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寻根问祖

贵州罗氏族谱家传

  发布时间:2009-06-28

 

  旧谱有《历代名宦考》载珠公以来,豫章累叶之名宦,其中注帝历以著代,书里居以志地,列荫科以别途,叙官职以表爵,绘像貌以传真,附诗赞以颂美。衣冠文物,非徒壮一代之观瞻,标榜当时已也,盖欲传之云礽,使兴起其景,幕仰止为子孙之模范而有所取则焉,其用意至深远也。惟编列次序间有错杂,今特参定而录之,使我子孙之览之者,愤发有为,绳其祖武,光前裕后,以大豫章家声,是则先人之所望于后人也。至绘像刊传已久,面目难免失真,姑置阙如。

  珠公,字怀汉,长沙人,秦武陵令君用公子。汉高祖时为治粟内使,奉命守九江,会郡人张交献地,灌侯婴以南服事闻,遂与灌侯共筑新城,环十里许,辟六门。告成,植豫章于庭而居焉。公宏才钜略,智谋超群,督运粮饷、尽洗秦暴,灌侯特奏,起为参军知政,节制诸镇,官拜相国大司农,赋税宽平,国用优给。惠帝时,以直道不容,乃出守九江,民亟趋之;七年,避诸吕之乱,遂隐西山洪崖,结草为庐,上友洪崖异人,乐禽彘王,公不得臣,植罗汉柏、罗汉茶卒。隐不起,遗名洪洞,至今诵之,自号罗汉,示不忘汉之意也。景帝三年,吴王连七国反,周亚夫平之,置豫章郡,因推公与灌侯筑城功绩,有自上闻。“后元”二年,祀洪崖,赞曰:“城上一坯土,手中千万杵,筑城畏不坚,坚城人何处,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曾惜。”
 
  宪公,字令则,襄阳人,年十三能属文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性方亮严谨,爱士好施,仕蜀为太子舍人,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公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公领军为宇副,贰魏伐蜀,召宇西还,公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史皆弃城走,公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时刘禅降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欲袭公,公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公,大破其军,孙休怒遣陆抗助战,公拒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大半,或劝南出牂牁,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公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领武陵太守。秦始六年卒,赠便持节安南将军,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企生公,字宗伯,南昌人,多材艺,初拜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宁,引为功曹,屡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更以公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公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及败走,文武无送者,惟公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家有母,将欲何之?”公挥泪曰:“今日之事,义必死之。尔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有孝,吾复何恨,或劝。”其诣玄曰:“殷遇我以国士,不能共殄丑逆,何面目复求生乎!”玄闻之大怒,遂伤之,远近悼焉。时年三十有七。先是玄以羔裘遗公母胡氏,因公遇害,母即焚其裘。
魏收赞曰:“古人有言,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知殒节,苟合其宜。义夫何吝其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刚,而垂象丹青,书明竹帛。前史传为美谈,后来仰其徽烈,重义轻生,忘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洁,白刃可蹈,真心难折,道光振古,芳流来哲”(附注:此赞有脱讹)

  遵生公,字永伯,企生公之弟,少颖异,恒与兄论学至“孝弟”之道,教国教家始于事亲,终于事君,乃能立人之道。及兄罹桓玄之难,离袂时,相向哭别,躬行子职,事母至孝,承欢朝夕,勤菽水,问寒暄,抚兄子如己儿,躬耕侍养。母殁营葬,庐墓三年,衣不解带,事之如生,孝感于天,白云罩体,乡人奇之事,详庙碑,屡诏不起。后豫章太守胡藩、邑宰鲁攀重其孝行,特奏请旌其门第曰“一门忠孝”,封著作郎。胡俨赞曰:“花萼日相辉,临袂嘱孝思,升堂闻馨欬,入室想容仪,默念秋云冷,高眠刻漏迟,楣间旌华匾,千古墨淋漓。”
士信公,历城人,“大业”中,长白山贼王薄等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公年十四,固请自效,张以不胜衣甲辞。公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鞭而上马,张壮而从之,击贼滩水之。上阵纔列,公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攻逼者。张因而奋击,贼众大溃,公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张甚加叹,赏后,随李密击王世充败,率所部奔于谷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世充平,擢授綘州总管,封剡国公,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公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公此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曰“勇”。
 
  让公,字景宣,少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应诏对策高等,为咸阳尉丁。父忧,服除,尚衣麻、茹菜、不从四方之辟者十余年。李献为淮南节度使,就其所居,请为从事,除监察御史,转殿中历尚书郎给事中,累迁至福建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甚著仁惠。有以女奴遗公者,问其所因,曰“本某等家人,兄姊九人,皆为官所卖,其留者唯老母耳”。公惨然焚其券书,以女奴归其母。入为散骑常侍,旋除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年七十一卒,赠礼部尚书。子劭京,公再从弟咏。子劭权,皆进士擢第,知名于时,并历清贯。赞曰,“麒麟凤凰,飞走之类,唯孝与悌,亦为人瑞,表门赐爵,劝及锡类,彼禽者梟,伤仁害义。”

  道琮公,蒲州虞乡人,勤于学业而慷慨有节义。“贞观”末,尚书忤旨,配流岭表,时有同被流者,至荆襄间病死。临终泣谓公曰,“人生有死所恨,委骨异壤”。公曰,“我若生还,终不独归弃卿于此瘗之路左而去”。岁余遇赦,得还  至殡,所属霖潦,弥漫尸柩,不复可得,公设祭恸哭,告以欲与俱归意,若有灵者,幸相警示。言讫,路侧水中忽然涌沸,公又咒曰,“若所沸处是愿,更令一沸”,咒讫有沸。公便取得其尸,铭志可验,遂负之还乡。当时识者称公诚感所致。公寻以明经,登第高宗,末官至太学博士。
 
  隐公,字昭谏,江东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广明”中因乱归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光启”三年,由钱塘令迁著作郎。“开平”初,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旋授给事中;三年迁发运使。卒年八十余。有文集行于世。

  仁节、仁俭二公,南唐奉新人,居晋城,乡人咸以姓名其地曰“罗坊”。兄弟以理学名世,教授乡里,筑精舍于梧桐山下,学者益众。李氏有江,南国相郡守,交辟,不能致,独与徐铉为密游,屡聘不起,以布衣终焉。著书一十四卷,号《宗孟集》。门人请谥仁节曰“中庸先生”,仁俭曰“诚明先生”。后谢艮齐谔摄县令,表其号于墓。韩雍赞曰,“梧桐书院草芊芊,自古儒林重晋贤,芳砌有基遣瓦砾,古碑无字锁云烟,迢迢华柱兰孙守,历历芳声郡志传,天道循环吾道在,由来沧海变桑田。”  陶梦桂赞曰,“装点山居要碧梧,向来培植费功夫,两株随凤成仙去,留得孙枝与凰雏。”

  颖公,字学礼,南昌人。经传涉猎,与里人彭会友善,皆以词赋称官南唐学士。“开宝”中,诣金陵举进士第;六年,诰封豫章开国郡公,学者称为沂水先生。邓及赞曰,“自从挟策出林坡,新领皇恩雨泽多,东璧明星和月晓,秘书台省挹风和,编修文焕霞天锦,制诰辞翻宦海波,拜罢玉阶还策府,御炉香满紫金罗。”

  居通公,益州成都人。母死,庐墓三年,有甘露降坟树,芝草生其旁。“开宝”四年,长史以闻。诏为延长主簿。

  拯公,字道济,祥符人,第进士,历官,知荣州。州介两江间,每江涨辄犯城郭,公作东西二堤,以除其患。选知秀州,为江西转运判官,提点福建刑狱、泉州兴化军,旋迁转运使、发运使。公使闽时,泉商黄谨使往高丽,馆之礼宾省,其王云,“自天圣后职贡绝”,欲令使与谨俱来,至是公以闻,神宗许之,遂使金悌入贡,高丽复通中国。自兹始,加天章阁待制,居职七年,徙知永兴,军青颖秦三州,卒年六十五。公性和柔,不与人较曲直,为发运使时,与副皮公弼不协,皮徙他道御史,劾其贷官,钱公力为辨理。钱公辅为谏官,尝论公短,而公辅姻党,多在公部内,往往荐进之,或讥“以德报怨”,公曰,“同僚不协,所见异也。谏官所言,职也,又何怨乎。” 时论服其长者。

  点公,字春伯,号北菴,居崇高坝,登“淳熙”三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复除太学博士召试,转正字迁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作《鉴古录》。前浙江提举,政声茂著,升太常少卿转吏部侍郎,与侍从合奏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宁宗嗣位,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上有事明堂,扈从得疾还第,卒年四十有五。赠金紫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受知孝忠。历事三朝,悃愊输忠,名人善士,得白于群疑,皆公力也。赠太保,谥“文恭”。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有《奏议文集制稿》等书行世,入抚州路祀乡贤祠。杨诚斋赞曰,“豪爽英风俊一时,忠言落笔与渠齐,承明献直辞金马,荡漾非关访碧鸡,山岳动摇增意气,诏书宣布舞群黎,归期只在新秋节,留赋苍苔凤掖西。”

  从彦公,字仲素,南昌人,避难徙剑浦,又为南剑人,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慨然慕之,及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时熟察之,乃喜曰,“惟从彦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时弟子千余人,无及公者。初见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于是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精思力践,阐明伊洛渊源之学,议论益博,恒充然自得,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绍兴”六年卒,年六十四。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淳佑”七年,赐谥“文质”。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文集》等行于世。杨应德赞曰,“舜何人也?孝弟而已矣。先生一言,‘父父子子’,孰谓先生佥曰,延平一堂师友,千载仪型”。

  亨信公,字用实,“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出视浙江水灾,奏蠲三县租,进吏科右给事中。仁宗嗣位,召为御史。核通州仓储巡按,畿内清军,山西皆有声。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西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进右副都御史。每上疏言时弊,帝深纳之初公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吏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公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挾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公登城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公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著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九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

  伦公,字彝正,吉安永丰人,遵生公裔孙,生于“宣德”辛亥正月丙子日,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公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郡守张瑄深嘉其才。矜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丙戌廷试,对策高,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后过范文正公祠,往谒,是夕,遗诗曰,“赐带横腰重,宫花压帽斜,劝君少饮酒,不久卧烟霞”,遂引疾归,不复出。公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复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王一夔赞曰,“五百名中第一仙,花如罗绮柳如棉,绿袍著处君恩重,黄榜开时御墨鲜,足蹑红云辞白屋,手攀丹桂上青天,时人莫讶登科早,月里嫦娥爱少年。”

