨文雅肯构弥恪。女二人,长适长吏吉驾,次适进士陈师况,一未筓孙,曰兴孙,后卒。
县丞君卜以“元丰”元年十二月十四日,葬公于进贤乡宁仁里太君墓右,驰书叩予曰:“公先子(父)之同年,敢泣血以请铭。”予怛曰:“我与公当崇政唱名相从相得之乐,视青云如俯拾地芥,二十年落魄为漫郎,公闹溘然。”泪潺潺不止。于是铭曰:
生遐方,志则强,学有文,发以光。文饰吏兮政循良,去见思兮爱利长。百守一节(兮)为郎,有子贤兮后必昌。
(此碑文是据1980年在丰稔坳出土碑石拓片记录整理,该碑藏县博物馆)
[作者简介]:曾布(1036—1107),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曾巩之弟,与巩同年进士。神宗“熙宁”时期,参与王安时变法,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后与王安石、章惇、蔡京等政见不合,几经沉浮,晚年贬官舒州司户。《罗恺墓铭志》作于“元丰”元(1078)年。
[附]罗恺墓铭志意译
罗公名恺,字次元。祖籍南昌,五代末年迁移到龙川。其先人在南汉(917—971)刘氏朝廷担任官职,有功绩;曾祖父罗保强有德行,却隐居不做官;父亲罗晟担任过官职,死后皇帝给了个都官郎中的荣衔;母亲张氏,追封永安县太君。
罗公从小喜欢读书,但不为章句之学,对经术则孜孜不倦(这里所说的经术,是指经世致用的学问,不同于深究一章一句之义的章句之学)。因为循州缺乏拜师求友的风气,便远游四方,拜访那些有助于他参加科举的学者,选择他们中有专长者而接受他们的教诲。不到加冠的年龄(二十岁)就在乡里中有了名气,邻近州县的读书人都来向他请教。
被推举参加礼部举行的进士考试落榜后,因思念年老的双亲而回到家乡。他叹息道:“曾子虽然只有三釜俸禄,但心里很快乐,那是因为父母健在时做官。”(“曾子三釜而心乐”出自《庄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泊亲,吾心悲。’”釜、钟,都是量谷物的单位。一釜为六斗四升,一钟为六斛四斗。)于是,罗公在官府找了个临时的代理职务(假版而官,即假署,未正式任命的代理性职务)。后来,父母接连去世,便在家守孝。守孝期满之后,更刻苦地读书写作。(修练)将近三十年,被任命为昭州龙平县(今属广西)主簿。罗恺在桂州(今桂林)参加地方推选考试(宋代在职官吏参加科举考试称为“锁厅”),取得了参加礼部进士考试的资格。“嘉祐”二(1057)年春,仁宗皇帝亲临考场,擢拔罗恺为第三名。宣布考试名次时,先拆封头三名的试卷,天子亲自看高中者的姓名,左右执政大臣,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以及馆阁诸公也都站在殿上。隔一会儿发布结果,大家都伸长脖子等待。(宋代试卷是糊名的,揭开密封才能知道考生名字。)罗恺卷子的名字封得特别严实,没有半点洩露。虽然是天子也不知道这张卷子是谁的。等到揭开密封纸条看见罗公的籍贯时,才知道他来自万里海隅(原文以下九字恐有脱误)。这足见朝廷取士不偏私。又可见文教已普及到边远地区。大家无不欢欣慨叹。都来到罗公跟前,和他寒喧,问他的年龄。方才知道这位罗公竟然已四十五岁了。
朝廷任命他以大理评事的头衔通判吉州(今属江西省)。通判是太守的助手。恰好那里太守空缺,有人认为吉州情况复杂,政务繁重,担心罗恺难以胜任。罗公代理太守一年,事必亲躬,井然有序,以仁恕和爱心处理民事。贪财的小吏有犯法的,则严厉弹劾。这样一来,上上下下都对罗公肃然敬畏,称赞他神明。不久升迁为大理寺丞(最高司法机构的法官)。(“嘉祐”)六(1061)年,从地方回到京师,准备在学士院兼职,需通过考试。罗公笑道:“以赋取士已有偏颇,又以赋来考帖职(岂不是更不当了吗?)”(宋代在翰林院等院馆值班的官员叫馆职,由其他官员兼职的叫帖职)。罗公不留意,结果主考官认为他用韵有误,天子得知,将他外放“知淮阳军”(军是行政区划,淮阳军属京东路,辖下邳、宿迁二县,今属江苏。知军,相当于知府)。“嘉祐”七(1062)年,调任殿中丞(殿中省属下的官员。该机构掌管为皇帝服务的尚食、尚药、尚酿、尚衣、尚舍、尚辇六局)。按惯例,宫禁中来往的文件,如有与礼部规定的格式不一致的地方,诸大臣会告诉起草文件的人并改正过来。但罗公不熟悉权贵身边的人,独不能得到指点。然而,罗公也处之泰然,不往心里去计较。奉命到了下邳,他笑道:“这个小地方有多少公务可办。”到任不到一个月,钱塘人慎东美曾到此地旅游,把游船停在城关外,遇上一伙恶少酗酒后斗殴,一会儿有一位闯着游客说道:“我本想非与你较量不可!但是这样又会对不起仁厚的罗公。”于是和解而去。罗公竟这样感动人心。
