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表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行状表铭

豫章罗先生墓志铭考

 罗小平 发布时间:2015-02-08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南剑州人,学者称豫章先生。宋淳祐七年(1247),赐谥文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与李侗同时从祀孔子庙庭,称先儒罗子。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赐“奥学清节”。本来很清楚的生平,却被后人滥用史料变成了沙县人,甚至明溪人,造成罗从彦地籍的混乱。好在罗从彦最密的关系人李侗留下一篇《豫章罗先生墓志铭》,无论后人如何辩驳都无法改历史事实。

李侗是罗从彦的门人,24岁从罗从彦学。罗从彦于宋绍兴五年(1135)去世,寄柩武平县五年,绍兴十年(1140)归葬罗源里。由此推断,李侗的《豫章罗先生墓志铭》写于归葬之年。全文如下:

越剑州罗源之乡,出十有五里许,为黄漈之阳。有兆焉,乃藏宋大儒罗先生者也。其向丁癸。其脉迢递,其形委蛇而蜿蜒。其林木茏苁而森葳,其环拱苞灵而孕粹,美哉佳兆乎!先生于侗,逊长于一日,实则沆瀣一气焉。梦楹之夕,敦匠执绋之举,侗既不能以不肖供其役。今幸得偕先生继嗣,求之汀之武邑,归先生柩而穸之。乃于铭志实推诿焉,可不可耶,谨捃摭而志之。先生之先,系出祝融之裔炎伯,其弟炎仲国于罗,厥姓遂仍之。数十传而后,或徙江之豫章。逾周,而汉而唐,会有乾符之乱,各镇分制。而王审知实制乎闽,因择七姓随乎节钺,罗居其一。数传来,惟罗最蕃衍,迁徙靡一。于时或沙或剑。而剑宗为先生远祖京成公。初居剑郭,久之,复居溪南篁乡。其曾大父文弼,大父世南,父神继,奕叶潜鳞,代有齿德。以故积美厚,而发祥宏,先生出于其间。天纵英敏,冲龄而然。稍壮,则宛委坟索,靡弗彻览。著为文章,形为吟咏,粹然一轨于正。已闻同郡龟山杨先生,继绝学于河洛,筮仕萧山。先生慨然鬻田,徒步请谒。及见,而喟然叹曰:“不至是,几虚一生。”遂修北面礼于杨,而杨亦深器先生,两人相得欢甚!既归,筑室山中,杜门静业。虽以特奏擢科,主簿博罗。而胸次澹然泊然,揆厥所志,盖不以簪裾为华,而以担荷道统为己任。生平雅好著述,编牒鳞集,不可枚纪。纪其大者,若:《遵尧》、《台衡》、《春秋解》、《诗解》、《语孟师说》、《中庸说》、《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弟子答问》诸篇。而于道德事功,纪纲法度,彝伦日用之间,凿凿乎其言之也。至若怡情鬯性,舒写心灵于吟讽间,不徒大有唐韵;其于继往开来,肩任道统之意,在在跃露诸载杀青者不论,论其逸者所云:问津挽予之句,是何蕴抱,是何局度乎。以侗椎鲁之质,偏驳之资,冶铸于先生者既久,熏炙于先生者最深。虽不能金玉其词,以绘所为粹质温中之模。乃敢忍于脉脉,不令真儒道范寿于永永乎?先生娶于李,为朝议大夫文捷公之女。端确贞静,相内敀寅。生一子讳敦叙,先先生卒,无嗣,有遗腹焉。先生有弟叔嘘书请继于先生,坚请乃可,曰:无后为不孝之大,吾存后吾,吾亡嗣子,今子先吾殁后吾明矣。乃立兄伯常之次子。公卒,无何,而遗腹得男孙振宗。噫!先生之系,微而复续,人乎天耶?先生生熙宁壬子正月十五日寅时。卒绍兴乙卯十有一月至前一日,享遐六十有四。以绍兴庚申孟夏月癸酉日辰时,厝于斯兆。侗谨拜首而铭云:“郁芊佳城,峰峦峥嵘。藏先生魄,用奠于宁。丰镐木秀,曲阜草青,儒文道脉,日皎星晶。参苓孕粹,桃李储精。云封黯黯,雨化零零。躯返于穸,神昭于明,勒铭于石,万古仪型。”

 