  钦顺公,字永升,泰和人。“弘治”六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实行教士。未几,奉亲归,因乞终养,复迁南京太常少卿,再迁史部右侍郎。世宗及位,摄尚书事,迁吏部尚书,居忧再起,礼部上书辞,又改吏部尚书,下诏敦促再辞许,致仕有司给禄米。时张璁、桂萼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公耻与同列,故屡诏不起,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为著《困学记》,自号“整菴”,年八十二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洪先公,字达夫,号念菴,吉水人。幼慕一峰先生之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父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壻成大名”,公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公事亲孝父,每肃客。公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奉诏,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赞善。旋归,益肄力于学,博通群书,国计民生,悉加意咨访。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隆庆”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玘公,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自此文益奇。公亦厚自负,尤尚节义,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公疏论激切,且侵执事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卒,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汝芳公,字惟德,号近溪,南城人。“嘉靖”癸卯乡荐,登癸丑进士。令太湖,擢刑部主事,出守宁国东昌,官至云南副使,悉修境内水利,转参政。“万历”丁丑进表,讲学于广慧寺,朝士多从之。既而致仕归,与门人走安城,下剑江,趋两两浙金陵往来闽广,益张皇此学,所至弟子满座,而未尝以师席自居。尝过麻城,民舍失火,见火光中有儿在床,公拾拳号于市,“出儿者,予金”,视石一人,受石出儿,石重五两,公依数予之,。其后公过麻城,人争睹之,曰“此救儿罗公也!”后十六年,从姑山崩,大风拔木,刻期以九月朔观化,诸生请留一日,明日午刻乃卒,年七十四。门人谥之曰“明德先生”。徐大任赞曰,“斯文久矣失真传,天锡罗侯启后贤,六邑诸生沾化雨,万家黎庶庆重天,宛水澄潭清彻底,敬亭山树荫无边,年来时切姑峰念,恢复姑峰动地欢”。
  柏公,字育之,东谿其别号也。幼颖异,七岁能文,精博经史,太守程公资深异之,补郡庠,后屡试棘闱,八科弗第,每自讶曰,“皓首穷经,了无一建,安能碌碌辕下已哉。”遂韬东崖,与盱江近翁、吉州念翁讲学于凡,阴阳造化,性命道德,必洞究其所以,撮古今名臣事迹为印监,纂修唐杜李贾先儒诗选,自不以穷达易节,遍历诸宗,修明世系,乡邻有斗平之贫,不能立周之,临事辄断,虽势豪不为扰夺。年八十卒,葬湖峰。宋应和赞曰,“东谿山接小江干,中有高人乐考槃,望里云光当座静,飞来岚气逼人寒,长春阁外峰千叠,斗母堂前竹葸竿,我欲相随叩真诀,先生久已驾神鸾”。

  相公,字宪辟,西昌城头人,举“万历”丙子乡荐,登壬辰进士,第,任会稽令,有声崇祀会稽名宦祠并祀本郡乡贤祠,著有《爱棠》诸集行世。刘毅题像赞曰,“冬日以为照,秋水以为莹。惟侯之面赤,亦惟侯之政爱之思之,百口歌之,社之稷之,百手摩之,径寸之地,民不与窥,侯自歌之,素烟缕缕,会于云汉,今之我侯,昔之清献”。又自题小照云,“尔山之癯而佩朝廷之符,尔游今之世而抱古之愚,常惜造化之余而不惜筋力之劬,是朝廷之奴而非子孙之奴”。

附录宋修大农祠敕命
中书门下牒  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张齐贤伏候  敕旨一件,洪州南昌县罗德秀远祖罗珠,汉惠帝时,由大司农令守九江;惠帝七年;以天子废隐西山洪崖;景帝三年,吴王连七国反,周亚夫平之,置豫章郡,因推罗珠灌侯筑城功绩,有自上闻。至“后元”二年,得祀洪崖,东近兵燹,祠堂秃谢,鞠为荒芜,情甚悯可,无以昭始惠之报。乞敕命俯降,指挥州县,抡工饬材,重振庙貌,庶俾久远,圣命牒奉敕旨宣,并依张齐贤所奏施行。其州县官司,可与重修。牒至准敕,故牒。
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十六日辰时牒

宋降晋著作郎玺书
秦始二年四月,皇帝使守令襃问著作郎罗企生及弟遵生,朕闻亲亲之恩莫大于孝,尊尊之义莫大于忠。昔晋企生不事伪朝,全节而死,以尽忠义。弟遵生扶母归养,抚孤继嗣,以尽孝义。一门之中,有忠有孝。朕今以孝治天下,以忠勤天下,理宜加赏。申敕有司,表厥门闾,宠遵生优礼异常,以正月祀企生,牢庶忠孝,昭明臣子,知劝斯,降尔玺书,用示崇重之意。

唐敕封颖公诰命
“开宝”六年正月十八日,皇帝敕曰:“朕闻上古彰善树声,臣有伟功,君宜优宠。今罗颖抱道自重,袭罗山高尚之风,节义自持,继旌门忠孝之志,初擢高第,继拜翰林,优转清徽,献兴国太平之策,再起国傅。启议事归田之休,反而思之,实朕不德,徒切去后之念,未伸报德之私。今特封尔为豫章开国郡公,食邑三千户;祖仪和赠太子太保,父天伦赠太子太父,祖母范氏赠金陵郡夫人,母龚氏封楚国夫人,勉服休命,以慰朕思尔,其钦哉。”

南唐中庸诚明先生悬榻里祠敕命
敕隆兴府南昌县悬榻里祠仁节仁俭,当唐季崩离之时,独宗理学,教授乡里,从学数百,为江南西路理学之宗族孙仲素,克承宗派,继往开来,谅此贤达,赏不尔遗,该司合与立祠,并封其墓其祗承于懋渥,可依前件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庆元”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明锡玘公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吏部总黜陟之权,人才攸系,侍郎乃表率之,任邦治所,先名为夙,均于两京,简用特严,于百辟匪兼望实,曷称乃名咨尔”。南京吏部右侍郎罗玘,学识弘深,器质方毅,甲科擢第,翰苑登庸编摩,称秉笔之。公考校号得人之盛,官阶久滞留署,迭升司礼,乐而协人,神寅清丕,著府铨衡,而别流品,藻鉴式精,历事三朝,荐更七任。奉公持正,贤劳备见于猷,为忧国爱君谠论,每形于章疏,朕心简在舆论,翕归属请赉之,宏敷岂褒嘉之,可后兹特进尔阶通大夫,锡之诰明,于戏恩逾常典,益弘图报之规官,在明扬佇看登庸之宠,尚其自励,光我命词,钦哉。
“正德”六年四月十五日

