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罗氏动态>寻根问祖

泰和罗氏迁徙史

 罗亦弟 发布时间:2010-03-06

 

(一)始祖珠公安居豫章
豫章罗氏始祖珠公(1世祖)生于秦王政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四月十四日寅时,原籍湖南长沙浏阳县东乡沔江,初仕汉高,为治粟内史(景帝初改治粟官为大农令),汉高祖辟疆,公出守九江,随从颖阴侯灌婴平定豫章(即南昌),乡贤张交献地归于婴,筑城伊始(公元前201),灌侯北调,至惠帝三年(公元前192),经九年努力,由珠公竟其筑城之功。戊午(公元前183),珠公避吕氏之乱,隐于南昌之西山,屡诏不起。珠公原配张氏,继娶傅氏生育六子:居厚、宣礼、子成、知正、祗德、成通。珠公卒后葬于西山南岭九节蜈蚣山,居厚公率众弟环墓筑缕为居逾三年。
二千二百多年来,罗珠后裔子孙繁衍逾千万人,播迁环宇。各朝各代的名将重臣,及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名人志士等不胜枚举。
泰和罗氏是2世祖居厚公的后裔。居厚公生于汉高祖壬寅八月十八日子时。武帝二十五年世袭父爵大司农。建元中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赠卫国公。
居厚公之后,历代先祖曾任职汝宁、广西、南阳、宣州、东郡、成郡、扬州、湖广、襄阳、钱塘、永定、西州、陕州、吉州、陆川、洛阳等地。
居厚传悉,悉传臣恭,臣恭传诚,诚传徵,徵传达,达传叶,叶传昇,昇传季实,季实传霄,霄传令恭,令恭传瑭,瑭传文通,文通传铿,铿传均章,均章传遵生,遵生传昊,昊传智友,智友传诚中,诚中传景章,景章传官连,官连传元有,元有传世仁,世仁传志守,志守传荣逊,荣逊传有升,有升传淼。淼即28世祖、泰和罗氏之始祖,也称射洲始祖。

(二)28世祖淼公射箭定宅射洲
28世祖淼公,南昌之西山人,生唐元和己丑(宪宗年间,公元809年)十一月初七日辰时。初为金吾屯田使,后迁驾部郎中,再迁河南陕州司马。拜兵部侍郎,拜右补阙,后因刚直被降职为吉安别驾。
淼公就任吉安别驾期间,常因公往来于龙(泉)泰(和)间,见属邑泰和县山水清胜,遂登嘤岗之岭焚香祷告上天,引弓射箭,以箭止为宅,合家迁居焉,时公元854年。此地因此而名曰“射洲”,现地名称石洲,绕射洲流过的蜀水(梅乌江)因此得名射洲江。关于淼公射箭定宅射洲,还有一种传说:据传说,潞国公罗淼,能骑善射,有一日由庐陵出游至秦和嘤岗岭,见山水秀美,忽觉神采飞扬,便焚香对天盟誓曰:“我今一箭射去,落在何方就在那里立基。”言毕,一箭射去,穿云破雾,不知所向,令下人忙去寻找。结果那箭射在射洲对面刘村,恰巧刘家一老汉晨起拾畜粪,忽见村中落有一支箭,拾起一看乃潞国公之箭,知道潞国公必至,便慌忙把它插到对面的沙洲上。当潞国公寻到此箭时,以为这箭原本就射在沙洲中,于是罗氏便在那洲上立基,把那洲称为射洲。
宣宗即位,启用淼公,招为考功郎中,进拜御史中丞;懿宗即位,诏令升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进阶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淼公后裔部分留居泰和,约二千余人众。部分迁徙外地,分布于龙泉、赣县、于都、浩溪、赣州、万安、南康、福建漳州、番禺、简阳、自贡、云南等地,人数当在数千之上。
淼公后裔的分布情况如下:
淼公长子景庄:字克端,骁卫大将军,敕封宁远伯,居龙泉县蜀乡村,配赵氏,浙江赵宗儒(注:德宗时宰相)侄女,生六子,都在朝为官:仁卿左骁卫功曹参军;义卿著作佐郎(注:龙泉基祖,有后辈迁赣县、于都);道卿潭州刺史(注:有后裔迁浩溪、赣州、万安、南康);德卿吏部侍郎(注:致仕隐赣县龙泉乡,有后裔迁福建漳州);孝卿秘书丞(注:万安县麻溪始祖);善卿陆川刺史(注:居泰和灌溪,有后裔迁龙泉顺政即今井岗山兔岭、番禺、四川简阳、自贡)。
次子景荣:行营招讨使,配城南刘仆公女刘氏,生三子,俱迁云南。
泰和罗氏是29世祖景庄公的后裔。景庄公的六子善卿公即30世祖。