仁宗谢世,英宗赵曙即位,施恩天下,罗公调任太常博士(太常寺的属官,执掌礼仪)。“治平”二(1065)年,又调任开封知县。魏国公韩琦当面对罗公说:“听说你被任命为赤县(开封县的衙门设在京师汴梁,故称赤县)知县,首都郊区不能按一般县道来治理。”有豪门大族依恃权势,阻挠法令实施,罗公处理得体而自如。他并不震怒,而是告诉他们按法律该如何办。人们于是更信任罗公,表明其能力与声誉甚为一致。这一年,他改任屯田员外郎。
“熙宁”元(1068)年,当今天子(宋神宗)即位,罗公被擢拔为都官提点府界公事(宋代设有“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一官职,掌畿内开封府界县镇刑狱、盗贼、场务收税、河渠修理等事务)。赐五品官服,皇上召见。罗公长期在地方上任职(边远地区的人,对首都来说,被称为远人),一朝见到天子,不知对天子该说些什么,才能使天子称心。结果,皇上不甚满意,便把他外派为陈留知县。其时,陈留有蝗灾,钱范捕蝗时鞭打村民,村民号叫。这时正赶上天子派宦官“取禾”(不知何解,可能是收税),来到此地,发现被打伤的人,认为钱某鞭笞村民为非法,并报告了天子。罗公受牵连,以没有立即弹劾处理为由,被调出陈留,派往蕲春(今属湖北)任知县。
“熙宁”四(1071)年,经考绩,迁入朝廷判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掌收臣民奏章,罗恺被任命为该院主管官员)。“熙宁”五(1072)年,罗恺主动请求外放为复州(今湖北沔阳)知州。后撤销复州建制,又调任鄂州(今属湖北辖地)知州。“熙宁”八(1075)年,进升为屯田郎中,从武昌回到京师,再次到鼓院任职。罗公慨叹道:“我所到之处,不敢稍有懈怠,那里的田地知我的心思。老了,又回到曾作过官的老地方充任闲职,听天由命吧,只能这样自慰了!”。“熙宁”九(1076)年八月,得到海州(今属江苏)知州的官位,到任不久,罗公就生病了。十月十日,在海州寿中正寝(从1057到1076年,罗恺任官达19年,终年64岁)。
东海离下邳不远,当地百姓听说罗公到海州执政,高兴地说:“这就是以前在淮阳任知军的罗公!”狱中有滞留未处理的案件三十余起,罗公到任之后,立即公正判决。罗公虽有病,但处理政务有条不紊。百姓都爱戴罗公。他病故后,老幼接连前来吊唁,哭着不忍离去。本道使者(指本地区各州长官),都称赞罗公的才德。
呜呼!身处边远和穷困的士人,耽心朝廷不能任用;任用而取得一定声望,地位却并不显要。这是命中注定的吗?是上天如此安排的吗?罗公性格厚重寡言,心胸开阔而感情不轻易外露。凭着高中探花而官至为郎,多次治理州郡,淡泊名利,不尚奢华,如没有及第之时一样。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人们尤其赞赏他的清廉。有人当面称赞他时,他却说:“读书人这点小节,哪值得这样崇尚。”本族中有五户穷人,他拿出自己的薪水去帮助他们。家人告诉他,月薪分给大家,自己家里无法自给了。罗公说:“还是比别人多,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哩!”前夫人张氏追封仙源县君,后夫人郑氏封寿昌县君;儿子明远任抚州崇仁(今属江西)县丞,他孝谨文雅,颇有其父的高尚品德。公有二位女儿,长女嫁担任长史的吉驾,次女嫁进士陈师况。有一位尚未束发的孙子,叫兴孙,后来夭折了。县丞君(罗明远)经占卜定于“元丰”元(1078)年十二月十四日葬罗公于进贤乡宁仁里太君(明远之祖父)墓右,派人送信给我说:“公是先父的同年(同年考取进士者称同年),斗胆泣血请您给写篇墓志铭。”我伤心地说:“我与罗公一起在崇政殿听公布进士及第名单,一起分享快乐,意气风发,把猎取功名看成在地上拾根草(曾布及其兄曾巩于‘嘉祐’二年中进士,与罗恺为同年)。二十年我落魄为曼郎,而罗公则溘然长逝。”我边流泪边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译者按:此意译是根据曾锦初先生所提供的抄件,或有不确切处。关于罗恺的生平,别无其它资料可供参考。该抄件中尚有个别句子难以解释只好存疑。为节省篇幅,不另作注释。已将需注释的都写在了文中之括号之内,以帮助读者理解。(钟林斌 草于1997年4月15日)
罗章成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