历代仕籍题名录
考吾罗氏自得姓以来,历四千余年,宗支繁衍,代有名贤,史册流传,焕然可考。谨将旧谱宦文献考中,自前汉以后,累叶仕籍之荦荦大者,汇为简要题名录,载于家乘之首,一以铭先德,一以昭示后昆,其所以始于汉者,以乙部编年肇于汉代,缅怀以上文献,无征非阙疑,藉资考信云尔。
珠公,汉高祖时治粟内史,拜相国大司农。
居厚公,汉武帝时袭爵大司农。
悉公,汉“元封”四年廷尉。
臣恭公,汉“本始”间仕长乐少府历永兴军政司。
奉公,汉“绥和”二年谏议大夫。
谌公,汉“元始”间执金吾。
征公,汉“建武”元年南阳太守。
达公,汉“永元”时大中大夫。
季茂公,即德仁汉“永元”时河南太尉。
暹公,汉“建和”时屯骑校尉。
昇公,汉“建和”六年授光禄大夫。
季实公,汉东郡太守。
祜公,汉“和平”元年任濠州学正升东阳君守。
霄公,汉安成郡守。
白公,汉卢州刺史。
望公,汉赣州知府。
令恭公,蜀汉折冲中郎将。
蒙公,蜀广汉太守。
宪公,字令则,蜀汉武陵太守,追封西鄂王,谥曰“烈国史”,有传。
袭公,晋武帝时给事中,袭父爵。
尚公,字敬之,晋“太康”时梁州刺史。
文慧公,晋上书郎。
文伸公,晋授武昌节度推官。
钟公,晋“建武”时授戊己校尉。
铁公,晋“太兴”时举秀才为议郎。
铿公,晋“太兴”时太子舍人。
含公,即绥公,晋尚书拜散骑侍郎。
企生公,晋长史功曹,迁武陵太守,改咨议参军,殉桓玄难。
遵生公,晋著作郎,因兄罹桓玄难致仕,事母详《忠孝传》。
崇公,晋襄阳太守。
友公,字宅仁,晋襄阳太守。
结公,魏长信卿,赠宁东将军,谥曰“贞过史”,有传。
纬公,后魏司徒主簿。
昌公,征著作郎不就。
昊公,宋“泰始”时授侍御史。
斤公,后魏平西将军,赐爵带方公,卒谥“静见国史”。
敦公,后魏太子洗马,袭父爵。
拔公,后魏历殿中尚书,赐爵济南公,卒谥“康”。
提公,后魏征北大将军。
伊利公,后魏袭父爵,迁仪曹尚书,偬谥“静国史”,有传。
云公,显祖时给事中。
盖公,世宗时左将军,除济州刺史。
鉴公,后魏尚书左仆射。
衡公,后魏辅国将军。
昭祖公,名簿官谏议大夫。
庆祖公,名弥官范阳太守。
茂祖公,梁庶姓府持节主簿。
成中公,名允官,中散大夫。
景彦公,名领官太子中庶左仆射。
景明公,东魏骠骑将军。
研公,字深徽,“大通”二年散骑侍郎,《国史》有传。
景朗公,名诰,唐僖宗时征黄巢有公,赐镇国将军。
景显公,名颐,“大业”时秘书郎。
景章公,官河南祥符县知县。
艺公,隋左武卫大将军,封燕王。
万年公,名武,隋义真将军。
万方公,名鉞,隋开远将军,守高平。
证公,字官正,唐“贞观”时淮扬刺史。
官达公,唐“贞观”时官起居舍人。
官运公,字仕通,唐江宁太守。
元稔公,唐“永徽”时门下伸中书。
元泰公,唐领太医令。
世昌公,唐补提钱令史。
道琮公,唐高宗时大学士,《国史》有传。
世宪公,名群,唐“咸亨”时举童子科,除中书令。
世杰公,唐“景云”时尚书。
洪祖公,唐秘书郎。
元黄公,唐“永徽”时中书省令。
士信公,名世推,唐初任陕州道行军总管,封剡国公,卒谥“勇”。
志伊公,唐太史监,历天文博士。
正道公。字元有,唐秘书郎。
绮公,字昌孙,浙江温州学正,历杭州司仓参军。
广贞公,隋定南县令,升四川刺史,历任总督,封忠节公。
有声公,字岷峰,唐使南诏,授礼部主客司郎中。
景仁公,名宗义,隋谏议大夫。
珦公,一名祥珦,字辑瑞,唐卢州刺史,擢京兆尹,累封襄阳县男卒。
希奭公,“天宝”时经略使,迁殿中御史。
有立公,官钱塘主簿。
有祖公,官钱塘主簿。
有光公,名珍补,魏州护军中尉,以孙宏信贵,赠节度使。
景宣公,名让,唐进士第,升福见都察院改御史中丞,《国史》有传。
汉穆公,唐“开元”中应募授中郎将。
汉覆公,“开元”中以文辞清丽拜蓝田尉。
汉义公,唐赠中散大夫少府监。
汉弁公,以明经选汉阳尉。
一秀公,名备,任江宁太守。
公远公,唐“开元”中赠上大夫。
宏简公,字本定,唐“乾元”时进士,官盐铁御史。
宏从公,“开元”中登道举科,授宝籍郎。
宏定公,一名弘元,以善射补骁骑将军。
弘庆公,名欢,唐举贤良人河南太守。
弘信公,唐“文德”间任魏博节度观察使,封豫章郡公,加封北平王,《国史》有传。
仪真公,名实,唐“中和”时授盐铁使。
仪本公,唐肃宗时赐进士第二甲,官补阙拾遗。
仪修公,唐进士,授河南太守。
立名公,字绍博,唐永州刺史。
立言公,字绍慎,唐京兆尹,知府事,《国史》有传。
绍威公,字端己,由左骑常侍累加检校太尉兼侍中,进封邺王,《国史》有传。
绍经公,名軿,“天宝”时以明经授临清校尉历吉州刺史。
祥实公,唐进士,授陕西河州府太守。
隐公,字昭谏,唐末迁给事判官,任发运使,《国史》有传。
周吉公,唐校书郎。
周翰公,唐魏博节度使。
周敬公,唐授同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四迁诸卫上将军。
贯公,唐庄宗时进士第,历礼部员外郎,出任河南令,《国史》有传。
彦瓌公,宋“建隆”时出任彰德军节度,改安国军节度,《国史》有传。
贵实公,名儞,官侍御史。
仕俊公,唐进士,授江西分宜县令。
德明公,南唐时举童子科,授新赣尉。
从彦公,字仲素,以礼学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国史》有传。
从礼公,字仲节,由乡贡任成都太守。
俊仪公,宋“淳化”进士,授祥符县令。
周贞公,名轨补,国子馆学生,领饶永平监事。
仪和公,名立,以明经授扬州江都丞。
元杰公,送赐进士,授秘书省郎。
天发公,南唐清江教谕,擢大中大夫不赴。
立行公,宋“淳化”翰林,授直阁学士。
子健公,宋赐进士,迁礼部尚书。
崱公,字山斗,唐昭宗时人庐陵刺史。
颖公,字学礼,官南唐翰林学士。
谋公,由承仕郎历工部侍郎升节度使。
福公,字国祥,唐季官尚书左仆射。
禄公,字伯祥,唐季官尚书仆射左司郎中。
学德公,仕南唐御史补大中丞。
仁节公,名靖,南唐理学,“昇元”间三聘不起,谥“中庸先生”。
仁俭公,名简,南唐理学,屡诏不起,谥“诚明先生”。
仁昭公,官南唐侍御史。
俊公,宋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太子太傅。
居通公,以孝闻,诏诶廷长主簿,《国史》有传。
虬公,理学宏才,见国乱,自甘肥遯,不沽一命之荣。
处约公,字思纯,太平兴国进士受诏荆湖路巡抚,《国史》有传。
仲权公,名轩,宋以参政升太常博士。
安庆公,名和,宋宜春县儒学正堂。
軿公,字行三,宋仁宗朝荆州刺史。
彦绮公,字士俊,“治平”时进士,由给事都谏升荆州刺史。
孝芬公,字廷扬,宋“宜和”探花,授吏部上书,任湖北转运勅,赐二十字御书。
拯公,字道济,宋江西转运判官,提点福建刑狱,加天章阁待制,《国史》有传。
汝楫公,字彦济,由进士官至史部尚书,除龙图阁学士,《国史》有传。
点公,字春伯,登“淳熙”乙未榜眼,官资政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谥“文恭”,《国史》有传。
默公,字声伯,仕通政郎吉水丞。
勋公,字达伯,官朝散大夫,知邵武太守。
壎公,字运伯,以明经官朝奉郎,广东提刑观察。
世公,宋“嘉定”朝任福建泉州安溪县令。
政公,由进士官至观察使。
戩公,宋武学谕。
令韬公,字时章,由进士人潮阳令,升鄂州太守。
彦辅公,字经世,官江都湖口令。
畴公,一名琦,字畴老,登“淳熙”进士,由滁州椽至右文殿修撰。
尧公,字清安,“大观”时进士,授行人升给事中。
荐可公,字养蒙,“政和”壬辰进士,官常州太守。
舆公,字彦温,“宣和”时进士,官瓯宁县令。
汉公,字宾甫,官修职郎,潭州弋阳尉。
上行公,“建炎”进士,知饶州安仁县令。
静公,字明达,“乾道”时进士,任萧山主簿。
博文公,字宗约,一字宗礼,由蜀中参议官迁承议郎,《国史》有传。
启言公,字久迪,授余干县主簿。
维翰公,字宗卿,“乾道”时进士,瑞州高安县丞。
绍智公,字敬诚,由进士授康定县令。
绍简公,字常新,“洪武”朝经历司。
侃公,字梦昱,“嘉定”时进士,官礼部员外郎。
沂公,字德澡,赠朝议大夫。
采公,字朝择,登“嘉定”进士,官乐安令,升枢密院使。
必元公,字亨甫,“嘉定”进士,官抚州司马,至保章阁学士。
盛德公,字经臣,由进士官礼部右侍郎。
松年公,字涛彭,“淳熙”解元,官宿州刺史。
镛公,由讨王虎功授承节郎,领兵军征蛮总督。
应节公,“淳祐”进士,任翰林待诏起,居讲官。
应佑公,以乡贡官至潮州太守。
士衡公,领乡荐任重庆太守。
愈公,字端能,以父廕任广西通判,擢朝议大夫。
一龙公,字仲化,登“端平”进士,官至端州太守。
章公,字思干,“咸淳”戊辰以特科奏名,授文林郎余干令。
祥应公,字用行,以子官朝奉大夫、隆兴路富州刺史。
璧公,字仲玉,元“大德”间除饶州路总管,改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国史》有传。
先源公,字敬竹,“洪武”庚戌进士,任刑部主事。
复仁公,明太祖中书咨议,迁国子助教,《国史》有传。
汝敬公,名简,“永乐”是由庶吉士累迁侍讲,擢工部右侍郎。
性公,字子理,“洪武”初授德安同知,《国史》有传。
士应公,“洪武”时进士,授浙江山阴县令。
焕公,原名庸,“洪武”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礼部给事中。
亨信公,字用实,“永乐”进士,由吏科给事中擢左副都御史,《国史》有传。
通公,字学古,“永乐”进士,授御史进右都御史,《国史》有传。
篪公,“正统”乙未进士,官至都御史。
绮公,“宣德”五年进士,授御史改左副都御史,《国史》有传。
瑛公,字沧浪,登“正统”进士,官刑部山西司郎中。
鍔公,“景泰”丙子举人,任平凉通判。
杰公,“天顺”己卯举人,人邛州知州。
璟公,字仲明,“景宣”朝进士及第,授编修,改南京祭酒。
伦公,字彝正,“成化”丙戌状元,授翰林修撰,《国史》有传。
经公,字五常,“成化”时进士,官至广东提学签事。
玘公,字景鸣,一字圭峰,“成化”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史部右侍郎,《国史》有传。
循公,字遵善,“弘治”进士,任镇江知府,升山东提刑按察使。
侨公,字维升,“弘治”己未进士,除新会令,擢广东左参政,《国史》有传。
钦顺公,字允升,登“”弘治进士及第,授编修,迁南京吏部尚书,《国史》有传。
雅公,“洪武”甲戌进士,任工部屯田司主事。
禄公,“成化”庚子举人,任荆州府推官。
洪先公,字达夫,“嘉靖”己丑科状元,授翰林修撰,拜春方左赞善,《国史》有传。
文博公,“嘉靖”癸卯乡试官,怀庆通判。
文靖公,丙午科举人,官太平府同知。
鹗公,字近云,历官文昌县领、钦州牧、思南府同知。
汝芳公,字惟德,“嘉靖”癸丑进士,官太湖令,升云南副使,《国史》有传。
应鹤公,字闻野,“嘉靖”己未进士,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万化公,字一甫,一字康洲,“隆庆”戊辰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迁礼部尚书。
绅公,字庆华,选贡入北雍考授贵州施秉知县,转广东昌化知县。
吉贞公,名冲,由府庠入国学,授贵州独山州同知。
大奎公,字泉麓,“隆庆”丁卯乡举,任通判升同知,官至副使。
柏公,号东谿,“万历”戊子授礼部儒官。
朝国公,字柱宇,“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希贤公,字懋复,“隆庆”丁卯亚魁,任广东廉州推官,升贵州贵阳府同知。
相公,号澄溪,“万历”壬辰进士,任会稽令,擢兵部武库员外郎。
汝元公,字贞复,“万历”癸丑进士,官浙江巡抚,升刑部右侍郎。
栋公,字龙皋,己丑进士,官礼科左给事中。
喻义公,字湘中,“万历”进士,擢南京国子祭酒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国史》有传。
大纮公,字公廓,“万历”丙戌进士,授行人,迁礼科给事中,《国史》有传。
万藻公,字文正,“天启”进士,以文章名世,与陈章艾等称四大名家。
一贯公,以参将加副总兵,赠都督同知,世廕副千户,《国史》有传。
俊杰公,承父廕,“崇贞”时仕宣府总兵。
人望公,字虚舟。“天启”乙丑进士,授中书。
宪凯公,辛丑进士,官贵池县丞。
大任公,字吴皋,辛未进士,官翰林院升左春芳。
大猷公,字翊宸,以进士官扬州知府。
炌公,字然明,甲戌进士,官礼部主事。
宪汶公,字篁菴,癸未进士,官翰林院大学士。
拱垣公,字维北,壬子举人,授孟县令。
世卫公,由藩掾授山东盐运使,改四川资县主部。
美乾公,考授广东澄迈县主簿,升浙江天台左堂。
宪俨公,庚午举人,任吉水教谕,升故城令。
森公,丁丑进士,官四川巡抚。
苍期公,己未进士,官中书。
大成,字仓湘,广东镇标守备。
秉伦公,字振樊,癸丑进士,任河南道御史。
人琮公,辛丑进士,官四川道御史。
映台公,丁未进士,官行人。
汝贤公,庚戌进士,官江宁府。
继韩公,字剑云,“嘉靖”辛酉举人,苏州教官升景陵县令。
文达公,以举人历任扬州府同知。
宪耀公,以武略授九江府镇标都督府前营右副司。
宪君公,以齐勇授贵州思南府安化营守备。
天爵公,由恩贡士任福建兴化府经历。
翰公,以乡荐任广州推官,迁通判升广西平乐知府。
士明公,以饷助边授职兵部左侍郎。
士显公,由伯颜荐为行军使,征八百媳妇国。
曾公,名君谟,“延祐”甲寅乡举进士,官兵部员外,同知吉安路。
璞公,字怀玉,以输粟赈饥旌为义门,后以子贵封刑部主事。
贵素公,“永乐”进士,授行人司,任杞县令。
霈公,明“崇贞”丙子举人,官顺天府推官。
用政公,“万历”丁丑进士,官太仆寺少卿。
大经公,明“万历”选贡,任广西新宁知州。