这篇墓志铭收录在民国《南平县志》卷十七《艺文志第二十一》第847--849页,其中多处标点符号和个别字错误,导致罗从彦生平事迹出现偏差,本文将在随后的分析中给予辨析。

这篇墓志铭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描写、议论、抒情,写法是倒叙。文章分为七个层次,文字简练,层次分明,正因其为铭文,许多内容作了省略,只有参考族谱和志书,才能对罗从彦的生平事迹有全面的了解。

第一个层次,说明墓的地点。在“越剑州罗源之乡,出十有五里许,为黄漈之阳”。“越剑州”是两个领属关系的地名,“越”是指春秋、战国时代长江以南的百越,闽越是其一,而“剑州”是唐代中叶延平的地名。宋太平兴国四年(984),为与四川“剑州”区别,在“剑州”之前加“南”,称“南剑州”。李侗的 “越剑州”是习惯用法,指明了“闽剑州”非“蜀剑州”。现墓地属延平区水南街道上地村地界。

李侗不仅说明了罗从彦墓的地点,而且对墓的座向和周遭环境作了详细的描写,是一处胜景和佳兆的地方。

第二个层次,说罗从彦归葬的经过。延平区篁路村罗氏族人提供的《罗氏宗谱》(复印本)记载,罗从彦于宋绍兴五年(1135)去世,寄枢武平县开元寺五年,直到绍兴十年(1140)才归葬。“侗既不能以不肖供其役”是指罗从彦去世,李侗无力及时为其归葬,心里感到内疚。查史料可知,罗从彦去世时,李侗已四十五、六岁,因一心志于绝学,“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宋·朱熹《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李侗文化研究》,第182页,2009年),处于“箪瓢屡空”(《宋元学案》卷三十九《豫章学案》)的维艰时期。“今幸得偕先生继嗣,求之汀之武邑”实为“今幸得偕先生继嗣永之汀之武邑”(1983年南平市文化馆等3单位和罗氏众孙翻印的民国三十八年《罗氏宗谱》)之误。其中“永”是罗从彦的继子罗永(《罗氏宗谱》复印本,第41页);前一个“之”是“到”,后一个“之”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全句的意思是:今有幸和先生的继子罗永一同到汀州府的武平县,把罗从彦的灵柩归葬于罗源。

第三个层次,说罗从彦祖先由来。文中对罗从彦的得姓始祖、迁徙江西、入闽经过说得清清楚楚,其中说罗氏南来的时间是唐末乾符(874-879)之乱,而且“迁徙靡一。于时或沙或剑”,即有的定居沙县,有的定居南剑州。宋淳祐九年(1249),罗从彦第五世孙(罗文弼第八世孙)罗良佐撰《豫章文质公为元祖序》,可知李侗所说“或沙或剑”的情况:罗京成在南剑“生子二,一居沙易(“阳”的异体字形像“易”,因异体字无法打出,以“易”代之。同下),一止镡城”。(《罗氏宗谱》复印本,第27~28页)

易即“阳”的异体字,沙易即沙县。“镡城”即延平之名,五代王延政僭位建州,改龙津县为镡州。李侗说开基南剑是远祖罗京成,起初居南剑州剑浦县城郊,过了很久才有族人迁居剑溪之南篁乡(今延平区夏道镇篁路村)。罗从彦的曾祖父是罗文弼,祖父世南,父亲神继,而且“奕叶潜鳞,代有齿德”。更重要的是墓志铭中肯定“(罗从彦)先生出于其间”,即篁乡。由此可见,南剑、沙县的罗氏是族谱中所说的同郡、同祖而不同支。

罗良佐的《罗氏得姓考》进一步证实李侗“或沙或剑”的说法。“惟豫章罗族最繁,其与渤、湛、洪、虬、揭、涂、悖、幸、函、壉、旴诸族实同其郡而祖。文质公远祖京成乃出其间,既徙闽中,家剑浦,历祖善始迁于罗篁后山,由是子姓繁聚,族有百余。钟灵毓秀而生公,自时罗姓显赫,咸自公始。”(《罗氏宗谱》(复印本),第26~27页)“渤、湛、洪、虬、揭、涂、悖、幸、函、壉、旴”是地名,其中“虬”即今沙县。史料载:“沙县,别名虬……由沙源地沿革而得名,因县治在沙溪之北……沙县又称沙阳。”(宋文经、林湘生主编《寻根揽胜三明情》,第3页,海风出版社1997年)这里所说的“善公”即篁乡的开基祖,也就是李侗所说的罗文弼。李侗的墓志铭与族谱记载吻合,罗氏族人没有拔高祖先的地位,更没有攀附名人的嫌疑。