(三)30世祖善卿公迁居泰和灌溪
30世祖善卿公于公元930年迁灌溪,时景庄公已经仙逝。起初只有老居,以后人口繁衍益多,逐渐分居近处,共计形成七个村,分别是:老居、龙居、井居、上坤冈、下坤冈、坑背、潮源村,原来的灌溪里即号称灌溪七村。当年善卿公迁居泰和后,罗氏先祖开垦荒地约4000余亩,沿村外广种樟树,老祖宗种植的樟树,已经成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古樟。灌溪罗氏世代繁衍,成为泰和望族。据民国元年壬子夏月编撰的《西昌灌溪罗氏族谱》(注:西昌即泰和),续修各房收贮谱字号(注:为严格族谱管理,发放给各堂的族谱被编以字号,各堂领取时要登记字号)已达二十字号,二十四堂。
           和字存仁堂        鸣字养清堂
           世字聚顺堂        事字清泉堂
           天字西园堂        孝字玉照堂
           传字光道堂        政字怡德堂
           书字余庆堂        皇字明德堂
           声字谆庸堂        盛字狷齐堂
           乐字制斋堂        叙字忍庵堂
           伦字荣膺堂        友字萃德堂
           家字光德堂        诗字聚星堂
           左字源远堂        廷字用彰堂
               光裕堂            合爱堂     
致和堂            中和堂

我泰和—简阳罗氏属中和堂东隐房世系。东隐房即指甫伦公后裔,五十世祖甫伦公字东隐。
现在的灌溪七村共有人口二千多人,人均田地约两亩。
随着光阴流逝,善卿公大部分后裔留居灌溪,部分后裔迁龙泉顺政即今井岗山兔岭、遂川、广州番禺、以及四川简阳、自贡。
井岗山罗氏是善卿公之后,46世祖庭芳公长子安吾公的后裔,近期也修编了族谱。井岗山罗氏为修编族谱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从2000年3月1日至2001年2月16日,族长亦权公不顾83岁之高龄,亲率裕全、园林、元文开展找谱修谱事宜。共计六次分别赴泰和县灌溪(现名苏溪三居)、浩溪;遂川县渡头、士高、曲坑、新江;万安县罗团、麻斜;南康市等县市、村调查,历时一年,并取得丰硕成果。于2004年,联合遂川渡头支系、遂川衙前罗家塅支系共同修编完成《井冈山土岭、遂川渡头、罗家塅罗氏重修族谱》。遂川渡头支系是景庄公季子道卿公后裔。
井冈山土岭罗姓,是以善卿公第二十代孙仲道为立基祖的。据《井冈山土岭、遂川渡头、罗家塅罗氏重修族谱》载,子琮公生三子,长子仲道,次子仲远,三子仲违。据说,一日仲道公狩猎至井冈山境内。时近黄昏,公忽觉肚中饥俄,干粮却已经吃完,身上也未带火,天又渐渐黑下来了,归去已经很困难,在这饥寒难熬之时,遂对天盟誓曰:“今夜若能击石取火,烹食取暖,他日便来此立基。”说毕,取石击之,果然着火,遂烹兔而食,烤火而眠。此后,罗公仲道便至此地开基立业,取名为“兔溪”,地属龙泉辖地。后改名为“兔岭”,现称为“土岭”。 据说村中曾发展到千余人丁,开发垦殖足迹遍及方园五六十里,在五大哨口范圈内成为旺族。但由于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灾难,多次被烧杀、抢掠,如今仅有三四十户人家,约二百余人口。土岭罗氏,立总祠为伦字“荣膺堂”,长房堂名“立本堂”、二房堂名“垂世堂”、三房堂名“怀恩堂”。
遂川渡头罗氏是29世祖景庄之季子道卿公的后裔。
番禺罗氏是640多年前从井居分出去的,番禺罗氏始祖是从善公,淼公21世裔孙,于元至元六年庚辰年从母舅易俊甫商游粤海。后因江西红巾军之乱,归道受阻,遂卜居广州府番禺沥喾肇始祖。从善公仕江西布政司左参议,赠朝议大夫,殁于明洪武癸亥年二月初二。番禺罗氏于明清年间曾多有为官之人,还有曾留学英国,任教于北大,民国时期历任司法行政部长和外交部长、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罗文干公(详见附录)。也许正因为此,番禺罗氏族谱内容丰富而完整。不仅记有宋、明清罗氏族谱序跋,淼公、赵夫人受封诰命,也有上至淼公诸位先祖的详细记载。番禺罗氏对豫章—泰和罗氏认祖归宗作出了重大贡献。番禺罗氏于民国20年修过谱,谱名“民国二十辛未番禺沥喾乡罗氏族谱”。
我简阳罗氏是46世祖庭芳公次子立吾公的后裔。立吾传子球,
子球传仲镡,仲镡传甫伦,甫伦传恒简,恒简传充位,充位传宜元,宜元传彦美,彦美传应藻,应藻传定爵,定爵传立晶 ,立晶传京祥,京祥公即58世祖。                                          
我58世祖京祥公字元吉,生于清雍正甲辰年(1724年)五月初五日寅时,妣南富王氏,生于雍正戊申年 (1728年)四月二十日酉时,子言钰、言铭。

