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堂
发布时间:2004-11-02
[[center]][[image1]][[/center]][[center]][[image2]][[/center]]
“罗堂是后人为纪念北宋名臣、水利学家罗适建台 州六闸治水、造福乡梓而建的,经历几百年风风雨雨,已经有些破败,但旧制大体保存,非常难得。为了保护文物,教育后人,复修罗堂很有必要。”复修罗堂以纪念被后世誉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缑城学祖”的台州建闸之首创者-----北宋杰出的水利学家罗适的强烈愿望。
[[center]][[image3]][[/center]][[center]][[image4]][[/center]][[center]][[image5]][[/center]][[center]][[image6]][[/center]]
罗适(1028一1101),字正之,号赤城,宁海县海游马家山村(今属三门县),后移居宁海溪南。罗适天性敦厚,自幼好学。宋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历任桐城县尉,泗水、江都、济阳知县,著作郎、朝散大夫,官至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在江都任职期间,移民垦荒,并主持兴修水利工程五十多处,受益农田六千余顷。罗适对水利颇有研究,与苏东坡有探讨治水方略的书信往来。
台州属越地,自古地势卑湿,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写的就是台州地僻近海的情形。台州居民原先常患水旱之灾,如原属黄岩县的太平(今温岭市),“地最洼下,昔人谓为釜底,田十岁率九荒,民或茭牧其中”(《嘉靖太平县志》)。
“水利修则黄岩可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朱熹《朱文公奏状》)治水为养民第一义。罗适为家乡后世台州人所称道怀念的事迹主要是其建黄岩六闸。据彭椿年《闸记》记载,“台之五邑,黄岩为壮。邑境之濒海者率三之二,故其地势斥卤,抱山接涂,川无深源,易盈易涸,非资乎畎浍之利,则不可也。官河贯于八乡,为里九十,支泾大小委蛇曲折者九百三十六,其泄水至于海者,古来为埭几二百所,足以荫民田七十余万亩。元佑间,罗公适持节本路,因其埭之大者增置诸闸,今之黄望、石湫、永丰、周洋皆其遗迹也。”罗适深知台州水利以黄岩(包括今黄岩区、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最为紧要,埭堤往往利蓄不利泄,他在元祐七年(1092年)任浙东提刑时,“因其埭之大者,增置永丰、周洋、黄望诸闸,旱则闭以蓄水,潦则开以泄水,民大以为便。”(《嘉靖太平县志》)罗适所建六闸还包括永宁江上的常丰、清混两闸和永宁江支流西江中段的的西湫闸,其中台州首建之出海涵闸永丰、周洋、黄望三闸,都位于今温岭市新河镇境内。罗适建闸后,民间连岁丰年,民享其利,时称“黄岩熟,六县足”。
在罗适之后,南宋淳熙年间,朱熹、句龙昌泰相继增筑,建回浦、金清、长浦、鲍步、蛟龙、斗门等六闸。元大德年间,韩国宝守黄岩,“乃命修闸……搜材石,募丁匠,苦心三年而后成。乃为祠堂祀罗公以下,示不忘也。”(林昉《先贤祠堂记》,按《嘉靖太平县志》记载,奉祠罗适、朱熹、句龙昌泰等治水功臣的先贤祠在迂浦监街,即今新河镇南鉴,但现荡然无存。罗永照等据《罗氏宗谱》所记载,罗适第三子罗仲祥迁居洋屿,罗永照等认为,原先有众多文物的罗堂即先贤祠。)
罗堂现保存堂屋、横屋26间,占地面积2亩多。 罗堂就是罗氏宗祠,罗堂内原先文物很多,里面有许多匾,还有画像(后来罗永照才知道罗堂中供奉的画像就是罗适像)。但是原来大家都不知道罗堂与罗适的关系。因为文化大革命时罗氏家谱被烧毁,2001年族人会聚罗堂商议复修家谱。后来,罗永照曾多次叫儿子开车到三门、宁海等地寻访,翻看了《罗氏宗谱》,并觅到了三门县政协文史委编印的《罗适史料》,同时还到黄岩博物馆等处查阅复印了《黄岩县志》等史料,才知道老祖宗还是在台州水利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解放前,罗堂里办过私塾,洋屿当地人抗日名将陈安宝童年时就曾在罗堂私塾里读过书。其后罗堂被国民党改作粮库,解放初期一度时期还是作粮库,后来这里办过畜牧场、纺绳厂、染布店、水作店(豆腐店)、糕饼店、家具厂等等。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期间,罗堂里办畜牧场,除了猪之外,水牛、黄牛就养了十几条。当时的养猪人刘金玉,绰号叫“三老倌”(如果活到现在大概有八九十岁了)他精心饲养了一只1200斤的“卫星猪”,被当时的四甲公社副书记蔡健桃拉到黄岩展览馆展出过,在当时黄岩县很风光了一阵子。
因为曾经长时间的被转作他用,罗堂已不复旧时面目,西边一排房屋全部改建了,其他的一些建筑也被乱建。如今罗堂已显得相当破败了,不过,罗永照等带记者参观时,记者发现柱础石雕造型古朴,雕刻精美,虽然被人为敲击剥落,但仍具有较高价值。祠堂内硕大的木柱、栋梁上的木雕古风宛然,令人叹惜。令罗永照等感到心痛的是,至今罗堂仍是改作他用,一家小厂向村里租了罗堂生产。罗永照说,他们已多次向横街镇、路桥区有关部门等反映,希望保护罗堂这一具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不知何时能得到批准.
据了解,罗适墓在其故里三门县海游马家山,1952年三门县疏浚海游港时,罗适墓被拆,墓石曾被搬去筑马家闸。1986年,为保护名胜古迹,三门县文管会上报县政府批准,决定复修罗适墓。马家闸中的罗适墓原石被拆还,为支持复修工作,黄岩、三门、宁海、温岭各县罗氏后裔共筹资1.7万元(其中温岭新河镇小屿罗村罗氏后人也捐了款)。1987年5月,重修后的罗适墓被定为三门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罗适墓是三门县的一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