行谊录
自昔书史所记,士君子之行事,必曰“奇节”、曰“独行”,于是乐为之,次而传之。至若庸德、庸行,古圣贤终身行之。犹目为不可能者,顾往往难以指名,间有一二,论列辄曰,“人人当务尽耳,非人所难能也”。于是乎矜奇炫异者,出以庸德、庸行之无足轻重,斯世风之所以日下也。尝考周官之法,敬敏、任恤者则书之,孝弟、睦姻、有学者则书之,德行、道艺则又书之,古之取人也,率以是。然则行之表著者,即在是矣。我族自汉迄明,忠孝传家,理学名世,史不绝书,其犖犖大者,已录名宦传中,见诸国史者,不及具载,康、雍以上,所谓庸德、庸行者,旧谱所载寥如晨星,岂蹈义行仁者之不一见耶。夫忠孝美德一节,可风懿行,自堪千古。倘不纪于家乘,甚非所以为后世子孙劝也。方望溪曰,“文士不得私为达官立传,必阨穷隐约。国史所不列文章,家则私录而传之。盖贤达者,不待表而自彰穷约,必为纪录,以俟輶轩之采。”今照旧谱录乾、嘉来之所纪者,更附益之,虽非敻绝卓奇,殆所谓一节可风者,录备采择,取诸方氏之论也。其余尚待周咨博访焉。

宗晚公赞(乾刚公支)
公字贵璠,世居天柱备寨,勤学好古,沉深经史,为儒林所推重,然淡于利禄,有劝其应试科者曰,“博一第于余,学有何荣”,遂笑傲烟霞以终。赞曰,“翁年七十,厥德靡垠,仁以居心,义以交人,挺挺鹤立,表表出尘,间敲风月,高卧烟云,无怀氏子,羲皇上民,家道振振,子孙绳绳,声名不朽,道范常新”。(邑进士龚生达撰)

俊儒公传赞
公讳兴学,赋性介直,每以习俗之坏为诟病,思一矫而正之。为时流所沮,卒不得行,公严督其家一皆中,礼门以内,肃然有法度,闾里多化之。杨芝申赞曰,“钦惟儒公,人悲不遇,余嘉乃志,不争名不夺利,耕读以传家,质直而好义,还造化之真机,培子孙之元气”。

永学公传
公字廷魁,松桃武庠生,善骑射,尝驰马射隼于高墉上,命之中而中之,人恒称其技之神也。自是习武学通诸家兵法,发匪为乱,公率团壮,屡剿平之,大为某协统所器重,以其功保举于朝而用之。公固辞不欲行,然地方匪患所不易戢者,辄以陷阵法征之,公则一骑前进扑之,不避艰险,闾阓之得安堵,皆多公之力焉。其余富贵利禄,不足为公荣也。
青云公传
公讳洪荣,性果断,智勇冠群,清德宗时武庠生,旋举孝廉,见国事日非,无心仕进,息影蓬庐,以菽水承高堂,欢反正后,盗匪蜂起,竟土不得安息,众推公出办地方团务,公以桑梓义务,有不可辞,尸位非所欲,模棱更非其本性,去暴除恶不遗余力。土劣由是深衔之,勾结驻防军,拘公子启疆于狱,藉莫须有勒索巨款万元。公尽鬻其所有以出之,自是益督,励其子奋志于学,公仍以谋地方幸福为职责,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地方以是德之。
再孝公赞(以下锦通公支)
公世居坪坤,赋性忠直,处世谦和,尤好善修桥砌路,时力行年逾九旬,未尝或倦。赞曰,“九牙后裔,积德必昌,存心仁厚,持己端方,业难创始,功重发祥,惟夏兹大,俾寿而康,香飘桂郁,秀拮兰芳”。是以寿近乎期颐,行重于家邦,所谓乃祖之风,山高水长也。

振铭公传
公名再丑,世居天柱东厢之湾场,富建设思想,环所居皆田,而甚艰于水,公为辟开通天坳,引其水以灌之,自是旱干太甚之年,旱魃之虐不能为害后世利,赖遗迹尚存也。

昌照、顺权二公合传
昌照字文光,富于学,以奇于数,致屡困场屋,不得志,遂壹意穷经,传诸其徒,从学者皆沾化雨。其侄顺权,字友经,承其衣钵,亦以穷经称,然不见赏于有司,又与乃叔同至,教授学子,诱掖甚有法,游其门者,多能夺其帜于艺林。遇不遇其命也耶。赞曰,“文命憎命,皓首穷经,诲人不倦,有莪菁菁,蔚为梁栋,共庆作人,百年风化,景仰斯文”。

宏祚公事略
公字丕绪,清廪生,天资聪颖,读书过目能成诵,文章擅绝一时,然性恬淡,不喜夤缘,故自食饩。后颇慕太史公周览之行,以其酷嗜山水,故名胜之地,必一登临。以寄其升高望远之思,以抒其揽胜赏奇之志。放怀天地,诗酒自豪。晚年尤喜读书,手不释卷,寄情松菊,不问世事。惟以红灯课子,绿业呼耕,故人称之曰“逸士”云。
顺雍公事略
公字有和,别名寂旺,赋性好善,处世和平,喜读释氏书雅,以利济为怀。有雀角鼠牙争者,潜往劝之,取譬恳挚,务使得释争者。或设宴以酒为谢,不受也。及至不惑,益味释为,捐田二坵,于金凤山以供佛,其喜施舍者如此。寿九十,得之于方外之传云。

秀崇公传
公字日昇,幼遭多变,五岁而孤,既无伯叔兄弟之依。八岁复值苗叛,乡里无干净土,乃奉母避难于靖会之间,母子更相为命,托缽度日者,凡六年。转徙流离,莫名苦况。迨乱平归来,治荒废之田园,建劫后之庐舍,既勤且俭,亦稼而书。其事母也,奉养虽无旨甘,然食必侍侧,视膳毕而后去。夏扇枕席,冬温衣被,终母之世无倦容。其处世也,则又心平气和,更能急公好义,恤孤怜贫,凡公益有所资,慨出无吝。家道兴盛,其有自欤。

必高公事略
公讳顺发,嗜学,通经史,补博士弟子员。后以亲老指繁,不谋仕进,家居孝养高堂。“乾隆”丙午,由翁晒寨徙罗家湾,治家有法,故田土日辟;教子有方,六子皆克自树立。排解乡里纷难无私袒。古稀之年犹能读蝇头书,步履健,是得于天有独厚欤。

之珍公事略
公清仁宗朝文庠生也。性温霭,与人和易,刚经柔史,治学有法而长于训诂,三十年而学始成。尝曰,“吾受先人严训,不能以之教其子弟者,岂得谓孝又焉得谓慈乎”。故提撕后进,循循然皆有可观贤书。冠仙公出其门下,焉及仙游。冠仙公挽以诗云,“忙中与我尚论文,几度喃喃到夜分,重埋玉树归黄土,不独儒林惜此人”。当日诲人不倦之心,于此可见也。
登书公传
公讳定贤,字抡彦,冠仙其号也,登“嘉庆”戊午科副榜,辛酉中试举进士,才识超特,有冠军之誉。镕经铸史,其为文不名一格,长于策对,尤工于诗,如过洛阴怀古,咏岳武穆诗,有“狱成三世了英雄,宋世江山陷虏中”句,其忠义之气凛然流露与言表。无如“天年不假,不得大建,白于天下,困于屋场,侘傺以终”为可惜也。


登瀛公事略
公为清宣宗朝增生,秉赋颖异,积学能文,颇留意于历朝掌故及考古学。平生急公好义,以桑梓幸福是谋,而敬宗睦族尤其本性。曾与登明、佩芬诸公倡修族谱,宗族乡党咸利赖之。晚年放浪形骸,漱泉枕石,以此自终。

幸珊公传
公字润海,性坚毅,富进取,有卓立,不挠志,原居度马之岩头寨,屡苦于祝融之税驾也,决然迁徙新载乐。初至之日,斩荆披棘,阻力横生,艰险困踬,几不自振。然卒能战胜环境,于以启创鸿业,由苟合苟完以致苟美,大有卫公荆居室之风。其身世之克昌用能,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其裕后之德,谓非当日坚毅。进取卓立,不挠之志,有以激成之哉。今仰企清芬,犹令顽懦兴起也。

顺帝公事略
公字德农,性奇特,心慈善,清“同治”时苗匪为乱,公率家人辗转避难,历坎坷,及承平归里,值兵燹之余,房屋灰烬,田园荒芜,公之手拮据,而足皲瘃也,其建创亦云苦矣。自时厥后生齿日繁,家日昌炽,生六子均头角峥嵘,长子志学精岐黄术,三子再读,治家有法度,五子志超,名登仕榜,六子志杰,已绾兵符,其孙秀显、秀荣,均卒业南京军政学校,随军湘鄂,以陆军上尉擢用,家声丕振,庆溢门庭,皆公德厚,流光之所征也。

永亮公事略(永明附)
亮字肇基,性爽直,笃孝友,尝任天柱北四区区长,兴利除弊,不遗余力,而于治安上尤尽心焉。邦洞属交通要点,商旅往来繁杂,嚷昔劫掠,时有所闻。公严于盘诘,防御有方,故任内地方安堵行者,喜出涂樽。节开支以所余助地方教育,旋任邦洞高小校长,教授綦严,整顿学风,改良校舍,莘莘学子,受益良多。蜀有友来书请参赞戎幕,以亲老辞卒,以办团办学劳心过度,竟弃高堂白发而长逝,闾里悼之。其堂弟永明,字肇坤,性谨,愿孝友天成,连遭父母丧,复罹鸽原痛,因难卒读,始习家政,与友合操计,然术诚实,无机心处,里党和气蔼然无,老少皆乐近之。治家有法,尤严于教子。革命军起,其子秉森由模范军营出助革命功成,由少校营长乞假省亲,公已归道山矣。天并靳以年惜哉。

