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跋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献文物>谱序跋叙

罗渡罗氏续修宗谱前言

  发布时间:2014-05-04

 

罗渡罗氏宏祖、经祖支系
四修罗氏宗谱前言

我们罗姓,是于明朝永乐二年岁次甲申即公元一四零四年,由九江的沙河迁来此地——当时称九江府德化县桑落洲罗家渡,算来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共有二十三世。
听老年人说:基始祖重一公奉命来此插标圈地,垦荒建圩,算为军家。同时来的有桂家、宗家、琚家,其余的姓就是民家,我们祖先有不少人搞漕运。族人多系船民,专运官粮,船队从官港出发,经洲头出江,所以我地叫罗家渡。
我族宗谱,原定每二十年修一次,最长不超过三十年。上届宗谱,是民国三十年即公元一九四一年,由运钧公负责修纂的,迄今已五十年了。这五十年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繁衍快,全族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六男丁,迁徙户数多。因灾荒迁徙外地和分配在外地工作的共有二十二户。随着大学生的增多而迁徙的会越来越多。因此重修宗谱是非常必要的。如再拖延三年五年,老一辈又有不少人相继作古,热心于这类公益事的人更难找了。十年二十年后,再想修也无法修了,想续也续不起来了。那时子孙想继承祖业,不知祖为何人,想祭祖先,不知祖坟在何处,也分不清谁是叔父,谁是侄,辨不出谁是祖父谁是孙,更不知谁亲谁疏……这成何体统,成何家族,我们这代人有责任要把这一届宗谱修好,这样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然将要遭到后人的唾骂,也无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了。首先感觉到宗谱非修不可的,是正江、正义二人,他们早年就在族人中倡导重修宗谱。
我族宗谱共八卷,其中内容是:第一卷是图和序,其余是表。第二卷是大字派,前十代,世系表。第三四五卷是大字派后五代即本一德启昌世系表。第六七八卷是昌字派后五代即隆清正传家世系表。总共有二十架册由各房妥善保管,大部份谱牒,一九五四年被百年未见的洪水冲走了,剩下的少数儿架,一九六六年又被史无前例的烈火烧毁了。悲天,悲天,痛心,痛心。修家谱是为了追念宗功祖德,是表示“木本水源”的意思。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将要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痛心,痛心,悲天,悲天。这个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个罪过是难以宽恕的罪过,罗氏这么多子孙却无能力保留一架完整的谱牒,将愧对祖先,愧对后人。
后来大玺房玉山公家献出两本旧谱,即第六七卷是整个宏祖和经祖之大俊大伟房昌字后派世系表,大犹房木保又献出两本,即第五卷八卷,是经祖的金坝李营大字后派世系表和经祖其余各房昌字后派世系表,真是喜出望外。这是不幸中之大幸,有了这几本残谱,各房昌字后派齐全了,新丁可以从此往下续,可以世世代代续下去,愿我子孙发达,家道兴隆。
早年江西各地修谱,正江、正义也就有这个想法,于是在一九八七年清明前邀各房人在同一天去湖口扫墓,在祖坟山上研究修谱一事。大家都同意修。下半年在上罗渡传虎家开第一次会。到会的共有二十多人,在会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并研究了收费问题、印刷问题,还推选了正选,传初、益民、正庭、正文五人负责编修,紧接着在中罗渡隆钟公家开了第二次会议。研讨了编造新谱稿子和其它问题……后因棉花减产经费困难,就搁下来了。此后特别是去冬今春,正江、正义利用雨天黑夜奔走于大东瓜洲与七百户营之间,征求意见,作动员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为了寻根究源而走访老前辈,找老谱……正江可以说心力交瘁,益民年近八旬,傅初身患重病,也积极参与其事。传初曾一度病危也昏迷中还念叨着谱情,先是正江、玉斯、傅宣到泥塘本家查看老谱,后由傅初从程营借来两本罗氏新谱,傅水又从新港借来两本罗氏新谱,经过仔细查阅,所获资料不够齐全,最后正江、正庭专程到九江沙河老家,先后走访了罗家大屋,罗家中门,罗家牌楼,倪家河丁田坂罗家。在这四处翻阅了不同式样的两种谱牒,并冒雨田罗中门的罗其琦带领上山晋谒祖茔,拜读碑文。这次收获不小,所获资料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但是还不够理想,首先是重一公只知道他的父辈叫良摸,其它均未查清……
对残谱的补救方法,原拟从同姓宗谱,祖宗牌位(用木雕的)墓碑和老年人口传,几方面寻找,然而谱上资料太少,牌位不存在,墓碑本来不多又遭破坏,现存无几,有些无派名也无法确定他的派辈,老年人能了解一些。但只局限于他本房的德启几代,因此昌字派以前的世系表无法编造了。我们也曾排了一个世系表,可惜有头无尾,有尾无头,不但无生殁年月,也弄不清它的纵横关系,所以干脆不用了。
鲁国祭器之不守,圣人唯独为之兴叹,杞宋文献之无征,春秋也只深致其讥。今天我们情况与此相同,那又有何办法,同时纵观历史,也不必追溯得很远很远,商朝的始祖是契,周朝的始祖是稷,而不是更远的某某,我们又何必追得太远呢。如果沿流追溯我们整个汉族人的一世祖,都是炎帝,黄帝,谁又能一代一代地数到今天呢。
这次重修宗谱,是经过三四年的筹备,几个月的紧经工作,现已全部竣工,共印了四十四架,按红丁分配,兼雇红丁少与居住分散时某些支房,各房有专人保管,谨收珍藏,不得遗失,管谱人员名单和谱号见后表。
第四十四号谱保管,八海樵他是这次合修的大谋公房的负责人。
这次重修宗谱难度大,问题多,谱牒残缺,人心不齐,经验不足,经费拮据……但能如期完工,主要由于外族新谱相继告竣,本族老人关怀谱牒心切,促使办事人员下决定心排除困难而完成的。
值此谱成之时,我们十分高兴,全族人十分高兴,我们可以欣慰的敬告祖先在天之灵,我们没有忘祖了,我们罗氏子孙是永远不会忘祖的,烈祖烈宗放心吧,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告戒后人,你们应该做到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勤耕苦读,为振兴中华和丕振家声而努力奋斗。
愿我子孙发达 家道兴隆
倡修:正江、正义
编修:传初、家声、传早、正庭

