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传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轶闻传说

罗洪先轶事

 杨巴金 发布时间:2005-08-20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吉水县盘谷镇谷村人,1529年中状元,明朝理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民间,有许多关于罗洪先的趣闻轶事。

罗洪先入仕途后,因学识渊博,刚直敢言,所以深受朝廷官员们的尊敬。据说,大奸臣严嵩为了网罗他,多次以江西同乡的名义与他接交,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罗洪先的儿子。尽管如此,罗洪先仍不肯围着严嵩的指挥棒转,有时还发生龃龉。有一年,严嵩建造了一处用鱼骨做梁的新客厅,为了显示非比寻常,落成之日便大摆筵席。这天,许多溜须拍马的官员早早就到了,身为亲家的罗洪先却姗姗来迟,严嵩对此很不高兴。席间,众大臣对新客厅的精致均交口称赞,频频举杯祝贺。严嵩见罗洪先一言不发,便主动问他的看法,罗洪先实事求是地答道:“客厅好是好,只是梁太小。”严嵩听后肺都气炸了,认为罗洪先是当众侮辱他“气量太小”。傍晚,严嵩假惺惺地将罗洪先留在府中歇息,自己却连夜赶写奏章,准备罗织罪名加害于他。这事被严嵩的女儿知道后,因不忍这位未来的公公大祸临头,便倒上一杯开水,里面放入两颗红枣和少许茴香,盖好杯盖后命丫环端出去。罗洪先启开杯盖喝茶,见茶杯里没有茶叶,只有红枣和茴香,内心感到很奇怪,揣摩良久才悟出道理:杯中的两颗红枣和少许茴香,不正是喻指“早——早——回乡”之意吗?第二天清晨,罗洪先趁天还没大亮,连忙骑马逃走了。严嵩见罗洪先已逃走,在皇帝面前告状的事只好作罢,两亲家从此再也没有往来。

山西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的祠庙建筑,是太原市最有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晋祠内有一条小溪名叫智伯渠,渠上有一座石板桥,该桥本身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只因传说是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才使该桥闻名遐迩。相传,罗洪先从严嵩家逃出后,不敢走大路回吉水,只好拐道山西。一天傍晚,罗洪先来到太原,发现晋祠的风景竟然如此美丽,他不顾被严嵩爪牙发现的危险,径直走进去游览。当他走到智伯渠的木板桥上时,忽然发现桥西面有一位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该妇女衣着得体,鬓发如云,楚楚动人。罗洪先看后不由随口吟道:“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不料那妇女听后非常恼火,立即回敬道:“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罗洪先听后又自言自语道:“你若真是仙女,能否让我再仔细瞧一眼?”说完便欲穿桥过去,这时木板桥骤然燃起了大火,罗洪先一慌神,差点跌入智伯渠内。待定神后再寻找那女子,却早已不见了,远远望去,发现那女子已出现在悬瓮山上,罗洪先这时才醒悟,村姑原来是一位仙女。他极其虔诚地在晋祠内寻得一块石碑,在石碑上刻诗叙述此事,诗曰:“悬瓮山中一脉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步移,五十年来帝母临。”罗洪先刻下的这块诗碑,今天仍然屹立在晋祠的圣母殿前。后人将桥改修成石板桥,桥名被命名为“会仙桥”。

