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跋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谱序跋叙

浏阳东乡化龙桥头罗氏祖先宗源序言

  发布时间:2007-07-10


罗姓宗源,源远流长。综合历届谱序及源流考,自西周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灭商封勾珑而罗姓始,迄今已三千年。至三十一代传炽公,封罗国住陕西。春秋时罗被楚并,初居湖北宜城,继徒枝江。周末君用公为秦武陵县令,迁长沙。君用公之子珠公为公元前194—150年间西汉惠帝大农令、守九江,是豫章堂罗氏始祖。之后千百年中、人才辈出,忠孝传芳。东汉时臣恭公、奉公、徵公、达公等皆官居要职。东晋时铿公、企生公受朝廷敕封。南北朝时,庆祖公为魏范阳大守。景彦公仕陈丞相。唐时宏从公登宝籍郎、绍经公仕临清尉。清代有桥头罗氏后裔陕西长武知县罗重熙,湖北宜昌总兵罗缙绅。近代有中共党史高层要员罗章龙,更有对宗族默默奉献的汉梅等许多值得尊敬的普通族人,皆为我族历代杰出人才。
约公元1230年,宋绍定年间,永松公从江西吉安卢陵气下游学万载,教授生徒,见潭溪山环水绕,遂定居为潭溪始祖。约公元1260年,宋景定年间,伯三公志大远谋,迁居万邑乌石塘为乌石始祖。约公元1400年,明建文年间,子让公励行诗书,学问明详,游荆楚,见浏邑凤凰岗山清水秀,物产丰饶,遂携家人而居,为凤凰岗罗氏一世祖。约公元1430年,明宣德年间,震崧公由凤凰岗徒居浏邑三口上湾,后迁沿溪化龙桥头,聚族于斯,立桥头罗氏为其始祖,称敦本堂。三百年后,宗族兴旺,繁荣昌盛,人丁数百,能者辈出,后嗣于公元1758年乾隆戊子在今沿溪镇塘田村为震崧公建立三栋四亭三门宗祠,雄伟富丽,栋宇辉煌。此皆我祖之宏庥也。
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中,我族人氏开拓进取,择优而居。迁往外地的有:约公元1460年,成拔公迁长沙,成本公迁本邑北乡,成模公迁湘潭,但尚未访明情况。在清代,化琏公房象组公支下缙绅公之嗣泰顺(汝栋)居云南昆明,泰刚之子惠明、觉民居平江县城,后裔众多,六修谱未编入。仁琥公房化爵居陕西。欣寿公房象德、象洪、象景居陕西兴安县,后裔泰字辈士元、士和民国29年有来信,象琏之子乾隆年间迁江西宜春。腾璋公房象绅公元1771年乾隆年间往秦。这三支五修谱就未编入。
我桥头罗氏,自震崧公浏阳开基,有六百年的历史,已传二十七代,人口三千余,主要遍布浏阳各地。仁琥公房二百余人,多居在古港、溪江、杨花、金刚、蕉溪、山田等地。欣寿公房四百余人,多居在永和、沔江、桥头等地。欣陈公房六十余人,多居梓山;志诚公房二十余人集中在三口;腾璋公房四百余人,多居在桥头、章盘;化珍公房三百余人,多居古港仙洲,化琏公房二百余人,多居在三口。五章公房六百余人,多居在桥头、古港;仲衡公房五佰余人。多居在桥头、永和。至于近代散居在外的各房后裔,不胜枚举,将在此次修祠损资花名册中分别注明,以加强同宗的友谊团结。回顾过去,我族前辈在波澜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曾遭浩劫,创伤惨重。清初时期,我氏第十五代象字辈二百六十余人,多数终止无嗣。仁琥公房一百零五人,有嗣的仅十五人。先简公传象字辈二十七人,只有象祯公传世见泰明一户,现住泮春七峰尖。化琦公支下万镛公后裔五十余人,现住萍乡湘东镇三眉村。究其原因,应是与封建社会灾害连年,贫病交加,兵荒马乱,征战不息有关。据清同治十三年修浏阳县志云: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破潭(当时长沙称潭洲),浏遭歼屠殆尽,丁口锐减,至明洪武初年,才增至71950丁,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六月,清兵入关,盘据浏阳的吴三桂余党,又杀掳数十万,全县仅剩8093丁,后插草为标,划地定居,历史上简称标业。想起国史家史演变过程中的磨难,对比今天,我们更该热爱新中国。
为不紊其祖传字派,重录如下:
琛子震成素,仁能理贵欣,先腾之志化,万象显英贤,上世泰阶平,兴国新运隆,旗常标峻烈,彝鼎纪宏勋,孝友祯祥集,慈和善庆呈,良才扬祖德,树立振家声。
收编该册旨在让广大族人知晓我族历史,了解各支各房祖先情况,以召唤年青一代增强民族文化意识,提高知祖敬祖,亲族睦族的精神力量。希望能为我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有所裨益。限于水平和财力,不足之处望予指正。

浏阳桥头罗氏第二届族委会敬编
二00二年十二月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