罗渡罗氏宏祖、经祖支系五修族谱前言

公元二○一○年的清明节,我罗渡罗氏家族各房代表赴江西湖口祭祖事后在复兴会议协商决定:罗渡罗氏宗谱第五次重修家谱。这次重修家谱,全族男女老幼齐资合力,怀着敬宗收族之心,爱国友亲之情,向列祖列宗改祭,表白我罗氏家族紧跟时代,男女一样,登记入谱,决心把这次谱牒修好,争取达到一流谱牒的水平。
谯国家声远,豫章世泽长。上溯五千年,下盖九大洲,我罗氏家族乃国之名宗,世之望族,源出自黄帝有熊氏,以国名为姓。原始社会初期,有以编织罗网捕捉鸟雀为生的部落,叫罗部落。这就是罗姓的最初先民,在谁国,为颛项帝的后代。周武五九年,罗姓的祖先有一位叫“匡正”的奉命征南有功,封为安南罗国公,他的儿子袭父爵于罗,便以国名为姓。后代就奉“匡正”为罗姓始祖。
周朝开国之初的罗子国,春秋时期,罗国是楚国的附庸,隶属于襄阳之宜城,到了秦朝由宜城迁到长沙。
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淹死在洞庭湖。他的女与弟寻尸不获,一同投湖自殁。君用丢下个未成年的孩儿,即是今天我豫章望族称为始祖的珠公。珠仕汉高祖为管粮食的官。后为相国大司农,(即现代的农业部长)。珠公有六个儿子,长子居厚,汉武帝时接替了大司农。到了晋朝,企生公重义轻生,身亡晋难。遵生公有慈云罩体,孝感天神。到了唐代,罗袍公好善乐施,罗颖公通今博古。到了宋代理学家第二代传人罗从彦,人称“豫章先生”,为此我罗渡罗氏宗祠对联是:“汉相司农裔,宋儒理学家”。
我罗渡和罗渡周围的子孙,均属重一公之后裔,这是上届谱牒中注明的。其祖籍在九江沙河,源出豫章,我家族称珠公始祖,称重一公为墓祖。
谱牒介绍,清朝顺治年间,全江西省统修了大成宗谱,清朝康熙年间,江西建省城大宗祠于洪都西大街,清朝乾隆年间又会四十八团统修了一次宗谱,江西统派就是这次开始使用的。这个统派我们称之为“通宗派”,这就是《两江国楚•珠公始祖》。
桑落洲罗氏为豫章四十八团之一,桑落团堂号为“伯泞堂”,桑落伯泞堂是祖传下来的,上届谱牒设有作祥细的文字记载。
我罗渡罗氏自大明朝洪武问鼎即洪武年1368年,巨今已有633年历史,上一届谱序记述我罗渡,罗氏墓祖是于明朝永乐二年,由江西沙河迁来以地,这是把我族说成是从沙河分支过来的。我基祖重一公是奉命来此插标圈地,垦荒建圩,作为军家,各以屯田坐响,自食其力,常则守变则征,这就是在洪武问鼎初,从江西瓦屑坝屠迁过来的。查到《中国移民史》称洪武年间,迁入安庆府的江西饶州府籍,九江府籍的移民约二十七万人。其中宿松、潜山、桐城移民居多,《宿松县志》载我县二百五十六个氏族中,一百八十二个是明朝初迁入的。朱洪武非常重视农业,在位时普查人口,均平赋役,倡农扶桑,兴修水利,移民垦荒,积粮备战,制《大明律》使国家非常兴旺。述此以补正我基祖奉命来桑落州插标圈地起家创业的历史。
民国三十年,即公元一九四一年,由运均公负责修纂的家谱。当时也只有二十架册。一九五四年被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冲走,所剩无几,仅有罗渡、金坝、李营各一架册,新中国成立初,家谱视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一段时期内,无人问津,罗渡罗氏也遭到压抑。空前的文革,大破四旧,罗氏所剩几架册谱牒,被毁于一炬,所以说是悲天,悲天,痛心,痛心!上届谱牒之所以未说明此事,诸君共知其中原委。