罗洪先逃回吉水后,在阜田镇的石莲洞内隐居了10年,潜心研究理学和地理学。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理学,他每年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去外面实地考察。有一年初夏,罗洪先去庐山考察,看到庐山层叠秀美的山,形态各异的石,葱笼参差的树,飘渺若絮的云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后,内心激动不已,正想纵笔题诗, 却发现忘了携带纸笔墨砚。罗洪先想就近借用,举目四望,只见悠悠白云深处有一座寺庙,走近寺庙一看,寺院门口上的匾额写着“东林寺”三字。罗洪先早就听说过东林寺的大名,还知道寺里有一位得道高僧担任住持,刚要登台阶进寺,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双手合十,已走出寺门迎接。罗洪先猜想此人是东林寺的住持,便说:“长老,我想借用一下贵寺的纸笔墨砚,去吟写一些抒发胸臆的诗词,或许能与贵寺收藏的文人骚客题写的诗文一起陈列呢!”住持一听,心想此人好大的口气!过去来东林寺造访的名人雅士都是衣衫洁净,眉宇清俊之人,这人却是芒鞋棘杖,衣衫不整,说话又不谦虚,分明是一个山野狂人,便冷冷地答道:“小寺敝陋,既无笔墨,也无纸砚,请施主到别处谋去吧。”罗洪先见住持这种态度,内心不快,也不辞谢,径直走出了寺门,他见寺门口有一把小扫帚,便拿它在洼地里蘸了些湿黄泥,在东林寺的围墙上一阵狂书,落下“紫散真人”的题款后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住持接到小和尚的报告,说有人在寺院的围墙上涂抹了一些文字,住持走出来一看,见是一首七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大有李杜遗风,再看诗后“紫散真人”的落款,方知刚才怠慢的就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状元罗洪先。住持这时后悔自责不已,连忙沿路追赶,哪还有罗洪先的踪影?

却说罗洪先用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地图学专著《广舆图》的编制。《广舆图》采取变单幅为多幅的办法,将明朝的疆域分为13个省,共绘制了45幅地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但是,《广舆图》的纸张篇幅比八仙桌桌面还大,携带时很不方便,罗洪先日夜苦思冥想,想把它绘制成书本一样大小的袖珍地图。有一天,他在家里闲坐,妻子在教女儿绣花,图纸上一幅很大的月季图案,一会儿便被妻子绣上了布鞋的鞋尖,绣上去的月季虽然变小了许多,图案却十分形象逼真。罗洪先感到很奇怪,便问妻子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变小,妻子回答说:“缩样”。他问妻子要缩多少,妻子回答说:“随心所欲。”罗洪先从妻子绣花中受到极大的启发,认为绘制地图也可以采取这种缩样的办法,他在书本大小的白纸上画满方格,方格中的边长代表实地的里数,然后再按比例绘制地图。这种“计里画方”绘图方法的发明,在地图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使用的比例尺,就是在“计里画方”绘图方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刊载于2006年7月26日《井冈山报》     作者:吉水县环保局  杨巴金罗洪先轶事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吉水县盘谷镇谷村人,1529年中状元,明朝理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民间,有许多关于罗洪先的趣闻轶事。

罗洪先入仕途后,因学识渊博,刚直敢言,所以深受朝廷官员们的尊敬。据说,大奸臣严嵩为了网罗他,多次以江西同乡的名义与他接交,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罗洪先的儿子。尽管如此,罗洪先仍不肯围着严嵩的指挥棒转,有时还发生龃龉。有一年,严嵩建造了一处用鱼骨做梁的新客厅,为了显示非比寻常,落成之日便大摆筵席。这天,许多溜须拍马的官员早早就到了,身为亲家的罗洪先却姗姗来迟,严嵩对此很不高兴。席间,众大臣对新客厅的精致均交口称赞,频频举杯祝贺。严嵩见罗洪先一言不发,便主动问他的看法,罗洪先实事求是地答道:“客厅好是好,只是梁太小。”严嵩听后肺都气炸了,认为罗洪先是当众侮辱他“气量太小”。傍晚,严嵩假惺惺地将罗洪先留在府中歇息,自己却连夜赶写奏章,准备罗织罪名加害于他。这事被严嵩的女儿知道后,因不忍这位未来的公公大祸临头,便倒上一杯开水,里面放入两颗红枣和少许茴香,盖好杯盖后命丫环端出去。罗洪先启开杯盖喝茶,见茶杯里没有茶叶,只有红枣和茴香,内心感到很奇怪,揣摩良久才悟出道理:杯中的两颗红枣和少许茴香,不正是喻指“早——早——回乡”之意吗?第二天清晨,罗洪先趁天还没大亮,连忙骑马逃走了。严嵩见罗洪先已逃走,在皇帝面前告状的事只好作罢,两亲家从此再也没有往来。

