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文物古迹

仁怀最早的罗氏集居地罗村

  发布时间:2016-02-10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自豪感,因为自豪感是撑起民族脊梁的最佳动源。一邑如此,一族亦然,家族的发展务必先深知他的历史渊源,才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通常,我们往往对自己生活的起源这片土地认识有限而动源不足。要认识一个地域,就要了解这个地域。既要了解它的历史,才能感到它的厚重,源远而流长,根深而叶茂。
赤水河中游有一个村庄,名曰:罗村。罗村与大渡口隔河相望,罗村与大渡口两岸犄角耸立四座寺庙,东岸上游曰观江寺,下游曰望江寺;西岸上游曰顺江寺,下游曰转江寺,四庙互为犄角,遥为相望。
从大渡口东进里许,有一个自然村落,这便是罗村。
罗村,赤水河流域一个古老的村庄,位于赤水河东岸, 地势平坦,田野开阔,古为交通枢纽。东至桐梓,南至黔西,西至叙永,北至古磁、合江。罗村因罗氏久居而得名。而罗在赤水河流域又有其厚重的文史故实。
在古代,赤水河流域,为僚、夷等少数民族居住,这些少数民族,不服王化,高度自治,顽强地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生存着,逐渐形成了若干部落。
唐大历五年(771年),播州僚人聚起反叛,唐王朝派兵多次征剿未果,后派镇守四川麻阳的都督佥事罗荣率军征讨。罗荣领命,吸取前几次征剿失败的教训,采取剿抚并行的方略,溯赤水河征讨播州,取得胜利,得封“播州侯”、“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加封“太子太保荣禄大夫”。罗荣征播,并获得播州领主地位,使播州雅鲁之域,变成文物之区,于是先民在赤水河畔建“荣禄宫”以对罗荣的尊敬和爱戴。
到了宋代,播州是继汉代之后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振兴时期,随着国家政治、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特别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以后,四川和播州的茶、马贸易的开展,使得饱受分离和贫困的播州少数民族,急切希望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十分敬仰,形成了一股强烈的“乐慕圣化”或“乐慕风”。此外赤水河中游的两个民族部落首领李世恭、罗永顺献地归附朝庭。随即于宋大观三年(1109年),置仁怀县、承流县。
罗村就是罗永顺部落的居住地。
至明万历年间,罗村一直为罗氏居住,并为统治地方的治所,罗国显为罗村长官。另有罗国民为陶洪滩长官。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征播,罗国显、罗国民、罗国仁等率兵一万四千一百名投顺官兵,任参军向导之职,率兵随征。播平,罗国显、罗国民授冠带总旗。
天启年间,罗村又经历了平奢战事。史载:“天启三年,夏四月,川师复遵义,进攻永宁。官兵抵罗村大渡口击奢寅,败之。副总兵侯良柱分遣罗安良进陶公滩牵贼,同安銮部兵,经三寨,抵贼巢,复永宁。”
明崇桢十五年(1642年),播州郭仕奇、吴尚才杀水西赵国胜,占田横虐,为害地方,知府常三锡捕郭仕奇入狱,其党聚众作乱,由东门入城劫狱。杀死遵义县知县王佐圣,救出郭仕奇,常三锡率乡勇击之未克,于是调仁怀屯兵征剿,罗楚奉命与安在嵩、王珊率兵赴援,几经争战,擒郭仕奇等。事平,以功行奏总制军门,均得赏三品俸食。
罗楚为土司官,罗楚之曾祖父罗世雄曾率兵平定桐样境内战乱,因功受封万户侯。定居安罗里八甲地名毛家山,罗世雄之弟罗世杰亦受封为千户侯,住安罗里八甲屯上,娶妻安氏,可见安、罗二姓乃互为姻娅。
改土归流,各土司解体,于是罗村罗氏外迁领土。罗村即为平播总兵官刘綎部将千把总赵奇领土。罗楚之子分居罗村对门,随后移居川黔各地。从此,罗村皆为赵姓居住。
据《仁怀文献辑存》记载:灌子口(合马)百岁桥系安罗里赵罗氏百岁时捐资修建,故美其名曰:氏寿百有五。
至此,仁怀之安罗里就是以安、罗两军事集团而得名,包含今合马、三合、二合、茅台、中枢、喜头等地。
现今,罗村虽然无罗姓居住,但罗村却因我们罗姓先民曾在这片沃土久居而得名,我们罗姓族人为罗村这个古老的村庄深感骄傲和自豪。
罗村,以它厚重的历史展示着曾经无限风光,处处折射出现代文明的光芒,滔滔赤水河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古老村庄往昔的辉煌。
就仁怀历史进程而言,罗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溯其源,早在宋代以前,就有一支罗氏先民生息繁衍、课耕渔织于赤水河流域。