(四)59世祖言铭公定居简阳
乾隆年间,京祥公自江西泰和县客寓贵州贸易,久不归。京祥婆婆王老孺人始命长子言钰公往贵州寻看京祥公。京祥公即命言钰公往四川建昌(注:即四川西昌)贸易,京祥公仍留贵不归。言钰公在西昌贸易得利遂安家,娶果氏,生二子宣涫、宣泮,皆殁。王孺人复命次子言铭公往贵州寻看京祥公。京祥公又命59世祖言铭公去西昌,京样公仍留贵不归。言铭公在西昌约住一、二年。时六公公(注:郭玉成和大姑婆之父,系名垂青史的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在简阳,言鈺公即命言铭公到简阳。言铭公至简晤郭表叔,郭表叔果然对言铭公照顾有加,借钱给言铭公做生意。言铭公翌年得利,三年有成。即留居简阳,安家立业,娶温孺人,繁衍下简阳这一支族人,这就是我家居简阳的由来。
言铭传宣潾,宣潾传宾相、宾桂、宾椿。宾相、宾桂、宾椿三弟兄繁衍下简阳罗氏三大房后裔。
相传淼公与郭子仪系挚友,据记载,淼公的一个姊妹适郭子仪族孙郭炎,自此以后,罗、郭两家后裔互有嫁娶联姻,是世代交厚的儿女亲家。从唐代直至清朝乾隆年间,罗、郭两家的交情延续数百年。

(五)63世祖育藻(华垓)公迁居自贡
1909年,宾椿公之孙,63世祖育藻(华垓)公仅13岁时即到曾舅公朱斗南经营的资阳县临江寺酱园铺当学徒。当时其父章素公教私塾收入微薄,难以供养十口之家,无奈只得安排孩子尽早就业。育藻公在临江寺学徒三年多后,于17岁时经由在简阳县南门上街开旅馆茶铺的老亲曾么舅公帮助,通过常住房客袁管代推荐,去自贡大盐商王和甫的仲兴祥盐号找工作。待育藻公闻讯赶回简阳时,袁管代已等不及先行回到自贡。育藻公认为机不可失,果断决定只身赴自贡,育藻公大胆自报家门求见东家,并以一篇如行云流水的上乘手书得到东家王和甫首肯,于是被留下当了学徒。
育藻公工作勤奋认真,一丝不苟,办事干练。业余则读书习字练珠算,每至深夜,深得东家掌柜们的嘉许。经过两年学徒就破格升为出纳,后又升为帮帐、管帐、总管帐、总掌柜。其后,育藻公投资盐业,经十年艰苦创业,成为享誉全川的著名盐业实业家,为发展自贡盐业,抗战救国作出重要贡献。
育藻公于1919年娶祖母范天柔,有四子一女,即齐亮、齐昭(女)、齐熹、齐武、齐原。随后,育藻公的四弟育蘅(十公),妹瑞徵(七姑婆)、瑞霞(保姑婆)、瑞琼(幺姑婆)也相继迁往自贡。育藻公之幺叔章絅公三子育葵、育藻公之妹秀娟之子何后溪因协助华垓公打理业务,也举家迁往自贡。自此,自贡罗家逐步成为人口过百的显赫的名门望族。
以上就是豫章—泰和—简阳(自贡)罗氏的迁徙史。

