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表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行状表铭

罗氏驻防盖州及茔葬溯源碑

 罗进梅 发布时间:2014-05-09

 

 

恭溯我始祖铁公[3],以明季指挥使[4]移节[5]于辽。二世祖春、山二公,克绍[6]前勋,茔兆[7]均在广宁[8]。三世祖仁英公,随清太宗[9]征锦州[10],屡著战功,从龙入京[11]隶正白旗汉军[12],仕至固山章京[13]。

生子文瑜,进士出身,官至盐运使[14]。文现由中书[15],官至南汝道[16],茔葬京朝阳门[17]外三里屯[18]。公弟仁福公,奉命驻防盖州[19],殁后即在是处安葬。四世祖文璋、文琥公,殁后亦葬斯茔。璋公生敏、升、连三人;琥公生茂、修、德、义四人。敏公葬于松树沟[20],升公葬于迎峰寨[21];连公、德公均葬斯茔。茂、修、义三公,均在暖泉[22]各立坟茔。

伏思此茔,系吾族移盖之祖茔。历承遗训,责成现充差人经理,现阅道光十五年[23]先伯祖,保增公等,原立之白石碣,字多模糊,恐再历年久更难辨认。爰于墓前重立青石碑一座,字注仍旧,合叙颠末,以示后昆[24],俾知所传有自,云尔。

现充差经理人进梅撰文

永煜书丹

永阜、永治、永炯、永煇、永熠、永煖、永熥、永绵、永恺恭志

【注释】

[1] 《罗氏驻防盖州及茔葬溯源碑》原立于盖平县东门外一百余米处,即老校场之偏(今盖州市东城办事处的东市街和繁荣村交界处)。原碑无题,碑题系编者所加。碑年代不详,当为民国初年立(即民国甲寅(1914)年)。

[2] 罗进梅  前明辽东指挥使罗铁后裔。籍隶北平汉军正白旗,流居盖州邑东暖泉村。文通滿蒙且明学。居家有道,处事精祥留心,故实皆充旗属领催,娴骑射荐保至骁骑校,会捐城工等案内,获奖五品蓝翎。光绪丙午(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充八旗高小两级学校管理员,民国甲寅(公元1914年)为八旗生计办公处办事员,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旗务终了,息影林泉,以诗书娱晚景。罗进梅当时与沈庆飏等接触较多,写有一些诗稿等。

[3] 铁公  指罗铁,山东人,生卒年不详。明朝任辽东指挥使,从原籍山东驻军广宁,其次孙罗仁福,迁今盖州市暖泉镇前暖泉村。

[4] 指挥使  都指挥使司是中国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指挥使,官名。明初,废元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武官号,统兵五千人者授指挥,以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不等。度山川形势,分设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人为千户所、百人为百户所,官兵均世籍。洪武三年,升杭州等八卫为都卫。五年,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统诸王府护卫。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初设十三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其后沿革,设废不一。都指挥使司初隶属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废中书省,因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

[5] 移节  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安徽,主江南试。” 

[6] 克绍  能够继承。《书·冏命》:“俾克绍先烈。”孔传:“使能继先王之功业。”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有温顗者,乃飞卿之孙, 宪之子。仕蜀,官至常侍。无它能,唯以隐僻绘事为克绍也。” 

[7] 茔兆 墓地、坟墓。《宋书·袁粲传》:“粲秉前年改葬,茔兆未修,材官可为经略,粗合周礼。”《旧唐书·刘邺传》:“皆伤棨戟之门,遽作荆榛之地,孤骨未归於茔兆,一男又没于湘江。”

[8] 广宁  指辽宁北镇,北镇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周礼》记载,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杨州金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合称五座镇山。据《广宁县乡土志》记载“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 。在明、清有广宁大山之称。金代开始改为广宁,沿用至清末。民国二年全国统一县名,因与湖南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北镇城金代属北京路,设广宁府,辖广宁、闾阳、望平三县。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望平二县。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9] 清太宗  指爱新觉罗·皇太极,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满洲爱新觉罗氏。公元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0] 锦州  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商贸重镇。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属柳城郡地,东属燕郡。唐代初属营州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