第四个层次,说明罗从彦的成长过程。从罗从彦的天资禀性、勤奋好学都作了详细说明。但为了行文需要,李侗没有介绍罗从彦拜师吴仪、到将乐师事杨时、北上洛阳求学的过程,只重点点出罗从彦听说杨时得河洛之学后任萧山令,变卖田产徒步到萧山拜杨时为师,深受器重。回闽后“筑室山中,杜门静业”。特奏进士任博罗主簿,胸怀澹泊,不以显贵为华,而以宣扬道统为己任,雅好著述,编联牒集不胜枚举,并介绍其主要著作。李侗还说罗从彦论道德事功,纪纲法度,人伦日用,言语很有说服力。至于罗从彦陶冶情操、畅快心性,讽咏风物不只是追求唐人诗文风格,而是为了继往开来、担当儒家道统,称赞其具有怀藏抱负、不凡才干之气度。

第五个层次,说明自己与罗从彦的关系。李侗谦虚说自己鲁钝,处事不周,受罗从彦的教育培养很久,受罗从彦的熏陶最深。虽无法用最珍贵美好的词语描绘他纯美的素质,但饱含温情、默然而思,罗从彦真儒的容颜、风范却永留心间。由此可知,李侗与罗从彦的关系非同一般。

第六个层次,说罗从彦家庭情况。罗从彦的夫人李氏,是朝议大夫文捷公之女,其为人“端确贞静,相内敀寅”。作为墓志铭,李侗不可能把罗从彦的家庭绍介得很详细,但查族谱可知,其夫人叫李金翠,生于熙宁癸丑(熙宁六年,1073)正月二十五日。从彦生一子敦叙,妻林氏。敦叙于绍兴癸丑(绍兴三年,1133年)去世,留下遗腹子,此时罗从彦62岁,正履博罗主簿任。“为宗祧计,于甲寅(绍兴四年,1134年)春立兄子公永为继”(《元祖豫章文质公行传》,《罗氏宗谱》复印本,第101页),即罗从奇次子罗永,与李侗一起扶罗从彦灵柩归葬罗源的就是此人。同年八月,敦叙遗腹子出生,叫振宗,即罗从彦的遗腹孙。但族谱记载“李愿中同继子公永族弟友数人”(同上),查史料得知,这个“族弟友”叫罗友,即罗从彦四叔神熹之子,也就是罗从彦的堂弟(笔者所撰《罗从彦地籍考述》刊于《武夷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第16页第4行误为“侄子”)。明人吴宗尧说“罗从彦……逾耆就官,仅一主簿,丧不能还。族人罗友判惠,特护以还”。(明·吴宗尧《祭先儒罗从彦墓文》,民国《南平县志》卷十七《艺文志第二十一》,第881页)至此与李侗同往武平办理罗从彦归葬的几个人物都完整呈现。

罗从彦“鬻田裹量(粮)”北上求学是否影响家庭经济不得而知,但族谱记载李金翠去世后“因家贫不及与公合葬”(《元祖豫章文质公行传》,《罗氏宗谱》复印本,第102页),只能葬在篁乡水井后半作山。(同上)因墓碑损毁难辨,2005年新立一碑,上书“妣祖李氏罗母之墓”。

罗从彦是李侗的老师,罗从彦夫人就是李侗的师母。无论是责任还是使命,李侗都不敢把罗从彦的家庭情况写错,更不敢把师母的名字写错。罗从彦60岁到广东博罗任主簿之前,南剑城南的罗源里是他生活的中心,罗、李师生二人相伴了36年,如果罗从彦有第二位夫人,李侗不可能不在墓铭中捎上一句。

第七层次,总结撰写墓志铭的感受。李侗开篇点题指出罗从彦墓之所在,中间分几个层次上溯归葬、祖先、家史、成长、求学、宦外过程,最后用四言体诗对撰写墓志铭进行总结,刻铭于石,让后人铭记其师的楷模、典范,表达对罗从彦传经授业的景仰之情。

需要指出,尽管李侗治学严谨,与罗从彦交往甚深,但撰写墓志铭是一件严肃性的工作,因此李侗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捃摭而志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侗《豫章罗先生墓志铭》是一篇史料性很强的铭文。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