改革开放之后政策昌明。各地、各家族根据几十年人口迁出,迁入,出生,死亡的变化状况,偷偷兴起整理家谱,编修谱牒,我族先贤也不干落后,老一辈正江、正义首倡于一九八七年开会,推选了正选、傅初、益民、正庭、应文五人负责编修,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前辈,到江西沙河、彭泽、安徽本地走访了许多处,吃了不少苦,可以说是心力交瘁,尤其是傅初老人处在病危之时,昏迷之中,还念念不忘家谱进度情况,对修编事宜如此关心备至,真令人感慨万分。经过四年的努力,依据玉山公和木保公提供的幸存老谱尾部作范本,经各房加生减殁,祥细修改一套五卷罗氏家谱总称出世了,整个家族喜出望外!这回我罗渡罗氏几经沧桑风雨,终于有了族谱。罗氏家谱共印四十四架册,分发各房管理。然而,这次修谱,是在文革之后,还不能大张旗鼓,只能暗箱操作,难免有这样和那样的错漏,更加上老谱的前部分完全散失,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和时代遗留下来的,也有待于后人修正。应该说有这么一册谱,就是一个很大的欣慰。
公元2001年8月,我罗氏家族各房代表开会合族裔孙共同商议进行一次寻根问祖活动,由传梅、家宝、传宜、磊生、罗彬等负责,各大房齐心协力跋山涉水,究房族之始末,追本溯源,把查出来的列祖列宗隆字派以上的上届谱牒上没有记载的祖先,修建“忠孝园”敬书名讳于其上,这一创举,受到了其它家族的赞颂,我族也弥补家谱的不足之处,也为这届修谱提供了依据。罗氏忠孝园志为罗氏家谱的完善,取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忠孝园的许多资料,将永远载入罗氏的谱牒之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罗氏家族先后在广州和福州修纂全国罗氏国谱,我族概不落后,先与广州联系,各大房积极订购并迎回国谱。与福州再次联系,并将我族隆字派列祖列宗名讳,以及我族新派和忠孝园志、文、联申报国谱。得到了国谱认可。刊印出谱,这样我罗渡罗氏在全国罗氏大家庭中有一席正位,全国罗氏都知道安徽宿松罗渡,罗氏的存在和兴旺。
此次修谱与上次修谱时隔二十年左右,这二十年社会发展很快,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出人意料,人丁发展,虽有人口计划生育的国策,人口增长也是非常之猛。在这样一个旧貌换新颜的盛况下,家族修谱呼声强烈,由家宝首倡,并具体组织,在会松、传舟、传明、来发、来义、加良等俊彦的大力推动下,几经协商,决定再修家谱。各房积极响应,坚持男女平等,聚资筹款,同心协力修好家乘,编修事谊,推举罗彬、传宣、春华、来发、磊生五人主编,编委有:珍才、铁生、传华、家万、传海、建国、金海、正义、家宝,自2010年五月份开始,整理世系表,在此期间,传宣、春华均工作突出,传宣老伴从重病到病故,春华老伴骨折,但他们都丝毫没有影响修谱工作,一心把家谱修好,做到了上对祖宗,下对子孙负责。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的特殊形式,承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谱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谱一定要修好,连续好,保管好。我们必须以诚实的态度报告祖先在天之灵。我们罗氏子孙永远不会忘祖!我们已经继承了祖宗的传统,并努力找到了许多 的名讳 被刻在“忠孝园”碑石上,第五次修谱将祖宗名讳记载在谱牒中,此时还没有发现的我们不懈努力继续工作。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诫后人,我们罗氏子孙应该做到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勤耕苦读,热爱我们可爱的祖国,热爱我们亲爱的家园,为振兴中华和再振家声而努力奋斗。
愿我族子孙发达,家道兴隆!

                                                  罗  彬
公元二○一二年清明节

 

查看更多
    暂无记录