志超先生事略
先生派名再强,字志超,靖西其别号也。少有大志,倜傥不群。卒业于贵州省立师范学校,任天柱县立高等小学校校长。旋任东南路清乡军第一支队长。彭省长主黔政,奉委任永从县知事。革命军兴,以第十军秘书出任湖南桃源瑶河木捐局长,复奉二十五军命任新兵团长。旋委军法,正值族倡修谱,先生赞襄厥事,力不少衰。平生注意国家社会事业,家庭生活则随遇而安云。

秀文公事略
公字子彬,少负大志,有干略。民国三年受训于天柱之警备,明年充天柱县警备队长。民五投黔陆军第一师步二团二营七连服中士职,又明年援川,转战巴蜀渝合怀各处。民九委充警卫团二营五连少尉。民十二叙绩升警卫团二营五连连长,奉命驻防天锦,维持黔东治安。旋奉贵州东防警备军统带张公廷光命,委任第三营营长,驻湘西一带,保护清水河道畅行,萑苻无惊,商民爱戴。革命军兴,奉委任十军三十师少校机关大队长,率部东下,誓除民众痛苦,痛饮黄龙,以抒素志。殊以每战先登,风餐露宿,积劳致疾,卒于常德军次。出师未捷,赍志已没,是可悲也。

幸卯公传
公字文瑞,敦孝友,毕业高小后,以亲老,乃命弟启瑞升学,己则承高堂欢,无间言,间亦排纷月旦评以正。此次修谱,送稿至镇远,不惮烦苦,颇能负责,竟以疾卒于镇,反葬梓里。杨青腾赞曰,“生性智敏,品行端方,治家有道,孝友一堂,笃于宗族,修谱是襄,风微人往,追念难忘”。

文锦公传
公讳昌猷,字絅章,“雍正”十二年贡生,为学重训,故宝安邓菉岸先生深器重之。复从菉岸先生授经训,自是学益博。时以田赋之征,糅而难平,公为上其事于朝。“乾隆”四年,奉委均摊三里之田,督理清丈,至勤慎秉,公无偏私,冒炎暑于畎亩间,不辞劳瘁。而田赋已均,县主敬之,奏请以矜式乡闾额旌其门。享寿九十三无疾而逝。赞曰,“待人亲穆,持己端庄,北学处省,南化黔疆,黉宫著字,贡树生香,破荒三里,千载名扬”。(庠生全天睿拜撰)

再趋公传
公榜篆鲤学使,陈取庠生,慷慨正直,好善乐捐,与族伯顺技字成勇者,于村前建修文昌阁,秀插云霄,极其壮丽。集邨子弟讲学其中,并捐田产以作神圣灯香之费。“同治”间,逆苗入境,阁付劫灰,今三圣之家塾其遗址也。二公创建基址与所捐田并刊之石,附诸垣壁,以示不朽云。

再桂公传
公字瀛生,有勇略,能耐劳苦,而膂力过人。,少时随父由台拱迁剑河之南寨,佐父芟辟榛芜,以启山林,年念四遭。父丧时,清江苗倡乱,盗匪所在,起而附之,四境无宁土。公以家事委诸兄弟,上书协统,集乡勇办团练,以助军力,肃清苗匪,地方得庆承平者,公与有力焉。

再青公事略
公字绍荣,少有远志,重然诺,尤喜交游,“乾隆”初由天柱高酿迁清江东岸之白水洞,历有年所。每苦匪患,复迁古州下江之亚城河采瑯村。其为人也,律己勤忍,处世谦和,所至皆霁月光风,无入而不自得,故能新辟疆土,是亦创业而贻谋者欤。

秀石公传
公字昌杰,号才芳,性慷慨,治生有术,家累千金,积而能散,地方公益义举,无不佽焉。同邑举人袁大选乡试中式后,无力赴春闱,公慨出赀促之京,袁得授河南偃城县知事,一切之需,多公力助而未尝有德色。其尊贤爱士,玉汝于成,是能善用其财者也。语云“富而好礼”,公近之矣。

幸钦公传
公榜篆步青,字云衢,文庠生。喜吟咏,淡于利禄,不事家人生产,家中落而吟咏不辍。每有作即焚,不留稿,曰“将以还吾,真锋芒不可露也”。为学务思想,有会意辄忘食。里中授徒三十年,足不入城市交际,酬酢屏不与闻,有以国家事与之言者,佯狂于垣避曰,“功利非吾所有事也”,其孤僻如此。晚年家益落,诗益工,吟咏自若,忘怀得失。黔娄所谓“不戚戚于贫贱者,其五柳先生之流亚欤”。

幸感公传
公字恩球,清德宗朝恩赐耆员也。蚤孤事母,至孝。母尝得目疾,及风瘫,晚更失明,难行步。公色养博欢,栉沐厕溷,服侍惟谨,饮食必亲奉床前。每出,未尝废远。三年,母足能行,目复见人,咸以公孝感所致,播为美谈。善治生,凡农圃培作,隐合齐民要术,家日丰裕,律己甚谨,俭勤朴心。慈善地方义举,悉令其子经邦尽力行之,若兴义塾、修族谱、建宗祠、立局所,维持学校、宗族、乡党均食其利,皆公义训之成绩。年逾耋耄,犹及见孙,曾出问社会、国家事,猗欤盛矣。寿九十卒,送葬者塞于途。

永谋公传
公字瑞韬,勤朴爽直,孝友性成。八岁丧父,母潘氏守节,公上事节母,及胞叔颇得欢心下,经纪家政有法,叔尝抚其背而慰之曰,“得侄若此,吾无他虑也”。当是时,叔尚乏嗣胤,视公若千里驹,有可亢宗者。公殷忧之,阴托父执劝叔作鸾胶之续,凡三娶始遗腹生一子,即公从弟永栋也。公爱逾手足,抚之期成,送之读。一日辍学归,勖之曰,“吾以丁苗匪叛,流离靖州有年,以至失学;今躬自苦而读尔,冀若有成也”。言已至,泣泫然下,其友爱有如此,人称得孝友之风。晚岁尤喜济人之急,与人为善,闾里今犹称道之。

康宁先生传
往,余知天柱县事,得县中学生一人,罗子。国珍,目为江东昭谏也。别数年,有事之湘,罗子已与北伐有功,归里。叩其由始,征尊人源山先生者,“督教靡,不至行,路焭独,无依者,无不能,道源老”。源老之名,路人之言曰,君自“源老老许来,双竹箸犹及,见否日食几,何米箸为记,盈无所盈者,作粥助吾辈,一粥万钱也”。亭之柱置草履,无日无君嚷者,来荈之甘,可饮也。自有荈,亭下泉,步虞涸。或传置毒者,非实。中有慈心,君马固可饮也。承以官地之荒碑问,初是有得枯骨者,源老老闵而瘗之,嗣是,多刻石于义山无主者之冢,君奚为采,于是也。今则粥也、履也、荈也,渺乎远矣。既到湘,以所闻质之罗子曰,“有其事,先君以庸行教其子,碌碌无他异耳”。论曰,“举世贱庸行乡长者,但求心之所安,一若无难所易也。”抑以“盈无所盈”之家教其子者,勤劳国事,视家与国固亦何难与易之有若源山先生者,吾当于古人求之矣。先生讳康宁,别号寿南。(前贵州、湖南两省顾问世弟胡翯羽、高甫撰)

经邦先生传(并序)
先生派名永赖,榜篆经邦,燮堂其字也。天资颖悟,酷好读书,年十九岁战胜名场,优取增生,益刻苦自励,以图振拔。甲午之役,知帖括之,无裨实用也,决然舍去,不习举业,惟以宗族、社会公益为己任。民国初被选县议员。先是乡子弟苦无诵读地,倡建三圣宫之家塾,得杜拾遗广厦欢颜之风。复以族谱之未及编辑也,毅然倡修,并建宗祠。子姓之能知木本水源而祖宗先灵有妥者,皆先生之力也。至筹办学校,以育人材,整顿团防,以安闾里,修葺道路,以利交通,振兴实业,以厚民生,犹兢兢不遗余力。革命军兴,委署镇远县事,先生以亲老不出。父晚岁更痪足,侍养备至,每晴和,肩舆舁父,游陇亩,玩景物,以为乐,数年无倦意,竟以孝感乡人。父服阕,委任三江釐局总办,旋辞去。值族师长启疆倡约合修族谱,建立总祠,先生尤热心赞助。年耳,顺外徒步镇远数百里,手篆谱稿不惮劳。平生正直无崖岸,里有胶葛难解,至辄平,社会以是重之。子六,长安性,陆军少校,转战大江南北;次安教,历任区、局长,一摧三江嚮捐,治绩昭然;三安道,教授城乡各校,教育有法。下至季子及孙辈,或以指导台拱县合作社务,或由武备挥戈抗日,一门鼎盛,方兴正未艾也。赞曰,“有美君子,居凤城南,兴学化俗,立懦起顽,宗族移孝,治理移官,胸无城府,庭树芝兰,德教在人,有达尊三”。(前任永从县知事族晚  志超靖西氏拜撰)

翰先先生赞(有序)
先生派名永伦,榜篆翰先,字墨林,世居高酿定寨,幼失怙,母刘氏孀居抚孤,成立织声、书声彻午夜,地道代终,督教綦严,有柳丸欧荻之风。先生得以造就成材者赖母之力也,先生胸襟洒落,不绝俗亦不混俗,事寡母以孝闻,凡有教诲,莫之或违。每以读不成名,无以慰藉萱堂为欿然,故刻苦自励,奋志鸡窗。弱冠入邑庠,一领青矜,少报母氏督教之德,先生之志固不止此也。科举废,学校立,民国以来,历任学校国文教授,解疑释惑,多所诱掖学子受益者。无虑千百,足征教育得法,诲人不倦也。年近七旬,精神矍烁,子安行、安南俱卒业高小校,安行复毕业模范营,援川之役,以军官擢用革命军克徐州,升任营长,安南亦投笔从戎,矢心救国,庆聚一门,何其盛也。赞曰,“惟我先生,秉性温良,幼年失怙,祗事北堂,承母督教,名噪胶庠,民国肇造,改弦更张,培桃植李,启迪有方,循循善诱,里党称扬,人瞻泰斗,族与荣光,莱衣戏彩,晋颂无疆”。(族侄安教益斋氏拜撰)

