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谱,保为而作也?所以补缺略、传正纪也。是以国有史,邑有志,而吾家可无谱焉!吾家之谱,正以重原本、列次序、别长、定尊卑也。谱之所系,不亦重哉!盖吾族传自四川,本成都。
始祖仲详,。自唐为青州仆射 ,因避乱,择梗阳之寺沟止焉。梗阳即今清源县也,遂家之。积德累仁,子孙繁盛。然而,有阳居者,必有阴地,理固然也。于是卜于寺沟之南山,葺而为罗氏之祖茔。数世而后,子孙益盛,同享绵绵瓜瓞之乐,并无军匠杂役之累。至二、三世衣,且喜一惧,遂自惊叹曰:吾所喜者,喜叶子孙支派繁衍;吾所惧者,惧吾子孙将与野人无异。爱命佥徙城中,择都入籍。故有入于城南一、二者:城南三者:又有货殖于省下者;殖于潼关者;寄居于祁丘者;元处于沈阳者,星分棋布,到处成家。而寺沟之居守故址者,仅存一、二矣。至明天启年间,吾祖宗响、衣等,顿起溯本穷源之思,纠合大户,复举 而修葺寺沟之祖茔,完故塚,编坟墙,栽植树木,刻石立碑,其报本之思,垂后之意,亦甚深 远矣,集其志间这明经荐拔者,有人登科及第者,有人巡边而动御笔这奖,镇远而获皇家之赐者,亦有人下而游国学,入胶庠,及武弁之济济不绝者。非祖宗英灵有以默祐之乎?晋地称为巨族,合境称为良善,是以吾衣祖 尝谕子弟曰:吾门以忠厚传家,顾世世子孙以忠厚相传而勿失,庶不负祖 宗积协累仁之深意也。
时至大清,已历十三、四世。世风递变,时异势殊,均都,复联而为城南一、二、门户既自各产,坟茔亦自各迁。寺光线祖茔之祭尊拜扫,寂 无人至矣。十四代繁,每与族人共坐、辄议祖茔之所在,某支系某祖之所出,某茔系某茔这所迁,虽闻祖茔始于寺沟,年深不祀者久,竞不知其地所在也。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繁因山行游赏,忽至一茔,见碑倒而怜之,及拂尘细视,乃吾罗氏之祖茔也。非痛不自胜焉。殊不知繁之存心已久也。归面遍语族人,仍纠合户添土扶碑。每于清明之前一日,大集合户祭奠拜扫,永行不绝,合户称善。此非祖宗之英灵有以感之乎!惜乎谱未修而繁逝矣。越十年,十五代繁之子人伦,因父志未酬,商及合户,同十一代国梁、十四代鳌,各出旧谱,细加查校,将吾族之远近支派,自始祖以及于今,悉举而备载焉。此所谓木必有本而后枝叶蕃盛,水必有源而后川流不息。后之孝子贤孙,触目了然。其间之远近亲疏,自豁然明辨矣!倘有继志述事者,遮不迷其所自也。是即吾之至愿也。
大清 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岁丁卯 孟秋之吉,十四代武庠生 维 沐手序
乾隆二一年(一七四六)岁次丙寅 孟夏之吉,十六代庠生 士元 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