关于豫章—泰和罗氏字辈序
豫章—泰和罗氏20字辈“宜彦应定立 京言宣宾章 育齐亦竟良 襄宸官宗方”制订于明嘉靖年间,据传:在明代续修罗氏族谱时,拟从淼公第二十六世开始新编派衍,罗氏女婿邹元彪(邹元彪人物简介见后注)提议罗氏派衍每字必选有出头一点的字,意为能出人头地,前途无量。经过策划,首先选定二十个字作派衍,即“宜彦应定立、京言宣宾章、育齐亦竟良、襄宸官宗方”。民国元年修谱时又增加二十字作派衍,前后共计为四十派衍。华垓公在生之时,多次谈及,此二十字均以一点一横起始,此一横上方之一点形似古代官帽之顶子,含有祈望子孙后代作官之意。淼公后裔中,部分支流使用了该20字辈:
淼公孙道卿之部分后裔(居龙泉、赣州、南康、遂川渡头等地);
淼公孙善卿支流(居三棠、番禺、宜桥、龙泉顺政即今井岗山兔岭、四川简阳、自贡)
民国元年修谱时新增后的40派衍,即“宜彦应定立、京言宣宾章、育齐亦竟良、襄宸寰宇方、家安寅亮守、帝宙广宫庠、燮宰庚容度、文宗永庆康”。

注:邹元彪(1551~1624),字尔瞻,别号南皋,今吉安市吉水县城小东门邹家人。邹元标一生仕途坎坷,其宦海沉浮,三起三落。 
万历五年(1577),邹元标考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他一上任,就忠言忠直谏,抨击时弊,改革朝政。内阁首辅张居正为非作歹,暴戾横行,激起了邹元标的强烈愤慨,上奏弹劾张居正的疏谏,被廷杖八十,谪戌都匀卫而受到贬官。
万历十一年(1583),邹元标被召回朝廷任吏部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医治民瘼,因而触犯了皇帝,万历十五年再遭贬谪南京。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邹元标整整三十年居家讲学,未涉仕途。
天启元年(1621),邹元标重返朝廷,着力推进改革,革除积弊,受奸臣魏忠贤打击,污为“东林党”,被迫退休返乡。
他一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方正耿直,名誉颇高,确实堪称一代名贤。天启四年(1624),邹元标卒于家中,享年74岁。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

罗氏历代修谱概况
罗氏修谱写志,向有其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355年,建国始祖匡正公(即郐公)之三十一世孙凌甫公就开罗氏编谱写志之先河,第一次编写罗氏族谱,传诸于后。罗氏之有家谱,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即已开始(凌甫公初辑族谱序详见四、凌甫公初辑族谱序)。豫章罗氏谱【俗称柏林罗氏谱】,始修于宋开宝元(968)年,主持编纂《豫章罗氏族志》的罗颖【五代时南唐清徽大学士】,在《豫章罗氏源流总序》中写道:吾祖家豫章,抵颖身,其间文献足证。谱中既有唐世科甲鼎盛,人才辈出的实录,又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后来宋世大文学家苏东坡写诗《罗氏谱赞》云: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礼立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以此家风,遗风善俗。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罗氏谱赞》云:藏之渊渊,达之绵绵,世济克美,德业双全。
泰和—简阳罗氏的修谱写志,则受制于更多艰难险阻,自唐代28世祖淼公至清代62世祖章素公,泰和罗氏千百年来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与磨难,加之战乱、灾荒、战火焚烧,所以至今泰和罗氏的族谱并不完整。宣统二年(公元1900年)《灌溪罗氏谱序》云:“明初灌溪诸先辈虑谱系之繁,而且以或不可考也,于是就灌溪一派而序,其世次循其源流后先,相续重修十数次”。可见,正是因为“虑谱系之繁,而且以或不可考也”,所以泰和罗氏明代起所修族谱只上溯到淼公。而编修于民国元年的 《西昌灌溪罗氏族谱》所记载的先祖,则仅上溯至京字辈,下至章字辈。

1、泰和罗氏修谱情况
据宣统二年(公元1900年)《灌溪罗氏谱序》,知自明代至宣统二年,已经重修族谱十数次,粗略计算,大约每六十年修一次谱。宣统二年修谱后,仅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修过谱。目前存有谱序的几次修谱:
宋靖康元年(1126年),云飞洞秉元甫作序,裴公主持;
宋咸淳二年(1226年),进士文天祥作序;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子球公等主持,礼部侍郎文溪曾作序;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续修罗氏族谱。余不详。
清宣统二年(公元1900年),灌溪罗氏谱。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西昌灌溪罗氏族谱》,菁育纂辑,
礼部进士拣发知县作序。

2、泰和—简阳罗氏修谱情况
泰和—简阳罗氏修谱则比之泰和罗氏难度更大,尤其是章素公修谱,是在缺乏原谱完整资料、信息不通的情况下,历尽艰辛,呕心沥血才完成的。泰和—简阳罗氏修谱情况如下:   
民国期间,章素公纂辑简阳罗氏《族谱》;
1998年,简阳《罗氏家族史》,罗亦弟编撰,罗亦孝作序;
2009年,《豫章—泰和—简阳罗氏家族史》,罗亦弟编撰,罗亦
孝作序、校核。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