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文物古迹

罗代清和他的500年老屋

  发布时间:2005-06-15

 

  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明清老屋,他掀开的风雨记忆又是一页怎样的历史?16代子孙在那本已经被烧毁的家谱上刻下了名字,成败得失,荣辱沉浮,在老屋的屋檐下被风一页页翻过。
它是一处古迹,一种文化,一种铭刻时代的无声语言。在钢筋水泥的时代里,它以古朴而存在,记录着文明和发展的轨迹。如果老屋在我们手中失去,多少年后,仅仅靠记忆显然不能维系曾经的历史。所以,保护老屋所代表的文化,保护像罗家的虽然没有列为文物的老屋就显得迫切而任重道远。
老屋的记忆
72岁的罗代清和老伴王玉春居住在洪雅县中保镇下街没有门牌号的三合院老屋里。老两口住在右厢房,左厢房和正房里分别住着他的哥哥和侄女。整座老屋是典型的瓦覆顶、木结构的“张口楼”,共有3000多平方米,仅罗代清老两口的使用面积就达1200多平方米。
罗代清是罗家第14代子孙。据家中的家谱记载,老屋修建于明弘治年间,已经有510年历史,比洪雅县柳江著名的曾家大院还早许多年。可惜这本钉满补丁和连环钉的传世家谱和上百部古书,在文革时被人付之一炬,老人痛心不已。罗家在明朝时建有正房6列5通,厢房5列4通。清嘉庆年间建有厅房7列6通。现存正房、左右厢房各4列3通。据罗老讲,关于老屋还有一个传奇式的故事:清嘉庆年间,罗代清父亲的高祖父罗敏相到止戈镇的史员外家为儿子罗锦章提亲。可史家放出话说,要娶媳妇必须先修新房。罗敏相大怒,马上购木买瓦操办新房。房子修好后,史家毁婚。罗家认为史家太瞧不起罗家了,有损脸面,转而另娶了张家的女子。巧的是,罗家从明弘治年间建房定居到清嘉庆年间第二次建房,其间刚好是300年。
老屋“野史”
谈起罗家的历史,罗代清滔滔不绝,烂熟于心。他说,洪雅县罗坝镇的地名就源自罗家:家谱上记载,罗坝最初是一个荒岛,人口稀少。先祖罗律金带着三个儿子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开店做生意。由于罗家知书达理,人丁兴旺,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后来有欧阳一祖也迁居于此地,势力越来越大,形成了上有罗家下有欧阳的格局。罗家要把此地改名为罗坝,欧阳家想改为阳坝,谁也不示弱,最终还是罗家占了上风,随改为罗坝。当时罗家先人罗声扬生有罗灯照、罗灯耀两个儿子,且颇为争气。罗声扬就写了一副对联:一匹锣声扬四海,二盏灯照耀八方。欧阳家不服,请人用该联回敬:一匹锣打烂不响,二盏灯吹熄无光。从此,两家结成世仇。后来罗家逐渐衰败,被迫迁居到雅安的沙坪、名山等地,明朝初年又迁到中保,并在弘治年间修了这座老屋。
诗礼传家
罗家从第三代人开始就立下家规:后世子孙只读书不做官。罗代清堂屋里供奉的历代先人牌位上有一副对联:祖德风范读书不为仕,先人遗训诗礼在传家,横批是百代流芳。罗家秉承祖训,鲜有做官者,大都是当地的文人士绅。如今,罗代清家中共有6人从事教育事业。罗代清本人从教31年,老伴王玉春也有25年的教龄,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是老师。罗老在中保高中先后教过数学、语文、化学、地理等课程,育人无数。他说自己是“满园春色看桃李芬芳满天下吾愿足矣,回首往事忆挥鞭执教勤耕耘心荡坦然”,“三尺讲台抒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语法修辞展现辉煌华夏,四米黑板勾画点线面角定理定律化合反应绘制四化蓝图。”
赋闲在家的罗老每天早晨要到天宫山下跑上一转,来回3公里。业余时间就读书看报下棋。从1999年开始,罗老开始写《见闻轶事乡土篇》,要用自己的笔忠实地记下家乡的民风民俗以及身边发生的大事。目前已经完成了天宫山、杨公堰两篇计2万余字。

四川日报 □周渔王青山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