罗氏三君子传
布衣不出里闬,而望德之士归之。没之日,无男,妇幼老相向哭于路。宁复易得,于今之世,得之,其惟天柱三君子。三君子,罗姓,起豫字逸甫,天文字子光,国宝字子贤,年相若耿介,急公义则如一。岁己巳余归,自楚无男,妇幼老相向哭于路者,哀三君子之疾而没也。问其时,不期月继,复作而言曰,“俗不雅言,言矣;不士服,服矣,士不志于四方,四方矣”,孰之赐癸亥、甲子,兵压,竟虎昼为人害,格且拒虎,皮存诸村,孰之赐丙寅、丁卯,歉匪盗伏村,十里、八里,人相食,有指囷相济者,囷尽与众为蕨,线不闭户,而歌乌,乌复孰之赐,皆三君子之德之也。今德不与俱往犹在,人人恶乎可无述惟子。忆余在髫岁首,从子光公学逸甫公,过而目之曰,“东渡既未遂,一矜当掷诸泥淖耳”。异日昌吾二人之志,将以属是子矣。旋以女妻之嗣,余亦从逸甫公学,四方来者益众。就邑中学试皆前列,邑人戏呼曰,“罗家军,罗家军”。时子贤居食贫,导地方以自治,族有议昏他姓者,他姓悔濒讼子贤,一非是遂不之官,又与人排纷难,往往得直以是内。数十里无不知三君子者。所居曰高酿,众千户苦难百一,读三君子,复集龙舜,臣潘一盦等出赀创区小学一役,食为之师,四三年不厌。子贤之弟子。异亦同。负校事,子贤曰,“今国汹汹,汝宜再努,急国难事”。畜我之事,卒使子异,获隽邑中学,后佐戎至大江南北,底革命军于成罗非罗,荣之三君子不加怡也。嚷之拒暴济众事,既闻于贵州军务督办署,悉辟为参议,父老留不得。去后,复畀逸甫公下江县篆,不就,愿终其身以帅其乡既没,年四十有八。子光公逊,一子,贤复,逊,五吁其惜矣。三君子于晰理穷经外,暇以为歌诗,不名一家,略与杨诚斋与郑柴翁近晚,更研《灵枢》、《素问》。邻不慎于火稿劫灰,惟子孙嶷嶷且立啬彼者,丰是天固未始,无施报也。抑痛,仅传其在人口之崖略云。(云贵监察使署秘书历任册亨丹江县县长潘咏笙拜撰)

罗君安性传赞
君字安性,号复初。贵州天柱籍,曾太父文锦公,明经首选。曾祖父万青、绍先均有声庠序。祖恩球以醇德振家法。乃父燮堂弱冠知名,为清增生,尤好学,乐善不倦。君兄弟六,君居长,性颖异刚毅,沉默寡言,笑与人尤,诚笃未冠。留学金筑,艰于遇,旋卒业于天柱中学,尝谓“天下事乱至此,大丈夫当为苍生请命,安可任其披靡耶”。遂毅然从军,随王公植之援川,转战巴蜀,积劳委任少尉,值兰友龙顺臣以少校副官病故于巴山军次,去家千里旅榇无着,君为请于上峰辞职,送柩返梓,笃友之情见于生死,长官甚举之。革命军兴,羽书征君援上尉职。复随王公即戎,会师武汉,激战常德、洞庭间,以奋勇擢为少校机关大队长。君至是为苍生自由解放前途,壮气倍增。进沣州,攻宜昌,克沙市,无在不为先驱,盖临之有素也。军次沙市,川曾反侧蠢动,奉命助湘军靖逆,奋不顾身,中伤,就治于汉皋医院,伤重寻卒,呜呼痛哉。君有子二,长康荣,方就傅;次康耀,未周年,乃君游湘后所生者。祖父及父母均在堂。君年甫三十余,以家学渊源具忠勇之气,使长致力革命工作,前途正未可量也,昊天不吊,遽殒斯人,功虽未逮,而其志已卓然可见矣。爰为之赞曰,“赳赳武夫,矫矫不群,重义轻势,报国捐身,不终远业,已著卓勋。续新史之壮烈,合景仰于斯人”。(砚弟粟锦标子高氏拜撰)

烈士朝柱事略
烈士朝柱,字砥之,天柱高酿世珍公之裔孙,国恩之第三子也。性孤高戆直。读史,羡傅介子、班定远之为人。由高小卒业后,父兄命之升学,慷慨对曰,“大丈夫生当乱世,安能穷年兀兀,从事笔砚间乎”。民国廿一年秋,应征从戎,编入陆军八九师二六七旅五三四团三营八连服中士职,旋奉命剿共,转战湘鄂陕绥间,劳绩卓著。芦沟桥事变,日本非法狂炸我平津,大举入寇,调镇边关,数创倭奴不成军。倭方尽括其机械巨炮卷土重来,南口之役,双方以全力鏖战。弹尽出匕首继以肉搏,全部官士作壮烈之牺牲,卒以寡众悬殊,同饮弹于南口阵地,年二十八。

顺福公传(以下锦宏公支)
公字祥云,世居天柱汉寨,性敏干,有侠士行,能急人难,义之所在,虽赴汤蹈火所不辞。汉寨有场曰赤洞,邻剑河东,俗好斗,在公时代,统众斗杀事,时有所闻。公以沈义正直镇之,凡不平之鸣。得公调解皆诚服,地方德之。后被举为社正,前此所谓械斗之事,因之绝迹云。

秀生秀璋二公合传
秀生榜篆开国,文庠生,淡于利禄,惟以兴学育才为务,创立九使、十两甲家塾,课闾里子弟,其为百年树人计至深远也。今读碑记,尤见当日提倡之苦心。同时庠生秀璋字影杰者,热心地方公益,尤能守先人之成业,有莲花山及冈九罗之公产久为外人垂涎,主权已不可保,诉诸政府又几为贿移。乃能侃侃然据理正词以抗之,卒使完璧归赵,是二公者,一启后来之文化,一维前人之主权,道不同,功并古矣。

幸芳公传
公榜篆邦彦,字俊侯,邑庠生。父秀林,好读书,以贫不能学见残。编断简,习检点,求解人,久之学乃进,任汉寨团总。往来文件皆出其手,为尝倩人,故家庭教育甚严,公之游泮庭训之力也。旋以苗匪之叛,奉委办团防,剿清江。匪平之,以功保同知会。苗乱又作,贼集数万,掠镇劫城,府县汹汹,朝廷命统领,田心寿副统领,戈鉴等兜剿。任公以粮台。既告肃清,又委监修城垣及文武庙诸任务越年。善后,总局复委任勘粮委员,效命国家事,不敢告劳,其功亦伟矣。

永昌公传
公字再蕃,性朴厚,治家以柏庐朱子格言为法,故门庭谨肃,喜树蓻以谈种植事,津津言之,终日不厌,若传道授学。然尤好宾客,每留饮不醉不使去。人有以急来告者,称其力赒振之。待人持己以礼,自维邻里,乡党无论老少,皆乐与之处以恂恂,长者称之,亦古道照人者也。

永英先生事略
先生榜篆平阶,字星三,邦彦公子也。励志于学,清补博士弟子员,益砥淬,备棘闱战;科举废,遂绝意仕进。民国建立,筹办汉寨小学,时新旧两垒坚执,先生立排众意,学校以立,事后方知为地方育才也。民三年被举,办汉寨团务,继任天柱团防总局长,服务地方事廿余年。清廉自矢,众望尤孚,以善排纷难。乡之有胶葛,久不清者,得一言皆冰释。平生为人,不亢不卑,凡事皆求中理,乡人爱敬之。

安社公传
公字秉权,号衡之,邦彦公之孙也。性敏好学,少有大志。卒业邑学校后,慨国本阽危,入贵州模范营历充陆军上尉、少校。护法诸役,卓著勋劳。复参加革命,出鄂赣,转战苏皖鲁豫,皆奏捷,擢任第三十师师长。丁母忧回籍,旋奉摄湄潭、印江等县知事有声。适赤焰逼境,率团捍御于印、思间,卒以弹尽援绝,为民殉难。气节壮睢,阳印人思之春秋庙祀,崇德报公宜也。

以泰公传(子之晶附,以下应祥公支)
公字景明,以靖州会同县学拔贡,出任四川铜梁县知事,屡婴疾,无心宦海石首。同年胡大清闵其才,为拨文易黔阳县令改任黔阳。任未满,以疾辞归田。公子受庭训,仗义轻财,人有急,竭力济之,不吝。病者则馈以药,不能葬者赐以棺,废疾鳏寡拯之倍。地方具事上闻,旌以“乐善好施”繄,可风矣。

以州公传赞
公字成富,号文宇,颖异骁勇,才具秀出。弱冠授湖南绥宁青坡巡检司,镇守方隅,有绥御之绩。粤西诸路苗民感德悦服,边陲安堵。刘军门题赞曰,“久历行间,有猷有守,文可经邦,武可御侮,谙地方之情形,化蛮分以乐土,赫胥之民,皷腹含哺”。

之鼎公传
公字殿一,“康熙”二十一年贡生,廷试湖广第一,天下第七。“康熙”四十三年部选湖北宣都县训导,教育人材,群沾化雨,课读不倦,士林推服。

宪唐、宪发二公合传
宪唐字绍中,国学生,岁进士,石阡训导,懋伯公之子。宅心仁慈,待人忠厚,乐善行。族之不能成立者,扶之贫老不能自给者,予之远游难归者,则助以赀。斧曲直难断者,片言折服,德惠之渍人深也。公胞弟宪发字天馨,邑增生。出嗣庠生懋怜公。其品行之端方,气量之宏大,好施与。与绍中同值岁饥,慨出仓粟以赈,毫无吝容。地方公益,一人之力难胜者,辄与绍中共成之,乡里受赐以“难胸难弟”称,是诚难能可贵也。

仁勋公传(以下宗洪公支)
公字文松,读书善悟,有才辨。屡困场屋,慨然泛舟治陶朱公,学贩木于辰常之间,辄操胜卷。然苦关税之繁苛也,条陈其弊,上之督抚,奔奏于巷黔省垣者有年,积弊始除去。乡邦操是业以随其后者,皆梱载归。利源之开,皆公之力也。于时,食盐多来自川榷,盐之弊又起,公更疏诸当道,力为陈明,用是运盐有规,人免淡食,公之赐也。兴利除弊,不伐其劳,古之君子欤。

仁禄公传
公为宗科,公之长子美髯,“乾隆”时偕弟仁扃,由天柱罗盘山徙四川秀山。值吴登龙叛乱,时扰黔蜀间,据廖高以自固。督宪福安康率军兜剿,公棣果勇,侯杨芳麾下,单刀杀贼,斩馘无算,廖高以复主帅,嘉其能,升游击,于是军中无不知有红须将军者。