到了宋代,随着国家政治经济重心的向南转移,特别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以后,四川和播州的茶、马贸易的开展,使得饱受分离和贫困之苦的边远之民,得到了经济的实惠,因此,对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十分敬仰,急切希望国家统一,而宋王朝也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八月,下达了“西南夷赴涪(州)、泸(州)、南平军纳士归顺”的诏令。于是,西南地区的人民,便纷纷献地归顺宋王朝。罗永顺就是其中的一个。
罗永顺家族部落居住在赤水河流域的一个村庄,这村庄因罗氏居久乃旺而名曰“罗村”。
罗永顺献地归顺宋王朝以后,朝庭便于罗氏领地建县,名曰仁怀县,时维宋大观三年,公元一一0九年,迄今九百年整。
仁怀,取布施仁爱之心,怀柔边远之民之意,仁怀之名充分体现了宋王朝的执政理念和关爱边远地区人民的人本思想。
仁怀县下辖仁怀、河西、土城、小溪、丁山、吼滩、赤水、二郎、安罗、李博十里,其安罗里,即以安氏、罗氏而名。
安罗里辖三合、合马、二合、茅台、中枢、苍龙、盐津、喜头及火石乡部分,大坝小部分,“安”指二合、安龙场、安村之安氏,“罗”即指合马罗村之罗氏,安氏、罗氏即是安罗里的两大领主,即土司头目。
罗永顺的行为,推动了这片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罗氏家族世居罗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地方世袭长官,至到明朝万历年间,有罗国民、罗国显为罗村和陶洪滩地方土司头目,属播州管辖。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宣尉使司杨应龙反叛朝庭,朝庭令李化龙总揽军务,率兵二十四万分八路征讨播州,其中川师四路:总兵刘綎从綦江入,总兵马孔英从南川入,总兵吴广从合江入,副将曹希彬受吴广节制从永宁入,黔师三路:总兵童元镇从乌江入,参将朱鹤龄并安疆臣从沙溪入,总兵李应详从兴隆入。楚师一路分两翼,总兵陈璘从偏桥入,总兵陈良比受陈璘节制由龙泉入。
吴广率兵于二月十二日从合江出发,进入仁怀。仁怀头目王继先率先投顺。再进土城,袁鍪、袁鼎、袁年为首的袁氏军事集团亦投顺,并随军征讨。吴广率兵抵达二郎坝扎营。
吴广于二郎坝营中向罗村、安村的罗国民、罗国显及安銮发赏格,并派永宁宣抚司刘国用、李长年和名将守备傅廷銮出面招抚。罗国民、罗国显深明大义,于二月二十五日与安銮一起,斩了坐寨提调何文明等九人首级,生俘王金受,即率罗国仁及安村兵一万四千一百名,去二郎坝吴广大营投顺,由监纪官赵仕德点验。各给银两,以资安置。罗国民、罗国显由叙南卫冠带应袭指挥佥事郭之藩解赴军门奖赏,给冠带荣身,充参军向导,随军效力。其士兵老赢者资遣回籍。有壮者随军调用。罗国民、罗国显率兵随征,经撕栗关,穿崖屯、河村硐,闵山屯、马鞍山、眠山、水牛塘之战。至六月六日,官兵攻破海龙屯,播州土司统治宣告结束。
平播战争结束后,《李化龙疏》云:“安罗村头目罗国民、罗国显、安銮,……念其返城归正,量授冠带总旗。”罗国民、罗国显授职后领兵镇守大渡口、陶洪滩一带,明万历二十九年,复置仁怀县,特加威远卫,领千户,各率屯兵二十名守大渡口,陶洪滩、三合土屯上等处,其罗村即为平播总兵官刘部将千把总赵奇领土。
明崇桢十五年(1642年),播州郭仕奇、吴尚才杀水西赵国胜,占田横虐,为害地方,知府常三锡捕郭仕奇入狱,其党聚众作乱,由东门入城劫狱。杀死遵义县知县王佐圣,救出郭仕奇,常三锡率乡勇击之未克,于是调仁怀屯兵征剿,罗楚奉命与安在嵩、王珊率兵赴援,几经争战,擒郭仕奇等。事平,以功行奏总制军门,均得赏三品俸食。
据《罗氏族谱》载,罗楚为土司官,罗楚之曾祖父罗世雄曾率兵平定桐梓境内战乱,因功受封。定居安罗里八甲地名毛家山,罗世雄之弟亦受封,住安罗里八甲屯上,罗世杰娶妻安氏。可见安、罗二姓乃互为姻娅。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公元一六四七年),明将王祥依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政权,封定国公,恃势据遵称兵,不顺大清,肆暴其虐,殃及仁怀安氏、罗氏。罗氏、安氏族人及屯兵均遭惨殁,屋墓祠堂,俱为恢烬。今宿坪子安氏被掘墓址尚存,罗氏亦多罹难,并诡称罗楚之祖父罗载彩墓有草寇之兆,迫从安罗里沙坪官坟迁三合土雁儿山,今墓尚存。安罗二姓从此大伤元气,后虽恩诏复业,但至今虽有起势而难臻先世之威。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废威远卫所及十屯,隶仁怀县,编入民籍。
罗楚有九子,其子罗辉、赵氏生罗远舆、罗远顺、罗远耀受业于赤水河西岸车堂寺、堡堡上等处,罗熤、李氏生罗远翱、罗远翥受业于与罗村一河之隔的沙坪、黄泥坡等处、罗炜、李氏生罗远翔、罗远鹏受业于沙坪,新瓦房等处,罗煜、仇氏受业于沙坪、河口等处。
罗村罗氏后裔现多居住于赤水河流域的合马、沙滩三合、二合、及四川古蔺等地。随社会之进程,参差于历史长河之间,然而对先人的伟业,或敬,或畏,或为荣,或淡然。叹哉!惜哉!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