山西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的祠庙建筑,是太原市最有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晋祠内有一条小溪名叫智伯渠,渠上有一座石板桥,该桥本身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只因传说是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才使该桥闻名遐迩。相传,罗洪先从严嵩家逃出后,不敢走大路回吉水,只好拐道山西。一天傍晚,罗洪先来到太原,发现晋祠的风景竟然如此美丽,他不顾被严嵩爪牙发现的危险,径直走进去游览。当他走到智伯渠的木板桥上时,忽然发现桥西面有一位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该妇女衣着得体,鬓发如云,楚楚动人。罗洪先看后不由随口吟道:“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不料那妇女听后非常恼火,立即回敬道:“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罗洪先听后又自言自语道:“你若真是仙女,能否让我再仔细瞧一眼?”说完便欲穿桥过去,这时木板桥骤然燃起了大火,罗洪先一慌神,差点跌入智伯渠内。待定神后再寻找那女子,却早已不见了,远远望去,发现那女子已出现在悬瓮山上,罗洪先这时才醒悟,村姑原来是一位仙女。他极其虔诚地在晋祠内寻得一块石碑,在石碑上刻诗叙述此事,诗曰:“悬瓮山中一脉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步移,五十年来帝母临。”罗洪先刻下的这块诗碑,今天仍然屹立在晋祠的圣母殿前。后人将桥改修成石板桥,桥名被命名为“会仙桥”。

罗洪先逃回吉水后,在阜田镇的石莲洞内隐居了10年,潜心研究理学和地理学。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理学,他每年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去外面实地考察。有一年初夏,罗洪先去庐山考察,看到庐山层叠秀美的山,形态各异的石,葱笼参差的树,飘渺若絮的云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后,内心激动不已,正想纵笔题诗, 却发现忘了携带纸笔墨砚。罗洪先想就近借用,举目四望,只见悠悠白云深处有一座寺庙,走近寺庙一看,寺院门口上的匾额写着“东林寺”三字。罗洪先早就听说过东林寺的大名,还知道寺里有一位得道高僧担任住持,刚要登台阶进寺,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双手合十,已走出寺门迎接。罗洪先猜想此人是东林寺的住持,便说:“长老,我想借用一下贵寺的纸笔墨砚,去吟写一些抒发胸臆的诗词,或许能与贵寺收藏的文人骚客题写的诗文一起陈列呢!”住持一听,心想此人好大的口气!过去来东林寺造访的名人雅士都是衣衫洁净,眉宇清俊之人,这人却是芒鞋棘杖,衣衫不整,说话又不谦虚,分明是一个山野狂人,便冷冷地答道:“小寺敝陋,既无笔墨,也无纸砚,请施主到别处谋去吧。”罗洪先见住持这种态度,内心不快,也不辞谢,径直走出了寺门,他见寺门口有一把小扫帚,便拿它在洼地里蘸了些湿黄泥,在东林寺的围墙上一阵狂书,落下“紫散真人”的题款后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住持接到小和尚的报告,说有人在寺院的围墙上涂抹了一些文字,住持走出来一看,见是一首七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大有李杜遗风,再看诗后“紫散真人”的落款,方知刚才怠慢的就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状元罗洪先。住持这时后悔自责不已,连忙沿路追赶,哪还有罗洪先的踪影?

却说罗洪先用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地图学专著《广舆图》的编制。《广舆图》采取变单幅为多幅的办法,将明朝的疆域分为13个省,共绘制了45幅地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但是,《广舆图》的纸张篇幅比八仙桌桌面还大,携带时很不方便,罗洪先日夜苦思冥想,想把它绘制成书本一样大小的袖珍地图。有一天,他在家里闲坐,妻子在教女儿绣花,图纸上一幅很大的月季图案,一会儿便被妻子绣上了布鞋的鞋尖,绣上去的月季虽然变小了许多,图案却十分形象逼真。罗洪先感到很奇怪,便问妻子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变小,妻子回答说:“缩样”。他问妻子要缩多少,妻子回答说:“随心所欲。”罗洪先从妻子绣花中受到极大的启发,认为绘制地图也可以采取这种缩样的办法,他在书本大小的白纸上画满方格,方格中的边长代表实地的里数,然后再按比例绘制地图。这种“计里画方”绘图方法的发明,在地图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使用的比例尺,就是在“计里画方”绘图方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刊载于2006年7月26日《井冈山报》     作者:吉水县环保局  杨巴金

上一篇:罗洪先轶闻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