有昌、有道二公事略
有昌榜篆嘉猷,号哲夫,性敏好学,镕铸经史,尤喜吟咏明经。后一蹶春闱,即绝意仕进,寄情于诗酒中。时与武陵龙伯川唱酬为乐,所谓除浮白外情俱冷者,近之矣。从堂弟有道,榜篆大猷,以乃兄师事之,亦能潜心所学,遂博通群经,补博士第子员。然而连不得志于有司,屡困场屋,与乃兄同故,亦放怀诗酒,作伯伶隐焉。

公敬公事略
公字爱学,勤俭持家,精树蓻,善稼穑,能辨五土之宜,余三余九如执左券,有老农之称。晚岁好施舍,曾修庙宇,费巨金不吝,穷而无告者振之。尤能倾囷廪,人多德之,口碑载里党,现年跻大耄矍烁乃翁,是得于天者有独厚也。

罗君评芳事略
君名公言字评芳,幼业儒,年及冠,遭父忧,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家事责在一身,以是废学业商,辛亥冬汉族光复,黔军政府委充联兵北伐交涉委员,遂又侧身军界,奉令入川驻防长沙待命。滇军入黔,乃由湘旋里,值地方不靖,周县长以璜委充保卫大队。复因戊午石匪敬臣叛变,破城戕官,所过淫掠烧杀,害民滋甚。奉杨总指挥昭焯,委充补充营营附。军团合作,其害乃除。至庚申,汪匪国斌继复破城,地方尤其糜滥,奉委长吉本区协理,督率团壮协助陆军剿灭股匪,大患以平。癸亥滇黔联军东下,委充第十营营长。次年改编第五支队,驻扎青镇穗三县。至民十七,万匪金贵破城戕官,生灵涂炭,迁移无常。奉黄县长植庭委充团务督办,仍兼区长职权,协同陆军陈参谋长立生,黄团长生沅,常营长文镒等剿灭股匪枭首,解省地方,粗得敉安,仍委接充区务,兼办善后事宜,并奉民厅加委,先后奉委区务四次,任职历六七年。沈县长奇聘任清乡委员兼县府参议,自以年迈耳顺,经将职务辞退,以竟余年。计自办团二十余载,备历艰辛,心力交瘁,上不负公家,下可对桑梓。赋性戆直,骄淫悉泯,身丁变故,不一而足,然竟能化险为夷,若有天幸,事后追思,犹复心悸,或亦彼苍之眷佑,祖宗所廕庇欤。丁丑仲春,其族人罗旅长启疆驻节汻阳,召集族众提倡联宗修谱,竖祠敬宗。爰将平生经过事实条举大略,书来嘱为整次。德壬不敏,谨述如右,要皆经事,实岂得率尔窜易,以致失真,请录附谱牒,以俟后人观览云。
(民国二十八年岁次己卯仲春月前清癸卯科举人历权云贵厅县篆务眷弟杨德壬拜撰)

代燮先生事略
先生字云程,性忠实,仁慈好善,世居衡阳南乡。及先生壮岁,师来黔之三穗,先是先生客道州学计,然术成再习歧黄精内外科,每临诊皆凑效。初来穗,营布业,诚实无欺,业由是日盛。友人识其能战胜商场,合夥标“正德和”牌号,又亿则屡中,三占离明象,事业尤日上蒸蒸也,先生曰,“器满则倾,天或警之矣”。然韩康之业,非不可以事也。遂迁长吉,寓于医榜“回生堂”,以仁术为事。有病来乞者,自携药囊灯伞行,盖备回时之或雨或夜也。常曰,“救病如救火,迟恐不及治”,其急人之急如此。往日有费某者,经商雪洞涂遭劫中弹入腹,濒死,遍求医至不敢下手。先生闻之急往救,奏刀骜然取弹,如探囊中物,创者不觉也。酬以金,不受曰,“岂利而金来耶”,其仗义如此。去年谋军伤兵疽于背,有附骨,忧痛难忍,来求先生,炼丹方一贴即消,再而患若失,兵重谢先生,仅领丹药费,余悉却之,曰,“以钱计,早致富矣”,其轻财又如此,是为余所亲见也。或曰“平生惠人类此甚多也”。今年七十有九,好静坐、健步,善饭,行仁术不懈,书曰,“身其康,强子孙,逢其吉,余将持”,此以为先生贺。

罗宝庭先生事略
罗公运柜,字聚珍,号宝庭,世为江西高安人。性慈善,笃于孝友,童年入乡塾,攻呫哔,家值中落,知儒不足以救贫,慨然有大志,弃儒就贾,随其舅父熊公炳章,不远千里来秀学陶朱业。时值海禁大开,舶来品争奇斗胜,地无论偏僻,人无论贤不,肖咸兢兢,以商战自雄。公愈殚心竭虑,精研计然研桑术。与人交,敦尚信义,不轻然诺。平居接物,待人恒以直诚出之。以此,尤得远近商人之称誉,乐与交易,不疑颇为,号东所倚,畀儕辈化姤,忌为爱敬,声闻鹊起。辛卯岁请假回籍省亲,即携其季弟席珊来秀,共肄商业。寒暑起居,饮食衣服,皆悉心调护,足底于成。己亥丁母忧,闻讣痛不欲生,匍匐返梓,丧葬尽礼以号,事需人照料,势难终制,而老父在堂,无人侍奉晨昏,心耿耿愈切,于庚子岁併迎其父来秀,稍尽色养,俾得一意商业。殊知国体更变,局影凝严,各商号皆亏折停歇,公遂自建旗鼓,牌名“罗永发”,专事油贸为生理,与其弟席珊分肩常、秀责任。不数年,起家数万金尔。时群盗如毛,水陆道常为之梗。虽不逞者,时有请求公每河润之而不吝,故公之上下水货船得间即去,亦未尝见劫夺,知公之淡于得失,其胸次殆有非常人所能及者也。民五,公之老父弃养哀毁,逾于母殁时丧礼如仪,不奢不俭,乡人士以此逾重之。公晚尤饶于赀,每遇地方捐款及灾眚,靡不踊跃输将赠助。乡邻婚丧不能办者,助之,尤无吝色。历年虽遇小丑之诈索,并不以激烈手段待之。公之不营营于得失更可概见矣。公之子孙繁衍,择其聪敏者延师课读,余皆袭其商业,方兴正未艾云。程子曰,“世衰道微,公起家市廛,非深沉于经术者也。所行所为,能暗于古合,故太史公作货殖传侍,亦有取于斯人欤”。(秀山廪生乡愚弟程湘舲拜撰)

贤淑杨氏(乾刚公支天柱备寨洪江之母)
氏为永超公之配,娴姆训,妇道克敦,提甕灌园,躬率子妇,行之纺织,每夜分不辍,夫子好宾客,有截发之誉,门内井然有礼法。赞曰,“妇德妇言母咸备,从夫从子克承意,机杼声与书声励,内助乃夫无顾虑,陶之贤兮村之惠”。惟其如是,故能率领子妇雍睦,庭帏于不敝。

节寿杨氏(锦通公支天柱坪坤寨,顺宝之妻,再吉之母)
氏杨姓,年二十始归顺宝,性贤淑,举动必以礼。顺宝以病卒,氏时二十八岁,生三子俱幼,而家甚贫苦,度日维艰,矢志守节,誓不再醮。以针线谋生卒,能抚孤成立,享寿八十八岁,苦节六十年,玉洁冰清,无瑕可摘。弗愧坚节者矣。

节寿杨氏(幸儒之妻,永佳之母)
氏幼聪慧,性复婉和,二十归幸儒,生三子。儒以病故,家甚贫,无立锥之地。氏青年守节之,死矢靡他。衣食之俸,出诸澣濯,缝纫于人,夜则纺织,以此抚孤,卒底于成。年八十六,家道亦因之小康,苦节有年,贞操不易。

节孝台氏(秀韬之妻,幸国之母)
氏年十八归秀韬为室,生子二。韬病故,氏方廿四,抱幼孤跪夫灵前,誓波守节,愿抚孤成立,以慰先夫于地下。年近八旬,已苦节五十余年矣。不易清白之操,闾里称贤。

节孝杨氏(幸权之妻,永贵之母。以上皆住坪坤)
氏十八于归,生子二。夫一病不起,氏年二十七,矢志靡他。然家徒四壁,生活由托缽得之,终能出苦入甘,抚孤成立,勤俭创业,义方训子,寿逾七旬,含茶茹蘗者五十年,冰玉无疵。
节孝杨氏(佛墩兴隆村,幸柳之妻,永宽之母)
氏十八于归,奉翁姑以孝闻,十年而夫故,仅襁中一孤,矢志守节,无生他念。时以逆苗扰柱,东奔西逃,备尝辛苦。流离转徙中,行止必以礼,为人所敬。乱既定,始归故里,抚孤成立,寿七十八,苦节四十余年,始终如一。
节寿欧阳氏(同前。秀祥之妻,幸德之母)
氏十八于归,生子女各一,尚幼,夫竟不禄,氏青年嫠闺,悲恸几绝,复以苗匪寇境,襁子携女,避乱他乡,备历茶苦,艰贞之志为之少渝。承平归里,卒能抚孤成立,女嫁男婚,克尽妇道,寿至八十六,苦节五十年,白璧无疵,里党咸称。

贤淑陈氏(渡马新载乐再读之母)
氏陈姓,顺帝公之德配也,性贤淑,有潜德,年十七来归我公,时值发苗乱,后仅存一片瓦砾场,氏夙夜勤劳,况瘁不辞,茹苦如饴,患难不怨,故能相夫创业教子成名,嗣是家声丕振,兰桂敷荣,其昌炽正未艾也。赞曰,“贤母贞静,娴淑其身,相夫创业,教子成名,巾帼之特,四德克敦,幽光潜秀,用启后人”。

节孝杨氏(天柱龙章新寨永宗之母)
氏二十于归,秉性贞静,勤俭持家。夫染沉疴不起,氏年二十八,生一子甫周年,遵夫遗命,矢志守节,伶仃孤苦,鞠育艰辛。今子已成立。娶媳生孙,一门孝和,年已六旬,精神尚矍烁也。

节孝杨氏(三穗上新寨再明之妻,秀林之母)
氏十八于归,生三子。夫故,氏年二十六,家门式微,纺织为生。甘贫守志,誓死靡他,性耐劳苦,日督耕种,夜课女红,辛勤积累,家以稍裕,晚年儿孙绕膝,含饧为欢,是亦苦节之报也。

节孝杨氏(天柱赤慕永崇之妻,安勋之母)
氏十八于归,性庄重,寡笑言,家仅中产,持家井井有条。生子一,方襁褓中,而夫竟一病不起,氏年方廿一,一志守节,勤苦抚孤,心媲金石,不渝初志,如古井水之湛然常寂也。

