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参谋总长”罗本立回大陆祭祖
发布时间:2006-04-12
台湾前“参谋总长”阔别家乡60年后了却心愿
罗本立回肥省亲祭祖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4月5日是清明节,台军前“参谋总长”罗本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回到了阔别60年的家乡肥东省亲祭祖。乡亲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欢迎这位八旬老人回乡。临走时,罗本立挨家挨户向乡亲们问好,重温儿时
的乡音乡情。
A.回乡祭祖
了却心愿昨日上午,老家罗村热闹非凡。邻近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了,早早等候在村口,欢迎这位离家60年的八旬老人。
9时30分许,一辆辆小轿车缓缓驶进村口,一位满脸沧桑的老爷子,在亲属的搀扶下,缓缓走出车外。这位老者便是台军前“参谋总长”罗本立先生。他离开家乡已经60年了。“来了,来了!”乡亲们欢呼着,跑到车边,争睹这位老人的风采。在众人的陪同下,罗本立一行带着祭祀用品,来到半山腰上的一片坟墓前,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并向自己的先辈们深深拜了几拜。
据了解,罗家几代都从军,罗本立的父亲罗香山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卫立煌部担任要职多年,当时还在六安置下一些家产;1927年2月,罗本立生于合肥市肥东县,到了上学的年龄后,便被送到六安市读小学,日常生活则靠在六安做生意的祖父照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其父又将其转入肥西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1946年,罗本立与其表妹喜结良缘,次年生下一子即是罗法荣,在孩子只有一岁多时,罗本立离开了家乡,前往成都黄埔军校(二十二期)学习。
罗本立在大陆的独子罗法荣说,当年父亲离开家乡后,大家都认为他还活着,并坚信有重逢的希望和机会。罗法荣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每日辛勤劳作,把他抚养成人,一直没有改嫁。
改革开放后,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越来越多,而其父罗本立的思乡情节也越来越重,经过多方的努力,罗法荣终于找到了父亲罗本立。那是2001年,罗法荣随合肥市经贸考察团去台湾,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已经阔别大陆50多年的父亲以及父亲在台湾的子女。身材魁梧的罗法荣细细端详着父亲,发现父亲身高达到184公分,比自己还高,虽然脸上有一些皱纹,但是父子两人的脸形身材竟是如此相似。“在我们姊妹几个中,我和父亲长得最像”,罗法荣有点骄傲地告诉记者。罗法荣说,父亲的思乡情节很重,1948年离开家乡去成都上学时,他随身带了一张祖父、祖母的照片,五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一直将这张照片带在身上,照片下还写了两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回乡祭祖的心愿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B.罗氏老宅保留古貌
在村内回家的路上,罗本立坚持步行走向那片故居,一路观察着左邻右舍的宅院和家门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走了大约一百多米,罗本立站在了自家门口。这是一座保存还很好的清代建筑,一切都是他离家时的样子,宅院共分为三进,白墙黛瓦,房梁雕刻精美,镂空的门窗上,刻着许多花纹图案,房子旁边,还有一个水塘。
罗法荣说,清朝时期他家就是当地的一大户人家,仅私宅就有五进,庭院深深,后来一位朋友告诫他祖辈,按照清朝的律法,五进庭院是不能随便建的,否则家门可能遭受不测,于是他家就主动拆去了一个门楼,随着风雨腐蚀,到罗本立出生时,庭院只剩下了三进。而这三进房屋则深深地印在他父亲的脑海里。1969年,罗法荣结婚时,家中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无奈之下,只好将部分房门和房梁卸下,换点钱置办了几桌酒席。2000年,实在破烂不堪的房子急需整修,当时罗法荣主动与父亲联系,征询父亲的意见。他父亲说,无论怎样整修,都不要破坏自己离开时房屋的原样。
听懂父亲的意思后,罗法荣立即忙碌起来,并四处打探当年卖出的门梁下落,并按照母亲以及亲戚的记忆,邀请名匠重新打造一些门梁,保持了大院的古朴风貌。
C.挨家挨户向乡亲问好
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是乡亲们对罗本立的印象。“老人虽然年纪大,但是很精神”,村民罗爱贵告诉记者,罗本立身体很硬朗,走路时还保持着军人的姿势。罗本立走进家门后,立即跟乡亲们嘘寒问暖起来。“很和蔼,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老罗村共有40多户人家,为便于和乡亲们交流,当天罗本立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请到家中,家长里短地唠起了家常。下午,有的邻居慢慢散回家中收拾家务,罗本立又带着孩子,挨门串户地来到村民家中,感谢村民对其家人的帮助和照顾。由于行程很紧,13时许,罗本立又不得不和乡亲们一一握手告别。
D.“下次回家一定跟你喝几盅”
昨日中午,罗本立在家中设下十几桌宴席,热情款待四面八方的乡亲们。席间,罗本立一一向乡亲们敬酒,并向乡亲们问好。
罗本茂今年50多岁,昨天上午他在厨房内做起了大厨,忙得不亦乐乎。他说,罗本立离家时自己还没有出世,饭后,罗本立还专门找到他,跟他聊起了家常,并夸他烧的菜很不错,下次回家,一定坐下来和他好好喝几盅。为表谢意,罗本立还特意给了他一个大红包。“他真是个好心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忘记我们啊”。村民罗爱贵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罗本立为村里人做了不少好事。
老罗村坐落在山下,交通不便。去年,罗本立出资为村里修了一条石子路。“以前路上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不能走,现在好多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老罗村水资源匮乏,得知此事,罗本立又出了一笔钱,在村里挖了一个水塘。这下,附近水田用水有保障了。
■新闻附件:罗本立简介
罗本立,台湾前“参谋总长”、“一级上将”,1927年2月11日生于肥东,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后随国民党军队到台湾至今,投身军旅超过半个世纪。其历任国民党军队排、连、营、旅、师、军等主官,并曾担任台湾六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联勤总司令”、“国防部”副参谋总长执行官等职务,1995年官拜“参谋总长”。罗本立是蒋经国一手提拔的将领,在台军众多将领中,罗本立被视为一位务实、严明、有责任感的指挥官,在官兵中威望很高。
据介绍,“一级上将”的职位在台军中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一位置的多为台军极为重要的将领。台军《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规定,“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同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2005年9月中旬,罗本立提出了退伍申请,主动放弃“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陈水扁战略顾问一职,创下了台湾军方的先例。罗本立自称辞职的原因是“从军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当时台湾媒体纷纷表示,这其实还是台军中高级将领表达对陈水扁和台当局推行“台独”不满的一种方式。
安徽商报 (御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