[11] 从龙入京  跟随天子进京师。从龙,旧以 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12] 正白旗汉军  正白旗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与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正白旗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最初由睿亲王多尔衮担任旗主。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清算,正白旗也改由皇帝亲自统帅,成为清代八旗上三旗之一。清朝末期,正白旗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两万六千人,家眷总人口约13万人。皇太极在位近期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解决了大量内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组织形式问题,也使八旗制的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北返故土,形成很多部。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的努力,将投归后金国的一部分漠南蒙古改编成八旗蒙古,同时对已经臣服但仍留蒙古草原上的漠南、漠北蒙古,也采取了编旗方式,称为外番蒙古各旗。八旗汉军的产生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天命七年,就在编立蒙古二旗同时,将绝大部分汉民编入满洲牛录,分隶于八旗满洲之下。天命末年,后金国内的汉人叛乱被镇压后,又将大量壮丁编入庄园,沦为各级满洲官员的奴仆,即所谓“辽东之民,久经分给将士,谊关主仆。”皇太极即位以后,改变对汉人的策略,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为号召,将部分汉民从庄园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清正者辖之。”天聪三年又通过考试,将沦为八旗贝勒包衣的部分汉人诸申拨出二百余人。同时,皇太极在对明朝的战争中,逐渐认识到火炮的作用。天聪四年,八旗满洲之下,已有所谓“炮手兵”,与新降附的汉兵混住。 汉军编旗的开始,即同火炮在后金国军事上的广泛作用相关。天聪五年(1631)初,首批红衣大将军炮铸成,皇太极即命将“汉人军民一切事务,悉命额附佟养性总理。”天聪六年在汉人奏疏中,已有汉兵六甲喇与八固山并提。天聪八年,改旧汉兵为汉军。崇德四年(1639)设汉军四旗。是年六月,“分二旗官属兵丁为四旗”,每旗仿八旗满洲之制,设“固山额真一员,梅勒章京二员”,崇德七年,皇太极“命编汉军为八旗”,八旗汉军正式建立。

[13] 固山章京  固山,满语。清代八旗组织的最大编制单位,汉语译为“旗”。也是美称。加于爵号上的,如“固山贝子”;加于官名上的,如“固山章京”。又如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等。章京,官名。清初武职以额真为名,天聪八年(1634),除固山额真外,皆以章京为称。顺治八年(1651),定札兰章京汉字称参领。十七年(1660)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梅勒章京称副都统,牛录章京称佐领。嗣军机处有文职章京,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

[14] 盐运使  官名。始置于元代,设于产盐各省区。明清相沿,其全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其下设有运同、运副、运判、提举等官,有的地方则设“盐法道”,其长官为道员。这些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的盐课御史衔,故又称“巡盐御史”。

[15] 中书  文官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设置在如六部之中央机构官署,负责典章法令编修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工作。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若进士经朝考后以内阁中书任用者,并可充乡试主考官。而依工作性质不同亦有“办事中书”或“掌印中书”等细分区别。

[16] 南汝道  南汝光淅道,康熙九年(1670)置,南汝道,驻信阳州,领南阳府、汝宁府、汝州。

[17] 朝阳门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门九:南曰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南之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得胜;东之北曰东直,东之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城。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由元至清,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齐化门一带是经济繁盛之地。北京城中,除“前三门”外,就以朝阳门关厢最为热闹。朝阳门关厢的热闹主要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在元朝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连接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而朝阳门,正是离大运河北端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

[18] 三里屯 位于北京朝阳门东。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明、清时属顺天府大兴县。作为地片名,泛指左家庄、朝外、呼家楼、麦子店一带。

[19] 盖州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古称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战国时期,燕国开拓辽河流域,盖县属辽东郡。秦汉魏晋时仍属辽东郡。东晋时属平郭县。北燕建立后,盖县一度被高句丽割据,并筑建安城,置建安县。唐高宗总章元年于建安城设置建安州都督府。辽于建安城置辰州,故盖县有古辰州之称。金代改辰州为盖州。元代置该盖州路,治所仍设在建安城。元世祖至元六年把熊岳、汤池二县并入建安县。元世祖至元八年建安县并入盖州。明洪武初废元代州为卫,改盖州为盖州卫。改筑新城。清康熙三年置盖平县,隶属奉天府。

[20] 松树沟  位于盖平城东北,为第六区,原为前、后松树沟。现为大石桥市建一镇境内。

[21] 迎峰寨  指迎风寨,位于盖平第四区,距盖州五十五里。现为大石桥百寨镇境内。

[22] 暖泉  距盖州城(盖平)二十里。分前、后暖泉,民国时为盖平第一区。。

[23] 道光十五年  公元1835年。

  [24] 后昆 亦作“后绲”。后嗣;子孙。《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追羡遗绩,纪述前勋,於是刊碑,以示后绲。”苏轼《吊徐德占》诗:“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