节孝刘氏(天柱高酿秀梧之妻幸立之母)
氏二十四于归,操家勤俭,守己端庄。生一子,甫四十日而夫病不起,时氏年廿八,矢志靡他,且家贫如洗,辟纑自,给傭邻,妇代薪汲,度日维艰,竟能抚孤成立,阅历冰霜三十余年,心如匪石,始终一致,允推闺淑。

节孝刘氏(幸庇之妻,永陈之母)
氏十七于归,生子一。夫故,氏年二十一,家贫守节,誓无异志,事翁姑至孝。时遇荒歉,尝乞食以奉高堂,鞠育藐孤。乃子复多病,常一灯荧荧,药炉相对,深恐调护不周,夫嗣谁托,时为饮泣,其孝其慈实不多觏,迄今乡中犹称女中君子。

节孝姚氏(再容之妻,秀田之母)
氏十八于归,贤淑敏慧,厨边主中馈,灯下相夫读,夫、子之得声蜚艺苑者,氏与有力焉。行年二十八,生一子,夫修文地下,氏一恸几绝曰,“不难从折桂郎于地下,顾有此呱呱一块肉在,不得不矢节抚孤耳”。享岁八十一,苦节五十三年。邑人闻之,载入天柱县志,以垂不朽云。

节孝潘氏(幸桂之妻,永谋之母)
氏为圭上寨庠生潘慰德之妹,于归时年二十。和睦邻里,善事舅姑,克尽妇道,生子一。夫故,氏二十九,誓不再醮,继夫创业守节,将雏卒底于成,可谓贤矣。

节孝陈氏(永巍之妻,安举之母)
氏十九于归,操家勤俭,静一端庄。生子一,夫故,氏青年守志,古井寒波,柏舟凛洁。适时苗逆叛乱,其子被掳,竟失所踪。氏焚香告庙,出寻遗孤,托缽湘西,凡有井处,皆为氏所身经访察。几一年,始得之于靖州某殷实家,母子团圆归。以长以教,底于成立,门户赖以不坠,皆谓天之所以报苦节者也。

贞节龙氏(永缭之妻,安荣之母)
氏廿二于归,持己以礼,秉性贞良,不苟言笑。生子一,夫故,时氏年廿八,立志抚孤。值苗匪入境,大肆掳淫,剥啄汹涌,直欲逼氏。氏左卫幼孤,右袖刃刺贼毙之,其党惊去。氏之坚贞胆识,真巾帼中之丈夫也。

节孝刘氏(幸得之妻,永伦之母)
氏二十于归,生子一女一,俱幼穉。夫以病殁,氏痛不欲生,念翁姑皆年迈六旬,不忍重贻二老忧而节哀矢志。茹苦含辛,上事翁姑,养生送死,毕瘁心力,以持其家。荐其先,嫁其女,完其婚,其子永伦得列胶庠,以光门第,藉慰晚景。苦节二十余年,“艰贞协吉”,宜也。

节孝刘氏(幸文之妻,永葳之母)
氏十八于归,沉静寡言,终温且惠,生子二,俱幼。夫故,氏年廿七,矢志守寡,毫无间言。时遇匪逆扰柱,避难湘西,多难叠经,乞食度日,艰窘之况,所不忍言。承平,携子返里,修造创业,不辞劳苦,守节三十余年如一日,乡里咸称。
节孝吴氏(永成之妻,安远之母。以上住高酿)
氏廿四于归,端静纯一,言笑不苟,颇尽妇道,生子女各一。夫故,时年二十八,茹苦守贞,坚节不移。家极贫苦,以针黹度日,抚孤成立,女嫁男婚,均如礼。饮冰三十余年,无疾而终。

节孝杨氏(锦屏验洞安楹之妻,康前之母)
氏十九于归,持家勤俭,庄敬温良,生子一。夫故,时年廿五,矢死之靡,慝抚孤成,家事拮据,心力俱瘁。年近花甲,犹勤于园圃,含饴弄孙,是亦苦节之报也。

节寿黄氏(锦屏验洞幸三之妻)
氏二十于归,生一女。甫三月而夫应募从戎,于役边戍。久未归来,氏抚养弱女,作针黹之,生活备尝艰苦。乃夫竟卒于塞外,氏既失所天,矢志守节,望夫化石,不违本誓。享寿七十八岁,里党称贤。惜未立子承祧,莫赓似续,然潜德幽光,未可泯也。

节妇潘氏传(天柱高酿康健之母)
节妇姓潘氏,族侄安民之配也。幼娴姆训,女德无亏,年十八来归安民,鹿车鸿案,雅得顺从,勤俭持家,足称贤助。“光绪”戊戌,举一子名康健。明年己亥,安民病且革知不起,指襁褓儿目氏而泪涔涔下若托孤然。氏跪床前衔命誓波,安民溘然逝,时氏年廿四,子方岁周,家无长物,生计窘然和熊,丸事针黹,备尝辛苦,操守弥坚,及子就外傅督读,择配改建,厥居母兼乾政,饮冰茹蘗二十余年如一日,阃范甚堪钦也。既而家道寖昌,其子亦以陆军上尉供职川黔,是亦苦节坚贞之宜以有报欤。(清增生经邦燮堂氏敬撰)

贤淑刘氏(顺光之妻,再浮之母)
氏幼慧,端庄娴静,慈惠温良,喜闻古烈女贤德故事,父述之,辄记不忘。二十于归,事公姑以孝,相夫子以敬,妇德无亏,阃仪克著。既已勖夫入庠,更能励子以恢先绪,书香克绍,氏之力也。

贤淑王氏(幸谋之妻,永魁之母)
氏二十于归,持家勤俭,克称妇职,生二子一女。“同治”间,苗匪入境,残破之余,生计甚形困窘,夫又婴残疾,行动艰难,氏左提右携,犹能顺从,以善事其夫,满门衣食,全赖氏力。承平,夫故,遵命抚孤成立。享寿七十,无疾而终。

贤淑梁氏(永标之妻,安环之母)
氏二十于归,治家有法,持己端庄,其事夫也有德曜之,贤而鞠育子女,慈爱周至,宾客丑酢,尤殷勤挚义,不劳夫、子之内顾也。夫故,葬之以礼,目睹子孙成立,娱乐晚年,寿至七十五岁,乡里称贤。

罗母龙孺人传
罗母龙孺人者,康宁之德配,国珍君之母也。母为皎,环村泰旺,公女长于诸异,母弟提携褓抱,娱以忘劳,洎归罗家,四立壁泰,旺公常谓“寒花怎生作活?寒花母字也!”母有日无夜,蒿簪布裙以为乐。未几而家渐裕,而子国珍及其兄国宝者,出任革命军秘书及勷办。三江釐务,称二难,今俗习母以子贵耳,德言容功之不讲久矣。余之传母摄其大者二事:民国十七年冬,省内战起,某军过寨劫掠,去且纵火逼檐际,母争以生死,急汲水杀息之,母之德遂播里人口。里中妇言有适检者,辄谕之曰,“古谓男女有别,别字的是何解?言出阃墙有耳矣。纵男子不责,笑吾人宁自便也”。故罗之族,宾敬有礼法。其第三女者,既字,旋夫阵亡,自尽巾帼,夷其宜,附书。(世谊龙昭灵杰卿甫撰)

贞洁吴氏(天柱夏寨子冈之妻,毓斗之母)
氏性幽,贞稟大义,励夫子冈以学。子冈得贤内助,一志攻经史,积劳不禄,氏痛甚,欲以身殉。念夫嗣无绩,矢柏舟志,立夫兄子毓斗,教读綦严,毓斗得补博士弟子员,皆氏画荻之力也。后有司以其嫠节艰贞闻,“乾隆”九年奉旨旌表入祀贞节祠。

节孝林氏(宗洪公支,公艺之妻,继晟、继汉之母)
氏十八于归,事翁姑先意承志,孝道无亏。夫故,遗子三,俱幼,氏年三十七,誓励冰霜,以尽孝养。时值荒歉,而于翁姑甘旨未尝匮乏,迨其去世,丧葬皆尽礼。抚育诸孤,督教备至,卒能成立,闾里称之。

节孝杨氏(必文之妻,定孝之母)
氏二十于归必文为室,结缡四年生一子。仅岁余,必文一病不禄,氏年方廿四,寡鹄丧偶,痛不欲生。经翁姑晓以大义,节哀矢志,抚孤养老,柏舟古井,久益坚贞,卒能教子成立。享寿八十五岁,戏綵弄孙,苦节之贞,宜其食报也。

淑吴氏(必高之妻,定举之母)
氏性慧娴内,则来归必高,颇得顺从,有桓孟之誉,夫之伯父仁美抱伯道痛,夫以其弟必彦嗣之,仍艰于似续,抑郁致疾。既弥留,含泪目必高,手画而口不能言,盖似遗嘱以身后事者。氏明其意,向夫弟彦曰,“我若生男,当嗣尔,可无以是虑”,彦果不起,后氏生子定举,竟以祠彦,其能明大义如此,诚贤媛也。

右录各房博咨,采访调察事实详明,始得收而辑之,未敢私也。夫人岂能尽属通材达识、德义中节者乎,若其瑜中之瑕,恶不掩善则守,隐恶扬善之义而作。美瑜无瑕之文,不能因其所短而弃其所长。所谓庸德庸行,一节可风,善状嘉言,足为后法,皆得书而传之也。斯录所辑乔林公及应祥、宗洪二公系下之各支派,得其事略传赞如右。夫以一族之大,其间美德善行,岂仅此哉。或采访之未周,咨询之遗漏欤。又或其德其善,本有可供采择,彼有之者,不知所以轻重之故,使应为陈明者,却隐不宣露欤。抑以其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不见收于采咨者之手欤,编者不得而知也。果其咨访遗漏,未获并书,本谱三十年一修,则璞玉幽兰,当不终掩。至于其人尚在,虽有殊迹,例不得书,须盖棺而后论定,论定而后谥之。此古今朝野之所同也。虽然其人而见称于宗族乡党,其难能苦节又彰明较著,倘不为之纪载其事,将历久而湮没于无闻,其何以劝善人而励来者乎。曾子固曰,“善人喜见于传,则勇于自立”,是以有取于此也。其余如盛德、柏启、荣公、子功、扶远、永泰、应螯、东双、文受各公系下,或因宦为家,或平寇入籍,其后人蕃衍于思、印、遵、贵、麻、黄、玉、铜、酉、会各县,其嘉言懿行,忠义名节,统俟纂辑后,编时再为登录,兹故未及采入焉,编者附识。

(罗章成2009年4月20日勘录)

上一篇:江西寻根记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